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瑞欽教授「樵翁雜語」第001篇至248篇短篇佳文分享:2021-06-20
  • 【林瑞欽教授>一位犯罪矯治工作的「人性工程師」對「矯治

       處遇」之思與行。】             *.吳正坤

     

    《林瑞欽教授,斯文斗望,吾道嚴瞻

        有詩為頌:英才化育

                 俊傑栽培。」

    一、引言:

      按:擁有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暨英國諾汀翰

    (Nottingham)大學「心理系哲學博士」,雙博士學位的林瑞欽教授(1951年

    生,40年次),彼胸藏萬卷,龍騰學海。憶及本人過去曾就讀於「國立中正

    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時,榮幸受學於其門下;化雨沾濡,廣被門牆,寸草

    春暉,獲益匪淺,每懷仁風,無時或釋。

        惟林瑞欽教授,近年來,常應邀赴中國大陸大學與機關作「客座教授」暨

    「專題學術」演講,廣受好評,桃李滿天下。乃彼精通行為科學,特別是人

    類行為的改變方面,學術立論,著墨甚多,名聞中外,獨領風潮。有鑑於此,

    2016年04月,本人曾於一次矯正界聚會活動時遇到他,久疏音敬,與之促膝

    長談,並邀請他抽空撰寫有關犯罪矯治知能之新思維,以文會友,更進一步

    嘉惠從事刑事司法工作同仁暨莘莘學子,俾「理論」與「實務」共進,日起

    有功。

        爰徵得林瑞欽教授之同意,將其短篇論述,貼於「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

    網站之「矯正新知」網頁單元供分享,以饗讀者,而網頁電腦自動統計,進

    入瀏覽其專欄佳文者,風靡雲湧,日甚一日,逐漸以倍數成長,短期間,暴

    增閱讀者至六仟餘人次,獲得熱烈回響。緣以為「雨露均沾」,遂彙集成冊,

    林教授並予題名「犯罪矯治隨筆」,付印流傳,而因緣聚會,時特別感謝協

    會副理事長「曾國展董事長」,當仁不讓,慷慨解囊,捐助30萬元,由「中

    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發行二仟冊,分贈從事犯罪矯正工作者,必得以提昇

    「專業化」知能。可謂「廣結善緣」也!

        林瑞欽教授,於2017年01月14日上午10時,在台北「國際大飯店」召開

    「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之理、監事會議時,榮獲「林政宏理事長」頒發

    予「榮譽顧問」聘書。緣此,本人忝任為該協會之「監事」,與之見面機會

    增多,耳濡目染,惟凡大學專任教職者,有三大任務,即「教學」、「服

    務」、「研究」,爰以此三個面向,擬將林瑞欽教授「誨人不倦」之立德、

    立功、立言「殊勝因緣」,林老師「專業」與「敬業」精神,係犯罪矯治工

    作的「人性工程師」,於我「矯治處遇」之貢獻,居功厥偉。

    林瑞欽教授與「教育工作」有關之學經歷簡介:

    (A)學歷:(如後併敘)。

    (B)考試:

      (1).國防特考乙等教育行政人員考試及格(1973年)。

      (2).台灣省縣市教育局督學課長甄試及格(1979年)。

      (3).教育部碩士後留學「歐洲公費留學考試」學前教育學門及格(1985年)

     

      

       ↑.2017年林瑞欽教授於北瑞典「卡布蘭」省湖畔留影。

     

    (C).林瑞欽教授與神聖教育工作有關之經歷:

       林老師曾任台北縣石碇鄉「永定國民小學」教師、彰化縣縣政府教育局

    「督學」、國泰人壽保險公司擔任「輔導專員」、「新竹師專」輔導員(兼

    任講師)兼校長「機要秘書」、「國立中正大學」共同科、「勞工研究所」、

    「犯罪防治研究所」、副教授並兼任大學輔導中心主任,長達九年,任內未

    有師生自殺案例,落實大學心理健康工作。退休後受聘「玄奘大學」之「應

    用心理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並創立為新竹地區司法保護

    暨社區關懷中心主任。

     (D).林瑞欽教授曾一生奉獻社會的兼職工作:(國外部份)

       (1).美國諮商學會1995年會台灣青輔會委任出席代表。

       (2).聯合國2002年第27屆兒童人權特別聯大(NGO)台灣代表團代表。

       (3).國際教育與職業輔導學會台灣特派員。

       (4).中國大陸「哈爾濱工程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客座教授。2011-2013

       (5).中國上海政法學院應用社會科學研究院客座研究員。2013

       (6).中國大陸「司法部」循證矯正研究與實踐科研項目項目專家  2013,11-

       (7).中國大陸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心理戒治總導師。  2014,10-

       (8).中國大陸四川省「戒毒管理局」親情戒毒項目組特聘專家。2014,10-

       (9).中國大陸山東「濱州醫科大學」客座教授

       (10).中國大陸貴州「遵義醫科大學」客座教授

     

     ↑.聯合國2002年第27屆兒童人權特別聯大(NGO)台灣代表團代表。

     

    (E).林瑞欽教授,曾一生奉獻社會的兼職工作:(國內部份,擇其要列述)

       (1).考試院2006年度諮商心理師考試命題兼閱卷委員。

       (2).考試院2005年度地方行政人員特種考試命題兼閱卷委員。

       (3).考試院1998年度公務人員高等、普通暨初等考試命題兼閱卷委員。

       (4).雲林地方法院觀護業務諮詢顧問。

       (5).內政部犯罪防治中心委員。

       (6).衛生署藥癮戒治委員會委員。

       (7).法務部台中監獄假釋審查委員。

       (8).法務部台中監獄調查分類指導委員。

       (9).法務部新竹少年監獄調查分類指導委員。

       (10).教育部1994、1995、1996年度輔導工作六年計畫諮詢顧問。

       (11).法務部矯正人員訓練所「行為修正理論與技術」講座。

       (12).法務部新竹監獄假釋審查委員。

       (13).法務部台中監獄附設培德醫院性侵害犯刑後強制治療審查評估小組

            委員。

       (14).「東吳大學」心理系/鑑識學程犯罪心理學兼任教授。

       (15).靜宜大學」犯罪防治碩士學位學程兼任教授(2019>迄今)。

     

     ↑.2004年11月1日林瑞欽教授獲行政院衛生署聘為藥癮戒治委員會委員

     

       (16).中華民國犯罪學會常務監事(2001>2008)。

       (17).中華民國犯罪學會監事(2005>2015) 。

       (18).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榮譽顧問(2017.01.14>迄今

       (19).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台南分會榮譽顧問(2018>迄今

       (20).台中市矯正機關退休人員協會榮譽顧問(2019>迄今

        基上論結,可知林瑞欽教授之學經歷,均與教育工作有關,亦與我犯罪矯

    治工作「同質性」,猶「齒唇相依,毛之附皮」,環環相扣。回首前塵,從

    早期「劉守中」先生擔任「新竹少年監獄」典獄長時林老師時在新竹教育

    界服務,頗富盛名,獲聘為「調查分類指導委員」(1983-1986),即加入為矯

    正機關服務之陣容,旋於任教玄奘大學時(2008>2014),復獲聘新竹

    監獄「假釋審查委員」。

    三.苦盡甘來,林瑞欽教授(以下稱「林老師」)之人生觀:

        林老師自稱習慣過著「流浪生活」,他曾說「70歲」以前,他可以憑一個

    包包(行旅箱),浪跡天涯」。按:林老師14歲喪父後家道中落,母親打零工,

    因家裡人口多,捉襟肘見,迨初中畢業,考上「嘉義中學」,其母云,唸

    「高中」難籌學費,惟林老師初中成績傑出,遂考入「公費生」的「五年制

    台南師專」,是為彼走入從事「教育界」之契機。

        師專畢業,1973年少尉軍官退役後,分發台北石碇鄉「永定國小」執教

    鞭,任教期間並就讀回「私立中國國文化學院」夜間部「社會工作系」,後

    因健康因素輟學,於1974年再辭去教職轉就讀於省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

    系,大學畢業後,考入「國泰人壽保險公司」擔任「輔導專員」。嗣後因志

    趣再恢復教職,於彰化縣「明倫國中」任指導活動教師。有鑑渠對輔導工作

    的熱愛,乃報考「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隨即

    考入「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就讀,當時並受分發任職於彰化縣縣政府「教育

    局」擔任「督學」。十個月後受指導教授「吳師武典教授」推薦獲聘為「新

    竹師專」講師級國教輔導員、教師、新竹師專國校師資科講師、新竹師院初

    等教育系講師。

        1988年彼更努力求進,取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學

    位,彼「登峰造極」,1992年更取得公費留學,於英國Nottingham(諾汀翰)

    大學深造,取得「心理系哲學博士」,完成雙博士學位,殊屬難能可貴。

        林老師自國立中正大學副教授榮退後,轉換跑道受聘於「玄奘大學」社科

    院院長,二度退休,馬不停蹄,2009年復受聘於「東吳大學」心理系/鑑識學

    程犯罪心理學兼任教授暨「靜宜大學」犯罪防治碩士學位學程兼任教授迄今。

    林老師之教育生涯,桃李滿天下」,正是「教育之光」,有詩為頌:

    英才化育俊傑栽培。」善哉!斯文斗望,吾道嚴瞻。

    四、林瑞欽教授,於我矯正機關「矯治處遇」之貢獻:

        按:林老師為嘉惠我犯罪矯正工作同仁,乃於百忙中,義務抽空撰寫【犯

    罪矯治隨筆】一書出版,以充實我等矯正工作同仁之矯治知能。該書之「

    錄」為;壹、「犯罪預防與矯治」篇。貳、「非法藥物濫用與戒治」篇。參、

    「犯罪矯治場域中的風險評估」篇。肆、「累積性風險發展模式在再犯風險

    評估之運用」篇。多元知能,值得瀏覽!

    (一)、《作者自序》:

              【林瑞欽教授】


        在2014年,我真正退休時,曾想將就任大學教職時,所做的研究著述整

    理出書,然這雄心壯志卻隨著時間消逝而消失了。

        到了2016年的年底,我開始在臉書以「晨語」、「午語」或「夜語」等

    時間為開場白,將當天所見所思,寫成迷你短文。這些短文多半與犯罪預防

    與矯治、非法藥物濫用與戒治、暴力暨再犯風險評估及管理等課題有關。

        有一天,我以Line傳給「高雄二監」前典獄長吳正坤先生分享,他閱後將

    之逐篇轉貼於「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網站之「矯正新知」網頁專欄,就

    這樣在吳正坤典座的鼓勵與編輯之下,數易寒暑,三個多年頭,居然撰寫累

    積了245篇,嗣於法務部前矯正司黃徵男司長、矯正協會林政宏理事長、矯正

    署黃俊棠署長等人的鼓勵下,乃有集聚出版之念;更要感謝協會副理事長「曾

    國展董事長」慷慨解囊,捐款賛助本書之出版費用,方能順利出版此本「犯

    罪矯治隨筆」一書。同時也要感謝他們樂於為本書,撰寫「序文」推薦之。

        最後,要對吳正坤前典獄長與陳美芳小姐的費心編輯,致以十二萬分的謝

    意,此書方能付梓。書中立論,若有所不正確與偏頗之處,還請各方賢達不

    吝指正。
                    林瑞欽誌於台中「興大觀」2020, 04,15

     

     ↑.林瑞欽教授近著「犯罪矯治隨筆」一書,分享矯正工作人員。

     

     (二)、回首前塵,2015年初,本協會首創有「新卸任理事長交接紀念專刊」,

          係由當時的「吳正坤秘書長」,主編一本28萬餘字之《「國外獄政管理

          軼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紀念專刊。新書係由本會「曾副理事長

          國展董事長」發心捐助30萬元,印送1000冊,供贈矯正界同仁分享。爰為

          見賢思齊,循例嘉惠更多矯正同仁,後續「林瑞欽教授」所著「犯罪矯治

          隨筆」一書,亦由曾副理事長國展董事長,發心捐獻30萬元助印二仟冊,

          作為本會第八、九屆「新卸任理事長交接紀念專刊」,分贈全國各矯正機

          關教誨師、調查員、心理師、社工師、輔導員暨科長級以上之監獄官等工

          作人員及其他莘莘學子等分享。

     (三)、另為擴大「林教授」撰寫思維空間與視野,更進一步分享其「博學多

             聞之多元面向「知能」,爰微得林教授之同意,特轉貼其於臉書之「樵

            翁雜語」風采短篇佳文供瀏覽,以善其事。

        乃據悉,「林教授」小時候常隨其母親入山,拾雜木與砍劈殘留的樹根與

    樹頭,回家當柴火。及長,他蠻嚮往在森林裡,砍劈木材以為冬天取暖之用,

    當年他在英國留學時,其家中的客廳壁爐,已改為瓦斯。勉懷以往,因此,

    他就為自己取了「樵丁」筆名,但很少用,惟目前他已過七旬,就決定為自

    己的後續撰文,取個名字,2021.06.17中午,他就決定將之命名為「樵翁雜

    語」。林瑞欽教授「書生報國」,止於至善。緣以轉貼其於「臉書」之心血

    來潮,隨興撰文之短篇佳文供分享,以饗本會讀者。迄今截稿為止,已有近

    二百篇「樵翁雜語」之短篇佳文發表,詳見「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網站

    【矯正新知】網頁。如下揭:https://www.corrections-

    cca.org.tw/index.php?do=new_knowledge_info&id=27213

    五、結語

        上揭林老師近著「犯罪矯治隨筆」一書,於「矯治處遇」之「思」與

    「行」,旨在強調對「非法藥物濫用」之收容人(按:林老師就專業立場,

    不贊同以「毒品犯」稱之),矯正機關必需以「認知行為治療」才可產生矯

    治療效。乃「認知行為治療」之理論基礎,是以收容人的思考(認知)、感

    覺(情緒)及行動(行為)三者會互相影響,主要是希望能影響他(她)們的

    感覺和行為,負面的想法讓他(她)們得到負面或低下的情緒,從而令他(她)

    們產生負面及退縮的行為,這些行為的結果又往往會加強他(她)們負面的想

    法。

        因為「認知行為治療」的目標,是讓收容人在生活中能察覺及意識到某些

    事件會讓自己產生負面想法,並發現這種負面想法,會引發不好的感覺及行

    為。在此「矯治處遇」治療中,會引導收容人嘗試用不同的想法或認知去面

    對同樣的事件,又或是要收容人作出某些行為改變,讓他(她)們去體驗不同

    的感覺及後果,使收容人日後碰到同樣的事件時,能夠選擇正面的認知或行

    為。

        這是林老師「著書立說」,念茲在茲、誠摯希望矯正機關於「非法藥物濫

    用」之收容人,能予充分運用「認知行為治療」,俾可「立竿見影」,實

    「用心良苦」也!

        另一方面,林老師亦在「犯罪矯治隨筆」一書中,認為對於「暴力犯罪」

    之風險評估,是各矯正機關當前重要之課題,乃回顧相關研究,「暴力犯」

    與「性侵害犯」、「非法藥物濫用犯」等,是「再犯風險評估」的主要對象。

    而林老師於該書中,聚焦於「暴力風險因素與評估量表」著墨甚多,值得省

    思,以善其事。

        綜觀林瑞欽教授於「犯罪矯治處遇」之貢獻如下:

    (1).林老師自「輔導與諮商」為出發點,對非法物質成癮「戒治方案」的研

       究有所成。

    (2).林老師對「少年與成人暴力犯」的基礎研究,並首先將對暴力犯罪矯治

       與大腦科學連結。

    (3).林老師延請國內外著名「犯罪心理學者」來台講學,提升國內對犯罪行

       為的研究視野。曾三度邀請「諾貝爾犯罪學獎」得主,來台講學,提升國

       內犯罪矯治在國際的能見度。

    (4).林老師在任教「玄奘大學」期間,首度與新竹地方人士與地檢署合作推

       展司法保護工作。其次,竹東地區對曝險兒童與少年進行為期一年之密集

       個別與團體輔導,成效卓著。

    (5).林老師連續七年舉辦「毒品戒治與暴力犯罪矯治國際學術研討會」,貢

       獻良多。

     

     ↑.林瑞欽教授於新竹地區舉辦高關懷學生認輔專案。

        (本文作者:前典獄長、前專任助理教授、本會前祕書長吳正坤監事敬上2022.12.06)

     

             

                     樵翁雜語》【引 言】

        按:林瑞欽教授」係英國「諾汀瀚大學」心理學博士暨「台灣

    大學」教育學博士,擁有雙博士學位的他,胸藏萬卷,龍騰學

    海,文斗望,吾道嚴瞻。彼曾任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

    授,亦曾榮任新竹「玄奘大學」社科院院長。

        林瑞欽敎授曾於2002年為臺灣代表團代表,參加聯合國第27

    兒童人權特別聯大(NG0)會議1995年,林敎授復由「臺灣青輔

    導會」委任出席,代表參加「美國諮商協會」之年會未久旋獲

    聘「國教育與職業輔導學會」臺灣特派員。   

        林教授近常應邀至中國各頂尖大學作客座教授暨作專題學術演

    講,桃李滿天下。彼精通「行為科學」,特別是人類行為的改變方

    面,墨甚多,另林瑞欽教授於2017年01月14日上午10時,在台

    北「國大飯店」召開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之理、監事會議

    時,榮獲會林政宏理事長予頒「榮譽顧問」聘書。而林瑞欽教授

    為本會義務寫「犯罪矯治」短篇專文,凡235篇(詳如本會網站

    「矯治新知專欄供參)為「雨露均沾」,並由本會出版「犯罪

    矯治隨筆」一書,二仟冊,分贈犯罪矯正工作之專業同仁分享。

        為擴大「林教授」撰寫思維空間與視野,更進一步分享其「博學

    多聞」之多元面向「知能」,爰微得林教授之同意,特轉貼其於臉

    樵翁雜語」,風采佳文供瀏覽,以善其事。

        乃據悉「林教授」小時候常隨其母親入山,拾雜木與砍劈殘留的

    根與樹頭,回家當柴火。及長,他蠻嚮往在森林裡,砍劈木材以為

    天取暖之用,當年他在英國留學時,其家中的客廳壁爐,已為瓦

    斯。勉懷以往,因此,他就為自己取了「樵丁」筆名,但很少用,

    日前已過七旬,就決定為自己的後續撰文,取個名字,2021.06.17

    午,他就決定將之命名為「樵翁雜語」。

        林瑞欽教授「書生報國」,其立德.立功.立言,止於至善。緣以

    其於「臉書」之心血來潮,隨興撰文之短篇佳文供分享,以饗

    讀者。                  (小篇 吳正坤監事 敬上2021.06.18)

     

     

     

    (001).樵翁雜語-1.>專業者去搞「政治」後,專業的敏銳就

                     鈍甚至消失了。

     

                   *. 林瑞欽教授 2021.06.17


        小時候常隨母親入山拾雜木與砍劈殘留的樹根與樹頭,回家當柴火。及長,我蠻嚮往在森林裡,砍劈木材以為冬天取暖之用,當年在英國留學,家中的客廳壁爐已改為瓦斯。因此,就為自己取了「樵丁」筆名,但很少用,日前已過七旬,就決定為自己的胡言亂思取個名字,今天中午就決定將之命名為「樵翁雜語」。

        新冠肺炎之疫苗開打,八、九旬翁多人見閻王。高齡者染疫病毒,重症死亡率高,然打疫苗後遺症與死亡率也不低。

        專業去搞「政治」後,專業的敏銳就鈍化,甚至消失了。那非專業的搞政治後,更是瘋狂了,「理性」消失了,自以為是「上帝」了。

        觀察政府的新冠病毒疫苗的採購,犯下相當嚴重的錯誤決策,過度低估疫情發生的嚴重性、高估國內生技業疫苗開發與生產的能力、輕忽疫苗採購的時間進程與市場需求、過度自滿台灣的防疫成效、缺乏彈性應變的決策機制,例如固執僵化的相信「偽陰性」與「偽陽性」而不願採取「快篩」與「普篩」的找出「無症狀感染」者等。簡言之,就是以「政治」決定取代「科學」決定。

        我要再強調的是,從政之前,你會是一個專家,然而從政之後,你回不去了,你再也不是一個「專家」了。不管你從政之前研究做得多好,因為你那專一的心智,已弱化成為「利益」的算計了,同時你也老邁了,心智也退化了。 

     

    (002).樵翁雜語- 2.>從心理學著名的公式,看台灣新冠肺炎的

                        疫情報告!

     

                   *. 林瑞欽教授 2021.06.19

     

        管家昨日交待買餃子皮,幫我做小籠包,因為她於今年七月一日就離台回

    「家鄉」去了,結果台中市自宅附近之店家說「賣完了」,先預訂要我今天

    再去取。

        自從台灣新冠肺炎之疫情,升至「三級警戒」以來,店家的「預訂」生意

    就好得不得了。許多人家在家裡包「水餃」與「小籠包」,這委實改變了很

    多台灣人的米食習慣。

        此次「疫情」改變人們許多生活行為,如出門必戴口罩、回家隨即洗手與

    洗臉、1.5公尺以上的人際距離、到哪裡都「實名制登錄」、外送與外帶取代

    餐廳內食、網路購物盛行、實體商店「萎縮」甚至「關門」、公共場館與學

    校關閉,被「遠距」館藏展與教學所取代等。

        今天下午是我在「靜宜大學」「犯罪防治碩士學位學程」所開授之「物質

    濫用專題研究」最後的遠距教學課,接著就是在家等著修課學生自網路繳交

    「期末報告」,然後送出成績以後,我就正式結束這一學期在「東吳」與

    「靜宜大學」的兼課。下學期以後我就留在台中,只在「靜宜大學」兼課。

    未來我將自己的活動範圍縮小在台中市,儘量減少到外地去。

        就我個人觀察,台灣疫情,在「風險評估」中,「偽陰性」與「偽陽性」

    常是做決策者,所必須考量的議題,惟於科學角度;評估的「精準度」深

    受「評估工具」與評估者的「信.效度」所影響。

        以此次疫病,指揮中心頑固的堅持「不普篩」,以致造成「篩檢效能」不

    彰,且衍生出「校正回歸」的笑話,實際上是篩檢延宕所致的補登,其問題

    或許是決策者,想保護實施篩檢者的「特殊利益」而已,一旦如美國、瑞士

    等國開放居家篩檢之快篩與普篩,且提供精準的初層次「篩檢試紙」或「試

    劑」,其在次層次的篩檢結果的偽陰性與偽陽性,必然可以大幅降低,而得

    以增強其防疫的效能。

        此次新冠病毒防疫最大的敗筆,就是指揮官與其幕僚參謀,缺乏「風險評

    」的概念,會造成此種缺失,我比較相信是主其事者的「私心」與對「公

    衛風險管理」缺乏「知能」所致。

        在這半夜據報導,知此次施打AZ疫苗而亡者,全台已有63人之多。我在

    想,這些施打疫苗而亡故者,是否事前已明白施打該疫苗對其健康的風險呢

    單純強調「施打疫苗的利益」是違反「醫療倫理」的行為,不能在這些打完

    疫苗亡故之後,再歸咎於他們本身的「慢性病」所致,而非疫苗所引發的副

    作用。

        其次,指揮部的醫師居然以75歲以上台灣地區死亡平均人數來隨意類比,

    認為因打疫苗而亡故人數,沒超過該平均值,我真懷疑他修過「醫學統計」

    否?我更懷疑他修過「邏輯學否?這種「類比」真是「荒腔走調」。

        若從S-O-R的行為論公式,打疫苗是刺激(S),死亡就是反應(R),內政部

    人口統計死亡平均人數,無法告知我們那些亡者的原因。我個人去年首次施

    打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前醫師詳細的詢問我的健康狀況與過去

    注射疫苗有無過敏反應、去年為何不施打等等,再度確認我施打的意願。

        由於人種不同、飲食不同、健康狀況不同、施打劑量、施打時間不同等等

    諸多因素的差異,因此我個人認為比較不同國家施打AZ疫苗不同年齡層死亡

    率之意義不大。

        我是一個堅信B=f(PxE), B是行為、P 是個人、E是環境。顯而易見的,

    疫指揮部,喜歡拿麥克風與上「播影音室」的專家們,好好思考上述這一個

    理學著名的公式之意義,再發言不遲啊! 

     

    (003).樵翁雜語-3.>犯罪行為者之心理病態(psychopath )的

                        核心特質!

     

                  *. 林瑞欽教授 2021.06.24

     

        這學期在「東吳大學」與「靜宜大學」兼的兩門課,我預計本週將學生成

    績,上網登錄後就結束了。

        「管家」回鄉在急,擔心老頭缺糧,對我未來的「民生」做了「超前部

    署」,冷凍的、乾糧、罐頭等皆自網上訂好。

        台灣今年的乾旱,造成缺水、限水危機,然近來卻連續數日下著大雨,

    算解決限水危機。

        五月中旬「新冠病毒」疫情爆發,迄今雖疫情有所紓緩,然「疫苗」嚴重

    短缺,因染疫而亡,已高達五百餘人,同時亦因施打AZ疫苗而猝死者更高達

    137人,施打疫苗與否?已成當前七十歲以上高齡者的兩難。相對的,上述疫

    情更暴露出「執政者」的私心與無能。

        依媒體報導驗視過;一個政治人物,對自己說過的話,再三改口否認,

    了她的死忠支持者,還能讓人信賴她嗎?個人從事「犯罪行為研究」多年,

    發現「否認推諉,諉過他人,屢屢說謊等」乃是再、累犯的顯著可觀察的「

    外顯行為」。亦言之,形塑自己永遠是對的一方,將觸犯「犯罪的責任」歸

    咎於被害者或社會,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其實,這種除了「蓄意說謊」

    與「不負責任」的行為特質,更也是心理病態(psychopath )的核心特質之

    一。 

     

    (004).樵翁雜語-4.>「專家的本質」與「認知一致論」!

     

                 *. 林瑞欽教授 2021.06.29


        連日陰雨霏霏,臺中市自宅在高樓之一層。抽閒翻舊書,翻到兩本老書:

    一本是1968年的Robert P. Abelson, et al., 合編Theories of Cognitive

    Consistency:ASourcebook,另一本是1988年由Michelene T. H. Chi,

    Robert Glaser, & M.J. Farr合著The Nature of Expertise 。

        我想,如今在台灣曾看過這兩本書的「心理學」著者,應該屈指可數,

    一本我該可斷言除了「老夫」以外,應該無人了;後頭這一本討論「新手」

    與「專家」,看過「原文」者,應該較多,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師大」圖

    書館有著這本書。

        Line友來訊示知;防疫指揮部的「李秉穎醫師」近一年來「夸夸之言」,

    屢屢前後不一。這就讓我想到前述我提到的「專家的本質」與「認知一致

    論」。

        就友人傳送的指揮中心某醫師的發言,我的確難以接受他是個「專家」,

    因為專家對自己說過的話,有強大的記憶,不會在短短的幾個月,記不得自

    己「專家姿態」所發表的言論。

        乃「專家」者,有專精與專攻、獨到的見解;專家的問題解決,是又快又

    準又好;專家看問題,是更為深入與透徹,考量的層面更為周緣;專家較能

    「自我反省」與「自我監控」。

        若依上述標準;就那防疫指揮部之某專家醫師的表現,委實不達標啊!

    看過數篇中英文介紹現行的「新冠病毒」的疫苗比較之評論,也請教過我那

    「生化學工程博士」現於英國相關機構就業之寶貝女兒,對照之下,指揮中

    心某醫師有關疫苗的說法,顯得「蒼白」有如「廣告」。

        俗話常說:「這個人講話沒有貼郵票」,意指為人不可「信口開河」,說話

    不要「顛三倒四」。現今的網路世界,你幾個月前公開場合講的話,人們馬

    上可以幫你找到,對照在不同時段的發言之「矛盾性」與「幼稚」。

        今晚又倚老賣老的說起「訓人」的話了,真是「罪過」。 

     

    (005).樵翁雜語-5.>精神病犯」刑中的治療與刑後的監護問題。  

     

                 *. 林瑞欽教授 2021.07.01


       過了一年多的「飯來張口」之「王爺公」的好日子,在今天中午結束了。

    「管家」在今天下午搭機回上海了,行前一再交代,要蒸個飯、熱個鴨肉筍

    湯、將絲瓜蛤蜊煮掉,等她回到上海後,她還要「遙控」我的民生問題。現

    在又回到從前了,開了一小罐啤酒,慢慢的啜飲著,度過這燠熱的夏日下午,

    胡思一陣子吧!

        這段時間,我想著「思覺失調症」的殺人犯之審判議題,發現中外皆一,

    即精神病犯的審判,深受社會民意的干擾,台灣的社會歷來深受「應報」犯

    罪矯治觀的左右,司法官亦然。

        就台灣火車「鐵路警察」被思覺失調症的「鄭」某殺害一案,我蠻佩服一

    審的精神鑑定醫師與承審法官的作為,然其後檢察官與社會大衆對執行精神

    鑑定醫師的無端言語攻擊與謾罵,我深表難過。檢察官在論告中,無法同意

    精神鑑定報告,應聲請庭上另做第二個精神鑑定,其次,我個人認為法庭應

    保護從事精神鑑定免受檢察官與群眾的敵意與各種攻擊。

        該案的定讞判決顯示二審以後的承審法官受到民意的強烈影響,做出17年

    的有期徒刑與刑後或赦免後五年的監護,問題來了,「鄭」某「在監的治療」

    誰來負責呢?刑後的「五年監護」又由誰來執行呢?估計「鄭」某若真的執

    行17年,那他刑滿時該也是七旬老翁了,就他行兇前的家境已是那麼糟糕,

    連「健保費」都交不出來,三餐不繼,我真不明白「刑後」要如何對他執行

    「監護」。況且,「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認知功能可能隨著年齡而惡化,

    加上其妻亦是精神病患者,這種失功能的家庭如何「監護」呢?

