• 幼時行為 ;可預測未來! 追蹤1972年千位童----等5項行為科學!2018-08-22
  • (1).幼時行為 ;可預測未來! 追蹤1972年千位童---李四端的雲端世界!

    請點入下揭網址瀏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Eb7QsgedzE

     

    (2).什麼樣的人過得最幸福?

    請點入下揭網址瀏覽>

    https://youtu.be/sVQXKZNnvtY
     

    (3).研究發現;對80歲以上的年長者來說;生氣比悲傷更

      傷身!

    (聯合報新聞網2019-05-20 15:20科技新報)
    •  

    【文‧Nana Ho】

    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

    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對於 80 歲以上年長者的身體健康來說,

    憤怒」情緒造成的傷害遠大於「悲傷」,在長期帶有憤怒情緒之下,

    能會增加與心臟病、關節炎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相關的炎症反應。

    在這項刊載於《Psychology and Aging》期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

    收集並分析了 226 名 59-93 歲的老年人的數據,他們將參與者分為

    年齡 59-79 歲的中老年人及 80 歲以上的老年人族群,除了讓所有人

    完成關於生氣、悲傷感受的相關問卷,團隊也測量了血液樣本中的炎症

    反應,並了解所有對象是否患有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疾病。

    研究結果發現,憤怒對中老年人並未造成影響,但對於 80 歲以上的老

    年人族群來說,每天經歷憤怒情緒卻明顯與炎症反應和慢性病水平升高

    有關。儘管炎症通常有助於保護身體且有助癒合,但長期的炎症也可能

    導致老年人的慢性疾病。

    協和大學碩士、主要作者 Meaghan A. Barlow 指出,大多數人隨著

    年齡增長,他們會無法做到曾經能做過的活動,也可能因為失去配偶或

    身體活動能力下降,他們會開始感覺生氣,而從研究來看,憤怒正會促

    使慢性病的發展,而悲傷並不會。

     

    「憤怒是一種充滿活力的情感,可以協助激勵人們追求生活目標,較為

    年輕的中年人或許還能夠利用這種憤怒做為『燃料』,克服生活中隨著

    年齡出現的挑戰和損失,而這也能使他們更為健康。然而隨著年齡達

    到 80 歲,許多人面對不可逆轉的損失和生活中一些樂趣再也無法實

    現時,憤怒就會成為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悲傷」讓人認為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但至少在炎

    症或影響慢性病上,研究並未顯示相關聯的情況。團隊認為這是因為悲

    傷能讓老年人適應年長帶來的身體和認知能力下降挑戰,協助他們擺脫

    不再能實現的目標。

    Barlow 認為這項研究顯示,並非所有負面情緒本質上都是壞的,在某

    些情況下甚至可能是有益的。至於憤怒,若能透過教育和治療措施去幫

    助老年人調節情緒,協助他們運用更好的對策去減少類似情緒,或許便

    能控制衰老帶來的不可避免變化造成的影響。

    「如果能更好去了解哪些負面情緒對老年人有害、無害或甚至有益,我

    們就可以教他們如何以健康的態度面對失落,這可能有助於他們放下

    憤怒。」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udn.com/news/story/6897/3823503

     

    (4).「色情」仍然是推動「互聯網」發展的原動力

         嗎?

     

    (英國BBC新聞中文網添姆·哈福德(Tim Harford)BBC國際台,成就現代經濟

       的神奇發明2019年6月6日)

     

    音樂劇中的角色特利奇·怪獸對互聯網和色情之間的關係說得對嗎?

    還記得美國百老匯音樂劇《Q大道》(Avenue Q)中那首歌曲「互聯網是

    用來玩色情的」(The Internet is for Porn)嗎?

    劇中人物凱特·怪獸(Kate Monster)說:「互聯網真是太、太好了!」

    特利奇·怪獸(Trekkie Monster):「用來玩色情好。」

    凱特:「我很快就連上了,不用等。」

    特利奇:「用來看色情快!」

    這段對話的背景是:心思單純的幼兒園老師凱特在誇讚互聯網購物和發送電

    子生日卡的好處。

    而她的這位怪脾氣鄰居特利奇,卻堅持人們更看重互聯網是因為它讓人有更

    多私密的活動。

    特利奇此話說得對嗎?應該有對的方面,但卻不是全部。

     

    請點入下揭藍色字網址瀏覽(點入下揭藍色字;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據可信的統計數據,互聯網上的搜索,七分之一是搜索色情內容。這並不是