        顯而易見,「鄭」某在服刑中,該是最能受到照顧的時候,就我個人在過

    去十餘年的觀察,對於「精神病犯」刑後的最佳去處該是「精神療養院」。

        觀察此案,我想刑事司法人員應該能分清楚危險性(dangerousness)與風

    險(risk )概念上的不同,前者是「有無」,後者是在「不同的條件」行為發

    的「可能性」。當然精神鑑定的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學者,更應明白如何就

    事人的再犯靜態、動態風險因子的評估,近年流行於「暴力風險」之「精

    算式」的風險評估所做出的報告,可提供讓司法官在求刑與量刑時,能做出

    較適當的決定。

     

    (006).樵翁雜語-6.>臺灣大衆運輸工具上兇嫌逞凶的風險管理  

     

                 *. 林瑞欽教授 2021.07.02


        昨天透過「視訊」跟於英國居住之大孫女「林芸如(Mia) 」祝福她十歲的

    生日快樂,並致贈100英鎊「生日紅包」(先由其父墊支,隨後我再將四個孫

    子女的相關紅包,做一次性匯款)。

        今天「早餐」自己動手時,見「廚房」紗窗厚厚一層沾垢,急忙卸下清洗

    一番。然後慢慢的做,再享用獨自一個人的早餐,結束,再向於上海「檢疫

    旅館」隔離的管家匯報。

        現在是「午後」了,我剛泡完茶與手沖完咖啡,近來喝茶多,較少喝咖啡,

    這咖啡是來自我的老家「梅山」生產,近半年前,小時候的友伴「前鄉長國

    華」送的。梅山除「梅山檳榔」名震全台外,烏龍茶、咖啡更是唇齒留香,

    韻長回甘,名聞全台。

        臺灣近年,多件大衆運輸殺人案,皆是兇嫌於商場購置銳利刀具,然後藏

    於身,而後在行車之間行兇。我在想,我們有「槍炮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但為何讓這些兇嫌藏身銳利刀具,進出公共場所,甚至在大衆運輸工具上逞

    凶呢?為何主管交通當局,會毫無作為呢?為何不在進入車站之際,運用科

    技設施,偵檢隨身藏有兇械者,而進行「犯罪預防」呢?其他公共場所,亦

    應比照辦理。這種預防工作,中國大陸的「車站」做得很徹底,值得台灣採

    行,將可有效避免如台北捷運的「鄭捷」殺害四人、傷23人、「鄭再由」的

    殺死鐵路警察等慘案再發生的悲劇。 

     

    (007).樵翁雜語-7.>重振藥物濫用者之職場適應與生活機能等

                      暨復發預防。 

     

                 *. 林瑞欽教授 2021.07.03


        今日深夜,孤燈伴影,近五更天,夜闌人靜,卻為外面數隻貓「叫春」淒

    厲聲所擾,外面溫度24度有微風,的確很舒服,然身為「老翁」的我,卻不

    得好眠,還是鳥鳴來得悅耳,野鴿子的低沉叫聲也不錯,最難忍受還是貓發

    情的叫聲。

        昨天黃昏,於台中市自宅附近,走了六、七千步,今天就不想睡回籠覺了。

    黎明即起,一早將影印的「期刊論文」加以分類,將它們區分為「物質成

    癮」、「同理心」、「衝動性與暴力行為」、「諮商」、「心理治療」、

    「心理健康」、「其他」等七大類。估計這一兩年能將它們「處理」完畢。

    原本計劃於六月底前,要處理掉四箱,進度嚴重落後。今天先將「書桌」清

    出來,好讓我開始幹點正事兒,寫點東西。

        多年前,曾對非法藥物濫用之「甲基安非他命」與「海洛因」者,在施用

    前後的工作加以調查,發現男性施用「非法藥物」前的工作,以「熟練」技

    能性工作為主,但一旦濫用後,就往下沉降到「半熟練」技能性工作,甚至

    是落到「出賣勞力」與「無工作」的地步;相對的,女性則是自「半熟練」

    技能性工作,大幅滑落到「勞力」與「無工作」的狀態。

        此現象,相當值得「犯罪矯治工作人員」加以注意。即如何重振此等藥癮

    者的日常生活作息、工作動機與態度、回復其以往職業技能與工作習慣,應

    是重大課題。

        其次,宜有時間與空間去協助彼等改變用藥期間的「不正當休閒生活」。

    其三,應協助他們斷絕與用藥者的人際交往,修整與不用藥者的人際交往。

    其四,應重塑他們與家人的溝通交流。其五,應做好職場適應與復發預防。

     

     (008).樵翁雜語-8.>由新冠肺炎普篩之偽陰性與偽陽性看檢測

                       「標的」?

     

                 *. 林瑞欽教授 2021.07.04


        昨天看了兩位年輕醫師在談「新冠病毒」自我篩檢的「偽陰性」與「偽陽

    性」而反對「普篩」。我聽後心裡一直在想著,為何他們會如此想呢?

        多年來從事「心理測驗」、「再犯與暴力風險評估」等的實務與研究,

    現其中的道理與病毒的檢測是相同的。那就讓我來說個一.二吧!

        「檢測」、「評估」與「測驗」皆是執行「標準化程序」以獲取的「行為

    樣本」。標準化要求檢測者是受過訓練,能依照檢測的標準程序操作具「信.

    效度」的檢測工具,在特定的情境,就特定的部位或區位採集「檢體」以送

    驗,整個過程,對不同的個體之實施方式,含時間、方法與行為的數量等皆

    是一致的。在檢測過程中,雖力求標準化,但無法避免偏誤(bias)與誤差

    (error)的出現。這些「偏誤」與「誤差」有可能是檢測者所造成,也有可能

    受檢測者所致,也有可能檢測的工具所致,也有可能是檢測的樣本與分析受

    污染所致,如此會出現「偽陰性」與「偽陽性」的現象。

        其次,依照檢測的「標的」,考量檢測的時效、經濟效益,會有不同的檢

    測方式,自陳(self report)是最常被使用的「初層次」普測方式,它有圖文並

    示的目標、性質、內容、使用程序、檢測結果的「傳遞」與「告知」、相關

    進一步資訊獲知的提供者、聯絡管道等的說明。此層次的檢測最為經濟、快

    速,其廣泛運用於「低風險」的區域,為降低其「偽陰性」,對檢測試劑與

    程序的「信.效度」要求較高。

        「次層次」則是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在特定的情境對特定的區位,取

    樣檢測,它檢測樣本偏誤、誤差、受污染的可能性,相對的低,而具有較精

    準的結果,但亦無法避免「偽陰性」的問題。

        「第三層次」則是專家的檢測,通常會經由症狀的診斷來實施,此層次最

    昂貴與費時,然結果亦是最為精準。

        以上即是「漏斗檢測」、「評估」或「測驗模型」。就學校「資優兒童」

    的甄選時,會使用「瑞文氏推理測驗」以團體施測,其次在以「魏氏兒童智

    力測驗」個別施測,最後再由專家經由「個別診斷晤談」確認。

    緣此,犯罪矯治中的「再犯與暴力風險評估」之實施亦然,首先經由問卷與

    相關量表如「衝動性」、「敵意攻擊量表」等實施團體施測,接著經由受過

    訓練的「矯治官」或「臨床心理師」進行「他評」如「心理病態查核評估」

    (PCL-R)、「歷史臨床風險」-20(HCR-20)以評估「暴力風險」。然後再經

    專家「晤談」確認。

     

     (009).樵翁雜語-9.>生涯發展」與「輔導工作」的真諦。

     

                 *. 林瑞欽教授 2021.07.05


        雖然清晨即醒,然仍賴床,管家回鄉了,自己料理新生活,卻還沒上軌

    道,一早趕忙為自己「誤登」學生成績忙碌,終於在十點多才搞定,年紀

    大視力差,上網登錄92位修課學生的成績,就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

        接著就慢慢的享用早餐,再跟於「集中隔離」的管家匯報。承管家告知,

    目前大陸集中隔離是14天,7天在家自主隔離,7天不得出入大型公共場所。

    相較之,檢視台灣境外入境後的隔離,做得是太不落實。

        在臺灣之「三級警戒」期間,除了黃昏時,在台中市住家附近的綠園道

    步外,我皆待在窩裡。

        進入七旬之後,我深刻的體認到日常生活的「慢」與「實」的原則,即是

    動作要「緩」不要「急」,喝個水要小口喝,不要嗆到喉嚨;吃飯要慢嚼細

    嚥。儘量少臥床,頭腦要淨空,即要少「胡思亂想」。

        近整理故紙,發現我曾被「國際教育與職業輔導協會」聘為特派員(

    National Correspondent ), 讓我回想三十年前的往事,也讓我對「生涯發

    展」與「輔導」的議題有些思考。

        輔導工作,源起於美國,初始是自協助青少年選擇職業與安置,因此強調

    下列三原則:(1).協助個人了解自己,如自己的智力、性向、性格、興趣、價

    值觀等;(2).了解工作世界,如工作所需的技能條件、福利與待遇、升遷與

    發展等;(3).自我與工作世界的相互關係,如工作適應、生涯規劃、新世紀

    工作變遷的自我調適等。

        第一項跟「心理測驗」與「評估」息息相關;第二項則與「工作分析」、

    「職業分類」、「工作世界展望」等有關;第三項則是與「擇業」、「安

    業」、「展業」、「轉業」、「離(休)業」等生涯發展,環環相扣。

        我個人認為在「生涯發展」的過程,除了「職業」工作的安置,生活中的

    「休閒」是蠻重要的發展任務,如休閒生活的「技能」與「態度」、價值觀

    的「培養」。

     

    (010).樵翁雜語-10.>高齡期」老人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

     

                 *. 林瑞欽教授 2021.07.06


        昨夜,三更天醒來如廁再臥,卻因夢自己「理髮」而不再睡,的確我已近

    三個月未理髮了,夢中似乎顯示我該去理個髮了,這可是「日有所思,夜有

    所夢」啊!

        昨日黃昏,鄰長傳送「通知單」,要我於七月七日8:00-9:00至「崇倫國中

    疫苗施打站」施打新冠病毒「莫德納」疫苗,見「通知單」載明70-74歲,

    次陪伴照顧者限一人,這讓我想到,我現在生命的「老齡期」了,「管家」

    回鄉,「子女」定居「英國倫敦」,我只能一人去施打疫苗了。

        著名心理學家埃立克森(Eric Erikson)提出「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

    65歲以後定為「老年期」,此時期的社會心理危機是「圓滿VS.衰頹(失望)

    」,中心任務,則在反省並接納人生、「滿意人生VS.悔恨絕望」。生活品

    質,展現圓熟智慧;人際關係是人類、同齡友伴。

        人們對「老」的焦慮,來自對年老時的「失能」與「依賴」,如不佳的身

    心健康;失去思維、行動、經濟自主、人際交往等能力,而落入「衰竭」孤

    苦無依的「悲涼」狀態。顯而易見的,到了「老年期」要有老康健、老伴、

    老友、老本、老宅等。

        的確,昨晚老同學知我要去施打疫苗,打完疫苗,他會關心我施打的結果,

    但他相信自然而不會去打疫苗。

        我觀察到許多犯罪人,直到陷身牢獄,見到年老囚友,方才察覺自己會老

    去,與自己年老時該如何?對受刑人的教化與輔導,援引「埃立克森」的「心

    理社會發展論」以實施生命教育,讓受刑人能落實「生命之不同階段發展任

    務」的達成,到「高齡期」時,不致於生活在「悔恨孤苦無依」的絕望中,

    相對的,是「圓滿智慧接納人生」的結束,而投向一個充滿希望的無邊空間,

    或許稱它為另類的「極樂世界」吧! 

     

    (011).樵翁雜語-11.>少年犯罪之因果關係與矯治行為。

     

                 *. 林瑞欽教授 2021.07.10


        昨夜「室溫」三十一度,乃打開冷氣,夜裡起身如廁一次,醒來已6:39,

    盤坐至7:10再臥,08:10起身盥洗、準備早餐,收衣服,泡茶,享用早餐:

    雞蛋、麥片+芝麻+堅果+生乳粉、芭蕉、奇異果、自製鮮豆漿、米漢堡、

    咖啡,餐畢洗滌餐具,已是十點,靜坐茶几前喝幾杯白茶。

        這是我週末的開始,退休以後,似乎沒有「週末」假日的感覺。惟開始

    在「靜宜大學」周六下午的兼課,對週末另有一番感覺,過去的一年,

    「管家」會去接我回家,疫情期間「遠距教學」,皆是新體驗。如今,

    「管家」回鄉去了,我又回到往昔「單身」的生活軌道了。

        「規律」是我「老來」最重要的生活心得,這也說明我的生活不怎麼規

    律,尤其在「管家」離去這十天,我正在調適,讓自己生活回到新的規律。

        這兩天,正是對岸「司法心理學」年會,今年主題是「探討未成年犯的

    因與矯治」,大陸所稱「未成年犯」即是台灣的「少年犯」。近年大陸

    多起少年「弒親」案件,我個人的觀察,該等案件多半與「親職教養」

    失能、「少年網路遊戲」上癮有關。當手機或網路成為代理父母時,少年

    網路或手機的「依附」就更加緊密,若被剝奪網路的接近與施用,此種

    「挫折」所引發的「消極情緒」會變得非常強烈,因此而產生的「攻擊性」

    也就變得很強。

        其次,長期的使用網路而沉溺與「虛擬」單一的「情境」,也造成對

    「現實人際交往」的冷漠反應,缺乏對「行為後果」的思考與反省。

        自過去對少年犯的矯治,顯示密集性的協助其父母的督導與教養行為、

    方的溝通是有效的作為。我個人一直認為對兒童的「行為規範」要明確,

    年齡而逐漸增強其「自主性」,不能採放任、溺愛的教養,否則兒童稍長,

    父母一方即容易陷入「管教」困局。 

     

    (012).樵翁雜語-12.>酒駕者應命強制自費「酒精濫用/依賴治療」。

     

                 *. 林瑞欽教授 2021.07.17


        酒+駕=酒駕。然而,人們只看到「酒駕」一個行為,而忽略了這一行

    是包括喝酒與駕駛兩個行為。有個同學一喝酒就會失去自我控制,完全

    另一個人,隨意動手打人,他也酒後開車釀大禍,因此家人就不讓他

    酒。

        喝酒的人總覺得自己很能控制,沒問題,酒精能讓人誇大自己的能耐。

    根據「密西根大學」研究,台灣人是世界上最不能喝酒的族群,喝了酒,

    我控制就下降,一旦開車,手、脚、眼的動作協調功能就下滑,車禍就是

    然後果。

        只有「監禁」,是無法嚇阻酒駕的行為。在台灣社會,人們總認為將酒

    者抓起來、關起來就沒事了。然要解決酒駕問題,是要先「治療」喝酒的

    題才對。我主張:對所有的酒駕者「應」附命強制自費「酒精濫用/依賴治

    療」。乃將酒駕者依照觸犯「公共危險罪」,而送進監獄作短暫監禁,這是

    無濟於事,解決不了酒駕的問題。

         所以「孟子」曾云:「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013).樵翁雜語-13.>發展與推動為人父母之教養效能訓練。

     

                 *. 林瑞欽教授 2021.07.19

     

        四更天,醒起如廁後,即在床上「盤坐」,五更天「散盤」。

        自省,我的左眼在初中二年級時,為棒球所擊傷,然未能及時治療,一段

    時間後「視網膜」結疤,導至視力極弱,無法聚焦,直到「中年」去看眼科,

    方知自己一直仰賴右眼,醫生說那是無法治療,說來我可是實質的「獨眼

    龍」。

        「早期療育」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一個人的身心功能有所殘缺,若能及早

    察覺發現,及早獲得診治與復育,那麼「殘缺」對這個「個體」的負面影響,

    可以降到最低,一如常人般的生活。

        同理,犯罪行為的「預防研究」已促成「英國」、「德國」,將「犯罪預

    防」落實到「幼兒教育」的階段;對於高衝動、暴力傾向的幼兒,經由

    Omega 3與其他營養的補充、遊戲、父母教養品質的改善、人際交往技巧的

    增進、提供運動、音樂、美術、勞作等活動,以增加其「自身能力」的實現

    與發揮,即是「自我功能」的充分發展。換言之,此一如Bartol夫婦在其

    「犯罪心理學」中所提到的「韌力」之培育。

        其次,綜觀各有關少年「犯罪預防」與「矯治」的研究,沒有不將父母教

    養功能的改善,置於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就我個人的觀察,父母的「不當

    教養」如過度溺愛、嚴厲、放任等,依然是某些「成年犯罪人」持續犯罪的

    動因。

        有鑑於此,首在中.小學與幼兒園,即應普遍推動「父母教養效能」教育,

    多年來學校中的「親職教育」並未落實,也許我們該設置「家長學校」,來

    落實其「教養效能」。

        過去,我也提議過「犯罪矯治機關」應發展與推動受刑人的「為人父母」

    之教養效能訓練,讓他們離開監獄回家之後,能扮演一個有效教養子女的父

    母,不但可避免自己再犯,也可讓自己的子女免於犯罪。 

     

    (014).樵翁雜語-14.>心智化」與「共情」(同理心)兩者,

                        對暴力行為 發展之關係。

     

                 *. 林瑞欽教授 2021.07.20


        今天終於將今年「動腦」工程完成了,明年就再也不接這種活兒了,

    此階段,代表我某一小部分「學術服務生命」的結束。接著自本月23

    日起,我要忙到八月中旬了。再來,要忙著整編年底有關往年「藥物濫

    用」研究成果的彙編。

        凡人過了七旬,就要能「捨」得,的確我於63歲二度退休時,還真是

    雄心壯志,然而如今,就是期待跟孫子女的「視訊」。當務之急,

    就得理舊物、舊照等等過去的痕跡。

        今日,見英國「威爾斯」「伯斯大學」(Bath University )有學者在

    mentalization,這是了解「自己」與「他人」在想什麼的「心智

    過程」,與「同理心」(empathy )是不同的側重點,後者在理解別人

    當下「的受」,前者在體會他人當下「所想的」。對「犯罪心理學」

    研究來說,者較不是問題,但體受他人當下的「心情」與「感受」則

    是蠻困難的。

    「博斯大學」的研究團隊,企求發展「自陳量表」測量一個人對人當下

    想的「心智化」之程度,真是蠻有趣的。我期待對「心智化」與「共

    情」(同理心)兩者,對暴力行為發展之關係,有興趣的朋友也能著手研究。

     

    (015).樵翁雜語-15.>犯罪矯治處遇之「毒品」與「毒犯」的正名。

     

                 *. 林瑞欽教授 2021.07.21

     

        緩緩地享受早餐,靜聽著希臘白玫瑰Nana Mouskouri甜美的歌聲,她

    的歌是我百聽不厭的。茶几已泡好家鄉的「大阿里山茶」,原則上我更是

    鍾情於家鄉的「樟樹湖高山茶」。高山烏龍茶葉厚耐泡,香濃韻長味甘,

    唇齒留香,醒腦清腸效果絕佳。

        朋友與學生都知道我不喜歡將「非法藥物」稱為「毒品」,將「施用

    法藥物」者稱為「毒犯、毒蟲」。將「非法藥物施用者」污名化,基本

    就是排斥與隔離,無助於物質障礙者的預防與治療。近年來對於「愷他

    命」、神奇蘑菇、「大麻」效用的醫療效用的研究,更明白的彰顯人們過

    度重視對這些物質的不當使用(misuse or abuse),而忽視其療效。我們

    的社會太仰賴「犯罪學」模式,以處理物質障礙等的醫療問題,法律本是

    輔助處理物質障礙的工具,現在卻把「醫療」當成輔助工具。「犯罪矯正」

    單依靠「監禁」是永遠無法將酒精與藥物等成癮者,改變成不喝酒、不嗑

    藥的人。

        一個健康的民主社會,不應將「施用非法藥物」或物質者,貶抑為非人

    的毒犯或毒蟲,要有信心正視不當使用或非法施用,這些有成癮性的物質

    的人們。 我要再度強調對於「不當施用非法物質者」應回歸「醫療處理」

    為主,法律處分為輔的思維與實踐。至於製造、種植、販賣、誘引、脅迫

    他人使用「非法成癮物質者」,自當以刑法處分之,以犯罪矯治處遇之。  

     

    (016).樵翁雜語-16.>低同理心」(共情)的暴力犯與性侵犯之矯治?

     

                 *. 林瑞欽教授 2021.07.23

     

        一天兩個「視訊會議」,結束後,想下樓去走走,卻下起雨來了。疫情

    「微解封」,雖想去拍攝「荷花」,然而,想到「無症狀新冠肺炎」病毒陽

    性確診者,到處趴趴走,雖然老頭本人,已打了一劑「莫德納」,心裡還是

    怕怕的,兩隻腳還是邁不出去。

        配合防疫措施,下個月4日我要打「第二劑」了,惟相關專業事宜之邀約,

    本月份6、7、9日有兩趟「台北」行、一趟「桃園」,這個月28日,有一趟

    「台南」,「管家」一直叮嚀「外出」要全副裝備;臉罩+N95口罩,早就為

    我準備好了。

        Covid-19徹底顛覆人類生活方式與人際交往的模式,也帶來人類面對死神

    隨時會降臨的焦慮與恐懼。依據「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台灣七

    月22日晚間6時,全球「新冠肺炎」,至少412萬8543人病歿,至少1億9191

    萬7090人列「確診」,估計染疫死亡人數還會不斷增加。相較於第二次世界

    大戰,各國軍人死亡人數合計約有1,800多萬,合計與戰爭相關死亡人數則高

    達三千萬人,雖然目前染疫而亡的人數,不到二戰死亡人數的六分之一,

    它可是繼續在發生中啊!。二戰在歐陸觸發「存在主義」,孕育「哲學」與

    「心理學」的興起與發展;相對地,此次Covid-19染疫死亡人數,遍佈整個

    地球,幾無一處是淨土,該會觸發「新存在主義」的興起吧!

        近日我關注著「情感淡漠」、缺乏設身處地的「同理心」、喜操弄他人的

    「暴力犯」,如何自小發展出來?多年來,我注意到那些「性侵」男女童者之

    加害者,總是對他們的「被害者」之傷痛避而不談,他們將「焦點」放在他

    們被關怕了,不敢再犯,顯而易見的,他們關注著是自己,何時可以自由?

    試圖強調他們不會再犯的保證之「空話」,可以換得自由。在這一群人中,

    約略可以自他們的「心智操控能力」高低,區分成兩群,惟我對「高心智操

    控」,低同理心(共情)的「暴力犯」之矯治,抱持著蠻「悲觀」的看法。 

     

    (017).樵翁雜語-17.>行行出「狀元」?受高等教育被「制約」!

     

                 *. 林瑞欽教授 2021.08.04
     

        今早近七時起床,浴後即做早餐,然後才想起「體檢」的事,原設定今日

    施打第二劑「莫德納疫苗」,但這個執政黨之政府「黃牛」,究何時施打第

    劑?毫無訊息!惟那個自稱專家召集人的「李O穎醫師」急著「放風聲」;

    「疫苗」間隔一年還有效,我看他是否該去重修有關「傳染病學」有關「疫

    苗」的課吧!當醫生者,穿上「白色」衣袍,代表是「純潔」,沾染上「綠

    色」,就不純了。

        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客廳,外面傳來兩個工地「釘模板」的聲音,讓我

    去讀大學時的某個「暑假」,我也曾在「台北市」的大樓工地「打工」,

    工地「灌漿」時,我穿著雨衣,拿著「鐵錘」輕敲「模板」,俾讓泥漿順

    暢流下去,日賺250元。我問工地的「模板工」,是日賺三千元,下班即支

    領,工作雖辛苦,然工資可是蠻優厚的。俗語有云:「若甘願做牛,不怕沒犁

    拖」。人們只因受了高等教育就被制約,他一定要做甚麼樣的工作?結果是

    現今的社會「少子化」、「資訊化」、「自動化」等,許多工作銳減或消失

    了。家長們若還是一昧的要求子女「唯有讀書高」?到頭來「失業」,就只

    好「望而卻步」>「在家」等著了。

        兒子是英國的「IT 」專案經理,近又再去進修,疫情期間,再經由「線

    考試」取得一張新的「執照」,據兒子告知;他多年前就已經通過取得該

    執照了。顯然,現在的職場所需的「專業知能」是經常要「更新」,而

    「更新」已經是現代與未來,人們工作必須面對的要求與壓力。  

     

    (018).樵翁雜語-18.>除「甲基安非他命」的有效方法?

     

                   *.  林瑞欽教授 2021.08.04


        自從「管家」回江蘇「紹興」以來,老翁的午餐就回到過去「一缽」解決,

    今天「缽」內有「蕎麥麵+紅酒洋蔥+川燙高麗菜+蔥蛋+海鰻魚罐」,觸景生

    情,很想吃頓「鰻魚飯」,但不可得,只好開個「鰻魚罐」來解饞。臺中市

    下午,沒下雨,再出門買隻「烤雞」來自我犒賞一番。

        今天看到一統計數字;近年使用「甲基安非他命」的人數,有顯著的下降,

    但它還是台灣最主要濫用的非法藥物。上述數據的減少,雖是令人欣慰,

    而根據我的觀察,臺灣「多重用藥」的現象,卻愈顯嚴重。

        此深切影響著「戒治」策略的發展,近「新冠病毒」疫情,有特殊「社交

    群體」的感染擴散,讓我也注意到這類族群是否也使用「甲基安非他命」來

    助性,因而是否也感染「性病」、「HIV」、「愛滋」、「丙型肝炎」等,

    這將威脅著整體社會的安全。

        多年來,「認知行為治療」被認為是「甲基安非他命」戒治的有效方法,

    另外,針對「甲基安非他命」的渴求(craving),顯示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

    被認為有其效應。就我個人的實際接觸,有位友人跟我提到「生活方式」的

    改變與脫離「施用藥物」的友伴,是他完全戒除「甲基安非他命」最重要的

    因素。

     

    (019).樵翁雜語-19.>請速建構標準化的暴力再犯風險評估之機制

     

                   *.  林瑞欽教授 2021.08.06


        今天一早從臺中市自宅搭08:10的「區間車」到「新烏日站」轉搭「高

    鐵」到「台北城」,這是因疫情三個月以來的頭一回出遠門,外面下著雨,

    過了「板橋」站,我才睡着,結果到了「台北站」,人們都下車,我才醒來,

    遂急急忙忙下車,轉「捷運」到「植物園」,習慣走的後門關閉,只能走前

    門,於是繞了一大圈,才進到「植物園」,陰雨霏霏,我想進辦法拍攝,

    於找到兩朵「蓮花」來拍,然後於該園區又繞一大圈,提著就近買的一百元

    「便當」,返搭「捷運」坐到「士林站」,再轉車到「至德園」,於「鳥語

    花香」氛圍中,坐在「涼亭」享用我的便當午餐,餐後再去拍攝,只多幾朵

    蓮花,幸好發現有一朵「澳洲國寶睡蓮」,結束後,到「士林」常去的咖啡

    店,花45元買了一小口espresso 來過過癮。

        在14:30之前,終於趕到「衛福部」203會議室開會,又見到老朋友「束連

    文醫師」、「蘇博文醫師」(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會議結束,又急忙到「心

    口司」去看一下「阿樟科長」,讓他送我到大門口,在開車前三分鐘,我終

    於也搭上17:25回台中的高鐵。

        「大寶」早上傳了一則假釋中之性侵犯,戴著「電子腳鐐」性侵、虐殺越

    南「女移工」的案情。此案引發的問題;是該嫌犯的「假釋」是如何核准的

    呢?他的「暴力再犯風險」是如何「評估」的呢?

        就我個人的了解,現行矯正機關於「假釋」的審查標準,多半靠「累進處

    遇」之級別「積分」,絲毫未對受刑人進行「再犯與暴力行為風險的評估」,

    這麼多年來,為何矯正機關未能「痛定思痛」而尚忽視「再犯與暴力行為風

    險的評估」?是最讓我費解的事。

        疾疾如律令!當前的重要課題,是本土化「暴力犯再犯風險評估工具」的

    編製與人力培訓之時候了。而受刑人的假釋審查作業,亦不能再靠「積分」

    與「投票」了,應加速依照「累積風險發展模式」建構標準化的暴力再犯風

    險評估的機制,以善其事。 

     

    (020).樵翁雜語-20.>海洛因與甲基安非他命藥癮者之「替代療法」。

     

                   *.  林瑞欽教授 2021.08.06

     

        整天整夜的雨德,淅瀝淅瀝的下著,但我在「台北府城」可是馬不停蹄,

    植物園、至德園、南港,近八時回到台中的自宅,遠在中國大陸「紹興」的

    「管家」放心不下,來了電話,她雖遠在「紹興」還幫我訂購杏仁小魚干、

    烤好的烏魚子、口糧等,回到家又到貨一批,真是感謝她的費心。朋友問我

    「管家」長得如何?今晚就「解盲」吧!

        2005年,我受聘擔任第一屆「衛生署藥癮戒治委員會」的委員,正是台灣

    「海洛因藥癮者」因靜脈注射而高比例的感染HIV,後來因引進了「美沙酮」

    與「丁基原啡因」之「替代療法」而得以獲得控制,然而當時我的「研究數

    據」也顯示參與「美沙酮」替代療法的「海洛因」成癮者,併用「甲基安非

    他命」的比例高達96%,這與我在「替代療法」實施之前的調研,有七成的

    「海洛因」用藥者併用「甲基安非他命」的比率,升高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甲基安非他命」的方式也有高達三成改採靜脈注射,

    尤其是特數「同性交友圈」為然,也因此感染HIV 的人數節節升高,我對此

    波的藥癮感染HIV 比例之升高,蠻憂心的。

        「海洛因」藥癮者有「替代療法」,然「甲基安非他命」藥癮者,迄今並

    未有類似的治療出現。因此,如何強化安全「性行為」與安全「用藥行為」,

    將是當務之急。會造成此一施打藥物方式,也可能是「甲基安非他命」用藥

    者併用「海洛因」的多重用藥模式所致。

        「認知行為療法」,早被認為是治療物質濫用有效的策略,在引用美國相

    關的治療模式之際,我再度呼籲應;依照本土社會的行為發展適用之「認知

    行為」治療策略,如過去我與研究生「江振亨」、「潘昱萱」、「李易蓁」、

    「鄭添成」等發展認知行為治療策略,如「認知重構」、「認知基模」、

    「自我肯定」行為訓練、「壓力免疫」因應、「自我管理」等。

     

    (021).樵翁雜語-21.>如何做好「暴力與再犯風險管理」?

     

                   *.  林瑞欽教授 2021.08.14


        昨晚看了電視「台灣啟示錄」節目,述說中部的四人「擄人殺人」強盜

    團的往事,四位兇嫌只因缺錢花用,就隨機擄小孩勒贖或隨機擄車作案而

    人勒贖,手段凶殘,查知被害者高達七人。兇嫌因「賭輪盤」輸錢而想藉

    「擄人勒贖」以取得鉅款。該案雖發生在近三十年前,且四嫌皆已伏法,

    此案卻帶給我們犯罪「預防」與「矯治」很大的啟示。

        就「犯罪預防」來說,應對社區「賭博性電玩」與「賭場」等嚴厲查緝,

    對「賭博罪」前科犯與「賭場」常客,應視為「治安高風險人口」加以監控。

        其次,對「兒少」應進行「被害預防教育」。其三,加強鄰里「守望相

    助」,英國各社區皆有Neighborhood Watch。其四,加強警察「步巡」密

    度,台灣警察常是「摩托車」或「巡邏車」來去一陣風,相較之下,「英國

    警察」較常是兩人一組的「步巡」,如此較能發揮警示威嚇犯罪的「預防」

    功能。

        就「犯罪矯治」而言,賭博是「成癮行為」的一種,因此對「賭博罪」受

    刑人應納入「成癮治療」的對象。其次,應將「財務管理」,納入受刑人的

    一般教誨課程中。其三,鑑於「夏」姓主嫌是殯葬業者,對死亡存有「偏差

    認知」,不尊生命,因此「生命教育」應納入教化的重點,尤其是「暴力犯」

    為然。其四,「衝動性量表」、「同理心量表」與「敵意攻擊量表」,應納

    「入監調查」的重要「心理測驗」考量資料,並依其結果做為「暴力與再

    風險管理」的依據。 

     

    (022).樵翁雜語-22.>收容人閱讀習慣是「低效益大」之處遇措施。

     

                   *.  林瑞欽教授 2021.08.14

     

        今天是「七夕」,華人的「情人節」。「管家」回到大陸「紹興」後,

    我的飲食是隔空運作,一早就有冷凍浦燒鰻、人蔘雞湯等三式湯品與米漢堡

    就宅即便送達,她不放心還要我拍照匯報。鰻魚刺很細又小,一不小心,刺

    在牙齦,還好被我拿了下來。

        黃昏繞經「綠川」與「美術綠園道」,一共走了7430步。原本不吃晚餐,

    但因上個月「盤坐」不小心傷到右腳內側「韌帶」,醫生要我三餐後服藥,

    於是吃點墊底。遵醫囑,也不敢再盤坐,但還是要「靜坐」。

        走路時,想到「閱讀」,我的子女小時候即養成「閱讀」習慣,一到圖書

    館就借一堆書回家,尤其是兒子,更是heavy reader.他閱讀速度很快,一本

    書常會讀很多次,他有時翻到哪裡,就從那裡讀起。但女兒不一樣,一定是

    自第一頁讀起,然後一頁頁的讀到最後一頁,她是分析式的閱讀,相對的,

    兒子是總體(global )的閱讀。

        那天看到前典獄長「奕順兄」提到他在矯正署「台中看守所」推動的「讀

    書會」,我方知當時我在「中正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過的學生「黃

    瑞汝」小姐,當時在「台中看守所」推動的「七七讀書會」是獲得「奕順兄」

    的大力支持。「閱讀」與「寫作」處遇,是「犯罪矯治」成本,低效益大的

    教化工作,我極力的推介「犯罪矯治」措施能大力的推動。

        「閱讀」能活化高齡者的「心智」,能減少他們無聊的時間,最近我翻出

    幾本舊書置於床頭,其中一本是瀕死體驗為日本人「立花隆」所著。中文版

    是1998年出版,記得是二十年前在街頭購買此書,閱後即置於書櫃一隅,

    少再去翻動,日昨見到乃抽出重閱之,再將之移到床頭來。現在閱讀是翻到

    哪裡看到哪裡,此種閱讀方式跟我的兒子較類似。

     

    (023).樵翁雜語-23.>靜中見真性,淡中識本然。

     

            *. 林瑞欽教授 2021.08.18


        在網路「社交群」中見到「高齡者」的,應如何如何的「智慧」?然莫衷

    一是,看完了以後,心頭亂紛紛。我自認是個「個別差異」心理學者,想想

    還是依著自己的軌跡,自然的活下去,不要刻意傷害自己的健康,哪天該走、

    能平順的走了,就是圓滿。

        年紀愈大,周遭走掉的親友,自然就愈多,傷感難免,還是要將焦點,回

    自己的「定靜、安慮得」。

        有段時間,我想我這肉身,用到何時?就何時,不去追求「醫檢」用藥,

    法乎自然,日子力求過得簡樸規律,將「欲求」降到低點,獨居生活、打理

    皆靠自己,一日兩食,日常生活,除了攝影、閱讀、寫短文外,就無一事忙。

    多年來已養成不看電視,如今雖購電視,依然沒有觀看的意願。近幾年也懶

    得看報紙,「電子郵件」也少去看,說真的,我將自己,縮得愈來愈小了。

        「管家」回「紹興」後,一直掛心我的生活作息,日日來電關心,擔心我

    沒人說話,心智快速退化。這也讓我想到;來個天天朗讀「中英詩詞」的活

    動,以弭補我「沒說話」的問題。 

     

    (024).樵翁雜語-24.>高教育程度者,為何可能會有較低的工作滿意度?

     

            *. 林瑞欽教授 2021.08.19


        見「貓空論壇」有討論「教育程度」與「工作滿意」的關係之研究論文,

    因往昔我在從事「工作心理」與「生涯適應」的研究時,蠻關注工作滿意、

    工作投注感、工作壓力等工作適應的議題,因此一時手癢就寫下個人對此問

    題的想法。

        高教育程度者,為何可能會有「較低的工作滿意度」呢?

        由於高教育程度對「自我處境」的「敏覺度」可能會較高,也就因「自我

    覺察」的升高,其對工作負荷的「覺知」就會升高,就過去文獻顯示,「工

    作負荷」常是「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

        高度「自我覺察」也常是個人憂鬱的主要路徑,依此推論,高教育程度在

    高工作負荷的威脅覺知,並非是挑戰覺知,因此其資源受限時,工作壓力就

    會升高,其工作滿意就會下降。

        其中的「因應機制」,依我過去就「教師」工作與「警察」工作的研究,

    將受其對自己工作、組織的投注感(commitment,國內多譯為承諾,我依照

    set bet 的意涵譯為投注感)之強弱而定。

     

    (025).樵翁雜語-25.>生活點滴;行為工程學「提示」的應用。

     

            *. 林瑞欽教授 2021.08.20


        獨坐餐桌,餐畢,我仍坐著,打開標記著「星期五」的易安穩5/80毫克

    「藥袋」,這是行為工程學「提示」的應用,以前為了怕忘記服藥,會買標

    有星期一到星期日的藥盒,現在藥廠直接就打在包裝的外頭,這對慢性病用

    藥者是個好設計。

        今年的「荷花」拍攝很短暫,台北「植物園」只去了一次,覺得花開得不

    佳。見友人在「國父紀念館」的「靜湖」拍的荷花蠻美,於是去拍了三次,

    巧遇花上的「翠鳥」。而「至德園」去了幾次,花開也不如往年。臺中「亞洲

    大學」的荷池,去了三次,南投縣「中興新村」的荷池,去了兩次。台中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則還沒去過,如今總是將往年拍攝的荷照,來滿足自

    己對荷花的思念。

     

    (026).樵翁雜語-26.> 談「依附關係」斷裂後的暴力弒親案件。

     

               *. 林瑞欽教授 2021.08.26


        今日「微信」朋友圈,傳來中國「福建」有一位「北大畢業生」弒母後,

    四處藏匿被緝捕歸案後,今被判「死刑」。此案的焦點在於弒親者是資優者,

    一般社會總認為資優者,因有較高的「智商」而對自己的行為有較佳的「自

    控制力」,卻忽略了「依附關係」斷裂後對人的「創傷壓力」之負面影響

    力。

        以此案來說,個案與其父有很強的「依附關係」,且其父母又極為恩愛,

    亦即父母也有很深的「依附關係」,另該凶嫌亦表示殺害其母後想自殺,

    此可推斷親子三者有著很強的「依附關係」,在此「依附關係」斷裂後,

    者承受很強烈的創傷後「壓力」,而出現「壓力症候」無法獲得有效的協助

    紓解,增加憂鬱、衝動、自我失控、非理性信念、又因高度的「自戀」激發

    其「攻擊性」致造成暴力弒親行為。

        在過去大陸多起「高智商殺人案件」的解析推論時,我即提醒在暴力案件

    的預防與治療,應注意「自戀型」性格與攻擊行為的關聯。

        然就本案相關已知資訊之研判,較屬於「依附關係」斷裂後的嚴重創傷後

    「壓力症候」所致的暴力案件。

        未來如何預防類似案件的發生,個人認為在社區應建置「心理健康中心」,

    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建構「社會支持系統」,對類似上述「高風險個案」

    啟動「心理救援」等。 

     

    (027).樵翁雜語-27.>生活點滴」; 喜上眉梢 > 孫女勇奪網球冠軍。

     

               *. 林瑞欽教授 2021.08.26

     

        今日下午定居英國的兒子,興奮的向我報告孫女Mia勇奪「諾汀翰郡」

    十歲組女子組的網球冠軍,兩年前學校體育老師對於孫女的評價消極,但在

    過去一年因孫女的優異表現,情況反轉,該老師對孫女有相當正面與積極的

    評價。在此次的賽事中,孫女雖輸去每場的第一局,但她能控制情緒,沉著

    應戰,反敗為勝,連贏兩局,第二、三場皆然,終於贏得冠軍。

        我明白兒子夫婦對孫女與孫子的打網球,在過去兩年所付出的心力與精

    是非常的多。然兒子提到他小時候看到的一部影片,帶給他的啟示>堅忍不

    拔,如今他也將此道理教給他的孩子。猶記得於臺灣他七歲時,在「新竹師

    專」我挑了一部日製「錄影帶」>四年三班給他看,他依然記得劇情的核心

    意旨>堅忍不拔以達目標。

        上述前半段,我跟他點出比「馬龍效應」(Pymalion Effect),當重要他人

    對學生有較正面與高的期望時,學生會有更佳的表現,反之亦然。後半段說

    明一個「啟發性的故事」對一個兒童一生的行為,有著持久且深遠的影響。

        的確,我也期望我的孫子女能「勝不驕,敗不餒,奮鬥不懈」。

     

     (028).樵翁雜語-28.>加強力道於 「性侵害犯者」之防治。

     

               *. 林瑞欽教授 2021.08.29


        在疫情期間,自知是「高齡族」,且只打一劑「莫德納」,自揣為高風險

    族,因此自我在家禁足,少外出。昨天黃昏時,在鄰近綠園道散步,腦裡尋

    思幾個有關犯罪行為的問題:什麼是犯罪行為?它是源於何時?何時會顯露?為

    何會犯罪?哪些「風險因子」會觸發犯罪?哪些「保護因子」會抑制犯罪的發

    生呢?犯罪後會有甚麼反應?如何讓人不犯罪呢?

        多年來,我觀察到「性侵害犯」在其「兒童期」曾遭受年長親友的性侵害,

    形成了「暴力循環」,其長大之後,自己反成為「性暴力加害者」。

        常見的「兒童性侵加害者」有哪些人呢?除了陌生人外,兒童的父親、

    伯、舅舅、兄長、鄰居、學校教師、球隊或運動教練、美術或音樂或語言的

    教師等,他們容易與兒童有身體或近身的接觸,他們也常具有某種權威,讓

    兒童與家長減低其防衛。其次,即屬「智能不足」的群體,因其自我功能受

    限,無法有效控制身心需求。兒童受性侵常見的地點以「公共廁所」、「廢

    棄建築物」、「公園」等處為多。

        如何建構免於兒童受性侵的安全環境,是犯罪預防很重要的核心工作之一。

    將有「性侵前科者」列冊註記列管,排除於任教與擔任教練、私人補習教師

    之外。各隱密環境與特殊教室,皆應加裝「監控錄影」與「照明感應」設備,

    並妥善保存相關監控錄影資訊。其三,加強兒童與父母的「自我保護教育」。

    其四,加重對「未成年」性侵罪的刑罰。其五,嚴密規範教師與學童單獨相

    處的時間、空間與條件,且須取得學童「監護人」的同意。其六,學校主管,

    每日應不定時的進行巡視,並填寫「動態紀錄」。 

     

    (029).樵翁雜語-29.>為提高犯罪矯治成效,請建構社區矯治保護署」。

     

               *. 林瑞欽教授 2021.08.31


        又是一個月的最後一天,真是歲月如梭。友人來訊,又再傳師友「楊深

    教授」走向生命「彼岸」。不禁憶起多年前在台北市和平東路邊店的

    「酒敘」,他是酒國真英雄啊!他可也是台灣第一個希臘「雅典大學」畢

    的哲學博士,願他順抵「彼岸」(西方極樂世界)。

        昨天黃昏,於臺中市自宅附近走了6600步,腦裡想著為何「侵犯他人法

    者」要加以監禁呢?古時候,常將侵犯他人利益或身體者,驅逐出社區或

    落。接著有殘其肢體、囚監其人不讓他與人接觸,這種刑罰在於視此等人

    危險的,假定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發生同樣的行為,為避免他們再犯影

    他人的安全,就是將他們隔離與排斥。惟監禁的目的,在於藉隔離而讓犯

    者,受到監禁之刑罰的痛苦而不再犯罪然而很不幸的這種藉監禁之刑罰

    遏止再犯的思維,卻因再.累犯的高比率,導致「矯正無效論」的質疑>犯

    矯正成效不佳的聲音高漲。

        老友Losel教授在其論著中,一再強調監禁與單純訓誡的「無效論」。

    集相關研究證據,支持「認知行為治療」之矯治策略的成效。

        回顧台灣的犯罪矯治現況;高的再犯率、高的監獄舍房收容率、一週五

    做工,兩天休息,讓有限的監獄官,有高度的戒護壓力。由此,更導致

    「教化功能」不彰。為何不將施用指定藥物者、酒駕者、賭博者等短刑期

    犯罪者。留在社區矯正呢?

        從「循證」的數據,在在顯示未成年犯罪者、施用指定藥物致濫用/依賴

    者、酒精成癮觸犯公共危險罪者與其他短刑期犯罪者,留在社區矯治皆有

    機關監禁矯治顯著較低的再犯率。

        因此,建請速將「保護司」改制成「社區矯治保護署」,並部署相關社區

    成癮戒治、矯治之心理師、社工師、觀護人(官)等社區矯治人力與系統,

    上述短刑期犯罪者,留在社區接受成癮戒治與犯罪矯治。

        果如此,不但舒緩監所收容壓力,提高矯治成效,而且降低犯罪人與其家

    庭疏離,提升「社會功能」與「生產力」。 

     

    (030).樵翁雜語-30.>近年來層出不窮的虐童家暴案令人觸目驚心。

     

                 *. 林瑞欽教授 2021.09.01


        今早聽「新聞」報導:台南市又有一位三歲女童,為其母與同居人因女童在

    床上便溺,而以拖把棍棒與徒手毆打傷重死亡,這讓我想起去年應邀到「成

    功大學」研究所,口試評審的論文題目,即是類似的家暴案。近年來,在台

    灣發生很多的「虐童家暴」案,我納悶執政當局倡議的「社安防護網」成效

    何在呢?為何類似的「虐童案」層出不窮呢?

        就本案來說,其母現有四個月身孕,她與同居人將該女童留置於家中,兩

    人外出用餐。在初步查驗過程中,發現女童全身到處有積血、瘀青等新舊傷

    痕,經查未發現有任何兒童保護通報紀錄。

        虐童者,雖以「同居人」為常見,然亦不乏「親生」父母。現在都會區人

    們,多半居住在「集合式」住宅,按理說,兒童受虐定有哭聲,為何鄰居未

    見有所通報兒童「保護單位」呢?此說明社會對相關案件的冷漠與疏離。

        其次,為何此案童之母與其同居人,會違法將幼童予單獨留置於家中呢?

    顯見當前各地方政府對「兒童權利保護」的宣導是相當不足的。其三,各地

    方社政機關的「社工師」缺乏對社區「高風險」的兒童保護家庭的「敏感度

    」,無法列管輔導。未來是否應將兒童保護的相關法令、服務的傳遞、與資

    源提供,列入國中課程中,以增進對兒童保護的正確認知,且能及時獲得資

    源的提供、服務資訊的直接傳遞。

        黃昏時,我想到在過去的15年中,我曾兩次被人認為已八十好幾歲了。

    一次是在重慶「西南政法大學」前面的酒店旁,我花十元人民幣擦皮鞋,擦

    鞋的老太太問我道:先生已八十好幾了吧!哎呀!我那時才五十五、六歲而

    已。最近,我問年輕朋友們:猜看看我幾歲?有位「小伙子」大聲說道:八十多

    歲了。這真是讓我感到不舒服啊!今天我在想是否我的頭髮已髮蒼蒼了,

    堅持不染髮。在三十八歲時,回到「中正大學」任教,到嘉義「民雄」街上

    理髮,突然聽到「理髮師」女士問道: 「歐吉桑(在台灣對老人的日語的尊

    稱),你要染髮嗎?」嚇得我趕緊理完髮走人,因那時我才38歲而已。顯然

    人們總是以頭上的髮色,來做一個人之年齡估算的依據。

        當人們稱我為「老伯」時,我還能「不服老」而自己安慰自己還年輕嗎?

    五十五歲剛退休時,中國大陸「四川警察學院」的學生尊稱我為「台灣來的

    老人」。在大陸,人們尊敬的稱我為「老人」,但卻讓我內心世界,覺得很

    難過。直到有一回在「哈爾濱工程大學」邊的旅館,有人跟我推銷茶葉,稱

    我「老爺子」,這讓我很歡喜,就把他的「黃山」毛尖茶都買了。 

     

    (031).樵翁雜語-31.>以心理輔導知能為大學研究生「自殺防治」守門人。

     

                 *. 林瑞欽教授 2021.09.05


        昨晚「丁連」夫婦來訪,送了我山中賣的蔬果,真是感謝。「丁連」是

    「作曲」教授,我「師專」同學,退休後又同在「東吳大學」兼課,又同樣

    定居在台中。秋意漸濃,天漸涼,我正尋思打開家中「陳高」,昨天下午又

    磨了新買的咖啡豆,於是煮了咖啡,也開了這甕藏了26年的50度「馬祖」陳

    高,聊到十時多才送客,「秋蓉」隔空遙控要回送禮,她平時皆有所準備,

    我是聽命行事。

        今晨睡到自然醒,量了血壓,非常漂亮居然是113/68。

        今見大陸微信友人,傳來知名「大學研究生」年來多人自殺,內心深為這

    些年輕人惋惜。「自殺防治」是大學「心理健康」促進很重要的工作,在拼

    研究的壓力下,大學師生的心理健康品質是很教人憂心的。

        回顧前塵,我最得意的事蹟,是在擔任「中正大學」輔導中心主任,九年

    期間未曾有師生自殺成功的案例。

        大學的「自殺防治」不是單靠心理諮詢(商)師的個別與團體諮詢(商)。它是

    「三級預防」的模式,「一級預防」是對全校師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如情緒

    管理、壓力因應(應對)、學習方法與策略、學習資源提供、教師了解學生知

    能如晤談、溝通、論文指導技巧等。「二級預防」對「風險」較高的師生提

    供關懷與協助。「三級預防」則是對自殺「高風險」或「自殺未遂」者,提

    供心理治療與防護。學校應建構自殺防治「守門人」的防護網。

        依我個人在台灣與英國當「研究生」的經驗,指導教授不應當成為研究生

    做論文的「障礙」與「威脅」的來源,應該扮演「提供資源協助」的角色。

    當年我自英國返台,蒐集研究資料與實驗,指導教授了解情況後,隨即簽發

    「補助金」三百五十英鎊,到大學「出納」領取現金。我的老板還帶我到技

    術部門,將我研究所需的「實驗材料」製作好交給我。一個「指導教授」不

    是壓榨研究生的腦力,而是要協助研究生完成研究。

        目前大陸各「高校」皆有心理「輔導員」,然據我所知,他們往往不具備

    心理輔導「知能」,這是很可惜的。

        將大學「低自尊」、「高焦慮」與「高憂鬱」的自殺「高風險」者,找出

    來加以關懷與協助,將可有效控制大學校園的自殺問題。其次,應速即建置

    「自殺防治」守門人系統,及時識別、關懷、與協助暨作為有「自殺傾向」

    者的自殺防治守門人。 

     

    (032).樵翁雜語-32.>從心理暨精神醫學看殺人分屍棄屍案的

                        刑事司法處置。

     

                 *. 林瑞欽教授 2021.09.09


        「健檢」報告對我的心裡的影響,就如沉靜的湖面被丟下一顆小石頭,

    今漣漪未平,昨天的行為改變,今日血壓是111/67,委實也讓我納悶。本質

    上,健檢報告書引發之一序列想法、情緒(焦慮、恐懼等)與行為是畏懼死亡

    的反映。「不怕」可能是無知,也可能知道它的後果,當然也可能已無所懼。

        昨天新聞報導,台北「華山強姦殺人分屍棄屍案」凶嫌「陳」某二審由死

    刑改判「無期徒刑」。凶嫌蓄意性侵被害人,誘喝高粱酒,被害人醉酒之際

    性侵,然被害人醒掙扎為陳某所勒殺,再行分屍與棄屍,偵訊中一直諉稱另

    有兇手,且宣稱,日後出獄將把經過出書販賣圖利。

        本案凶嫌曾有製作「標本」的經驗,但詭異之處是凶嫌將被害人乳部與私

    處等「性意涵」之部位製成標本之行為,然執行「心理鑑定」之心理學者暨

    「精神科醫師」與承審法官,似乎未詳究其「動機」及是否以往凶嫌有從事

    類似「未被偵破」之凶案?

        觀察過去多件「分屍棄屍案」,承審司法官與執行心理鑑定之心理學者或

    精神科醫師,似乎對凶嫌作案的「深層動機」未曾細究。對殺人犯的「深層

    心理」剖繪,對於此等罪犯矯治、偵查與預防,甚具意義。

        尤其是本案「陳」姓凶嫌不能單純以殺人犯來定案,他更該是自「暴力性

    侵害犯」的視角去探究,對其是否為「心理病態」(psychopath)更應詳究

    之。若未來無期徒刑定讞,對其性侵罪「再犯風險」應付命「強制治療」

     

    (033).樵翁雜語-33.>犯罪矯治機關於工作人員的生涯管理發展。          

                

                         *. 林瑞欽教授 2021.09.11


       夜闌人靜,近四時醒、再臥,半睡之際想到「春發.夏長.秋熟.冬藏」是大

    然之常。兩年前,兩度到嚮往已久的日本「奧入瀬溪」賞楓,分從

    「青森」與「八戶」轉「十和田湖」前往。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也回想到我的「生涯管理」之「歷練」,乃過往

    曾進入「國泰人壽保險公司」任職,對職事人員的訓練與輔導工作,後因

    「志趣」回任教職。緣以,觀察到大企業界之「用人任事」規範,乃是「職

    前訓練」在先,「在職訓練」不斷進行。於各級人員調動方面,先是「水平

    職位」調整,垂直「職位升遷」在後,由「規模小的單位」往「規模大的單

    位」調整,且依「績效、評比」調整,循序以進。不若政府公務機關,重視

    「人際關係」的「生涯管理」。     

        上述企業界的「生涯管理模式」,按部就班,所謂「資料考核,制度管

    理」,「見賢思齊」,蠻值得「犯罪矯治機關」對人員的「生涯管理」發

    供研参。

     

    (034).樵翁雜語-34.>非法藥物濫用者暨暴力性侵害犯之認知行為治療

     

                 *. 林瑞欽教授 2021.09.13

     

        近日感謝學生與同學蒞訪,贈我糕點、水果與蔬菜,真是謝謝他們的關心。

        「管家」回大陸「紹興」後,我自行料理餐食,力求簡單,今天午餐:絲

    瓜、地瓜葉、杏鮑菇、紫皮洋蔥、與鯖魚,絲瓜切片置於缽中放入電鍋數分

    鐘即可食,蔬菜則川燙後,加黑豆漿油、苦茶油、醋、檸檬汁攪拌即成。

        我是七年代修習「諮商輔導」,那時候正是「卡爾.羅傑斯」的當事人

    心「治療理論當紅的時代,我個人過去自就讀「師專」起,就喜歡

    「存主義」,因此對「存在治療」自然興趣濃烈。

        就讀「諮商輔導系」時,吳寶庭(中譯名)來系介紹「現實療法」,我的確

    也著迷一段時間,後來去「丹佛」參加「美國諮商學會」之「年會」時還遇

    到他。而後接觸「行為治療」、「認知治療」之後,認為協助人們改變,宜

    自一個人的想法改變起,若持有「非理性」信念者,其「情緒」與「行為」,

    就會有所偏差,因此我此後較偏重「認知行為治療」。

        過去參與非法藥物濫用的「戒治」處遇,我曾修編施用非法藥物「非理性

    信念量表」與「復發施用決意量表」,皆是「自認知行為治療」出發。若我

    們無法協助當事人了解自己施用非法藥物所抱持的「信念」或「認知」基模,

    我們將無法協助他們改變施用非法藥物的行為。相同的,對於暴力犯,如性

    侵害犯,若我們無法了解他們為何使用暴力來滿足他們的「性需求」,我們

    就難以協助他們停止使用暴力以滿足「性需求」的行為。

     

    (035).樵翁雜語-35.>注意高智商者亦會有「情感違常」的風險。

     

                 *. 林瑞欽教授 2021.09.15


        在我的學術研究生涯中,「資優兒童」曾是我關注的群體,我曾對「彰

    化」之「民生」與「台中」「忠孝」兩所國民小學「資優班」的兒童之

    認知型式(場地獨立/依賴、沉思/衝動)與「自我概念」進行深入研究,如今

    他們應都是四十餘歲的中年人,我曾很想去追蹤他們三十年過後的「認知

    型式」與「智力發展」,然心有餘而力不足。    

        日昨見「李俊宏」主任的貼文,提到「高智力」者有高達26.8%者被診斷

    為「情感障礙」,我對出處原文頗感興趣,要友人將原文找出來寄給我閱讀,

    也傳送給兒子閱讀,昨天黃昏時,父子討論了一下,談到過去偶而會有沮喪

    的現象。回顧家族成員,也有「亞斯伯格症候」者,渠等智商都蠻高。然幸

    運的是,生活都還穩定快樂。

        「高智商」者會是對自己與所處環境之不一致,有著更敏銳的覺知而有者

    緒的波動與生理變化嗎?Karpinski et al. (2018)針對高智商者心理與生

    的「過度興奮」(overexcitation)的風險一文很值得閱讀與思考。

        依照我的觀察,近年多件高智商者「自殺」與「暴力犯罪」案的加暴者,

    觸發行動前多半已處於「情感違常」的風險中,顯現出「衝動與高度控制」

    的不一致情緒反應。然對高智商者在情感障礙、衝動、敵意攻擊、與免疫功

    能負面的表現之風險,宜加以更細緻的探究,而得以有效的協助高智商者,

    能睿智的調控自己身心而有更加的生活適應。

     

    (036).樵翁雜語-36.>以「有無教化之可能性」為量刑依據?

                         應以「實證法則」為依歸。

                       

                 *. 林瑞欽教授 2021.09.18

     

        近見諸多暴力犯罪案件加害人,在看守所收押期間,總以抄寫「心經」為

    對其犯行之悛悔的表現,而請求法官能予以減輕其刑。

        我個人認為抄寫心經,只不過是藉此抄寫以專注其心而穩定其心罷矣。此

    舉無關於加害人的「悛悔」程度,當然也無涉於加害人能否教化之判定。

        對加害者的求刑,應置於凶嫌行兇的預備行為、行兇的殘暴行為、行兇後

    對被害者與其家屬的賠償行為表現、再犯的風險等。

        緣以,未來法官們要加強對犯罪心理、犯罪心理與病理、犯罪神經心理的

    知能,而非著眼於空泛的「有無教化之可能性」,也非著眼於抄寫「心經」

    之「機械式反應」作為其「悛悔」的表現依據。

        未來對將抄寫「心經」視為有效矯正作為,應加以「實證」驗證其成效,

    而非代代相傳,為唯一的矯正或收監初期的法寶。  

     

    (037).樵翁雜語-37.>被害風險看性侵犯的刑中治療之實施。

                  

                 *. 林瑞欽教授 2021.09.23


        中秋節已過,卻依然宛若仲夏,鎮日高溫不退,現已是晚上八點多,涼風

    不至,室內依然停留在攝氏32度高溫。

        憶及涉入性侵犯「矯治」研究多年,今見「刑後強制治療」因治療場所、

    成效、時限、與「再犯風險」等因素,已引發「違憲」爭議。

        若自對性侵犯之「強制治療」的治療者之治療知能、受治療者的觸發性侵

    暴力行為、其人格、心理病理、再犯風險之了解的評估、矯治的內容等加以

    審視,治療有效嗎?為何社會各相關團體,對性侵犯強制治療的成效那麼有

    信心呢?

        如對電子監控的嚇阻效應,那麼不放心,如此該怎麼辦呢?刑後強制治療,

    若年復一年皆無法降低其再犯風險,那要怎麼辦呢?