    微不足道的小數目,當然這也說明還有七分之六的搜索與色情無關。

    最多人訪問的色情網站「色情中心」(Pornhub),與Netflix和領英網站受

    歡迎的程度不相上下。這應該算得上人氣很旺的網站了,但我查了一下,它

    在世界上最多人訪問網站的排行榜上也不過排在第28位。

    《Q大道》音樂劇最早是在2003年推出的,那在互聯網的歷史上算得上很久

    很久以前了。所以特利奇所說的可能當時也不算錯得太離譜。

    新開發的科技通常都有昂貴和不可靠的特點。它們需要找到一個早期顧客的

    利基市場(a niche market),這些顧客的使用幫助推動科技繼續提升發展。

    這種科技一旦變得廉價和更可靠了,它就會找到一個更大的市場,也就有了

    更廣的使用範圍。

    有一種理論認為,色情在互聯網以及很多其它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中起過作用。

    果真如此嗎?

     

    BBC國際台系列節目"成就現代經濟的發明":

    請點入下揭藍色字網址瀏覽(點入下揭藍色字;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藝術從最早起源開始至今,性一直都是藝術的一個主題。史前岩洞的壁畫上,

    留下了屁股、乳房、陰戶和陰莖的圖案。

    呈現情侶交配情景的雕刻,可以上溯到11000多年前古代以色列猶地亞地區

    的牧羊人。

    大約4000年前,西亞兩河流域的藝術家精心製作了陶土刻版,上面一對男

    女交媾,女的用吸管喝著酒。

    又過了幾百年之後,在秘魯北部的莫切文化(the Moche)中出現了用陶瓷

    作為媒介描繪性交的作品。印度的《愛經》(Karma Sutra)也出現在幾乎

    同一個時代。度的《愛經》(Karma Sutra)是全世界最為人熟知的性愛文

    學作品。

    人們用藝術手段描繪情色場面,並不是說,陶土、陶瓷等技術手段的出現是

    因為背後受到了情色的驅動。因為沒有理由這樣想。

    以德國人古騰堡發明的印刷機為例,儘管春宮書的確也被印刷出來,但是閲

    讀物的最主要市場是宗教信徒。

    更值得一提的例子是攝影,這種在19世紀出現的技術。

    在巴黎最早的攝影棚中,以「藝術研究」為名的交易買賣興隆,當然這種委

    婉的說法並不總是被當局接受。

    顧客們願意付高價資助科技的發展:曾幾何時,買一幅春宮照片的價錢遠遠

    高出一次嫖妓。

    英文中的色情一詞pornography,來源於希臘語中的「寫作」和「妓女」。

    等到電影出現時,這種前所未有的創新藝術表達方式,也帶來了新的摩登含

    義。但是,色情顯然並不是電影技術的初衷。

    電影製作很貴,你需要眾多的觀眾才能抵銷成本,這就意味著要大家都去電

    影院一起看。

    雖然很多人花錢在自己家中隱秘地看色情片,但是很少有人願意到公共電影

    院裏去看這種電影。

     

    色情片小放映機。你只要不停投入硬幣,就可以讓色情

    影片繼續播映,而你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自己看,避免

    了尷尬。

    這樣一台放映機,一個星期下來能賺數千美元。

    從隱私的角度來說,真正的技術突破是錄像機(VCR)的發明。

    作家帕琛·巴斯(Patchen Barss)在《情色發動機》(The Erotic

    Engine)一書中認為,錄像機意味著色情「真正獨立成為經濟和技

    術的發電廠」。

    最初,錄像機幾乎無人問津:它們價錢很貴,而且有兩種不兼容的

    制式——VHS和Betamax。

    誰願意冒險花大價錢買一台機器過幾天可能就過時不能用了呢?那

    些想在家裏看成人電影的都是些什麼人啊?琳達·拉夫雷斯( Linda

    Lovelace)出演非常成功的成人電影《深喉》,她後來表示自己是

    被迫參演,成為反色情電影的活動人士。

     

    1970年代末,市場上賣出的絶大多數錄像帶是成人色情片。

    在幾年時間裏,錄像機迅速成為大眾消費品,為人們全家老少一起看電影提

    供了方便。隨著錄像機市場的擴大,色情片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閉路電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上。

    老一輩的人們或許還記得,當年上網需要先通過電話撥通調製解調器才能接

    通網絡,然後一邊數著電話費一邊等著連接。因為當時要接通一個視頻非常

    緩慢,而現在下載的速度彷彿彈指一揮間。

    你猜猜,當時一個普通人究竟是出於什麼動機才肯這麼勞民傷財去上網呢?