        「風險」是行為發生的機率,將風險視為危險,整個社會對性侵犯罪行為

    的被害恐懼,將無法有效紓解。

        性侵「被害風險」知覺偏誤,在被害預防中一直被忽視,除了加強嚇阻性

    侵行為發生的環境監控設置、性侵犯罪「風險人」的監控外,性侵「被害預

    防」是必須受到重視。

        有關性侵犯的刑中治療之實施應提升其治療的密度與效能,治療的成效評

    估,不能僅賴「總結性評估」(summative assessment),還應加強治療期

    間的「形成性評估」(formative assessment)。對於缺乏家庭與社會支持系

    統者、無法治療者,應修法並移請司法機關,另行宣告強制監護安置之處分。

     

    (038).樵翁雜語-38.>加強各類型性侵害犯的認知基模之系統性探究。

              

               *. 林瑞欽教授 2021.09.28

     

        又是「教師節」,然年復一年這節慶愈來愈沒有節味了,那以「民主進

    步」為名的黨人與其同路人,也愈來愈不將教師當「老師」看了。不禁長

    嘆「師者,何許人也?」

        昨晚散步返家後,知犯罪矯正協會台南分會「曾理事長國展」先生寄贈

    一箱麻豆大文旦,真是太感謝了。今晨起床也才看到老同學「吳丁連教授」

    在管理室留贈其夫婦到國姓鄉採購之絲瓜、刺瓜、芭樂、芭蕉等蔬果,太

    感動了。昨晚遠在「紹興」的「管家大人」又訂了燒鵝以慶祝我「教師節」

    快樂;她雖已回「紹興」三個月了,但每日電詢叮囑生活起居,並時時「網

    購」美食,讓老翁內心輩感溫暖,太感謝她了。

        涉入犯罪行為研究以來,對於「性侵暴力」是過去十二年我關注的領域,

    去年對於台南「南市」某國小教師假藉拍攝、預防被性侵教育之名,性侵

    「女學童」多名長達二十餘年,令人痛心的是台南教育行政當局二十年來,

    未能採取積極的因應處置,而縱容該名教師之犯行。

        女性兒童與少年受性侵案件較受人們矚目,然而男性童少受到性侵之案

    件也不在少數,但卻不受到教育當局與家長的重視。這些在童少時期受到

    性侵者,長大後成為「性侵者」的風險相當高。這正是驗證了暴力循環論

    的主張。

        台灣犯罪矯治對於性侵害犯的矯治已建構完整的刑中、刑後強制治療與

    社區輔導教育多年,但在矯治的方法、技術與成效評估,卻存在著極大的

    發展空間。雖然「認知行為治療」被公認為性侵害犯較為有效的方法,但

    觀之相關文獻,對於各類型性侵害犯的「認知基模」之系統性探究,卻相

    當不足。性侵害犯的治療成效,常被認定是無效的,然而當我們檢視其治

    療過程,卻發現治療者對於受治療者「為何」要性侵的扭曲之認知結構,

    並未予以了解與協助改變。此等非理性的「認知基模」,深具動機與情緒

    的強度,如果治療者只關注性侵行為的「不可以與不應當」,而未曾去處

    理行為扭曲的內隱之基模與附隨的動機與情緒,則其再犯的風險,自將無

    法顯著降低。

       {例一}性侵者說:「她當時眼睛閉起來,一副很享受的樣子。」殊不知

    受暴者是被嚇壞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例二}我只不過摸了其的胸部與性器官,這對她或他並沒有甚麼傷害。

    未來對性侵害犯的治療應重視其扭曲的認知基模與該等基模伴隨的動機

    與情緒強度的處理。

        末了推薦性侵害犯治療有興趣者去研閱 Aggressive offenders'

    cogni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edited by Theresa A.

    Gannon,Tony Ward, Anthony R. Beech and Dawn Fisher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出版一書。

     

    (039).樵翁雜語-39.>暴力犯者「同理心」的提昇,可降低再犯風險。

     

               *. 林瑞欽教授 2021.10.01


        施打第二劑「莫德納」新冠病毒疫苗之後,左上臂施打處疼痛感,在下

    三至六時蠻明顯的,距離上午九時許施打已超過12小時,痛感逐漸減弱

    中。痛覺」讓我聯想到同理心(empathy,共情),也讓我想到它與虐待動物

    係,然後將痛感、同理心、虐待動物、與暴力犯罪行為串起來,簡言

    之,前三種心理「變項」視為暴力犯罪行為的預測「變項」,視為暴力

    犯罪行的「風險因子」。

        犯罪心理學者,發現暴力犯對他人的疼痛較難能「感同身受」,五年前學

    者嘗試藉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 ,探究痛感與同理心的關係,並探究與暴力

    行為的關係。

        其次,則是探究同理心與愛小動物、虐待小動物的關係,並對他們與暴力

    犯罪行為的關係,結果顯示愛小動物的程度反映其同理心的強弱,相對的,

    也證實了虐待動物是預測暴力犯罪行為,最強的風險因子 (Stouthamer-

    Loeber, et al.,2004),尤其是「系列性殺人」(Wright & ,Hensley,2003;

    Levin & Arluke,2009 ) 。

        過去,我曾指導研究生編製「愛小動物量表」,並以之探究與同理心的

    關係、暴力犯罪的關係,結果發現「動物愛心」與「同理心」是顯著的「正

    相關」,而與「暴力行為」是顯著的「負相關」。

        顯而易見的,在犯罪矯治中,上述心理變項應視為「暴力再犯」的風險評

    估因子,同時,應增強對小動物的愛心,對人痛感之「感同身受」的敏銳覺

    察與行為表示等心理反應能力的提昇,以期能顯著降低暴力犯的再犯風險。 

     

    (040).樵翁夜語-40.>以「公共危險罪」論處酒駕者之配套措施。

     

               *. 林瑞欽教授 2021.10.03


        黃昏在台中市「綠園道」散步,腦中想起多年前走在「五權路」上,見路

    旁有車停著,我就沿著「騎樓」走,突然聽到有急煞車與撞車的聲音,回神

    一看方知有一輛「自用小客車」連撞路邊數部汽車,若我走在馬路上,可就

    沒命了。

        後來見該位女性酒駕者,想發動引擎,倒車走人,然而卻無法啟動,隨即

    有人報警。接著肇事女駕駛與坐在副駕駛位置的男性下車,只見該肇事女駕

    駛「語無倫次」,全身滿是酒氣,抗拒警察酒測,並想要脫逃,顯然該女駕

    駛是酒駕了。

        目睹此酒駕肇事案件,後來我儘量晚上不出門,若出門絕不走在路邊停車

    的外側,以避免被撞。

        酒駕在台灣雖多以「公共危險罪」論處,但刑罰強度不高,缺乏「嚇阻」

    效力,以致酒駕肇事者,一再累犯。雖然在幾件「酒駕肇事致死」案件後,

    有提高刑罰處分,然而酒駕仍時有所聞。

        散步返家之後,見大陸「微信朋友圈」友人,貼一張酒駕者,被刑拘15天

    的紀錄,每天三餐,每餐兩個饅頭,午晚餐各有兩片鹹菜,看電視也被限制

    時間,失去自由滋味很不好受。相較之下,台灣的監.所收容人三餐伙食是很

    豐盛的。

        我散步時想到台灣的現行酒駕的刑罰是不夠嚴厲,未來「酒駕刑罰」拘

    天數應延長為十五天,拘留時的三餐必須自費。酒駕者一律應接受「喝酒

    癮」醫師的「風險評估」,同時應延長渠等「一般酒駕者」予「刑罰拘留」

    的時間;另一方面,凡酒駕者,必須附帶命「強制治療」。

     

    (041).樵翁晨語-41.>自然規律作息生活,仍是很重要的法則。

     

               *.林瑞欽教授 2021.10.08


        昨晚「管家大人」來電說了跟其父母相處的心底話,我安慰她幾句,

    晨起床若有所思,觸景傷情緣以,亦想起吾母親「生前的作息」,

    相對應之,得出下述:隨著紀增長,人會隨著太陽的起落而作息,即「日

    出而起,日落而息。」

        憶吾母親在世時,原獨居於鄉下,後來見二哥在台北生活無著,兄弟三人

    協助他返鄉與母親居住,然母親作息依然。晨四五時即起,做操練功,然

    漱洗,開始其一日的生活,晚餐後七.八時即關門窗就寢。

        如今管家 >秋蓉」父親91歲,母親84歲,晚餐簡單,入冬即六.七時即

    息,五.六旬者,晚上的視聽活動可能還會拖到十一點以後,早上睡到八.九

    點也是常有的事,如此晚睡晚起也是蠻正常,然而這就與老人們的作息有了

    蠻大的落差。偏偏老人總將子女當成還沒長大的小孩,家中大小事務可還是

    要他們拍板定案,那成年子女可就不依了,那就有了衝突,雙方心裡難過了,

    幸好,老人漸漸變得「遠事牢記,近事失憶」,明日起床,昨日的種種已如

    風般的消逝了。

        頃聞「網吧」工讀生,被沉迷網吧者,隨機刺死,只說一句抱歉。沉迷電

    玩,長期睡眠剝奪,「前額葉」功能消弱,衝動增加,自我控制減弱,敵意

    易起、易怒,「錯置攻擊」易發,暴力行為的觸發,就益形頻乃。若再加上

    中樞神經興奮的藥物濫用,如此暴力行為就更易被觸發,怎麼辦呢?年輕的

    一代,成長於視聽電玩成癮的環境,如何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課程學家的素

    養以外,家長如不協助子女依照自然的規律作息,可是很重要的法則。我知

    道,人們會認為我在說夢話。

     

    (042).樵翁午語-42.>新興「犯罪生物風險因子」的研究。

     

               *.林瑞欽教授 2021.10.08

     

        午餐,我遵照「管家大人」指示,逐漸清空冰箱冷凍食品,昨天與今天已

    處理兩片「鮭魚」排,她回「紹興」前,包了三大包「小籠包」,現已剩一

    大包了。她網路訂購的三包湯品,今天處理,已只剩一包,估計月底應可清

    理完畢,下個月進貨就要「列管」,在12月中旬欲出國,出門前五天,要維

    持冰箱清空狀態。

        今天將同學「阿連」送的「山苦瓜」處理一包,還剩一包,我先打汁,再

    加黑枸杞、紅棗去煮,太苦了,只好加些冰糖。

        明天「周六」,我的「犯罪心理學」又要開講了。犯罪行為有其「生物風

    險」因子,上個世紀初期受義大利軍醫「龍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說」的

    影響,「犯罪生物風險因子」的確是興盛一段時間,那時候相當關注一個人

    異於常人的長相與體型,據以推估其犯罪的風險。然後來發現犯罪人的家庭

    結構失衡,功能失調、犯罪同儕連結等「社會風險因子」更具影響力,因此

    「天生犯罪人說」與「犯罪生物風險因子」的探究就,逐漸受到忽視。但到

    了上個世紀末期,因為神經科學的飛快發展,加上影像科技的進步,對於大

    腦影像的大量研究,已促使「犯罪生物風險因子」研究與影響再度受重視,

    有「犯罪新天生人論」之說的興起。

        近年來,我涉入「性侵害犯治療」與「再犯風險」的評估,深感犯罪行為

    之「生物風險因子」的影響力。我與研究團隊在2003年,於台灣首度就犯罪

    人的大腦,進行「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研究,如今十八年過去了,很遺憾未

    有後繼者持續研究。近年來常見因濫用「中樞神經興奮劑」與沉迷於暴力視

    聽電玩、網路遊戲而增加「衝動性」,甚或觸發「思覺失調症妄想」之凶殺

    案件頻乃發生。由此已引起西方社會犯罪心理學者,對於觸發「犯罪生物風

    險因子」研究的重視,期待華人社會,也能急起直追,加速對「犯罪生物風

    險因子」的研究。

     

    (043).樵翁夜語-43.>暴力犯的氣質等人格變項與反社會行為之關係。

     

            *. 林瑞欽教授 2021.10.11

     

        1971年我二十歲初任教職,擔任小學五年級的班導師,任教兩個月之後

    就去服「預官役」了。這短暫的教師生涯是我最感挫折的時間。當我將干

    我上課的小頑童叫出來,拿起小竹鞭要打他的手掌時,他嘻皮笑臉的跟我

    說:「不會痛,再打啊!打啊!」我真的被他打敗了。

        今日整理文獻,見Romeroet.al.,(2001)在其人格與反社會行為的研究一文

    提到:反社會行為與對酬賞高度敏感、對懲罰信號低度反應有密切關係。顯然

    體罰或嚴厲的懲罰,對暴力犯罪者毫無嚇阻效應的主張一致,也跟我初任教

    職的挫折一致。

        這一發現意謂著對暴力犯的矯治,要相當注意他們對於酬賞的高敏感度

    如酬賞的公正性與及時性,態度上要注意到此等族群對懲罰信號的無感與無

    懼,因此如何傳遞正確的後果處理規範。

        省思多年的犯罪心理研究,我們的確忽略氣質等「人格變項」與「反社會

    行為」的關係之實證研究,而落入「規範性」與「內省式」的研究窠臼。

     

    (044).樵翁夜語-44.>今日刑事政策不能停留在應報的消極刑罰觀. 

     

               *.林瑞欽教授 2021.10.12


        近聽聞有人說「犯罪矯治」只是執行「刑罰」,其他非關監獄之事。

    「犯罪矯治」的功能限縮到「刑罰」,那也就難怪「再犯率」居高不下啊!

        更不幸的想法是將「刑罰」化約為「監禁」。受刑人只要失去人身自由,

    一段時間,他就會遵守社會的規範,不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法益。「精神病

    人」不用治療,他們犯罪就只要監禁一段時間就會好了,不會再犯罪,果真

    如此,「屏東一服務於「超商」女,眼被挖事件,就不會發生啊!

        若依照今日法官們最常說的詞兒「教化」,不就等同失去人身自由的「刑

    罰」而已嗎?果如此,監所也不用引進「社工師」與「臨床心理師」等助人

    之專業工作者了。

        一旦犯罪矯治將其目標設定在受刑人未來「不再犯罪」,並且對社會會具

    有「建設性」與「生產性」的貢獻,那麼監獄的犯罪矯治就不僅是執行「刑

    罰」了。

        我雖非第一線的犯罪矯治工作者,然涉入犯罪矯治工作三十有八年,難謂

    我對犯罪矯治沒概念,如果我們就只重視戒護,讓受刑人不脫逃、不自殺,

    安心的在監服完刑期,那監獄官日子有多難過啊!要讓受刑人有正事幹呀!

    離開監所後,有能力與有機會幹正活兒啊!

        濫用非法成癮藥物或酒精成癮的要協助他戒除啊!精神病的受刑人要能加

    以治療,讓他有「病識感」,接受治療並養成服藥習慣啊!那些無知而犯罪

    者要讓他有知,而不再迷迷糊糊的再犯罪呀!讓無一技之長者,「更生」後

    成為一技在身啊!

        老友「腓特烈」曾任英國「劍橋大學」犯罪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一再的在

    其著作指陳「單純的訓誡與監禁」是無效的犯罪矯治。今日的「刑罰觀」不

    能停留在「應報」的消極刑罰觀,應與時俱進,引用行為工程與腦科學,以

    協助受刑人認知、情緒、與行為的正向改變,而得以適應更生後的社會。消

    極而言,是不再犯罪;積極而言,是貢獻與造福社會。

     

    (045).樵翁夜語-45.>漫談對非法藥物濫用者的專業化戒治處遇!

     

               *.林瑞欽教授 2021.10.13


        於台中市自宅早上餐後,在雨中搭高鐵北上,十一點來到「植物園」,但

    見滿池殘荷,然後繞到1895年短命的「台灣國總理府」後面,打了電話給

    「丁榮轟」專門委員,承他熱情款待,並談了些生涯發展。餐畢,又承他送

    我到「小南門」捷運站,太令我感動了。

        雨天,開會遲到數分鐘,真不好意思。下午四時多,會議結束,我又匆匆

    趕到「南港站」搭16:40高鐵回台中,回到家,可也是18:30了。接了幾通電

    話,然後沐浴洗掉一身疲倦。

        「犯罪矯治體系」在引進「臨床心理師」與「社工師」雖有多年經驗,

    近年除了以「約聘」聘僱心理師與社工師外,更由機關以勞務採購將「非法

    藥物濫用」者的輔導與更生,外包給「社工師」承包。業務標出去了,成效

    如何呢?預算消化了,誰來評估「輔導成效」呢?「評鑑」不只是「總結性

    評鑑」,還有「形成性評鑑」;採購機關、受服務者,又如何評鑑「得標機

    構」所提供的服務呢?

        除了「服務品質」績效外,受服務者「個人資料」機密如何維護?更是委

    外服務的重要課題。犯罪矯治機關還想藉著刑法的處分,牢牢掌控非法藥物

    濫用/依賴這一區塊,對於「聯合國犯罪與毒品控制」辦公室,發給其會員國

    的「戒治指引」,即一再強調勿再以「監禁」的刑罰手段來處分。

        矯正署不知從哪裡將「美國藥物濫用研究院」十幾年前,發出的「戒治指

    引」當成「科學戒治管理」的招牌,每個監所大門口皆掛一面,真是荒謬。

    而掛上那十三條指引,你就真的就是「科學戒治」了嗎?

        撫今追昔,汝等搞了一輩子「犯罪矯治」,從專業角度以觀;您們就是沒

    有從事藥物濫用「戒治」的知能與資格,您跟我說你懂,我卻知道你連「動

    機晤談」、「個案概念化」、「渴求控制」、「復發預防」、「認知基模」

    的改變、「後果管理」等都不懂。

        不要搞一些門面與形式,因為您們就從來沒受過「心理治療」、「物質

    成癮」等的訓練嘛!不懂就不懂,不要強說懂啊!上帝的回到上帝,魔鬼的

    回到魔鬼;戒治的回到醫療,戒護管理的回到戒護管理,犯罪矯治的就回到

    犯罪矯治的。

        然而如今「犯罪矯治」不再是以往的「刑罰中心」的矯治,老了,也是要

    勇於學習啊!若真的沒辦法跟著進步,那就退休吧!

     

    (046).樵翁夜語-46.>新北市「虎豹潭」溪水暴漲,六人溺

                        慘痛案例。

     

               *.林瑞欽教授 2021.10.17


        見「新聞」知新北市「虎豹潭」溪水暴漲,休閒團隊強行橫涉水過河,

    造成兩大四小遇難。新聞提到主其事者是「美國休閒教育」碩士,有美

    照,然我在想:美國野外自然環境與台灣相差甚鉅,要在台灣帶野外休

    閒團隊,要對台灣的自然環境有很深入的觀察與經驗,台灣溪流發源於中

    山脈,水流入台灣海峽與太平洋,因地形陡峭、河川短促,流速急快,

    大雨過後,河床顯露,河水少,人們易涉溪而過,然山上下大雨,平地無

    雨,人們對河水急速湧至毫無心理準備。

        此次「水難」帶隊者,不顧其團隊有多名兒童,還強行橫渡,顯示領隊

    該地自然環境缺乏認識,應變能力不足。再者,台灣的溪流大雨過後,

    水底的石頭縫常會讓戲水者的脚掌進得去,抽不出來而溺斃於水潭中。期望

    那些從事自然休閒教育者,要對台灣各地山川與海岸的地形地貌有極深入的

    認識與體驗,教育當局更要對從事自然休閒教育者,進行考訓用三方的嚴格

    管理。

        此次肇事的承辦方,是無照經營,完全不受監管。自然休閒不是美國的如

    何如何,而是要落實於台灣的地理自然環境與氣候。

        黃昏散步,見月亮圓又亮,已升上東方天際,乃以手機遙攝之。下周起連

    續幾周,我是驛馬星東,南來北往,行程緊湊,忙碌得很。

     

    (047).樵翁語-47.>有感於住公寓大廈之另類「風險因子」!

     

                *. 林瑞欽教授 2021.10.18

     

        孤燈伴影,昨晚感到涼意,乃將「棉被」拿出來,開始覺得太暖和,半夜

    後就適應了。早餐後,走往台中醫院作「健檢」,第一次做PCR,還真是不

    好受,星期三上午十一點到大廳取報告。回家途中,途經老友店,跟他聊了

    一下,他提到氣候很亂,植栽不易照顧,櫻花尤其難,近死了幾棵,花期都

    亂了。的確,近年氣候失衡,冷熱失調,不是乾旱,就是大雨。

        書房整理了十六箱故紙,將它們清理回收後,明年就剩下舊書了,書房的

    空間就會跑出來。今天也發現1985年「國際文教處」出具予我的英文證明,

    讓我沒有通過托福與ETS ,就憑著這一紙證明,就到英國去讀書了。而十五

    年前買的雷射印表機沒什麼用,但想回收淘汰又有點可惜,不知道是否有人

    想要?好久不用筆寫字了,家裡還有一堆筆記本與筆,昨日發現到「萬寶龍」

    Cross 金筆的「筆芯水」該是乾了,該換「筆芯」,但回首一想,平時難

    寫字,換了也用不着,又作罷。

        孤家寡人,住在「公寓大廈」,常因樓上.樓下的「噪音」而深受折磨,

    我的樓上住戶,常在深夜近一點時才洗澡,水流聲也真是擾人,只能慢慢適

    應之。惟見「新聞」報導;類此紛爭,有一婦人拿菜刀去跟某大廈之「樓下」

    先生理論,卻反被樓下先生,拿水果刀刺死,「暴力行為」的發生會因「武

    器效應」更容易被觸發。此案樓下的先生案發時有喝酒,會因酒精作用更容

    易失去「自我控制」。我常在想建設公司在樓地板施工時,能否加強隔音的

    效果。目前在晚上十點以後的噪音,也只能拜託大廈「管理員」處理了,

    不要直接「面對」了。 

     

    (048).樵翁夜語-48.>人一旦有了「我執」,然後「心」就難伏了

     

                *. 林瑞欽教授 2021.10.19


        在黃大所長徵男的引荐下,從命將在明天(20日)下午搭高鐵南下與黃大

    長、吳正坤前典座、李太順前所長等矯正界前輩,以犯罪矯治協會「台南

    會顧問」的身份,協同部份「理事」前往雲林.嘉義等四座監所,對於獲

    獎之監所同仁頒獎觀禮。

        緊接著將在週四到「溝子口」打工,隨後返回台中;週五到「中監」開一

    天的會議。週六下午到「靜宜大學」上三小時的「犯罪心理學」。而下週

    又是開始一週的忙碌,然後一直到十二月出國離開台灣為止。這真是退休

    來最辛苦的「報復性工作」。

        「阿連」是我過去「師專」唸書的老同學,亦係國際知名「作曲家」兼

    樂教授。中年以後追尋神秘,擅長練氣尋石。今日知其將自東部河川檢拾

    得有靈氣之石頭轉存一場所。然我在想,那些石頭原本與他毫無關連,但

    其慧眼之下被他撿拾,帶回家收藏。我問他,百年之後,你這些石頭你帶

    走嗎?其實,人連自己的軀體都得留下,翩然而去。然而,人總是在做

    「徒勞無功」之事。我何嘗不是如此呢?

        下週有學妹來訪,值「輔導系」創系五十周年,我得將同學錄與幾本書捐

    出啊!「依附」讓物成為我的一部份,一旦有了「我的」就會有了「我執」,

    然後心就難伏了。「阿連」還要為其石頭找個農舍來收藏。我收藏幾幅畫,

    原曾想過捐出去,如今想來還是傳給跟我最投緣的孫子昱勝(Max)。

        我有個老同事在其晚年,告訴他的孫子女們,每週末若能回來看他,發紅

    包新臺幣兩千元。我觀察我周遭的老人們與自己,的確愈老愈期待孫子女的

    聯繫。其實,我跟在英國的孫子女,視訊後都高興個許久。

     

    (049).樵翁夜語-49.>如何讓監獄收容人,不要持續犯罪呢?

     

                *. 林瑞欽教授 2021.10.22


        今天早上十一時又入台中監獄高牆,下午五時多方回到家。

        有人犯了一次罪後,就終身再也不再犯罪。然而有人自少年起,就持續犯

    罪,回顧其一生幾乎都在監獄度過,若七十餘歲才出了高牆,他沒有家庭支

    持系統,那他如何能生活下去呢?若他又是智能不足,又有精神疾病,慢性

    病纏身,又無經濟所得,安養機構見其前科累累,哪敢收容他呢?

        我們要如何讓少年犯不要持續犯罪呢?英國著名心理犯罪學家Farrington

    對「南倫敦」411位8歲男童,作長達數十年的縱貫研究,指出貧窮、父母的

    教養與衝突、學業與教育成就、衝動性、社經地位、同儕團體等是導致少年

    犯罪的「風險因子」。

        在過去的十餘年,每個月的一個星期五,我都會去跟幾位暴力犯晤談,

    我了解他們成長的家庭、受教育與工作經驗、犯罪行為史與受矯治史之後,

    常常覺得他們是被宰制的一群,如果我們能及早干預,及時中斷他們的犯罪

    行為,他們將不會傷害無辜的人們,也不會浪費他們的人生在高牆裡。

     

    (050).樵翁午語-50.>建立.監督.引導子女生活之多樣化與作息的

                        規律化!

     

           *.林瑞欽教授 2021.10.24


            一周的忙碌,今天總算可以坐在茶几前好好的泡個茶,整理思緒。

            我的定居英國孫子女之年齡分別是5歲、8歲9個月、9歲、與10歲4個月,

    就他在3C產品與網路使用行為的規範、大肌肉運動與技巧的訓練,我是蠻

    滿的。觀察我的子女對孫子女使用網路與遊戲的時間是很有規範,他們每

    了上學外,還會花許多時間在閱讀、打網球、或騎越野車與戶外活動之

    外,他們也費心去跟他們的小孩談話。

        然而當父母或祖父母在教養的過程中,無法規範其子女或孫子女時,反而

    容易被子女與孫子女以哭泣、耍賴等行為要挾而就範,久而久之,代間的溝

    通就成了交易了,逐漸就沒了溝通,代間關係就只剩下需求的滿足而已。

        華人社會過於重視子女在學業的競勝與得標,忽視課外的閱讀與對自然的

    探索;也讓子女過度的近距離使用視力,忽略了大小肌肉的運動,以致缺乏運

    動的興趣與技能之培育。而在學習與人際關係發展上,過於重視競爭,忽略

    合作的培養,以致長大後不懂如何跟人合作。教師與父母重視結構性的問題解

    決,一切都要合乎與標準答案的對錯,也強調解答的即時性與速度;相對的,

    忽略結構模糊的問題解決,也缺乏對創發性解答的能力與自信心。

        在獨生子女的教養上,過於重視子女需求的即時滿足,忽視延宕,而益形

    增強需求即時滿足的衝動性,因此也降低了挫折容忍力。例如,網路遊戲深

    具趣味性、即時增強、持續性、需求逐漸增強、高度競爭性,顯然網路遊戲

    對於玩者是「作業一直處於未完成之狀態,玩者無法告一段落,就持續的玩

    下去。此種一直處於想完成卻未完成的心理狀態,即是心理學上有名的『柴

    嘉妮效應』」。其次,玩網路遊戲上癮了,它會有耐受性、戒斷症狀、渴求、

    依賴等「成癮行為」的養成。一旦其玩遊戲的行為被阻,此就會一如挫折產

    生伴隨憤怒之負面情緒的攻擊行為。為滿足玩遊戲的成癮行為,竊盜、侵占、

    詐騙等行為會先出現,繼之,就是勒索、強奪、傷害、殺人等暴力行為的觸

    發了。
        重要的是;他人教養過程的規範建立、監督、引導的實施、大肌肉活動與

    運動的生活匹配作為的替代,讓生活多樣化,作息的規律化。

        最後,即是增加親子共同活動的頻率,以增進「親子關係」的「親密度」

    與「和諧度」。

     

    (051).樵翁夜語-51.>收容人與親人的關係是再犯風險評估的客觀

                        數據。

     

             *. 林瑞欽教授 2021.10.25


        昨天跟於「英國」之孫子Max有了視訊,時間很短,但祖孫二人都很高興,

    今天黃昏散步時,想到我若活到90歲時,他就28、9歲了。有人說,人老了

    就常想過去,然我卻總是想著未來。

        近來總是以手機隨手拍,四點多出門至鄰近的台中市小公園,尋覓幾片紅

    葉,天雖已變涼了,但不夠冷,變色的葉子稀稀疏疏,可也夠我拍攝了。一

    片紅葉美得讓人醉,自然真是奇妙。

        管家大人一身冬裝打扮,自「紹興」搭大巴,前往上海「松江」陪爸媽。

    雖然管家大人只回「紹興」幾天,然九旬高齡的老丈人老是惦念她,屢屢電

    詢何時到上海,親情濃得化不開。

        我涉入「犯罪與成癮行為」的研究以來,觀察到不少長刑期的受刑人在申

    請假釋面談時,常會表示其父母已年邁,他想要回家去陪伴他們。另方面,

    觀察那些「高再犯風險」受刑人之家庭支持系統,卻發現他們早已多年未跟

    父母與兄弟姐妹來往,毫無「親情」可言。對於成癮治療者,常因濫用非法

    藥物而與家人關係極為惡劣,深受排斥,而脫離親子關係斷絕往來。

        印象中,中國大陸「四川省」曾推動「親情戒毒」,然睽諸現實,其難度

    相當高,不知他們後來做的成效如何。

        與親人的關係是很重要的犯罪風險因子,反映此關係則是親子之間的溝通

    與衝突,溝通愈少、衝突愈多,則關係就愈疏離,犯罪的風險也就愈高。自

    親人探監、通訊的密度,可了解收容人與親人的關係,也可預測他們再犯的

    風險,未來在假釋審查,宜將與「親人通訊」、「親人探監」、「親人匯款」

    等的次數,化成「加權指數」成為「再犯風險評估」的客觀數據。

     

    (052).樵翁語-52.>收容人自殺行為的風險評估?

     

             *. 林瑞欽教授 2021.10.27

     

        依我個人的觀察:監所監獄官最怕受刑人舍房內「暴行」、「自殺」、

    「脫逃」,三者可能會有連動關係,自監所「風險管理」的觀點,如何落

    此三者發生的可能性評估即是風險評估,自殺或多或少有其跡象或謂徵兆。

    因此對受刑人的自殺預防,自殺行為的風險評估是很重要,就個人的幾點想

    法歸納供参。

        對於邊緣型「性格障礙」、「憂鬱症」、「躁鬱症」、「創傷壓力症後」

    等宜特別關注,此等受刑人常因消極情緒而觸發自殺意念與自殺,他們是自

    殺高風險族群,其次是「酒癮」、「非法藥物/依賴」著入監後應特別注意其

    戒斷症狀,而伴隨的負面情緒觸發的衝動性自傷,他們也是自殺的高風險族

    群。

        以往我歸納「高自殺意念」者的「認知結構」具有下列四項,列述如下:

    1.覺得自己無價值、自己不重要、低自尊(worthless);

    2.無助感、無人可幫助(helpless);

    3.無望感、對未來感到絕望(hopeless);

    4.生活無趣、無意義(meaningless)。

        表現於外的行為則約略歸納如下,以作為風險評估之参考:缺乏胃口、便

    秘、少喝水、尿量少、多夢易醒、不易入睡、賴床等睡眠障礙;臉色無光采,

    臉部表情茫然、眼神呆滯;步履沉重、走路有拖著的感覺;無特殊原因會將珍

    貴物品贈送給人、說話聲音輕而無力、常表示死掉算了或書寫活不下去的或

    不想活等文字、近期有自傷行為等;有家人遭遇到重大傷、病、死亡或意外

    損失案件、有尋死的準備行為。

     

     (053).樵翁夜語-53.>暴力犯大腦皮質部功能良窳與負面情緒的關係?

     

                 *.林瑞欽教授 2021.10.28


        2003年我們對「暴力犯」大腦功能「磁振照影」研究,顯示其眼眶皮質

    功能的不振與暴力行為的關係,今晚讀「耶魯大學」自大腦皮質部的聯結

    探究,機器學習與兒童攻擊性的關係,其結果也指出眼眶皮質部功能良窳

    與負面情緒、憤怒控制、攻擊性的顯著關係,這意謂著加強個體對憤怒、

    慮、敵意、攻擊等負面情緒調控將有助於個體攻擊性之暴力行為的觸發之

    制。

        在認知行為矯治中,氣憤或忿怒管理(anger management) 是對暴力犯矯

    治策略中不可或缺的方案。對於暴力犯來說,比對方臉部表情與其他攻擊與

    敵意行為語言的正確識別與判讀,是過去矯治策略所疏忽的,未來如何增強

    他們對他人敵意與攻擊性行為的辨識是值得研究與重視的。

     

    (054).樵翁夜語-54.>加強外籍新移民族群融入本地社會的心理輔

                       導機制。

     

               *. 林瑞欽教授2021.10.28

     

        中午趕到靜宜大學開會,遲到5分鐘,原因是該校前的公車停靠站整修,

    我要換了一班公車,會停靠的公車。會後回到家前先去理個髮,回到家洗頭

    又洗澡、用餐,已是近下午三時半了,躺到床上,居然睡著了,醒來已是五

    時多了。

    兒子傳送昨日他與女兒兩家聯誼郊遊的照片與視頻,讓我滿足親情的思念。

        見新聞報導:有「越南籍」女性疑其同居男友不忠誠,在泡麵下了安眠藥,

    待其男友熟睡之際,持利剪將男友的生殖器剪斷丟進馬桶沖走。類似重傷害

    案例以往多有發生,雖然施暴女性亦有台籍,然記憶中則以來自越南籍的女

    性為多,而且她們嫁到台灣的第一段婚姻多半在取得台灣身份後即離婚,開

    始新的生活,然在隨後新的親密關係發展過程中,卻又因對男友的外遇導致

    對男友忠誠度懷疑的憤怒,因而剪掉男友生殖器讓他以後再也不會「作怪」。

        我思考此等案例為何以來自母系社會的新移民為主呢?其次,其離婚之後,

    其社會支持系統功能不佳,又有前段不佳婚姻關係的挫折經驗,對其親密友

    伴的忠誠度會格外敏感。為避免類似案件的發生,對於外籍新移民的融入本

    地社會的文化與生活適應,宜加強此一族群的心理輔導機制,以避免類似案

    件的發生。

     

    (055).樵翁夜語-55.>非理性暴力與真心悔罪、認罪的差距?

     

               *. 林瑞欽教授2021.10.30


        近日閱報知:王姓死刑犯在看守所,勤抄、繪畫佛經,寄給法官,祈求二

    能逃過死刑之判決。我很納悶;何時暴力犯嫌抄寫佛經成為認罪悔罪的行

    證明。在我看來,兩者並無因果關係,抄寫佛經只是逃避一死的期待,並

    是兇嫌的悔罪認罪的行為證明,我們無法明白,哪天他離開矯正機關之後,

    何時會再犯。簡單的說,抄寫佛經無關乎犯罪人的悔罪認罪,也無法證明其

    再犯風險的降低。

        該兇嫌為何要在其汽車駕駛座踏墊下預先藏匿一把鋒利的生魚片刀呢?案

    發後為何要強調其是自首?為何要強調其是精神病患?

        對於錯置攻擊的非理性暴力,法官應敏銳察覺犯嫌該等行為與真心悔罪認

    罪的差距。

        昨晚在林酒店的海鮮自助餐與今天中午在頂園的豐盛午餐,要確實感謝

    「德隆」與「思美」、「淑芳」等,48年前我在「石碇」山上「永定國小」

    任教的學生,「德隆」與「淑芳」並非我當「導師」班的學生,然還那麼尊

    敬我,真是謝謝他們遠自台北與桃園來訪。「思美」是我班上的學生,她知

    我也住台中之後,逢年過節總是帶禮物來探望,太教我感動了。

     

    (056).樵翁夜語-56.>暴力攻擊行為者之「負面情緒」。

     

               *.林瑞欽教授2021.11.01


        時光如梭,轉眼間2021年只剩兩個月,本周是我最空閒的一周。下午抽空

    去台中市「第三市場」「郵局」領了振興卷,結束散步,隨即到「全聯」消

    費了一千元「振興卷」,惟下個月到上海,明年二月要「居家隔離」自主健

    康管理,我一個人總得預先儲備糧食,以度過那一段日子,於是就買了下列

    食品:米、麵、麥片、黑豆、芝麻粉、與啤酒等。

        「挫折-攻擊」假說,被修正為「挫折-認知-負面情緒-攻擊」,其對常見

    的暴力攻擊行為,就具有更強的解釋效力。而常見的「負面情緒」有憤怒、

    恨、敵意、痛苦等。

         此等「負面情緒」,將促動個案無法對行動的後果理性思考,更因大腦內

    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增加而增強其衝動性,以致暴力攻擊行為,一觸

    即發。

     

    (057).樵翁夜語-57.>人可以在不同的社會處境展現不同層次的

                       道德行

     

                  *. 林瑞欽教授2021.11.02


        下午三時半出門到鄰近的小公園尋覓紅葉來拍攝,然後走去老同學的家,

    送他一包「瓜地馬拉」的咖啡豆,他回送「皇后香蕉」,比「美人蕉」飽滿,

    比「芭蕉」細小。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已逝老友Kohlberg 的「道德發展論」是有層次的,

    「投桃報李」是較低的層次,「遵守自我律令」是較高等級,我則在想不同

    層次的道德並存,隨著不同的社會情境而顯現不同道德層次之行為。

        當我在都市行走時,我碰到紅燈就會停下來等;但在鄉下,遇到紅燈,人

    們多半看兩邊沒有來車,於是就「闖紅燈」了。

        為何我會認為一個人的道德判斷會受到社會情境的影響呢?該是上午我讀

    了一篇由Melissa Dittmann (2004)寫之短文:「好人怎麼會做壞事?」,此文

    主要是援引Philip G. Zimbardo (2004)的看法,以說明虐待監禁在 Abu

    Ghraib之「伊拉克」囚犯事件。Zimbardo認為:人類行為受其所處的社會情

    境所影響。

        當人處於去「個人化」、地點隱匿、對他人的「非人化」、角色扮演與社

    會示範、道德悖離、團體順服之情境時,他會增加其攻擊性而施暴。

        我想人們的道德層次,也可能一如攻擊性強度的發展而受社會情境之影響,

    換句話說,一個人可以在不同的社會處境,展現不同層次的道德行為。

     

    (058).樵翁夜語-58.>犯罪者於法律與道德防線的心理狀態?

     

                  *. 林瑞欽教授2021.11.03


        多年前参加一個有關「戒毒」的研討會,我聽到與會的教授點評時,提到

    「那些使用非法藥物者,沒有罪惡感與羞恥感」。此種言論對於「使用或濫

    用非法藥物者」是一種缺乏「循證」的刻板印象,我深不以為然,隨即以近

    八成五以上的「非法藥物濫用」者,是有「罪惡感」與「羞恥感」來指正該

    位蒞會的教授。

        「道德」是先於「法律」的一道防線,而罪惡感與羞恥感更是道德行為的

    核心要素,在此對於「罪感文化」與「恥感文化」於「道德形塑」先擱置不

    談。在使用非法藥物的一開始,常見的原因是朋友的熱心邀請而使用,而未

    曾考量藥物的「成癮性」。就Bandura (1990)所提出的「道德悖離」來說明

    「一個好人怎麼會做壞事呢?」在與濫用非法藥物者的訪談中,常聽到「不

    用對朋友不好意思啦!」、「就只用這一次,該沒關係。」、「我用的是我

    自己的錢,又不是偷搶來的,又有啥關係呢?」這些「內言(inner talks)」

    常常替個案減除了對自己做壞事「自我譴責」,這是一種與以往自己所抱持

    或內化的道德原則悖離,而避免自譴的心理策略。

        當你觀察>偷竊、詐欺、貪瀆、性侵、殺人、組織犯罪時,皆顯而易見地

    可以發現個案陷於「道德悖離(moral disengagement)」的心理狀態。

     

    (059).樵翁夜語-59.>東西方「心理測驗量表」信.效度的文化差異性!

     

                  *. 林瑞欽教授2021.11.03


        黃昏散步時,腦海裡浮現「感官尋求(sensation seeking)」的詞來,

    Zukerman 將此概念編製了量表,結果此量表修譯成中文施測之後,發現它

    的信.效度皆不佳。

        基本上,爬山、衝浪、浮潛、賽車、高空彈跳等冒險活動皆非華人熟悉,

    敢於或樂於一試的戶外活動,對於華人是追求吃吃喝喝、麻將、打牌、下棋、

    聊天等的官感之滿足。兩種性質迥異的感官需求的滿足,後者重在口腹之慾,

    前者在體能的挑戰,追逐極限的擴張。

        顯然在修編西方社會的「心理量表」,不先了解其「構念」的依據,自將

    不合用,連整個「心理」概念都不能用。當然Zuckerman的「感官尋求量

    表」在運用於預測犯罪行為時,會發現濫用藥物、酗酒、賭博、性等需慾的

    滿足的確與犯罪行為有顯著的關係,但在戶外冒險需慾的追逐之關係則未達

    顯著。

        未來在採用英.美社會之心理量表測驗時,除了「語言語意」

    的差異考量外,更應注意到「概念結構」的「文化差異性」,也要考量「行

    為的差異」。

     

    (060).樵翁夜語-60.>「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犯罪型態?

     

                  *.林瑞欽教授2021.11.04


        在這亞熱帶的台灣「都會」裡,時序雖已入冬,然氣候卻宛若「初秋」。

    午間本想「外食」,然尋覓紅葉拍攝,時近二時,只好返家蒸「管家大人」

    離去前包的「小籠包」解決了「午餐」。

        餐畢,一看手機,方知她急著找我,回撥後,方知中國大陸各地人們急著

    囤貨,一人限購「十斤米」兩袋,問我啥事?哎呀!老夫歷來「處變不驚」,

    從不跟風,安慰她一下。話說疫情所影響,全球有「通貨膨脹」之勢,「物

    價漲勢」很有感,雖感無奈,然我於台灣「孤家寡人」,一人生活,「簡樸」

    仍可抗。

        這兩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人們的活動,受到大幅度的壓縮,實體的

    「犯罪行為」也明顯的受到抑制,相對的,透過網路、電訊的犯罪行為,卻

    有上升之勢,今天家中座機即接到「詐騙」電話,隨即掛斷。

        自從「智慧型手機」問世以來,網路社交「通訊軟體」的流行,致使各種

    詐騙犯罪行為增加不少。其中,少年涉入詐騙犯罪、性犯罪皆顯著增加。於

    老人為財色詐騙受害者,也顯著增加!

        黃昏時跟遠在「英國」長住的兒子通電話,也談到我的「理財」方式,

    然兒子勸我要保守,注意「風險」控管。我跟他提到台中市自宅鄰近建地,

    預定要蓋三棟25層大樓,年初時聽說每坪是35萬元,如今卻傳聞每坪已喊價

    50至55萬元,13年前我購此自宅時,每坪是10.5萬元。為何「執政黨」放任

    「房價」飛漲呢?

        「時不我予」?令人「神傷」的是,躺在床上望著窗外「藍天白雲」的日

    子,快要消失了!

     

    (061).樵翁午語-61.>犯罪少年與父母親的親情關係?

     

                  *.林瑞欽教授2021.11.05


        少年與家庭的「連結」若沒做好,成為「慢性持續犯」的可能性就大增。

    二十幾年前我在擔任某「少年法庭」之「顧問」時,曾與犯罪少年及其父母

    或祖父母的一方座談,我問雙方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孩子或父母的生日何時?

    我很納悶他們無法回答。顯見彼此的關係很疏離、缺乏關心。

        另外,我的研究也顯示;犯罪少年的父親督導的功能顯著地弱於一般少年

    的父親,但兩者母親的關愛並無顯著不同,這一現象與西方父母有顯著不同,

    西方社會犯罪少年與父母親的關係似乎是一樣的疏離。我不知道在中國大陸

    「犯罪少年」與父親的關係如何?

        七.八十年代,探討親子關係,常將父母籠統的視為一方,從系統的觀點,

    父親與子女是一個「次系統」,母親與子女又是另一個「次系統」,因此在

    探究「親子關係」時,若能加以區分,未來方較能發展適切的父母「效能訓

    練」方案。

     

    (062).樵翁午語-62.>密集與多元化,以家庭為基礎之少年社區處遇。

     

                  *.林瑞欽教授2021.11.05


        明日「靜宜大學」「犯罪心理學」的課將與「研究生」探討「少年違犯」,

    大陸習慣稱為「未成年違犯」。觀察自「心理學」涉入犯罪行為研究者,多

    半是自「少年違犯」入手。

        在過去的四十年裡「心理犯罪學」學者,對於「少年違犯」的風險與保護

    因子,不僅採取大規模的「橫斷研究」,更且採取長期的「縱貫研究」,

    國的Farrington, Rain等人,先後有很顯著的發現。我在1994年曾比較有無

    犯罪少年的「自我意像」,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犯罪少年顯著的缺乏

    「生命目標」,他們對未來沒有任何想法。我也觀察到輔導者,多半焦注違

    犯少年「外顯」的「偏差行為」之改變,卻忽略他們的「內心世界」之了解,

    更未著眼於協助他們「生命目標」的建構。

        為何我們的犯罪少年「觀護」與「輔育」機構屢屢發生少年與教輔者的大

    規模衝突?即使「少年輔育院」改制為「矯正學校」。多年來美國學者的研

    究發現;成功的「少年違犯」之「處遇方案」有幾個特點:

    1.早期療育的概念,若預防能自三歲就着手,成效最佳,其次,處遇應在六

       歲時提供,最好不遲於八歲。

    2.對於少年的「家庭教養」之干預很重要的;

    3.要尊重少年所屬的「社會文化」;

    4.要注意少年身心發展的「速率」與「特性」;

    5.應重視少年朝向積極正面的「自我」與「未來」的探究;

    6.不能忽略少年「同儕」、「友群」的輔導;

    7.提振少年的「學業成就」,宜有適當及時的補救「教學」與「輔導」。

    8.開展「多元」的環境與「系統」協助策略,不利少年大腦發展的「風險

       排除」  應受到重視,如少年的營養支持,如Omega3每日服食的提供。

       單一的以問題解決的「諮商」或「社會工作」干預策略是無效的;傳統

       的「機構式處遇」成效是不如「密集」與「多元」以家庭為基礎之「社

       區處遇」。

        最後,我要呼籲的是;在協助「違犯」的少年行為改變之前,請先充分的

    了解他們與家庭,然後要協助他們去了解自己與其家庭。不要期盼將犯罪的

    少年收容在監禁式的空間,他們就會改變而不再犯罪

     

    (063).樵翁夜語-63.>有關「犯罪學」之研究實務與學理運作課題。

     

                   *. 林瑞欽教授2021.11.08


        昨天一早,自「台中」搭「高鐵」到「台北」,先到「大安森林公園」轉

    個25分鐘,再轉到「動物園」,由48年前的小學生「文哲」接我山上参加他

    們的「同學會」,下午會後,再由他送我到「動物園站」搭車,原想去至

    「德園」拍攝蓮花,然覺得累,於是就到轉運站搭乘「國光客運」15:40回台

    中,回到家已是七點多了,來回12個小時,真的覺得累了。

        今天中午去換發「護照」,近兩年沒出國,直到前天翻出來一看,才知已

    過期了,辦事員認為我的照片是前幾年的,花了一百元就在「自動攝影機器」

    拍,幾經波折,終於在服務人員的協助操作下,才拍攝出符合「規格」的照

    片。

        下午見「微信朋友圈」有人提到「高齡受刑人」矯正的相關課題。天氣突

    然變冷了,受刑人的健康也是值得特別關切的,尤其是高齡、長期「非法藥

    物濫用」、與罹患「慢性疾病」等的受刑人,在氣溫突然升降時,皆要特別

    注意,此時間點正是「心血管疾病、憂鬱、流感」等身心疾病,容易發作發

    的時段。

        對於「非法藥物濫用」者的身心共病之研究,顯示「便秘、腸胃疾病、

    血管疾病、憂鬱、思覺失調症」等,亦顯示是入冬後常見的疾病。

        就我個人的長期觀察,高齡者,也常有長期酗酒的行為,因此入監服刑後,

    在入冬之後,除了上述「非法藥物濫用者」常見的疾病外,「皮膚病」也需

    要特別留意的疾病。我個人多年前,有胃食道逆流的疾病,後來在改變用餐

    行為外,也食用「苦茶油」以改善體質,近年已未再患。

        我突發奇想:相關機構,或可將高齡或非法藥物濫用的受刑人,有上述疾病

    者,隨機分派成「實驗組」與「控制組」,午餐前吞服一小湯匙「苦茶油」

    兩周後,評估其身心疾病,採有「控制組」實驗前後,測實驗設計,若「苦

    茶油」真能發生效果,在監.所之空地,能種植「苦茶樹」,自己生產「苦茶

    油」,以作為飲食改善身心健康的措施,上述則需在醫師的指導下實施。

    受刑人在監服刑時學習「苦茶樹」的種植,也學習「苦茶油」的製作,等他

    們復歸社會後,也有製作「苦茶油」的技術,可以得到「更生」而降低「再

    犯」風險。

        時值「斯多哥爾摩」犯罪學獎,即犯罪學「諾貝爾獎」公佈2021年得獎

    人,見學生「鄭添成」在朋友圈貼出2013年師徒二人與 Jan van Dijk (係

    2012年犯罪學「諾貝爾獎」得主,曾應我之邀來台講學), 惟 David

    Farrington (2013年得主,因年數已高,不便長途飛行而婉拒我的邀請)合影

    的照片,深感懷念。

     

    (064).樵翁晨語-64.>美好生活的「自我實現」與「美感實踐」。

     

                   *. 林瑞欽教授2021.11.09


        今日一早「管家大人」就自「上海」電話交代要穿暖和一點,天氣變冷了

    的確,溫度下降了。正趕往台北「溝子口」打工,未來一週是北上南返的

        人們總是追求美好的生活,基本上是滿足生存的需求,然後就會逐漸上升

    而達「自我實現」、「美感實踐」,的確,我是擁護「馬斯羅」的「心理需

    求階層論」。

        自由、開放、民主是我一貫的堅持,對於不同社會、對於前述的目標會有

    不同的定義,我是抱持理解與尊重的態度。我在1986年初秋時抵達英國,

    較於當時保守、戒嚴的台灣,英國是相當自由、民主、與開放。

        2003年我初次到大陸的東北,但見人們穿著顏色以灰、深藍、與黑色,型

    式單調,然而2012我再到「哈爾濱工程大學」為客座教授時,人們穿著的型

    式與顏色已不輸境外「都會」的人們,這體現人們追求自由、開放、民主以

    達美好的生活。

        我們不應鄙視「生活水平」較落後地區的人們,反而是相互尊重與扶持、

    協助,以追求世界大同、和平、與美好。

     

    (065).樵翁晨語-65.>青年行車「路激」(road rage)發生因由與

                       防微杜漸之道。

     

                   *. 林瑞欽教授2021.11.13


         為了公務,一連忙碌五天,餐後總算可以坐到茶几前泡茶,然後好好地

    喝口茶。台中市近日在深夜發生「行車擦撞」,為三位19-23歲青年持球棒

    毆打擦撞青年致重傷顱內出血住進加護病房,各界嘩然。目前三位施暴者已

    被依殺人未遂等罪起訴,現被羈押中。

         此案主嫌有「傷害罪」、「經營博弈」等多起前科。過去的二十年,

    你翻閱「少年保護」與「刑事案件」的統計數據,你就會發現「傷害罪」案

    件是居高不下。探究其因,卻難窺全貌,試推論之。

        一來施暴者多有「傷害罪」前科紀錄,觀察司法對傷害案件審判之求刑判

    決總以六個月內,可易科罰金處分之,對施暴者不具「威嚇」效力。

        二來父母「教養」失能,平素自小「溺愛」放任或疏於管教,待子女稍長

    已無力管教,該等子女往往離家租屋居於外,與父母不相往來。

        三來該等施暴者,自小即出現「衝動、易怒、攻擊性高、社交衝突頻繁」

    等品行障礙(conduct disorder)行為;

        四來案件發生前有「酗酒」情事,且其車內預置有球棒、刀械、槍彈等行

    兇武器。

        其五,相關「路激」(road rage)發生時間多在夜間九點以後,凌晨時段為

    主,此時段「腦皮層」功能下降,「自我控制」也就下降,更加上酒精效應,

    益增其「衝動性」與「易怒情緒」,加上武器效應,就很容易發生「路激」

    事件。

         預防之道,首在列管「路激」、「傷害罪」前科者,並嚴加清查該等前科

    與酒駕者之駕駛車輛,所預置藏匿如刀械槍彈、球棒、高爾夫球桿等具有攻

    擊性器具。次在修改司法官對「傷害罪」求「量刑標準指引」,以提醒司法

    官重視對傷害罪施暴者之前科,在「量刑」上的考量。

        其三,對「未成年犯」有「傷害罪」者,付命其監護人與受監護者接受

    「強制親職教育」。

        其四,對有注意力障礙之「傷害罪」或「殺人罪」者,應令其接受「強制

    治療」。

        其五,加強都會區,夜間「路檢」與「巡邏」,以預防「路激」事件發生。

     

    (066).樵翁晨語-66.>矯正機關「臨床心理師」與「社工師」之工作「指引」。

     

           *. 林瑞欽教授 2021.11.15


        台灣的監獄引進「臨床心理師」(非心理諮詢師)與「社工師」已有一段時

    間了,因收容人有相當高比例是「非法藥物濫用」者,原有的監獄官對於此

    等受刑人的矯治工作已難以勝任,引進「社工師」與「臨床心理師」是勢所

    必然。

        然而,當監獄引進社工師與心理師時,此等助人專業工作者,勢必與原先

    刑罰為重的警察與監獄官,所抱持的「價值觀」與「行事作風」有很大的差

    異,因此矯治工作的各項分工,就需要有「指引」,並加強各類矯治人員的

    交流與培訓,同時建構矯治「專業督導」制度。

        社工師與臨床心理師對暴力犯的危險性,常常因缺乏認識,易受傷害,

    其是「心理病態犯」常會操控前述專業工作者。社區矯正的社工人員,在

    家訪」時,其人身安全是必須獲得保障,由於社工師以女性居多,因此

    「家訪」或「中心值班」時,最好要有男性警察或男性社工師陪同。

     

    (067).樵翁夜語-67.>「注意力障礙症候群」(ADHD)與犯罪的課題。

     

              *. 林瑞欽教授 2021.11.19


        黃昏時去補貨,雜糧「小饅頭」漲了10元,萬物皆漲,唯獨我的「退休

    金」在調降,褲帶真的要縮緊一點啊!

        近來發現人們關注「注意力障礙症候群」(ADHD)與犯罪的課題,的確,

    發於學齡前的ADHD,多年來被發現有較高比例,觸犯犯罪,因此,常被

    人們簡化ADHD較容易有犯罪行為。注意力不佳、過動、高衝動性是ADHD

    的三個主要特徵,而「衝動性」也確是導致人們犯罪的主要「心理風險因

    子」,目前文獻顯示ADHD者在稍長與成年之後,會比一般正常族群有較高

    比例觸犯犯罪。

        然而在討論此問題時,得審慎的評估是否個案有ADHD與品行障礙

    (conduct disorder)共病的狀況,若有共病之狀況,則ADHD與犯罪的關係

    之論斷可是要相當小心。

        基本上,我支持對ADHD的治療要及早介入,目前以藥物治療加上「認知

    行為治療」的成效是蠻好的,藥物治療以「利他能」(Ritalin)類為主,雖有

    副作用然屬輕微。

     

    (068).樵翁午語-68.>建構一套公正周全的「受刑能力評估量表」!

     

              *. 林瑞欽教授 2021.11.21


        在一周的忙碌之後,我總算有心情在這星期日的早上,坐下來泡壺家鄉的

    阿里山茶了。高山茶喝了,就勤跑廁所,因茶利水也。

        昨天跟老同學聊了快兩個小時,他說今天將來視察我的窩,早上我急忙將

    客廳與地板清理一番,他上次來訪後,某日見面時,跟我提到我窩的地板沙

    沙的,真不好意思,自從管家大人回「紹興」以後,我家的地板難得拖過啊!

    一個人住總是將就將就。

        日昨見台灣名人「孫道存」先生因罹患癌症,自台北監獄保外就醫,日前

    已病逝享壽72歲的新聞報導。此則新聞引起我的關注不在於這個名人,而在

    高齡受刑人的受刑能力評估與矯治處遇。

        高齡者多慢性病,渠等入監受刑常因環境的囿限,常導致病情加重,增加

    矯正的負荷,在高齡受刑人日漸增加之際,對他們受刑能力的評估,就變得

    更重要,如何建構一套公正周全的「受刑能力評估量表」是首要之舉,其中,

    要格外留意自我照顧能力的評估;其次,是評估小組人員的編制與培訓;其三,

    在於無法入監服刑的高齡犯罪人,移往社區接受刑罰與矯治,該等社區矯治

    官的個案管理、個別處遇方案、罰鍰的標準之訂定等的執行程序皆應明訂,

    以免矯治官徇私枉法。其四,通過受刑能力評估在監服刑者,仍應定期注意

    渠等的身心狀況變化,尤其是藥酒癮的高齡受刑人,渠等入監初期的「戒斷

    症狀」要特別關注。其五,針對高齡受刑人的個別與團體處遇、勞動作業、

    舍房安置等宜妥善規劃,並加強矯治官對高齡受刑人身心發展與輔導處遇的

    「知能」之培訓。

     

     (069).樵翁夜語-69.>夜闌人靜,7-11等超商之犯罪預防。

     

              *. 林瑞欽教授 2021.11.22


        驚聞桃園「龜山」之「蔣」姓一男子,因未戴口罩受勸阻,而返家拿匕首

    至7-11刺殺店員,行兇後稱其記不得自己做了什麼,也自承其有睡眠問題服

    中,然因其未戴口罩受阻,三進三出回家取口罩與行凶刀械,顯見其意識

    楚,只因其受阻感到憤怒,曾將口罩丟向店員這是一個「挫折」引發憤

    情緒而殺人的案件。此案兇嫌可能因睡眠障礙而引發其挫折容忍力下降,

    緒不穩,有高衝動、易怒的情緒。兇嫌從事設計工作,可能常熬夜,睡眠

    不足,會有易怒、缺乏耐心、需求急於滿足等心理狀態。另且,在清晨,個

    人的「自我控制力」較弱吧,容易有「衝動控制」的困難。

        從犯罪預防的觀點分析,凌晨至清晨,是暴力行為容易被觸發的時段,

    此自晚間11時至翌日清晨五時之值班人力配置應採雙人制,若資方無法調派

    充足人力,即應考慮停止營業,而非不顧員工生命安全,而採單人值班。其

    次,櫃台應有足夠的安全設施,可以保護員工避免非理性顧客的惡意攻擊。

    其三,是員工之溝通技巧的培訓;其四,是強化員工的防身配備與能力。

     

    (070).樵翁語-70.>國際政治生態環境,影響「刑事政策」

     

              *.林瑞欽教授 2021.11.25


        閱讀本「文題」時,「延安」教授大文討論「新自由主義對美英「刑事政

    策」的分析」之後,因個人對「毒品」研究略知一二,乃想就其文中提到的

    黑人使用『快克』,白人使用『海洛因』」所致的刑事政策議題,稍加以

    說明。

        「毒品」快克(Crack)即「霹靂古柯鹼」,是「古柯鹼」的「游離鹼」形

    式,是最常見的吸食「古柯鹼」形式。它是由古柯鹼鹽酸鹽用「鹼」如「碳

    酸氫鈉」、「氨」或「氫氧化鈉」處理、再將水蒸發而得。它因容易生產、

    售價低而盛行於「雷根」總統掌政的八十年代中末期,它主要流行於當時美

    國主要都會區,以年輕黑人為主的有色人種社區。因其成癮性高,且有快速

    增加大腦內「多巴胺」,而有導致「妄想」症狀所衍生的暴力攻擊行為,

    後更因爭奪地盤所致的暴力凶殺案件快速飆升,「雷根政府」乃祭出「重罰」

    重刑的刑事政策,俾能有效控制「古柯鹼」濫用的蔓延。然而這也快速增加

    監獄收容人數,且因「重刑化」,至今仍造成美國監獄收容人數居高不下的

    情形。

        「海洛因」與「苯丙胺」在二十世紀中期,於美國的藥房皆可輕易購得,

    前者在「越戰」結束後大量有濫用「海洛因」的美軍回到美國,據估計二十

    世紀末期美國約有90萬人濫用「海洛因」,但則有高達160萬美國人濫用

    「快克」、「古柯鹼」。中東戰爭之後,則發現大量濫用「苯丙胺」的軍人

    回到美國,增加美國對「苯丙胺」濫用的流行,此導致「小布希總統」掌政

    時期,對「苯丙胺」預防與治療之治理的重視。

        惟21世紀初期,美國開始修正其對「海洛因」非法藥物之零容忍政策,

    改以「丁基原啡因」的維持療法之減害政策,然因相關止痛藥物如「蒂芬尼」

    的濫用,已形成目前「大麻」、「蒂芬尼」、「苯丙胺」、「海洛因」、

    「氯胺酮」等為主的非法藥物之濫用流行。因「新冠病毒」的疫情所致的國

    境關閉,相當程度抑制非法藥物的交易與流通,使得其交易價格飆漲。

        美國的「共和黨」與英國的「保守黨」可能對社會福利會政策,採取類似

    的緊縮政策,然而其後之「民主黨」與「工黨」則修正其前朝的社會福利政

    策,因此在討論「新自由主義對刑事政策」的影響時,可能需要注意到這些

    政黨的基本主張。以我個人在英國生活的觀察,1989年「柏林」圍牆的倒

    塌,「波蘭」團結工聯的掌政、「捷克之春」等,導致東歐的解組所產生的

    向西歐大量移民,與其後的歐盟人口自由流動,已快速增加英國境內的犯罪,

    此亦是英國近年的「脫歐」主要訴求。

        美英兩國的政治經濟,在上世紀以來,雖受新自由主義的影響,然其「刑

    事政策」的確也受到此一思潮的影響,然美英兩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存

    有很大的差異,自然其刑事政策也存在著不小的差異,本世紀以來英國與歐

    陸國家一樣先後受到東歐與中東難民潮的影響,的確也衝擊其犯罪概況,其

    刑事政策自當反映該一現實。再者英國也派兵参加中東戰爭,「甲基安非他

    命」濫用盛行也一樣困擾著英國社會,「非法藥物濫用」觸發的犯罪行為,

    自將採取因應措施,也影響著其「刑事政策」。

     

    (071).樵翁晨語-71.>加強青少年車內之棒球棒與高爾夫球桿之

                      「列管」。

     

              *.林瑞欽教授 2021.11.26


        日前某大學生,因行車糾紛為對方以球棒群毆受重傷一案,引發社會關

    注「球棒」成為傷人武器,而相關部會也提出對策。
        我在2007年4月12日晚上19:58被三個歹徒持「球棒」埋伏在自家門口打

    斷左手,左耳裂傷、大腿嚴重瘀青左胸金筆被打扁、手錶被打壞,手指在阻

    擋中亦被打傷,事後追查只知該車自屏東北上台中,在我住宅附近埋伏,

    最後無法破案。

        「球棒」早被幫派份子,做為教訓對手工具。當時我承作的「河川砂石濫

    盜採防制研究案」剛完成發表;旨揭以「採、售」分離、砂石車予「列管追

    蹤」,致使砂石濫盜採,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也斷了濫盜採的金脈。對

    幫派份子列為治安人口,加強其行車內之「棒球」棒與「高爾夫球」桿之

    「列管」該是必要的措施。

        另外,路激(read rage)的預防重點,該是人的列管,而非球棒列管,然車

    內無端預藏「棒球棒」與「球桿」,無其他球具者,依照「社維法」加以察

    詢登記,應是適切之措施。

        其三,治安人口車上單純放置高爾夫球桿、棒球棒以為攻擊武器,行兇時

    所造成的傷害案件,多半以六個月可易科罰金結案,並無嚇阻作用,因此有

    關傷害案件之求刑與量刑,對施暴者的背景、動機、攻擊行為,應審慎周全

    的偵查與了解,俾供法官量刑之參斟。

        對施暴武器如木製或金屬製之球棒或球桿(造成傷害程度應有不同的評估

    標準)、刀械、槍砲與前科、對被害者傷害嚴重度如攻擊部位、門診或住院

    時間長短、復健時間長短、財物損失等皆應量化,以為量刑之標準,而非以

    六個月內去依司法官的「主觀判定」求刑與量刑,對此傷害罪的從輕判刑,

    是造成台灣近二十年傷害案件居高不下的主因,法務部與司法院不能再視而

    不見,推托不審慎重視。

        其四,回顧近二十年的刑案統計,傷害罪皆有很高的盛行率,內政部與法

    務部、司法院為何不去深入分析,這些傷害罪人口的屬性呢?為何他們年紀

    輕輕就開BMW的豪車呢?