    1990年代的一項研究顯示,當時在網上分享的圖片,六分之五是色情內容。

    幾年以後,對互聯網聊天室內容的研究也顯示,網上聊天內容十之八九也與

    性有關。

    這麼說來,《Q大道》音樂劇中的特利奇對互聯網的評語也沒有錯得很離譜

    啊。而且正如他向凱特所說,人們對色情的胃口,幫助推動互聯網速度越來

    越快、網帶越來越寬、技術越來越好。

    對色情的剛性需求,也推動了其他領域的創新。網絡色情的供應商是諸多互

    聯網技術的開發先鋒,他們創造了視頻文件壓縮技術,方便用戶的支付系統,

    還有像聯盟營銷等商業模式。

    所有這些創新概念都繼續推廣有了更多的用處。隨著互聯網的擴張,這些技

    術用作色情行業的越來越少,用作其他領域的越來越多。

     

    如今,互聯網正在讓色情業人士越來越難以生存。

    正如網絡上充斥了免費信息,讓人們越來越少訂閲報紙和音樂視頻一樣,網

    上的收費色情內容也很難再賺到客戶的錢了,因為像「色情中心」這樣的網

    站免費提供了很多內容。

    而且,這些免費色情內容的很多都是盜版,要刪除這些非法上傳的內容困難

    重重。凱希·卡爾維特(Casey Calvert)最近幾年拍攝了數以百計的「定制」

    成人片。

    一個新興的利基市場是製作「個性化的」色情片。譬如有顧客出資讓成人電

    影名星凱希·卡爾維特和其他演員在影片中銷毀他珍藏的郵票。所謂利基市

    場,指向那些被市場中的統治者/有絶對優勢的企業忽略的某些細分市場,

    利基市場是指企業選定一個很小的產品或服務領域,集中力量進入並成為領

    先者。

    當然,對內容生產者不利的事情,對聚合平台卻是好事,因為聚合平台通過

    廣告和訂閲賺錢。所謂聚合平台是為IOS、Android移動終端開發者提供廣

    告服務和盈利機會的第三方平台,通過集合多家廣告平台的業務並結合自身

    的數據優化策略,開發者可以同時整合多家的廣告資源並定義配比策略,幫

    助開發者實現廣告收益的提升。

    目前色情行業的主力軍是一個名叫Mindgeek的公司,這個公司擁有「色情

    中心」和另外7家大型色情網站。10大色情網站中,這家公司佔了8家。

    溫哥華經濟學院的瑪麗娜·阿德薩德教授認為,該公司在市場中的絶對壓倒優

    勢也造成了問題。阿德薩德教授的著作包括《美金和性:經濟學如何影響性

    和愛》。

    她說:「市場上只有一個買家,讓製作者必須壓低電影的價格。」

    「這不僅減少了色情行業人士的盈利,也給色情演員的工作帶來巨大的變化。

    他們面臨很大壓力,以前可以拒絶的表演,現在迫於壓力不得不出演了,而

    且報酬更低。」

    在《Q大道》音樂劇中特利奇似乎一天除了上網看色情什麼都不做,所以他

    透露自己是個百萬富翁時,其他角色都不肯相信。

    他怎麼解釋呢?他說:「在波動的市場上,唯一包賺不賠的投資就是:色

    情。」

    這一次,特利奇又說對了一半。

    的確,色情行業裏能賺到錢。

     

    機器人有朝一日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色情中嗎?

    但最好的賺錢方法,應該是投資到能使賺錢成為可能的科技中。

    過去,它指的是巴黎的攝影棚、生產錄像機的公司、高速上網器;今天,

    情公司Mindgeek的算法,指向的是色情內容和如何讓人們一直盯住屏幕。

    特利奇以後會唱什麼歌呢:或許是「機器人是給色情用的」?

    性在日新月異科技中所扮演的角色,應該還遠遠不到落幕的時候。

     

    添姆·哈福德(Tim Harford)是《金融時報》臥底經濟學家專欄的作家。

    BBC系列節目「成就現代經濟50樣神奇發明主持人!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48525977

     

     

    (5).最高法院判翁仁賢死刑別無選擇?

     

        「有教化可能」時代的結束?