        其五,觀察少年保護與刑事中之傷害案件的施暴者,他們的衝動控制與易

    怒、攻擊性皆顯著高於一般少年,然社安、醫療、司法、與教育等政府部門,

    又有誰關注過此一現象呢?他們多數自小與父母的衝突就不斷,該怎麼辦呢?

        有機會入監去調閱他們的前科紀錄,你就可明白,我們的犯罪預防體系與

    功能有多麼糟糕?英.德的犯罪預防已自三歲做起,那我們的犯罪預防是如何

    呢?我涉入犯罪行為研究那麼多年,對於台灣的犯罪預防,我是:無語。

     

    (072).樵翁晨語-72.>政府與社區對少年負面行為問題的關注尺度?

     

                   *. 林瑞欽教授 2021.11.29

     

        夜深人靜,三更天醒起如廁後,再也睡不著了。腦裡想著品行障礙

    (conduct disorder)與輔導,思緒回到二十餘年前,我常應邀到國中参加個

    案研討,那時候,學校教師困擾的問題以逃學、說謊、偷竊、打架、賭博、

    霸凌、破壞公共環境設施、不交作業、功課不振、缺乏學習動機、上課睡覺、

    頂撞老師、不服管教、吸煙、沉迷電玩、過早「性行為」、逃家、不服家長

    管教、飆車等外向性問題行為居多。

        自大學退休後,我已未曾受邀到學校參加類似的個案研討,有接觸的則以

    成年人犯罪行為的風險管理為主。再與「北京」的朋友聊天時,他提到品行

    或規範障礙的問題,我稍稍自網路搜尋,發現的確這外向性行為問題困擾著

    父母與教師,然而,一般心理衛生服務者,卻也對此品行障礙族群的治療與

    輔導感到困擾。自兒童到少年,此等族群會持續他們的反社會行為呢?他們

    有哪些行為特徵與風險因子呢?相較之,那些反社會行為減少的少年,又因

    哪些保護因子而回歸正常呢?

        父母的不當教養,常是未成年品行障礙的主因,的確,相關部門也曾努力

    自他們的父母的教養「知能」的提升著手,然而成效似乎不彰。在我們當今

    的社會,因「少子化」而導致人口結構的改變,社區對少年的行為問題之關

    注已不若對高齡者之行為問題與困擾的關懷。然而少年的品行違常依然存在,

    只不過相關政府部轉移施政的焦點而已。

     

    (073).樵翁晨語-73.>預防暴力犯之風險管理因子。

     

                   *. 林瑞欽教授 2021.11.30


        今天是十一月的最後一天,時光飛逝,這一個月在北台灣發生兩件犯罪行

    為典型的暴力案例,一件是有「非法藥物濫用」之租客謀財扼殺女房東,

    一案是某女性立委與男友入賓館,卻因男友見其手機中仍與舊男友互動吃醋,

    發生嚴重暴力與行動控制之親密伴侶暴力案。

        前者加害者34歲無業大學畢業年輕男性,有竊盜與吸毒前科,濫用「咖啡

    包」多年,常跟朋友借錢未還,且常語無倫次,被認為個性怪怪的。經由網

    路租屋,房東先讓他提前入住,他因無錢購毒,察知房東夫婦頗有積蓄,乃

    動念謀財害命,入室行竊並用手勒昏後,再以枕頭悶殺女房東。該嫌為大學

    畢業。

        預防之道在於審慎選擇房客,排除有藥酒癮、無業、有犯罪前科者,同時,

    勿想逃稅而避免簽立租約,且租約一定要公證。由於新興非法藥物-毒咖啡包

    之內容物不明,以致其藥物作用亦不明難以評估其危害性。

        雖然現行毒咖啡包主要內含物為「甲基安非他命」、「甲卡西酮」、「愷

    他命」等三類興奮劑與麻醉劑,但尚有其他不明成份,以致無法確知其對身

    心的危害狀況,然僅就前二者已足以增加濫用者的衝動性與暴力攻擊性,

    三種則會導致缺乏記憶達72小時之危害,其中當然是與其攝取的劑量有關。

    除了加強力道查緝以外,仍應強化青少年使用非法藥物之預防教育。

        第二案是典型的親密伴侶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簡稱IPV),本案

    施暴者是博士班研究生,為受暴者新近交往的男友,到賓館發生親密關係,

    然仍與舊情人有緊密互動,估計新男友有依附不安全與高控制欲受挫引發的

    憤怒而施暴,是典型的挫折-憤怒-攻擊的理論實證例子。預防之道在於與舊

    親密關係未清楚結束之前,勿急於進入新的親密關係。

     

    (074).樵翁午語-74.>兼具多種情境脈絡的親密伴侶暴力犯!

     

                   *.林瑞欽教授 2021.12.01


        今天是2021最後一個月的第一天,為了配合12月中旬行將出國遠行,

    我開始調整心態,也開始整理行裝,買了新行李箱,也條列要攜帶的行李,

    要攜帶的衣物也一一跟管家大人陳報,並奉核可。話說茶葉與咖啡是必需品,

    小茶壺與手沖壺也是必帶的啊 !

        近日台灣熱炒新聞的是有一位女立委被男友控制行動與毆打的親密關係

    力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簡稱IPV)。經由新聞報導,獲知該案施暴者

    曾有家暴父母前科,致其父母曾申請「人身保護令」;其次,他亦曾對前女友

    恐嚇、施暴、與控制行動;其三,他與多位女性有親密關係,並於手機中儲存

    親密行為之照片與影片,以為控制該等女性之用;其四,隨身攜帶錄音筆,密

    錄交談內容;其五,蓄意攀附政治、社會名流,發表文青短文,並自稱為國安

    人員,以吸引三、四十歲女性的注意。

        Timney & Gerloek (2014) 分析 IPV 的情境脈絡,歸納有下列四種:

    1.有脅迫控制:伴隨毆打、監控受暴者在外行為行為、社會孤立、虐待以耗損

       受暴者的身心、身心受創。

    2.反應性暴力:受暴者曾被虐待、受暴者採取自我防衛、先動手攻擊、暴怒後

       的報復性反應。

    3.不具脅迫控制:非典型的報復式暴力、因財務或外遇等之衝突所發生。

    4.病態性暴力:施暴者受心理創傷、腦傷、或物質濫用之影響。

       親密伴侶暴力可能皆具備上述四種特徵。(引自李執中編譯:犯罪心理學,頁

    317) 就該案則屬有脅迫性控制IPV。另據新聞報導分析,該案受暴者手機中有

    大量與昔日男友互動資訊,因而起爭議而互毆,受暴者發現施暴者手機存有與

    其他女性親密照片等,因此本案又可歸類為反應性暴力IPV;此外,施暴者又自

    稱有「思覺失調症」,則此案又兼具第四類的IPV 。

        大致上,「親密伴侶暴力」是兼具多種情境脈絡。值得注意的是,就施暴

    者的性濫交、操控性、迷人文采、寄生性生活方式、不負責任、欺騙、殘暴、

    無同理心等性格特質,則若依照心理病態性格查核,他似有心理病態性格傾

    向。雖有精神科醫師以此種親密伴侶暴力之男性常死纏爛打而為「渣男」

    個人認為此種情緒性貶抑損之稱謂,有待商榷,不宜為心理健康服務專業採

    用。

     

    (075).樵翁夜語-75.>「語言發展障礙」是犯罪預防主要的風險因子!

     

                      *. 林瑞欽教授 2021.12.02


        今天2021.12.02自左或自右唸都一樣,真有意思。昨晚跟於英國的孫子

    Max有較長時間的視訊,祖孫居然來一段簡單的德語對話,他隨即將他的德

    語教本拿來唸給我聽,看來是這學期才開始學習。我在年輕時學過四年的德

    語,看來我需要重新溫習一番了。

        這輩子我學過英語、德語、日語、與法語等外語,然自去年起,因管家大

    人來自「紹興」,她不會說台語,所以我就只好天天皆得講國語了(即普通

    話)。跟老朋友談話,自然就講台語了。跟孫子女視訊,就只能講英語了。

        平常我家隔壁大樓的後陽台有野鴿子的巢,一早就聽著母鴿與鶵鴿的對話,

    的確我嘗試去辨認鴿語的意義。另外,隔壁大樓的年輕母親也早晚熱切地刻

    意教著她兩歲的幼兒講國台語。記得三十幾年前,曾與英國老板討論幼兒的

    語言發展,幼兒的語言就是自然的對話,不必刻意糾正與練習。昨晚我與孫

    子在以中、台、德、法等語言交談時,他會自己複頌幾次,不必我刻意地糾

    正。

        在探討暴力犯的矯治時,發現「語言發展障礙」是很主要的風險因子,

    罪心理學家對未成年殺人犯的研究,也顯著發現他們有著語言與學習障礙,

    由此觀之,犯罪預防應關注著兒童與少年的「語言發展」與他們的「學習障

    礙」。許多暴力衝突也常因彼此無法以適當的語言來溝通所引起。當然對智

    能低下的犯罪人之矯治,亦應當格外重視他們使用語言溝通的能力的改善。

     

    (076).樵翁語-76.>多元化的「心理學」與法律的研究方法。

     

               *. 林瑞欽教授 2021.12.03

     

        近年在美國Forensic Psychology 這詞是蠻火熱的,多所大學開設「碩

    士」與「博士」學位課程,在此間有譯為「法事心理學」、「法用心理學」,

    其範圍含括「法庭心理學」、「偵查心理學」、「犯罪心理學」、「被害者

    理學」、「矯治心理學」,有將之窄化為「鑑識心理學」。

        相較之,歐、陸則乾脆稱「法律與心理學」,部份人即稱之為「法律心理

    學」,大陸則有「法制心理學」的用法,觀察「方強」教授的「法制心理

    學」,該是將大學所轄的次領域加以分類。

        Farrington 將自「心理學」以研究犯罪行為的科學,稱為「心理犯罪

      學」我曾在研究所開授「犯罪心理學」與「矯治心理學」。

        我個人自少年起即接受「生物學」的實驗室訓練,其後因大量使用

    「調查法」做研究,因此也接受統計、測驗、問卷、量表、訪談、質化等研

    究的訓練,以致後期,我的研究方法多半包括「量化」與「質化」,也兼具

    「調查」與「實驗」。2003年更進入以「功能性磁振造影」探究暴力犯的

    大腦功能。我所要強調的是「心理學」與法律的研究方法是多元的。

     

    (077).樵翁夜語-77.> 如何預防學校與職場暴力之發生?

     

                  *. 林瑞欽教授 2021.12.03


        今天一早我家前面的空地開始打樁了,聽說財團要蓋三棟25層的大樓,

    震耳欲聾的噪音,逼得我緊閉氣密窗,搞得我都忘了今天是星期五或星期四,

    管家大人提醒,才驚覺我明天下午與星期日一天都要上課與補課,因為下下周

    一我就飛往上海了。

        久未去自助餐吃飯了,結果漲價了五元,真是萬物飛漲,店家紛紛貼出

    12月一日開始調漲,這個政府卻悶聲不吭,張著眼睛說瞎話。有誰能教我這個

    老頭如何抗通膨嗎?下個月我的退休金又要調降近兩千元,唉呀真是要勒緊褲

    帶,免得成為「下流老人」啊!

        明天授課,要談「多重殺人、學校與職場暴力」。近一年來因防疫要強制

    戴口罩,如此引發各職場如大衆運輸、醫院、商場因拒戴口罩而引發暴力衝突

    頻乃發生,上個月清晨7-11店員勸顧客戴口罩卻為顧客持刀殺害。疫情升溫

    時,醫護人員受到染疫者不願隔離而暴力攻擊等等,顯示我們職場有增加暴力

    衝突之勢。職場暴力常發生在上下層級、同事之間、與消費者之衝突。醫療暴

    力除了醫護與病人之間衝突,更常見諸於醫護與病人的家屬之間的衝突。此外

    ,在保育、照護、安養等機構近年也屢屢發生照顧與被照顧者的暴力衝突。

        學校暴力主要發生在師生衝突與同學之間的衝突,但教師之間、教師與家

    長之間的衝突也所在多有。

        預防學校與職場暴力之發生,除了增強環境科技監控設施外;其次,強化員

    工的情緒管理與人際溝通技能;其三,增強機構與安保人員、警察的緊急處置

    連線;其四,強化教師、學生、職場員工等的危機處理演練;其五,暢通申訴

    道與機制。

     

    (078).樵翁語-78.>特定情境刺激的的反應;「行為的測量」!

     

                 *. 林瑞欽教授 2021.12.04

     

        「行為的測量?」這是多年前我在臉書寫的一篇短文-行為測量,今重貼

    於此供参。

        行為是一個人對某一特定情境刺激的的反應,這反應並非是單一的,而是

    行為群。舉「吃花生」為例說明,你可觀察我在咀嚼花生米時嘴巴的動作,

    同時也可觀察到我臉部的表情,再從我臉部的表情覺知到我吃花生的感受,

    但你得藉著儀器才能觀察到我對植物性蛋白質與脂肪消化的速率。你可以觀

    察到我連續的拿取花生米放進口中而知道我喜歡吃花生米。

        顯然吃花生是行為群中的樣本而已,因此在行為的測量會因基模

    (schemata)、認知功能、動作、生理等反應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行為的

    頻次、強度、數量、持續時間、感覺/意義就成為行為測量所需要考量的面向

    的單位。

        行為測量五大面向,請參考 Herbert, M. (1987). Behavioural Treatmat of

    Problem Children:A practice  manual. London. Academic Press.

     

    (079).樵翁夜語-79.>收容人在監所服刑時之基本人權的保障。

     

                 *.林瑞欽教授 2021.12.05


        今天一早,就趕往「靜宜大學」,將本學期需要上的課,利用今天早上

    下午提前上課,結束回到家,已近五時。返家在公車上睡著了,回到家休

    片刻,精神就恢復了。黃昏接到「文皓」表哥來電告知九旬「大表姐夫」,

    已在近日離世,明日當即返鄉偕同表哥前往弔祭。

        一向我強調「犯罪矯治」的目標首在協助受刑人結束刑罰之後不再犯罪;

    次,在協助受刑人於「更生」後,能發揮其才賦潛能,貢獻其家庭與社會。

    我個人強烈的認為受刑人的「基本人權」能落實,方有助於前述犯罪矯治目

    標的達成。因此,受刑人在受刑期間的生活條件,應合乎一個人生活的基本

    標準,此首先體現在睡眠、飲食、排泄等基本身心需求的滿足。

        其次,有鑑於「刑罰」是短暫的,不能完全剝奪渠等與親友溝通的權利,

    因此在安全管控下,應允許受刑人與親友會見與通訊的權利;其三,受刑人生

    病應享有醫療照護的權利;其四,受刑人在受矯治期間的勞力工作應享有適當

    酬勞的權利;其五,受刑人受「不當對待」時,應享有向相關機關「申訴」的

    權利。

        目前,此間對矯正機關的「外部視察」,即將受刑人在監所服刑時之「基

    本人權」踐履的情形,列為視察的項目。

     

    (080).樵翁晨語-80.>老子」有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

                        禍之所伏」。

     

                 *.林瑞欽教授 2021.12.07


        昨天我聽到一個故事,睡前思索許久。

        「有個人年輕時,好勇鬥狠,讓他入監服刑十餘載,出監後返家,其父已

    垂垂老矣,乃承繼獨門專業,獲利甚豐。見農民逐漸年老無力耕種,子孫後

    代移居都市也不願返鄉務農於是紛紛釋出田園。此君即開始大量收購,然後

    招收『更生人』,組成耕種生產班幫他照顧數百畝田園。」

        就「更生人」的就業安置而言,這是好事。然就土地所有集中,形成新地

    主,是否又將重回百年前的佃農,無疑的,這趨勢將使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

    台灣推動的「耕者有其田」有了新的註解啊!

        或許這種因「人口老化」且「少子化」的趨勢也將讓「小農精耕制」開始

    轉變成機器粗耕的型態呢?

        另外,在相應「綠能發電」的政策推動之下,美麗的田園成了太陽能發電

    板園或風力發電場,因此「種電」成了時髦火紅的名詞。

        「田園將蕪,不如歸去!」逐漸成了「田園將蕪,不如賣了或種電吧!」

     

    (081).樵翁夜語-81.>「心理病態」人格者之犯罪態樣分析。

     

            *. 林瑞欽教授2021.12.07


        回首前塵,在年輕時,有一本很有名的禁書,書名是「厚黑學」:臉皮要

    厚、心要黑、手要辣。上個世紀末,「大五論」是「人格心理學」的顯學,

    其內容簡要摘述如下:

    (1).神經質:焦慮、憤怒和敵意、抑鬱、自我意識、衝動性、脆弱性。

    (2).外向性 :溫暖、樂群性、獨斷性、活躍、尋求刺激、積極情緒。

    (3).開放性:好幻想、審美、感受豐富的、嘗新、思辨、價值觀。

    (4).親和性:可靠信任、直率坦誠、利他、順從、謙虛、心地善良善體人意。

    (5).盡責性:勝任、條理性、責任感、追求成就、自律、審慎。

        進到本世紀後,立基於「大五人格論」,結合「心理病態人格」與「馬基

    雅維利主義」以探究的暗黑人格、三角觀暴力犯罪人格。三黑自戀人格障礙

    的如雄心勃勃、驕傲自負、無同理心;「馬基雅維利主義」的特點是對他人的

    操縱、剝削、道德悖離、感情的冷漠和自利; 「心理病態人格」涉及暗黑面

    的特質,主要是持續的反社會行為殘忍、性濫交、操縱他人、寄生蟲生活方

    式、惡意性說謊、衝動、自私、冷酷無情、卸責、和無責任感、浮誇、易討

    人歡心、迷人的等。

        就我個人的觀察與歸納,前兩者所述及的人格特質,實已含括於「心理病

    態人格」。晚近暗黑人格的研究,以瑞典、丹麥、德國「心理學」者為主力。

         (以上文獻摘引自「維基百科」)

        上個月媒體報導「林秉樞」嫌犯,施暴「高」姓「女立委」一案,就傳媒

    所揭露的資訊,足以判定「林」嫌具「暗黑人格特質」。然若就「心理病態

    人格查核表-修正版」之二十個「標準評估」,目前傳媒所揭露有關「林」嫌

    的異常序列行為樣態,「林」嫌似可判定為「心理病態」。

     

    (082).樵翁夜語-82.>犯罪矯治工作,共同思維的世界潮流

     

            *. 林瑞欽教授2021.12.10


        今日下午,循例到台中監獄出席會議,然後對「再犯風險評估」此長達十

    餘年的兼職工作畫下句點。下周一將西進「上海」,展開人生新的篇章,

    2022年2月14日再返台。

        未來我將逐漸放棄「兼職」工作,專注於過往歲月記憶與想法的整理和寫

    作。原本答應「練」董事長之發心助印,要完成有關「戒毒」處遇智能的書,

    惟光陰荏苒,一年過去,卻無所成,牽掛在心頭。

        靜思,發現整個世界對於犯罪矯治的思維,朝向共同的方向:即將輕罪者

    留在社區,讓他們還能家庭有所連繫;重罪者再安置於機構如監獄、戒治所。

    其次,監獄受刑人又透過「縮刑」、「減刑」、「假釋」等誘因,提振他們

    改變行為不再犯罪的動機與意願,當然其假釋之後,回到社區隨即由

    「觀護官」接受執行「觀護」事宜,以延續犯罪矯治的效果,抑制重新「再

    犯罪」。

        犯罪矯治工作,無論是機關或社區,皆應重視「復發預防或再犯預防」重

    要工作。「犯罪矯治」應含括技能訓練,然而,沒必要另設立「技能訓練所」

    來執行受刑人的職業技能的訓練。

     

    (083).樵翁午語-83.>如何做好「心理諮詢」的基礎運作?

     

            *. 林瑞欽教授2021.12.18

     

        遠離國門,疫情隔離中,動動腦,想到此間的「心理師」與「專家們」,

    似乎很熱衷於新興理論與技術的培訓,而忽略「心理諮詢」的基礎功之加強。

        「場面構成」是「心理諮詢」初期很重要的工作,沒做好,中後期的工作

    就不會很順暢。「諮詢」是一種學習,學習將促成認知、情緒、與行為改變

    的歷程。

        經由「諮詢師」與「案主」建立之具有合作同盟、真實、會產生「移情」

    與「反移情」等元素的治療關係,協助案主解決其心理困擾與衝突,而得以

    做出睿智的決定。因此,心理師要能遵守機密、不拿自己不熟悉的心理技術,

    以案主當試驗的對象、不收取案主的饋贈與金錢、不允許與案主有借貸、情

    感、性的關係;在良善關係中,協助案主進行「自我的表露」,包括過去尋求

    諮詢的經驗、所遭遇到的心理困擾、接受預診與診斷的合作、遵守晤談時間、

    繳交作業、繳費等約定。

        晤談時間,通常界限50分鐘,心理師要注意時間的結構,案主常在晤談快

    結束時,對心理師提出要討論另外問題的要求,心理師一定要守住晤談時間

    的底限。

        在開始晤談時,我們會了解案主對自己、時間、事、地等的定向感,常見

    的問題舉例如下:

    1.你叫什麼名字?

    2.今天是幾號呢?

    3.你今年幾歲?

    4.你住哪裡呢?

    5.你來這裏多久了呢?

    6.你知道你是什麼原因來者這裡嗎?

    7.你來這裡做甚麼呢?

    8.你想不想離開這裡呢?有多想呢?

        緊接著,我們會想要了解案主在接受治療,對自己的行為發生變化的覺知

    程度?對自己不再犯罪或復發的效能感有多強呢?

        此外,我們會設定一些實境的問題來測試他的反應。

     

    (084).樵翁午語-84.>如何教導小孩的良好行為與品行?

     

            *. 林瑞欽教授2021.12.19

     

        見微信朋友圈有提到「如何教小孩良好行為品行」之議題,讓我回想起我

    家兩位兒女的成長點滴,分享給諸友參考。

        首先要說的是「閱讀習慣」的培養,他們六、七歲由台灣到英國,即自台

    灣運寄許多的童書與漫畫,並到英國當地的公共圖書館,為他們申辦圖書證,

    每週到圖書館借還圖書,每個小孩可借六本,館員稱他們為「大量閱讀者

    (Heavy reader)」,及長,兩人皆有很好的閱讀習慣,如今,他們也將此傳

    遞給他們的子女。

        其次,「運動的習慣」,自小就學會游泳、打網球、打板球、籃球,尤其

    是兒子更是「郡」橄欖球隊的一員。

        其三,培養他們「棋藝」如五子棋、西洋棋、圍棋、橋牌的休閒能力,乃

    「棋藝」能增強兒童的「挫折容忍力」。也自小培養彈奏一種「樂器」與欣

    賞「古典音樂」的興趣。

        其四,培養整理家務與做家事的能力與習慣,此讓他們都善於烹飪。

        其五,培養他們「理財」儲蓄的習慣,先到銀行開戶,以及早讓他們在銀

    行建立信用紀錄。其次,讓他們申報每周的零用錢,隨著年紀增加而改成每

    月申報。

        其六,監督他們交友,區辨良友或損友,英國孩子中學之後,周末常會到

    同學家「轟趴(home party)」即打地舖。有一次,曾發生兒子同學深夜在我

    家打地舖時,盜打國際色情電話,約有70英鎊之多,我們就問兒子要如何處

    理?結果他自他每個月零用金攤還,然後也不再跟盜打的同學交往。

        其七,協助他們加入地區男女「童子軍」,並參加每周的聚會活動。

        其八,自小即養成「旅行」的愛好。

     

    (085).樵翁晨語-85.>從以「非法藥物濫用者」代替「毒品犯」

                       用詞說起----。

     

            *. 林瑞欽教授2021.12.20

     

        今日是疫情隔離第八天,第二階段的開始。想起2021年於台灣受聘審查

    「反毒」的項目案,發現「用詞」有進步即未再使用「毒品」,直接使用

    「藥癮使用病患」,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多年來我在兩岸一直呼籲揚棄

    「毒品、緝毒、禁毒」等法律規範性名詞,對中國人來說,用「毒品」期望

    人民見了「毒」字就不會去碰它,不會再去用它。

        然實際則不然,「鴉片」類藥物濫用者雖有減少,惟「甲基安非他命」、

    「K他命」、「甲卡西酮」等新興合成,成癮藥物的使用者更是不少。

    「大麻」與「合成大麻素」或「大麻脂」的使用人群,一如前述的新興化學

    合成的成癮藥物,正到處流行。人們絲毫未受到「毒品」的嚇阻而不去使用

    成癮性藥物。

        英國以"drug misuse",美國以"drug abuse",日本「指定藥物」來指稱

    成癮性藥物的使用。當我們以「負面用詞」企求規範人民因害怕「毒」而不

    會去使用成癮性藥物,已經落空,我們為何不揚棄它呢?更令人憂慮的,年

    輕族群常有反抗權威的心理傾向,你說它毒,那我就來試試它有多毒,殊不

    知「成癮性」是受大腦控制的機制,跟一般所能理解的「毒」是不同的概念。

        其次,一般人就常以貶損的用語如「毒蟲」等來「標籤化」使用成癮性藥

    物者,也讓他們不敢就醫,他們的「就學」與「就業」更深受人們的排斥,

    一旦人們被社會標籤而排斥後,他們更因藥物的成癮性而無法不繼續使用藥

    物,但他們無業無錢,為了取得昂貴的成癮性藥物,就導致他們不得不走向

    犯罪手段了。

        另一方面,如台灣對成癮藥物使用者,三年內使用一二級成癮藥物,第二

    次被被逮捕者,即是犯罪,要入監服刑,這也導致台灣的監獄收容對象,近

    五成是使用成癮藥物的「毒品犯」,它造成監獄超收,形成安全戒護的難題,

    再加上藥物成癮者,常有慢性身心疾病的共病,造成監獄「醫療資源」的快

    速耗損,增加監獄官的工作壓力。

        有鑑於上述困境,我強烈呼籲對成癮藥物使用者,首先正其名,棄「毒」

    而以「非法藥物」、「指定藥物」、「成癮藥物」代之。其次,對於成癮藥

    物的使用者,摒棄「犯罪學模式」而以「醫療模式」取代之,然以「強制治

    療」之法律輔助之。其三,對成癮藥物的製造、交易、運輸、強迫他人使用、

    持有等,則依照刑法嚴厲處分之。

     

    (086).樵翁午語-86.>非法藥物濫用者之「成癮治療」處遇

     

            *. 林瑞欽教授2021.12.20

     

        多年來,無論是藥癮者、性侵者、或一般犯罪者,當被問道:「你有多大

    把握不會再使用成癮藥物、或不會再犯罪呢?」我常聽到的答案是「百分之

    百、絕對不會。」,接著,我們常會追問:「你怎麼如此有把握呢?是什麼原

    因讓你如此想的呢?」,你會聽到:「因為我被關怕了、我爸媽已經很老了,

    我要回去照顧他們。」這些回答無法讓我們了解他們學會如何預防復發或再

    犯,復發或再犯預防是「犯罪矯治」與「成癮治療」非常重要的環節,成癮

    者與受刑人是需要學習的,需要教導的,當他們在受刑中或被戒治中,沒有

    學會再遭遇類似之前犯罪或使用成癮藥物的高風險情境時,他們會因其衝動

    性、尋求需求滿足、心理壓力的痛苦排除的急迫性而再犯與復發。

        顯而易見的,「犯罪矯治」一如「藥癮治療」應關注觸發犯罪人與藥癮者

    再犯與再使用成癮藥物的高風險情境之分析與應對策略的自我提示、演練,

    方能預防復發與再犯。若不如此的實實在在去實踐,光追求正念等治療技術,

    受刑人與藥癮受戒治者,保證不再犯與不再使用成癮藥物,將是一張無法兌

    現的空頭支票。

     

    (087).樵翁晨語-87.> 「心理諮詢」中,深具個別性的「正念」!

     

            *. 林瑞欽教授2021.12.21

     

        今日是疫情隔離之第九天,是冬至,是我在大陸度的第一個冬至,饒富

    義。今日在台灣要吃湯圓,小時候每到冬至,全家會坐在大竹圓盤旁,搓

    圓,甜的較小,分紅.白兩色,用紅糖去煮;鹹的較大,內包肉餡,煮的時

    會加茼蒿。當然今年冬至特具意義,是我父母兩邊家族迎來第一個滿一百

    壽星>我的四舅,在此遙祝他生日快樂。

        昨晚讀了「朱千」教授有關美國學者對正念(mindfulness)效果的薈萃分

    析之貼文,雖深有所感,然夜深就留到今日再來談。

        印象很深刻,1973年,我在台北「希爾頓大酒店」参加「超覺靜坐」的

    示說明會,這也啟動我此後數十年的「靜坐」習慣。首次聽到「正念」應

    在精神疾病的治療是近十年前,在台北「市立療養院」由政大「許文耀」

    授的介紹,然我不認為他會操作。依我多年「雙盤禪坐」的體驗,類似

    「正念」身心的影響深具個別性,初學者必須要有人指導與護持,當年我任

    「教玄奘大學」,創辦人「了中老和尚」曾對教職員開辦「禪修班」,事後

    我聽參加的同事說,多人坐了一小段時間之後,就搖搖㨪㨪睡著了。一般禪

    師會拿著小竹竿在其背後輕拍,讓他正心不再動。我認為在「心理諮詢」

    中,教導個案正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心理師」僅就身體掃瞄等肢體活動,

    欲讓個案專注在其念,有時可是適得其反,反讓個案更為焦慮不安而生更

    雜念。要求個案數息進行腹式呼吸,然個案做不了,反而更挫敗。

        降伏其心,降伏不了,更多心,就心理的話來說,專注不了,念叢生。

    去、現在、未來等「三心」不可得,就是要你「無念」,「念」不生,方

    「入定」,「定」方能生慧。

        上述純屬個人愚見,還望諸友不吝賜教。

     

    (088).樵翁夜語-88.>漫談於諮商輔導「個別談話」之運用技巧?

     

            *.林瑞欽教授2021.12.21

     

        回首自己的「心理諮詢」路,養成幾個習慣與關注點,分享供参:

        (1).我會比我的「個案」先進到「晤談間」等他,如此我就可以觀察他如

    何走路的,同時因我已經坐定位了,他就不用尷尬為難,不知要坐哪個位子?

    通常焦躁不安者,步伐快又急;憂鬱或謂抑鬱者,腳步沉重、慢、拖著地走

    路。再者,我也可觀察「個案」是否準時,若不準時,顯示他有抗拒的現象。

        (2).晤談時,我會準備筆與拍紙簿,以備不時之需。晤談室中,應備妥面

    盒,以供「個案」激動流淚、擦拭淚水與鼻涕之用。落坐之後,也會詢問

    茶水的需求。相關的同意與「保密空白表」或「同意書」應先行準備好。

        (3).一切就緒後,我會做時間的結構,明確告知「個案」晤談的時間。

        (4).自哪裡談起呢?我會先詢問近日的睡眠、三餐飲食、大小便等的情況。

    抑鬱的「個案」,常有不易入睡、亦有惡夢或夢醒難再睡,起床困難等睡眠

    障礙;胃口不好、平時少喝水、偏食、進食慢等;小便次數與量少、大便有便

    秘現象等。

        (5).談話時,要注意「個案」說話的音量、說話的速度、流暢度、會不會

    常打斷心理師」的話、反應的時間等等。焦慮者常會修正自己的答話、抑

    鬱者對自己的回答缺乏信心,也常有欲言又止的情形等等。

        (6).晤談時,應注意「個案」之穿著的不合理性、臉部表情,尤其是眼神

    與視線、手部與腳部的動作,如抖動不停,則顯示個案很焦慮。雙手抱胸,

    意味著個案蠻防衛的。簡言之,即應關注「個案」的「行為語言」。

     

    (089).樵翁晨語-89.>如何預防公務人員「貪瀆行為」之風險因子?

     

            *. 林瑞欽教授2021.12.22

     

        今日是疫情隔離的第十天,心態與作息逐漸鬆緩,也已跟舊識老友連繫上,

    然受限疫情,元宵節前一日返台前,將暫居在上海。

        此趟來訪大陸內地,令人遺憾的是數位舊識,涉入職務犯罪。西方社會即

    使人們相當公私分明,然仍少數從政人士與公務員涉及貪瀆罪行。我這一輩

    子在公私部門待過,也歷經社會經濟景氣低靡與繁榮時期,上世紀七十年代

    以前,以嚴刑峻罰,如死刑或長刑期處分之,其後因經濟發達,對公教人員

    數度調薪,實施「養廉」政策,雖然相當程度抑制了貪瀆行為,但並未能清

    零。

        審閱2021年的台灣公務員考試,發現多類科之「心理學」考試,出現同

    一考題,即是美國道德發展心理學家Kohlberg 的道德發展論,因郭氏1986

    年去世之前,到過台灣,我有幸與他餐敘,因此對其理論也頗為熟悉。他提

    出「道德兩難情境」以觀察人們的道德發展階段。我有一位「研究生」曾探

    究「貪瀆行為高風險公務員的道德發展層次」,研究結果證實了「郭氏」的

    理論,其後乃設計「培訓課程」以提升道德層次,做為貪瀆行為的預防措施。

        另-位「研究生」則到監獄深入訪談35位職務犯罪者(台灣稱貪瀆犯罪者)

    貪瀆的成因與相關後果的認知,結果顯示渠等尋求不當娛樂、投資造成「入

    不付出」致挪用公款、索賄收賄,他們的「道德發展層次」多停留在「投桃

    報李」的層次。

        「養廉」是公共行政中,很火熱的議題,「新加坡」公務體系有高的俸祿,

    即體現養廉政策,近年台灣的「民進党政府」,則縮減公務員的「退休金」,

    將是對「養廉」策略的考驗,其影響有待觀察。企業待遇福利高時,人才會

    往企業流動,反之會往公務體系的穩定工作移動。其中個人的「價值觀」扮

    演很重要的角色。年輕時,我曾任職於人壽保險公司(台幣8900折合當時匯

    率約2543元人民幣),月薪比初中教師待遇的兩倍還高(折合人民幣約1114

    元),然我還是放棄高薪回任教職。

        「矯正」場域中,因受刑人對自由的渴望,因此常會行賄「矯正官」以獲

    取更大程度的自由,也因監獄之保守文化,讓「矯正官」覺得手中掌握大權,

    不會出事的,因此就膽大行事涉及不法。我以為除了提高「矯正官」的待遇

    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升矯正官的「專業水平」與「地位」,而非只是「牢

    頭」、「獄卒」,或是只管安全戒護的「獄警」而已。其三,則是期許「監

    獄官」不只是將「犯罪矯治」當做職業,更是要將它當成「志業」,全心全

    力投入。

     

    (090).樵翁午語-90.>也談「憂鬱症」的專業「心理諮詢」!

     

             *. 林瑞欽教授2021.12.22

     

        頃見有貼文提到「鬱症」的診斷與治療,就往昔在大學從事「心理輔

    導」工作時,所觀察到的「憂鬱症」盛行率約在千分之三。會來到「輔導

    中心」求助者,幾乎已為憂鬱的多種症狀困擾一段時間,自己無法解決,

    會自己或由同學陪同到「輔導中心」求助,通常我們會經過「晤談」評

    估後,再由特約精神科醫師診斷後,視其症狀的輕重決定如何處理,若屬

    性且嚴重即由醫師開出「轉介單」轉介「精神科」就診,但「輔導中心」

    的「心理師」會保持追蹤輔導。

        我想提醒的是,縱然「個案」是有抑鬱症候,但也許還不至於是「抑鬱

    症」。一般人容易依照症狀「對號入座」,而忽略了症狀顯露與持續的時間、

    症狀發作的頻率與強度、症狀是否造成日常生活功能的困難等等;另一方面

    卻過於輕忽與諱疾忌醫。

        「自陳」的結果是初篩,還得經心理師的「晤談」評估,若多種症狀出現

    已影響生活功能時,則應轉介「精神科醫師」治療。

        該文作者提到日本沒有「心理諮詢」是錯誤的,日本之「心理諮詢師」的

    資格取得,是蠻「專業」的,不像此間只是數周的急就章的培訓,十幾年前

    走訪「京都大學」知該校對外提供的「心理諮詢」服務,一次一小時為度,

    收費是日幣3000元。另有私人「心理相談所」也是執行「專業」的心理諮

    詢。

     

    (091).樵翁晨語-91.>疫情隔離期間,靜中見真境,淡中識本然!

     

               *. 林瑞欽教授2021.12.23

     

        自12月13日晚上算起,今天是疫情防護隔離第11天,昨天下午對「閉關」

    斗室,僅賴人工燈源,未見一日陽光,有著強烈被「困」的感覺,幸好還能

    藉通訊軟體對外聯絡講話。此時就對「自由」很期待,雖然年紀大了,於臺

    灣也常鎮日待在我的自家窩,但我室內陽光充足,不像於隔離這個房間,是

    見不著陽光,陽光讓人心情愉悅,還好下周一,我就可重見天日了。

        為維持體力,在室內練平甩功,踱方步,昨天踱了1000步。俗話有云:人

    老「要遠床,頭要空」,然這段隔離期間,我卻常臥床,在床上練操,腦裡

    更是想東想西,想得也真多,天天就在手機按了小篇晨、午、夜語來。多了

    年前常見英國友人,一有想法就拿起口錄機錄起來,現在我則是寫在手機裡。

        於英國兒子傳送孫子女拿到爺爺我>所給的「聖誕節」紅包,頻頻用生硬的

    通話跟阿公謝謝,心裡很是高興。相隔兩地,買禮物饋贈不方便,展現祖孫

    兩代情,還是送「紅包」最利便,讓他們去買他們想要得到的禮物較實在。

     

    (092).樵翁夜語-92.>對「非法藥物濫用」者之評量工具、施測與

                        評估。

     

            *.林瑞欽教授2021.12.23

     

        離開「非法藥物濫用」成癮的實務與研究已有一段時間了,然依然關注著

    此方面的發展。近年來「成癮行為」雖然相當強調大腦內成癮行為的機制探

    究,但是觸發「施用」與「復發」來自個人的心理-發展--社會等的風險與保

    護因子,更是不可忽視。

        在美國「精神醫學會」所編的統計診斷手冊第五版(DSM-V)中/依賴的診斷

    標準明列「渴求(craving )」強度的評估。醫療臨床上常用視比量表(Visual 

    Analogs  Scale,簡稱VAS)來要求個案來自陳自己有多麼想要使用成癮物質。

        過去我在研究曾使用過,後來也曾發展李克特量表來評量,然卻一直對這

    兩種評量工具感到不滿意,西方學者曾就認知、情緒、行為等向度發展近40

    題的量表,然此一量表施測較費時,一般物質濫用的個案較缺乏耐性,衝動

    性亦較高,因此施測與評估時,要特別在意「施測的時間」長度。

        當然渴求會受到內外在線索的觸發,成癮者容易對使用成癮物質有注意與

    評價的偏誤,因此對「成癮物質」去敏感與改變其「正向評價」是在戒治過

    程中不能忽視的。

        其次,對容易觸發渴求的「風險」與「保護」因子,要協助個案藉對各因

    子觸發強度排列,形成風險或保護因子階梯,可藉行為養成、行為演練、系

    統減敏(或稱脫敏)來達成個案對成癮物質渴求的自我控制

        未來宜加強整合渴求之生物信息與心理、社會風險因子,觸發強度測量的

    效與簡便測量工具。

     

    (093).樵翁夜語-93.>對「非法成癮藥物濫用者盛行狀況與治療」暨

                 「暴力犯罪行為與矯治」之質性訪談與問卷量表的研究方案。

     

               *. 林瑞欽教授2021.12.25

     

        「聖誕節」於英國的兒子傳來十歲孫女Mia與快九歲孫子Max的照片,發

    現兩人都長高了,為人祖父的我,就是希望他們平安長大。

        今天下午一直在回顧近二十餘年來,我與我的研究團隊,投入精力研究下

    列兩個領域:一是「非法成癮藥物濫用」的盛行狀況與治療,另一是「暴力犯

    罪行為與矯治」,它包括以「磁振造影」對暴力犯「大腦」的功能性機制之

    影像研究。

        由於我個人很重視「認知」對人類情緒與行為的宰制性影響,因此我對成

    癮物質濫用與暴力行為的研究,就偏重在「非理性信念」的探究與其機制,

    若能改變此等「扭曲的認知」就能順利的改變他們的「偏差行為」。

        在「非法成癮藥物濫用」的基礎研究,先後對「海洛因」與「甲基安非他

    命」之濫用者的「人口屬性」、「犯罪前科」、含「菸酒」與「檳榔」等

    「成癮行為」施用情形、「非法成癮藥物濫用」的行為史、其重要他人犯罪

    與藥物濫用情形、對施用「非法成癮藥物」所抱持的非理性信念、渴求、觸

    發復發的風險因子、共病、生活壓力與應對方式、衝動性與自尊等「心理變

    項」等之變項,分別進行「質性訪談」與「問卷量表」的大樣本調查研究,

    然後再就改變他們的非理性信念與復發預防研編自我果斷訓練、認知重構訓

    練、認知基模分析、情緒與壓力管理、提振自我功能等「團體干預」方案加

    以「實驗」並檢驗其「成效」。

        對「暴力行為的研究」,分別探討未成年與成年人觸犯傷害、殺人罪、成

    人觸犯性侵害罪等人口屬性、暴力行為史、所持的扭曲認知、衝動性等心理

    變項進行基礎研究。其次,則在台灣首先藉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 )探究與比

    較一般人、警官、非暴力犯、暴力犯大腦功能如工作記憶、注意力、組型辨

    識的差異,也探究他們在敵意、攻擊性、衝動性、自尊、憂鬱、焦慮、正負

    向情緒等的關係。

        說完了我對研究項目的努力,我已六十三歲了,然後退休,開始入監做性

    侵害犯行後強制治療的再犯風險評估實務與諮詢工作,自2022年開始將因在

    兩岸各居住半年,就將開展我人生新的一页。

     

    (094).樵翁晨語-94.>因緣聚會,水到渠成!

     

               *. 林瑞欽教授2021.12.26

     

        今天是在這酒店房間因疫情「隔離」的第14天,來個「自拍」留作紀念。

    這也是我生命中的紀錄,回首前塵;「初中」時,去一座佛寺,見那閉關的

    和尚還出來曬太陽,我則鎮日居於此不見天日、要點燈的房間裡頭,真是應

    了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

    自讀師專起,我就熟背它的英文,在1984年參加台灣教育部的「公費留學考

    試」,巧得很,一題英翻中,一題中翻英,恰好是這題,因此,25分就輕鬆

    入袋,另外,英文作文一篇,我這個「托福」考493分的人,就憑著「留學

    考試」還不錯「英語成績」到英國去讀書了,真要謝謝「笛卡爾」啊!

        我已整理好行李,對接的居家社區自主管理也都連繫了。也感謝任教「上

    海政法學院」的「陳校博士」允諾明天下午,來接我回「松江」居處,更要

    感謝大舅子夫婦的慷慨安排,讓我得以在上海有個落腳處。

        當然要感謝內人的補給與每日熱線支持鼓勵,終於要熬過這14天的閉關。

    自由的滋味,滿心期待著。

     

    (095).樵翁午語-95.>改變犯罪人的「行為工程師」!

     

               *. 林瑞欽教授2021.12.30

     

        近午時分,「管家大人」要我到二樓後陽台晒日頭,這讓我想起「吳稚暉」

    老先生的話來:「躺在木頭晒日頭。」如今,我是坐在椅子晒日頭,這真是冬

    日裡的福氣啊!

        在台灣,走進刑事司法官警的辦公室,常見的雕像就是「關公」,代表

    「正義凜然,邪不勝正」,正就是警察、檢察官、法官、典獄長等,「邪」

    是代表著犯罪者。我曾想著在「典獄長」辦公室內是否該擺座「至聖先師--

    子」的雕像,以示「犯罪矯治」是「有教無類」呢?

        「安全戒護」一直是管理受刑人的第一守則。我常跟學生說:買房產有三

    守則:即是「地段」、「地段」、「地段」,而管監獄則是「安全」、「安

    全」、「安全」。因此,「安全戒護」就成為監獄管理的「黃金規律」。

        然而,監獄裡進來了一批批酒癮、藥癮(吸毒)、心理病態、暴力累犯、智

    能不足、精神病、無依無靠的高齡等,不怕監禁的刑罰的受刑人,「監獄警

    察」開始化身為心理師、社工師、護理師、醫師等,一旦受刑人自殺、脫逃、

    病死、施暴者時,你又得回復警察角色,接受安全戒護不周的究責,唉呀!

    「監獄官」真命苦啊!

        三十幾年來,我一直想著;如何讓監獄管理者,成為專業的「犯罪矯治

    官」,改變犯罪人的「行為工程師」。

     

    (096).樵翁夜語-96.>兇殘的「殺人暴力犯罪」?

     

               *. 林瑞欽教授2021.12.30

     

        四時許,協同「管家大人」先在小區裡逛一圈,再沿著河岸走,也走了

    五千餘步。

        晚餐是冬筍香菇雞湯,加上2兩的「王立安」茅台,佐以鹽炒花生,感謝

    「管家大人」、前台大心理系主任「徐嘉宏」教授的鹽炒花生、「宏洲」

    老弟,請人自「遵義」寄來的「茅台」。

        傍晚見臺灣媒體報導;一位32歲留美7年的女碩士,夥同其34歲男友,跟

    在國小任「警衛」月賺28000元(折合人民幣6512元)的老父索錢未果,居然

    以榔頭謀殺老父,並棄屍山區。兩人自美返台皆無業,當起「啃老族」,他

    們皆畢業於我兼任教職的大學。我感到非常的難過,為何他們不去工作呢?

    為何他們要當寄生蟲呢?為什麼他們執意讀博士拿「綠卡」呢?為何要預謀

    殺害其老父呢?他們難道人不知道「謀殺尊親屬」是唯一「死刑」嗎?為何他

    們的眼眶皮質部功能會那麼糟糕呢?此案真讓我這研究「殺人暴力犯罪」多年

    的「心理學家」矇了 !

     

    (097).樵翁語-97.>「竊盜犯」之犯罪因子分析。

     

               *.林瑞欽教授2022.01.02

     

        今天為控管疫情,是「居家自主健康管理」的第七天,下午做最後一次

    PCR, 明天就自由了。

        台灣稱「竊盜」,大陸則稱「盜竊」,自古以來「竊盜罪」一直是犯罪

    為排行榜之首,我這一輩子被偷過書、腳踏車、機車。我在「中正大學」

    教時,見過辦公室被竊、同事的腳踏車、汽車、教室中學生的「筆電」等

    偷走,退休後回到台中居住,去「大買家」購物,見婦人大衣偷去兩塊牛

    排、停車場的車子車窗被敲,車內音響與輪胎被竊走等等。觀察「竊盜者」

    自小孩到老人,有男有女,有中小學生,也大學與研究生。

        我的研究生「潘昱萱博士」,曾針對「竊盜罪犯」初.累犯的竊盜行為所

    抱持的非理性信念與決策,進行深入訪談與大樣本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觸

    犯者,較多是因「竊盜機會」而行竊;相對的,再.累犯,則是理性選擇的結

    果,他們會考慮贓物的價值、銷贓的管道、脫逃路線、警察巡邏密度、入室

    行竊的入口難度、被竊者的居家生活作息、防盜設施等等。

     

    (098).樵翁午語-98.>談「收容人」之犯罪矯治處遇「盲點」。

     

             *.林瑞欽教授2022.01.03

     

        今天下午4:20配合因疫情管制「居家自主隔離」就可結束了,感覺蠻美

    妙的。看著掙扎中的三隻生猛的「大閘蟹」,幾個小時之後牠們就將成為盤

    中飧,感謝「管家大人」的賞賜。

        回顧我的「學、思」生涯,無論是在擔任「中小學教師」,或是在「大

    任教」與從事「心理輔導」工作,抑或是在犯罪矯治場域,從事「犯罪

    矯治」處遇研究暨受聘諮詢委員,對一個人於自己與周遭世界的「正確認

    知」是我最重視的。

        夫以「天生秉賦」與「後天教養」,孰重之?早期研究「智力發展」時,

    我傾向前者,然逐漸地,我傾向後者。乃矯正機關收容人在「先天失調」

    又加上渠等於入監前「後天教養不當」之情境下,予「犯罪矯治」處遇,

    幾乎難竟其功。

     

    (099).樵翁午語-99.>我現階段之生涯發展;「圓熟」的人生觀!

     

             *.林瑞欽教授2022.01.04

     

        昨晚感謝「王蔚校長」的晚宴,多年未見,情誼感人,不知不覺「酒」

    喝高了,多虧「管家大人」在旁猛踩剎車。

        配合因疫情管制,經過14天「檢疫隔離」與7天「在家自主隔離」,我終

    於得到綠碼了,下個月中旬,返台是7天「防疫旅館隔離」+7天「在家檢疫

    隔離」+7天「居家自主隔離」,這兩年「新冠病毒」肆虐,期待今年之病毒,

    循向「自我毀滅」而演化,讓世界回到平安喜樂的境地。

        疫情「隔離」帶來灰髮轉色了,日來也想著未來一年、三年、五年、十年

    的未竟之夢,真有點自我寫「流年」的味道,在「紫微斗數」也有著相同的

    推演。自「生涯發展」的進程理論,如Donald Super所提的「自我概念彩虹

    期」、Erikson 的「人生發展說」,無不將人的生命依照生長的時間加以

    段規劃,讓人們能安身立命,而不致於栖栖惶惶焦慮過日子。到了我現在

    段任務該是「圓熟」。而「圓熟」即是簡單樸實,無競之厲,無爭之勁,

    貪之欲,無嗔之念。

     

    (100).樵翁午語-100.>基於世界潮流,未來「社區矯治」工作人

                       員之走向?

     

                  *. 林瑞欽教授 2022.01.05

     

        今天下雨,由「管家大人」陪同到「中國建設銀行」變更個人資料,

    陸沒有「支付寶」或「微信」綁定「銀行卡」,可真是寸步難行。綁定

    領到紅包,這真是善用「增強原理」以塑造人們使用「電子支付」工

    具的為。

        下述靜思所得,原已發表於2021.12.10,然今日再讀,覺得此極短篇有

    預示作用,乃稍加「補遺」重貼文,請各方指正。

        21世紀以來,整個世界對於「犯罪矯治」的思維,普遍朝向共同的方向:

    「寬嚴並濟」的政策。即將「輕罪者」經由罰鍰、緩起訴、緩刑、社區勞役、

    觀護輔導等矯治處分留在社區,讓他們還能維持工作、家庭、與社會等的連

    繫; 「重罪者」基於渠等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則安置於機構如監

    獄、戒治所接受機構實施「矯治處分」。其次,監獄「受刑人」又透過「減

    刑」、「縮刑」、「假釋」以提振他們「改變行為」不再犯罪的「動機」與

    「意願」,讓他們回到社區由「觀護官」接手執行「觀護輔導」以延續犯罪

    矯治的效果,抑制重新犯罪。

        「犯罪矯治」無論是機關或社區皆應重視「復發預防或再犯預防」重要工

    作。「就業安置」輔導是「再犯預防」能否確保成效的核心要素,因此犯罪

    矯治應對受刑人實施含括適性的「技能訓練」、正確的「工作價值觀」、正

    確「休閒生活技能與觀念」等生涯輔導。顯然,未來「社區矯治」工作人員

    將由「社工師」、犯罪「心理諮詢師」、或「觀護官」(具備社工、心理諮

    詢、生涯輔導等專業工作者)組成的團隊,執行相關的矯治工作。

     

    (101).樵翁夜語-101.>誰較聰明呢?由「多元智力」的觀點;不是「種

                        族」的先天差異,而是「後天教養」的不同所致!

     

                  *. 林瑞欽教授 2022.01.05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心理學界有個很敏感的爭論: 「誰較聰明呢?」

    若就「種族」而言,這問題的確是太敏感了。在餐桌上,一個「個別差異心

    理學家」聽到以自己為例,比他的頂頭上司「聰明」來論證「老最為聰

    明」,因為事情都是他在做,老板都忙著打「高爾夫球

        我在想;這種論點不是很科學。單一「向度」以比較「誰聰明?」的思維,

    到八十年代後期,已完全被揚棄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元智力」的觀點。

    我想談論「誰較聰明?」是太傷感情的事! 「聰明」可否教出來的嗎?「以

    列」心理學家Freustein 發現;為何來自「東非」的「猶太人」小孩之「智

    商數」比來自「俄羅斯」的差呢?他想同樣是「猶太人」的小孩,不應有

    這麼大的差異,因此,他設計一套「方案」以提升來自「東非」的猶太小孩,

    結果他的「智力可教論」得到證實,其後Robert Sternberg 也支持此種說

    法。

        我認為「創造力」亦是智力的一環,相較於英.美社會,「為何『中國孩

    子』在『創發表現』上較遜一籌呢?」,我個人認為這較是「教育」與「社

    會文化」的規約所致,我曾與一位「英國心理學家」探討中.英大學生的

    「認知表現」差異,他發現:中國學生在問題「明確」時,其表現遠優於英

    國大學生、即又快又準確;然而對於解決「模糊不明」的問題時,英國學生

    表現則優於中國學生。

        顯然上述「認知表現」差異不是「種族」的先天差異,而是「後天教養」

    的不同所致。

     

    (102).樵翁夜語-102.>落實社區矯正的專業知能以達到預防犯罪

                        之成效!

     

                  *. 林瑞欽教授 2022.01.07

     

        原買的一個壺,「管家大人」在清洗時,不慎打破了壺蓋,她想買一個

    壺,我認為不妥,應以「紫砂壺」為佳。後來發現大舅子家「櫃子」上還

    幾把壺,她挑了一個徵得大嫂同意後,壺口有個小瑕疵,但不礙事,如此

    起來就更是順心了,首泡就用「梨山茶」來啟壺。

        早上在「劉強教授」的帶領下,了解附近地區「社區矯正」工作的現況。

    從事犯罪矯治研究與實務多年,我深切體認為了考量到「資源分配」與矯治

    成效,依循「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落實「社區矯正」更能達到預防犯罪。

        然而「社區矯治」在刑罰與矯治兩層面的工作,我個人認為應是側重「教

    育」與「心理矯治」工作,以達成不再重新犯罪,並在展現自我功能充分發

    揮。因此,社區矯正工作的隊伍,將以「心理諮詢」、「社會工作」與「教

    育」的專業為主力,然而此主力隊伍必須具備相關的「犯罪矯治」之法律知

    能。未來宜在大學設立「社區矯正」專業,或是「司法社工」專業、「司法

    心理」專業等,以培育社區矯正的專業工作人力。其次,將人力不下放到司

    法所,以一個專業社區矯正官(師)配置對矯正對象50-80人,幫扶對象

    150-200人。此種人力配置應是目前我觀察到可比購買社工服務人力成效的

    兩倍多。

     

    (103).樵翁夜語-103.>常見於「思覺失調症」的加害者「儀式

                        化」行為!

     

                  *.林瑞欽教授 2022.01.08

     

        某周日下午,走在大路旁,突為一妙齡女郎的怪異行為所吸引,她在車

    中間來回走約三.四次,穿過紅綠燈後,她又來回走約三.四次,似乎在進

    一種儀式,此種「儀式化行為」,亦常見於「思覺失調症」的精神病人。

        「儀式化行為」,亦常見於人類「祈神」的宗教慶典之中;也屢見不鮮於

    如泡茶、煮咖啡、酒宴餐敘等一般日常生活之中;在犯罪行為中,尤其是

    「性侵害」、「殺人」等暴力犯罪,「加害者」也不乏出現「儀式化」行

    為。而動物中為「求偶」,也蠻常見「儀式化」行為。

        儀式化行為有其「反覆性」與「規律性」,在特定的情境出現時,並不被

    認為「反常」,然在一般日常生活環境中,某些儀式化行為,很容易被視為

    「異常」。例如在台灣曾有一知名富商,當他在獄中服刑時,每晚總要以冷

    水清洗「生殖器」。因台灣的監獄舍房是大通舖,靠牆一面的中間設一「蹲

    式便坑」,因此他的「儀式化」清洗「生殖器」就顯得「很反常」。

        在「性侵害犯」中,常見「加害者」在每次的性侵犯罪中,總是將「精液」

    塗抹在被害人的臉部與胸部。此種「儀式化行為」亦可視為一種「簽名」,

    此在「犯罪偵查」中是很值得關注的。

     

    (104).樵翁午語-104.>循證矯治的心理治療!