     )

    男子翁仁賢在2016年除夕夜家人圍爐時潑汽油縱火,造成父母家人共6死5傷

    ,一、二審、更一審均被判死刑,最高法院於十日撤銷原判決,自為改判仍判

    翁仁賢死刑定讞。這個死刑三年多就定讞,且最高法院也罕見的「自為改判」,

    若看最高法院的新聞稿,可以看出法官態度的微妙轉變。

    根據判決書揭示的理由要旨,法官主要先談到翁仁賢是否具備刑法第272條

    第1項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判死刑以外的酌量情狀,例如「不堪受直系血親尊

    親屬虐待或尚有教化遷善可能」,之後又談到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6條

    第2 項規定並未限制未廢除死刑國家判決死刑,然後再談司法院釋字第194、

    263、476號均為死刑制度合憲之解釋。換言之,法官談的是「大前提」,

    台灣有死刑、台灣的死刑針對「情節最重大之罪」,且並不違背公民與政治權

    利國際公約也合憲。

    在本判決中也提到「永山基準」,法官認為依該標準「翁仁賢並無不得判處

    死刑之情形」,這也是本文要介紹的重點。

    「永山基準」來自日本最高法院之永山判決(最判昭和58年7月8日刑集37巻

    6号609頁),所謂「永山基準」根據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謝煜偉「永山

    基準」台灣版?──死刑量刑基準的具體化(評最高院102台上5251判決)

    介紹,日本永山判決所揭櫫的死刑量刑基準為:

    「併合考察犯行之罪質、動機、態樣,特別是殺害手段的偏執性與殘虐性、

    結果的重大性,特別是被殺害者之個數、遺屬的被害感情、社會影響、犯人

    年齡、前科、犯行後情狀等諸種事由之際,認為其罪責誠屬重大、無論從罪

    刑均衡的角度或從一般預防的角度來看,極刑乃不得已者,不得不謂也得允許

    死刑之選擇。」

    因此,以「永山基準」對照翁仁賢的行為,他當然必須被判死刑,我們來看最

    高法院怎麼說:「翁仁賢於闔家團圓之除夕夜晚,不知以感恩惜福的心情來告

    別舊時,迎接新年,竟預謀以汽油潑灑並點火形同無差別方式,弒殺在老家歡

    樂圍爐團聚之親族,手段極為殘忍毒辣,導致其中6人不幸慘死,且死狀淒慘,

    令人不忍卒睹,並造成遺屬永遠無法彌補之痛苦及傷害,使倖存之被害人或其

    他家屬迄今仍生活於無限悲憤中,且均不願原諒翁仁賢,甚而請求法院判處或

    維持其死刑之判決。」

    簡而言之,對照永山標準,翁仁賢殺害手段殘虐、被殺害者之個數為6人、

    遺屬不願原諒,所以必須判死。

    縱火燒死雙親等6名親屬的翁仁賢還押看守所時,再次比出中指。記者王宏舜/攝影

    縱火燒死雙親等6名親屬的翁仁賢還押看守所時,再次比出中指。

    記者王宏舜/攝影

    根據謝煜偉副教授看法,引用「永山基準」的102年度台上字第170號判決其

    最重要意義在於「關於『(無)教化可能性』的定位」,這是甚麼意思呢?

    過去關於兇殘犯罪的裁判中,法官往往以「有教化可能」替大家認為「該死」

    的加害人「找到生路」,但「永山基準」形同把「教化可能性」作為待證事實

    ,進而成為” 在實證上無法確證犯罪行為人之教化可能性,即可單以前階段的

    「得以科處死刑之責任」就足以適用死刑”。

    簡單來說,當法官判定行為人殘暴、殺人多、遺屬不原諒都符合「永山基準」

    的幾個要件時,基本上就「要判死」,然後辯護人必須舉證「教化可能性」後

    ,才能讓行為人免於死刑。「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這樣就讓行為人「比

    較容易被判死」。

    用更簡單的說法,以前的「免死判決」都是先找這些人「有教化可能」的行為

    如痛哭流涕請求原諒、小時候沒那麼壞、未達反社會人格標準等,而本「死刑

    判決」是先判定翁仁賢符合「該死的條件」後,再看看這個人有無「教化可能」。

    如果看相關報導,翁仁賢先前開庭時曾向倖存的大哥翁仁焜嗆聲,「你要好好

    的保重身體,容我追殺你們幾次輪迴」、「禽獸都比我家人更值得尊重」、

    「人可以輪迴幾十次,我就在上面等,我就追殺你們幾十次」,也曾大罵法官

    「Fucking,you know」、「恐龍法官」,還罵法官「你不夠資格」,賴坐

    在地上。因此,法官認定翁仁賢無「教化可能」而判其死刑。

    就一般人的視角來說,不是都要看有無「教化可能」,到底有何差別?

    差異還是有的,至少這次新聞稿沒有談甚麼「教化可能」!當法院判決而是

    先談這個人「有多壞」然後「該不該死」,最後才看這個人是否「求其生而

    不可得」,而非像以前判決給人民「就是不想判死刑」然後找「有教化可能」

    來不判死…

    我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說,至少這次法官的說理比較沒有引起爭議,當法官

    不會給台灣人民一個印象「法官就是不想判死,有教化可能只是一個藉口」時

    ,至少對司法信賴有所幫助

     (評論台灣國際司法正義死刑 )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udn.com/umedia/story/12755/3922224?utm_source=udn&utm_medium=udnindex

     

    (5).廢止毒品初犯; 回歸醫學實證  !

            (蘋果日報電子新聞2021/01/19 17:02)
     
                 林達/台北地檢署檢察官
     

        「初犯」並不是第一次「犯」,只是第一次「被抓」;「再犯」也不是第二次「犯」,是第二次「被抓」。第幾次「被抓」,不過是遇上臨檢之偶然,不代表實際吸毒的次數。把「初犯」一律當作「病人」(送去勒戒),把「再犯」一律當作「犯人」(提起公訴)的法律設計,看似合理,實際上只是立法者的玄想,完全不符合真實世界的情況。這個設計運作了20多年,愈發扭曲變形,悖離本意,該及時廢止了!

        初犯比再犯的處罰更重

        我國「初犯」觀察勒戒制度創始於1998年間,有其時空背景。當年,吸毒者超過8成都是一級海洛因,大多有強烈生理戒斷症狀,需要短期隔離,傳統入監出監沒有戒毒成效,因此開啟了「初犯」一律送進勒戒處所隔離的制度。但近年來司法受理的吸毒犯,海洛因已降至2成以下,二級安非他命則超過7成,其強烈生理戒斷較不明顯,隔離需求迥然不同。時空環境大幅變遷,法制早該調整。

        其實,觀察勒戒性質上是「隔離治療」。個案是否要「隔離治療」,應先尊重醫療評估,依實際成癮程度和治療需求而定。怎麼會以「第一次被抓」一律隔離治療,「再次被抓」都不用隔離治療,通通判刑來處理?

        實務上更荒謬的是,「初犯」一律送進勒戒所隔離2個月,工作及家庭全部中斷,被判定有上癮更要強制戒治多關1年。反倒是「再犯」,交由法院判決,大多判6個月以下徒刑,可以易科罰金回家。因此出現了「初犯」比「再犯」處罰更重的扭曲現象!許多檢察官為了緩解這種扭曲,嘗試給「初犯」緩起訴戒癮治療,避免中斷工作和家庭生活。但實務上,若緩起訴事後因故撤銷,有些法官認為既是「初犯」,仍須再送進勒戒處所,有些法官則認為應當起訴判刑。混亂見解導致檢察官裹足不前,無所適從,愈發保守。

        去年,法務部修法將「初犯」定義從「5年內未曾施用」,縮減成「3年內未曾施用」,良法美意是擴大「初犯」範圍,盡量多以「病人」對待。繁複程序再度引爆,有些「3年內曾施用毒品」的特殊「再犯」,也被一些法官認為是「初犯」,應該勒戒,有些法官認為是「再犯」,應該判刑。兩種見解吵成一團,院檢筆戰上訴不斷,被告「坐山觀虎鬥」,其實在家呼呼大睡。

        每年數千案耗司法資源

        大法庭為解決兩派紛爭,去(2020)年10月29日開庭討論:到底是「初犯」還是「再犯」?彷彿在問:「雞先生蛋」還是「蛋先生雞」?強迫擇一。最後,大法庭採取擴大「初犯」的「良法美意」,認為這些特殊「再犯」都是「初犯」。這就造成更加扭曲的後果:原本可能易科罰金回家的「再犯」,都劃歸為「初犯」,統統要進勒戒所。粗估近期全國至少增加數百乃至上千位「初犯」要進去,因人數暴增,勒戒所竟無法收納,緊急調派房舍或協調緩送。何等良法美意,真是愛之適足以害之!

        地基歪了,愈蓋愈歪。歸根究柢,問題出在過時且毫無醫學根據的「初犯」設計。實務上,檢察官和各審級法官為這類衍生問題經常筆戰,流於爭論「初犯」還是「再犯」?被告則在家睡覺,過了1年突然接獲噩耗:你是「初犯」,2周內立即入所勒戒。這種不合理的「初犯」設計,毫無醫學根據,禍害被告,也禍害法官、檢察官,每年造就數千件龐大司法案量,虛耗司法資源,根本是「生雞卵無,放雞屎有」。籲請立法院儘速修法,廢止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毒品「初犯」制度。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119/CSRNYWEGFNGUHD5ISY2DFWUE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