     

                  *.林瑞欽教授 2022.01.09

     

        今早閱讀「網路」傳來對腦波引導治療(Brainwave Guidance Therapy)

    技術的介紹,乃將該報導傳請「朱千教授」注意。

        武俠小說中有魔音穿腦,改變人之心性,近年有利用不同波長來改變人的

    行為。這些皆是生物反饋技術,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即開啟「生物反饋

    技術」對焦慮、憂鬱、睡眠、與壓力舒緩的治療。再者利用「音樂」輔助心

    理治療,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就逐漸受到注意,同時期在歐陸也時興

    「芳香療法」,芳香療法在古中國、印度與阿拉伯文化皆應用得很廣,只不

    過進入21世紀以後,經由嚴謹的實驗設計逐一針對「大腦功能的活化」進行

    客觀研究,以取得令人信服的療效證據,二十幾年前,我曾到「日本」出席

    「心理治療」研討會,就聽過日本精神科醫師以「芳香療法」治療「憂鬱症」

    (抑鬱症)的病人,結果發現療效顯著。觀察此間有關「心理輔導」的各家輕忽

    實驗研究,過度偏以主觀的療效報告,而成有自說自話的趨勢。

        「生物反饋」與「心理治療」搭配在焦慮、憂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非

    法藥物渴求與衝動性等的治療,應能自「循證」的態度與研究落實發展。

     

    (105).樵翁晨語-105.>多元面向的暴力犯之心理矯治!

     

                  *.林瑞欽教授 2022.01.10

     

        上週「生物心理學」期刊寄來要求研究團隊投稿的肯定信:

    Brain Gray and White Matter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Predatory, Affective Violent and Nonviolent

    Offenders

        此論文將就「預謀、情意暴力犯與非暴力犯」等三組人在灰質、白質與同

    理心、衝動性、敵意與攻擊性等心理特徵的差異加以比較。

        相信此一研究成果,可運用在以「生物反饋」等物理技術於暴力犯的矯治

    上,有鑑於各類心理矯治在暴力犯之「同理心」與「衝動性」的改變,迄今

    並未在文獻上發現有顯著成效。若能將植基於心理、物理的「生物反饋」技

    術與「認知行為治療」技術結合,進行系列實證研究,將是未來犯罪矯治要

    努力的方向。

        今天是我到上海的第28天,感謝老婆大人的陪伴與照顧,準時用餐,食物

    多樣,我發福了。另外,頭腦放空,天黑即就寢,天亮即醒,我的灰髮居然

    有部分轉成黑色了。看來「關愛」、「飲食」、與「睡眠」的確是養生三要

    素。

     

    (106).樵翁語-106.>單純的訓誡與監禁之犯罪矯治是無效的!

     

                   *. 林瑞欽教授 2022.01.10


        昨天老婆大人問我:「你當小學老師時,曾打過學生嗎?」我回答:

    「打兩次。」第一次是1971年的九月,我擔任小學五年級一個班的

    「級任導師」,拿起教鞭要一個帶頭搗亂的男童雙手伸出來,我打了一下,

    他居然我笑著說;「再打啊!不會痛呀!」我深受挫折就要他回座位坐好。

        第二次是發生在1973年我擔任六年級某班的「級任導師」,在做班級

    「小花園」時,有學童來報告說,鄭姓學童揮舞著「柴刀」,我一到現場,

    見他依然在揮舞著「柴刀」,乃順手將「柴刀」拿走,然後打他一個耳光,

    接著他用手撫著臉用眼白瞪著我,我要他回教室去。這是讓我終生難忘體

    學童的兩次經驗。

        多年前,讀了老友「Losel 教授」的有效「犯罪矯治」的方法之討論,

    提到單純的「訓誡」與「監禁」是無效的。往日情懷,這也讓我想起我

    小學教師時,這兩次體罰學生的往事。

        如今,多數的監獄對受刑人,皆在開展「教育」與「心理」矯治,期待

    變他們的自我功能,以降低他們的衝動性、攻擊性、與敵意,提升他們的

    理心、自重感、情緒控制、紓解壓力、一技之長、人際溝通、遵守法律與

    德規範等「生活知能」,不但要減少渠等「再犯風險」,更要增進渠等適

    社會的心理與社會功能。 

     

    (107).樵翁晨語-107.>「人本主義」終極目標之「自我實現」境域。

     

                   *. 林瑞欽教授 2022.01.15

     

        本周二偕同老婆大人返回「紹興」,首訪其女兒與父母,再轉「杭州」

    謝「振岳」夫婦的費心安排,夜居「六合塔」。啖美食,談思想,在雨

    「小蘇」專車送回上海「松江」寓所,結束一趟輕旅行。

        在與「小蔡」交談中談及「公眾我(public self)」與「私下我(private 

    self)」的概念,兩者是否能一致(congruence ),將關係到一個人的心理健

    康,這內外一致性的概念,即是英年早逝的美國心理學家「吉拉德」所提到

    的「透明我」狀態,以我們文化語言來說,就是言行如一、表裏一致、光明

    磊落、堂堂正正、坦蕩蕩的心理健康狀態,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終極

    目標>自我實現或謂自我功能充分發展。

        然而在差序格局的社會裡,人我的分際很清楚,要達到「內外如一」的行

    為表現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面子」更是規範者人們在公眾我的表現,「規

    矩」則是抑制人們「率真」的表現。

     

    (108).樵翁晨語-108.>援引「三級預防」架構,做好學校師生

                        心理健康工作

     

                   *.林瑞欽教授 2022.01.16

     

        今天早上終於收到所有修課「研究生」的報告,我也打完成績,請「助理」

    代我繳交送出,了去一樁心事。

        此趟到大陸來,注意到許多「高校」正在關注「心理健康」的課題。

    1989年我自英國返台受聘「中正大學」,並受命籌設「學生輔導中心」(其

    後提升行政層級,直屬校長而更名為「輔導中心」),負責掌理全校師生

    「心理健康」工作的推展。

        一般人總有個迷思:認為只要聘幾個「心理諮詢師」(台灣稱為「諮商心理

    師」)到校排班,接受學生前來心理諮詢,即可做好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就

    我個人的工作經驗,要完善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就得援引「三級預防」架構:

    「初級」是以所有師生為對象; 「次級」是對心理健康「高風險」的師生為

    對象; 「第三級」則是以「身心適應困難」需要「治療」的師生為對象。

        「初級心理健康」預防工作,是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人際溝通、情緒

    管理、壓力調適、自我接納與發展等之具有韌力的「個體培育」為目標。

        「次級預防目標」是要及時找出「情緒管控」、學習困難、人際交往困難、

    急性生活危機、行為與價值觀「偏差傾向」等「高風險」者,列為「高關懷」

    對象,形成家長、同學與教師、心理諮詢師等多方社會支持網絡,實施輔導。

        「第三級預防」則是針對學習與生活,出現適應困難症候者,如抑鬱症、

    自傷/自殺、物質濫用/依賴如酒癮、菸癮、非法藥物成癮、網路成癮等、思

    覺失調症、暴力攻擊等,則要及時「轉介治療」與「安置照護」。

        對新入學學生與新任教職員工,在入學與到職時就應實施心理健康「風險

    評估」,我在「中正大學」任九年輔導中心主任期間,即以焦慮、憂鬱、自

    尊量表施測結果,將高焦慮、高憂鬱、低自尊的學生列為高關懷對象,保持

    接觸,要求導師與志願服務學生,進行關懷。

     

    (109).樵翁晨語-109.> 再論「酒駕」之處分!

     

                   *. 林瑞欽教授 2022.01.19


        酒精濫用/依賴者,一如非法藥物濫用/依賴者,一碰酒或成癮藥物,其自

    控制功能就受抑制,再怎麼刑罰或去殯儀館打掃、擦棺槨玻璃,都沒用,

    較之,治療還是較具成效的。

        酒駕傷人或傷人致死,自當承受「刑罰」之處分,然刑罰之苦,不足以嚇

    阻酒駕行為。
        醉駕者是要接受「成癮」治療,而非「嚇阻」,嚇阻無法抑制醉駕。酒本

    質上即是「抑制劑」,將會降低自我控制,喝酒致醉,深具個別性,一發現

    有喝酒開車,拘留即送酒癮評估,並強制接受酒癮治療,依照成癮程度,分

    別接受120小時、240小時、360小時的酒癮強制住院治療與追蹤輔導,醉駕

    致死者以故意殺人罪論處,並如「性侵」經「風險評估」付命刑後「強制治

    療」即可發揮治療與嚇阻效果。

        警察在執行逮捕與查緝違法者,酒駕宣傳是「衛生局」與「新聞局」的事,

    「高雄市政府」現屬「民進黨」執政,其「網軍」巧取豪奪政府預算,為何

    不找他們呢?警察局長懂不懂「犯罪預防」呢?只是在「拍馬屁」嗎?酒駕

    「累犯」就是要列管與衛生局合作,將之「社維法」或由「地檢署」與「法

    院」付命執行「強制治療」之處分。

     

    (110).樵翁夜語-110.>社區矯治系統亟需建置「中途庇護之家」!

     

                   *. 林瑞欽教授 2022.01.19


        「玄關」擺著種著兩棵小朵「玫瑰」,已開出兩朵枯萎,隔離返家後,卻

    見一朵橘紅「玫瑰」含苞待放,我將它當做模特兒,近半個月來時常用手機、

    索尼QX1+1.8/24mm定焦「蔡司」鏡頭進行拍攝,也算是我旅「滬」的消遣。

        兒子傳來明天將滿九歲的英國孫子Max,打網球前的「儀式化」行為,祝

    他在未來的一年,能有亮麗的成績。

        回顧過去投身於「犯罪矯治」研究的歲月裏,見過不少「受刑人」自兒童

    晚期起,即不斷出現竊盜、妨害性自主、妨害自由、傷害等輕罪,犯罪的頻

    率由疏而密,及長,觸犯的「罪」別,逐漸演化成「暴力重罪」,刑期也逐

    漸拉長,而一兩個暴力罪,可就讓他在監獄待上十幾年,當「假釋」出獄再

    犯,被「撤銷假釋」之後,那就真的是悲慘人生了,乃於他刑滿出獄時,可

    是垂垂老矣!
        未成年人與「社區矯正」對象的「再犯風險評估」是需要高度的關注,然

    對預防他們犯罪的「保護因子」卻常被「犯罪矯治工作者」所忽視。我們雖

    然注意到觸發犯罪的風險因子,然而很不幸的是許多「風險因子」的消除,

    是犯罪矯治工作者所「無能為力」的。

        就以「家庭結構失衡」與「功能失能」的未成年與更生人,如何協助他們

    建構良善的「社會支持系統」為例,常讓犯罪矯治工作者,找不到「著力

    點」。因此,「社區矯治系統」亟需建置「中途庇護之家」,做為重返社會

    的銜接適應生活「輔導機構」,同時強化其「就業安置輔導」。

     

    (111).樵翁夜語-111.>心理治療於生命教育推展之輔導策略。

     

                   *. 林瑞欽教授 2022.01.20


        今天早上很高興、又感謝地收到多年前在「遵義」結識的忘年交「劉義」

    先生,寄來一罈「茅台」祝賀我夫婦成親。

        今天是我大姐的生日,也是我的孫子Max 九歲的生日。這日子可真是奇妙

    呀!家鄉的「梅花公園」正是滿開,友人相繼貼出照片,我只能貼出去年的

    作品,來懷念一番。

        平時「自殺防治」是生命教育的一環,二十餘年前,在台灣的各級學校與

    犯罪矯治場域裡,生命教育的推展普遍受到重視。然而對「自殺高風險者」

    的防治則較屬危機干預,因此,對於高風險者的評估,常將他們接受評估前

    一個月以來,適應不佳的「外顯行為」迅速加以干預。

        若案主已出現抑鬱、焦慮、自傷、自棄、哭泣等行為時,宜及時轉介「精

    神科」加以血清張素的治療,並成立支持小組,進行陪伴與生活照護。心理

    治療則以「支持性治療」與「認知行為治療」為主,對非理性信念,適時加

    以改變。

         案主常表示他們覺得很痛苦、心情很不好,實務上,常會透過寫信給自己

    來將引發內心痛苦的「人際」與「生活」事件,經由語言與文字表露出來。

    我個人過去常對處於高創傷、悲傷的個案,提供「閱讀」與「寫作」的干預,

    在閱讀干預,最常使用的一本書是「馮弗蘭克」之「活出意義來」的一本小

    書。藉著生命發展階段的關鍵生活事件的回顧,也是常見的「敘事療法」之

    輔導策略。對於此群人,我個人認為較適合的輔導策略是「個別」,等到心

    理狀態穩定之後,再進行「團體輔導」策略。

     

    (112).樵翁夜語-112.>地大的中國大陸,人們的空間知覺就是不一樣!

     

                *.林瑞欽教授 2022.01.21


        一早夫婦兩人就走一段路,旋搭公車到位於「辰山」的「上海植物園」,

    我是65歲以上免票,內人「秋蓉」花了58元人民幣網路買了門票,九點入

    園到下午一點離園,因天冷回家之後,微微感覺累。

        今天可是來上海第39天以來,首次拿起照相機出野外操演,顯得有些生

    疏,加上天冷暨微風,取景與對焦,皆顯得笨拙。

        原本想拍攝「梅花」,卻看到幾朵早開的「櫻花」。見網友貼文,台灣

    明山「平菁街」的櫻花已是滿開了,往年這裡的櫻花總是最早盛開的,有

    稱它是「三色櫻」,有人稱它為「寒緋櫻」,基本上,它是台灣山櫻與吉

    櫻交配雜交的品種,因此其開花比其他櫻花品種約早一個月。

        今天拍攝到最獨特的即是「地浦金蓮」(第一張),我從未見過此花。至於

    「蝴蝶蘭」,台灣乃是蝴蝶蘭的原鄉,在學長「陳文輝」教授的遺傳科技之

    育種之下,它變得高貴不貴,我們常去台中「國光花市」花五.六十元人民幣

    買了盆栽的「蝴蝶蘭」置於客廳,花開持續近兩個月,為客廳生色不少。

        搭公車,見「松江區」周遭還有許多廣裘之地未開發,來往兩岸,總覺得

    大陸真的是地大。人們的空間知覺就很不一樣,十年前受聘「哈工程」客座

    時,學生住「佳木斯」,我問道離「哈爾濱」多遠呢?學生回答道:很近的

    啦!坐火車只要六.七個小時而已。台灣頭到台灣尾,坐火車也只需四個多小

    時。來到上海,友人自城裡開車到「青浦」上班,每日來回可要一百公里,

    這在我這個長居海島的我,可真是很遠呀!

     

    (113).樵翁晨語-113.>談犯罪矯正機關之各類專業矯治人員的分工合

                         作?

     

              *.林瑞欽教授 2022.01.22

     


        五更,天醒仍臥,思緒停駐在犯罪矯治工作者,要做什麼工作呢?需要

    麼知能呢?也許有人「理所當然」就想着管理犯人嘛!抓捕犯人是警察,

    麼管犯人當然也是警察囉!那緩刑、假釋、減刑、受矯正等對象皆因犯罪

    「刑罰」執行的處分,那麼負責執行這些處分的人當然又該是「警察」了。

        然而,當犯罪矯治工作向「預防再犯」的目標移動時,安全管理與刑罰

    行工作內涵,必然受到調整,隨著教育、心理、社工、醫療、職業訓練與

    導等專業,逐漸在矯治場域加重其份量時,我想著「警察」的角色,會不

    與上述專業的角色產生衝突呢?當他們的頭銜是警察時,會不會與上述專

    的職稱產生認同的衝突與危機呢?若將這些專業集於警察一身時,我們思

    過要如何培養一個如此的「萬能警察」嗎?

        2012年我受邀參與此間犯罪矯治的研究工作,發現許多監獄與強制隔離

    毒所的「警察」經由短期培訓取得「心理諮詢師」的執照,就在犯罪矯治

    構執行教育與心理矯治工作。

        另一方面,我也觀察到「社區矯正」經由「購買服務」的策略引入 社工

    來負責教育與心理矯治的「預防犯罪」的工作,讓「警察」成為犯罪矯治的

    刑罰執行「行政事務」工作人員。相對的,境外的緩刑官或觀護人或保護官

    可是集刑罰與教育、心理矯治於一身,他們背景多半是教育、心理、犯罪防

    治、與社工等專業,再經專業的入職或任官考試通過後,再經培訓與實習考

    核後,取得任官資格。因此,自受矯治對象報到、接受矯治、到解除受矯治

    全部由同一個保護官或觀護人負責。監獄的「教誨師」亦然,受刑人的教育

    與心理矯治、作業表現、假釋、與縮刑、減刑全由該工場區的教誨師負責彙

    整,再經由管教小組、假釋審查委員會逐一審查,各監獄通過「假釋審查委

    員會」審查者,再函報請矯正署假釋審查委員會進行終審。

        然而近年來,台灣的犯罪矯治機關,開始引進專業的精神科醫師、臨床

    理師、與社工師以從事心理矯治工作。如此一來,將會引發下列三個重要

    題:首先是如何協調不同專業人員對同一受矯治者的行為改變與進步之評

    估的衝突與分歧。其次,矯治工作執掌的工作分析,如何明確劃分亦是值得

    關注的。其三,犯罪矯治工作人員如何培育與訓練將是重中之重。

     

    (114). 樵翁午語-114.>於心理治療中,如何矯治受刑人的

                              「非理性信念」?

     

          *.林瑞欽教授 2022.01.23


        犯罪矯治工作者,在看過受刑者的「判決書」,了解到該受刑人所做之

    理難容的非人殘暴行為時,他要如何對待該受刑人呢?我的學生告訴我這

    的案子:該受刑人當著受害人的面強暴受害人的妻子,然後再以水泥糊住

    受性侵者的性器官,最後當著該妻子面將受害人毆打致死。此案肇因於施暴

    者與受害者的「債務糾紛」所引起,後來加害者被判處「無期徒刑」。面對

    類似的案子,「監獄官」於施行矯治時,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依照矯治

    「專業倫理」對待該受刑人實施各項處遇?將是一項很重大的「心理」挑戰。

        「監獄官」應明白受刑人在犯案時之道德悖離:「因他欠債不還又想賴債,

    我自然可以暴力要他償還,我不是要殺死他,只是不小心而已。」

        「監獄官」如何矯治受刑人的「非理性信念」呢?首先「監獄官」需要整

    理自己的情緒與面對受刑人的正確認知。其次,澄清受刑人當下的「感受」

    與「情緒」、對受害者夫婦施暴與債務等所持的想法、對未來的受矯治生涯,

    抱持何種信念與行為等。在矯治「心理治療」中,協助受矯治者將內在的信

    念或內在對話(inner-talk)以語言或文字表露出來是很重要的環節,這即是語

    文化(verbalized)。接著協助受刑人列述這些想法,所伴隨的「情緒」與「行

    為後果」。最後,是協助受刑人刑滿後如何「更生」。

     

    (115).樵翁語-115.>再犯風險評估之「認知行為治療」因子。

     

              *. 林瑞欽教授 2022.01.23


        自涉入犯罪矯治工作,一直著眼於犯罪人之「非理性信念」的改變,

    在於改變犯罪行為的「扭曲認知結構」。

        多年前,跟一個性侵小女童的再、累犯晤談時,得知他第一次性行為,

    被朋友帶去嫖娼,他見過該娼妓的性器官處很黑,他就有著很髒與厭惡的

    覺。自此後,他在找女童性侵時,發現女童私處皮膚顏色是粉嫩的顏色,

    覺得不髒,於是每當性衝動一來,他就誘騙女童性侵,在刑期滿後,被評

    為有顯著「再犯風險」,而被轉送「強制治療」。

        令人遺憾的是,治療團隊在多年治療中,一直未針對案主被「成年女性

    處皮膚暗黑是骯髒」所固置的「扭曲認知」加以改變,而讓案主因「女童

    處皮膚顏色無黑色素沉澱而認為那是乾淨的,有喜悅的感覺」的「非理性

    念」所宰制,也因此就讓他成為性侵女童的再、累犯。

        就此案例,為有效改變其性侵女童的行為,就得改變他在初次性行為所固

    置的「扭曲認知」,而非僅就他遇到女童,該如何避免性侵的「再犯風險預

    防」方法。這種「認知行為治療」是植基於非理性、受扭曲的認知基模

    (schemas),我曾將此稱為「知元」,意指它是最根本的「認知表徵」。在

    治療實務中,會協助案主列述引發其行為的「知元或認知結構」,並評估該

    知元」的非理性為何;其次,則對該「知元」伴隨的「正負情緒感受」與觸

    發其「偏差行為」的「強度」加以評估;其三,協助案主對該犯罪行為的「後

    果」加以分析;其四,則協助案主針對該扭曲「知元」所觸發的再犯風險發展

    「相對應復發」(再犯)對策,並加以「認知」與「行為」演練,以達「再犯風

    險」的顯著降低。

     

    (116).樵翁午語-116.>犯罪矯治場域的成效評估?

     

            *. 林瑞欽教授 2022.01.25

     

        犯罪矯治場域的成效評估之標準為何呢?這真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獄官很忌諱跟刑滿、假釋、減刑、縮刑等出獄的受刑人說「再見」,然而

    使如此戒慎恐懼,卻也常見到,早上離開監獄,下午又被送進來了。曾有

    段時間流行以再犯率(即重新犯罪率)來評估矯正機關的績效,這可引發矯

    工作人員的反彈,說到:「受刑人的再犯」是受刑人所處環境與他個人的

    題,並非我們矯正成效不彰啊!

        基本上,上述的主張乃反映出將「犯罪矯治」化約為「刑罰的執行」而已,

    他們「再犯」跟我們的矯治無關,他們再犯了,就再進來關啊!獄內暴力率、

    自殺率、脫逃率才是矯正績效評估效標,若如此,監獄的安全管理就可能成

    為唯一標準。

        「人們會因刑罰之苦而不再犯罪」,是一般人與執法者「天真」又「童騃」

    的想法。相對的,監獄中主要的收容人,可是一群多次進出監獄的再.累犯罪

    人。

        當犯罪學者選擇共情(同理心)、抗壓力、反社會人格、智力、社會適應力等

    為評估矯治成效的標準時,曾否思考過上述「變項」能否在短期間改變、能否

    僅賴「監禁刑罰」就可改變呢?再者誰能有效去改變「犯罪收容人」上述的

    「心理人格」呢?

        另外,我們思考過在監服刑的「小犯」進化成「重犯」的「社會化」過程

    嗎?該如何去避免呢?等「監獄化」的負面影響嗎?

     

    (117).樵翁語-117.> 矯正機關收容人自殺之風險管理。

     

            *. 林瑞欽教授 2022.01.26

     

        前天兒子告知於英國之孫子「Max」在校被傳染到Omicron 病毒,在家隔

    離,昨晚見孫子的視頻,似乎已恢復了。這真是令我掛心呀!目前英國對疫

    病毒已不採「清零」的防疫策略,而採「容忍共存」的政策。孫子說他覺得

    疲倦,但昨晚看他的視頻又恢復其往日的幽默搞怪的活潑,讓我放下了心。

    似乎Omicron 有朝流感化演化之現象。

        近日在此間與「犯罪矯正圈」朋友交流,顯示無論「監獄官」或是「受

    刑人」,自殺的議題深受到關注。

        基本上,監獄官在疫病流行這段期間,因為監獄是空間小,人群高度群聚,

    為避免感染,因此採取「封閉」執勤,這已導致監獄官的高度壓力,而出現

    身心疲憊、工作衰竭(job burnout)的現象。如何協助監獄官「因應」此種工

    作衰竭感,除了開設監獄官與家屬的「封閉性溝通網絡」外,並速增設特屬

    紓壓的「生物回饋儀」、「運動設施」以有效紓壓。適度調整輪班的「備勤、

    執勤」時間班表。

        對於受刑人「自殺」之刑責,若非監獄官直接之不當管教所致,一律不予

    以追責。請注意:許多受刑人自殺,有時候是「偽自殺」所致,即他本不想自

    殺,是藉自殺以獲得別人的注意與關心,他的自殺成功,是不小心的、非預

    期的。

        其次,自殺「高風險情境」如安全網的設置與值勤時段等的預防管控、人

    力調配等是需要盤點加強。各監獄應速配置「心理治療師」,做好自殺高風

    險受刑人的「篩檢」,並安置「自殺守門人」、開設詩文創作、書法、陶藝、

    繪畫等壓力紓解課程。

     

    (118).樵翁夜語-118.>以正確的價值觀滿足慾念以免陷入犯罪的風險

                        情境中。

     

            *. 林瑞欽教授 2022.02.03


        大年初三,鎮日微雨未出門,將剩菜出清。夫婦倆人食量皆不大,我如

    要負責清理殘肴,兩年下來體重已增加三公斤。

        現在早睡晚起,天天睡到飽,「內人」檢查我的頭髮髮色,有轉黑之跡

    象。

        這兩天陪內人聽了「網路油管介紹」;台灣過去幾件轟動一時的凶殺案,

    歸納發生之因由,多半起於過度擴張需求慾望所致。「新竹」之「清華大學」

    「王水溶屍案」與台北「八里」「媽媽嘴咖啡店」雙屍案的行兇者,皆曾在

    大學中從事情色工作,分別擴張渠等「性」與「財」的需慾,終致殺人,尤

    其是後者費盡心計預謀作案,犯案後更是編劇誤導偵查,並將犯案動機「自

    謀財害命」導引至「情憤殺人」。綜觀「謝」姓殺人犯自大學至作案間的

    「行為史」,亦可以推斷她覬覦老夫婦的財富而「色誘」老翁,並入室竊取

    珠寶,再謀財害命。此兩案犯罪人從小的家境皆不甚佳,尤其後者求學期間,

    人際關係不佳。

        觸發犯罪的「風險累積發展模式」顯示:除了加強家庭教養、人際溝通之

    外,如何有效控制需「慾念」,經由正確的「價值觀」去滿足,是很重要的

    免於犯罪的保護因子。犯罪心理學家,近年相當關注如何增加人們的韌力,

    以免陷入犯罪的風險情境中。

        我個人回顧我的求學生涯,慶幸我受到閱讀、音樂、美術、與運動等的

    育,因此,我相當主張經由音樂、藝術、文學、運動等來豐富人的「品性」

    與「生命」的內涵,並增加韌力。

     

     (119).樵翁夜語-119.>於犯罪矯治運用認知行為治療與修復式正義!

     

            *. 林瑞欽教授 2022.02.06


        在上海「松江」這段日子,我是早早睡,晚晚起。今天早上餐後,只做了

    一件事就是泡茶,再跟忙著做清潔工作的老婆奉茶,然後坐在椅子上晒太陽,

    冬天的太陽暖而不烈。難怪古人喜歡「躺在木頭晒日頭」(吳稚暉老人之語)。

        盤坐椅子上,我想著人們為何而「恨」?如何恨呢?恨會何為哪?恨會持續

    多久呢?恨能解乎?又如何解呢?在台灣過去三十年裡,發生多起的家暴殺夫

    案,多半出現受暴而因強烈的「怨恨」與憤怒而觸發買凶殺夫,或將其「丈

    夫」之生殖器割除丟棄等。

        「認知治療論」創立者「貝克」曾寫了一本書,書名是「恨之囚」,即在說

    明如何運用「認知治療」來處理人們的「怨恨」。「貝克」視人們的怨恨是

    「扭曲」的認知結構,是一種「非理性」的信念,它深具消極的「情緒」如討

    厭、憤怒、毀滅感等。同時,此等「負面情緒」會不斷因對象的行為而不斷

    「強化」,終致形成牢不可破的頑固「信念」,甚致持續一輩子而無法原諒自

    己與對方。

        於犯罪矯治中,上個世紀末,西方社會推動「修復式正義」,促使受暴者與

    施暴者和解,讓受害者「有意的原諒」加害者,達成「和解」而不再「怨恨」

    著加害者。

        在過去的二十餘年裡,台灣犯罪矯治場域推動「修復式正義」,協助受害者

    藉「有意的」諒宥加害人而讓被害者走出哀傷與憤怒的「怨恨」。這種調解加

    害者與被害者的機制,已在「監獄」與「地檢署」成立推動,雖然此種工作是

    困難的,但在消弭暴戾與怨恨之氣,雖是緩慢的,然成效卻蠻顯著的。

     

    (120).樵翁午語-120.>增強犯罪矯治工作者的「矯治專業知能」!

     

            *.林瑞欽教授 2022.02.08


        自臉書友人六代家人任「神職人員」,而連想到一個人的生涯投注(career

    commitment)議題。我先後對師專生、初高中教師、護理師、警察等行業

    的「生涯投注感」做過研究,得到一致性的發現: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投注感愈強,他從事該一工作的壓力愈低,工作幸福感就愈高。

        所謂「生涯投注感」是一個人對所從事的工作認同愈強,投入的時間、

    力、精神等等愈多,即他愈將該一工作視為一種志業,終身奉獻之一種心理狀

    態,它具有強烈的「動機」作用。

        話説「犯罪矯治」工作與消防員、警察是西方社會被認為「最具壓力」的三

    種工作之一。因此,從事犯罪矯治工作,只是糊口的暫時性工作,則他就會有

    較高的工作壓力,也較缺乏遵守工作倫理、較低的工作績效。

        增強犯罪矯治工作者的「矯治專業知能」,將會增加他們對犯罪矯治的工作

    投注感。

        

    (121).樵翁午語-121.>必也正名乎?宜棄「毒品」而改以「濫用

                           藥物」等稱之!

     

            *. 林瑞欽教授 2022.02.09


        近日來,甫使用新手機,新的介面、操作程序、操作習慣、軟體轉換皆

    給我困擾,幸好老婆大人在一旁協助。回顧我的手機,主要是上網在臉書

    臉誌、拍照、傳照片、與親友連繫,我不會玩遊戲與做其他事了。

        返台的行程,昨天總算敲定,延到三月四日。二月26日「靜宜大學」授

    課,由首日的「物質濫用」之「專題討論」開始上課,也已商得「學院」同

    意,另擇期補課。然開課「第一講」,應當釐清幾個專有術語的意義與其概

    念。

        首先要談的是【毒品】這個詞句,社會上也慣於稱呼使用毒品者為吸毒者,

    更加鄙視者,就會稱為「毒蟲」。基本上,毒品是立法者認為那些成癮性物

    質皆是有毒的,會傷害人的身心健康,會危害到社會安全,期冀人們見到

    「毒」字而不敢去碰觸或使用,本質上它是法律名詞。

        若我們檢視相關【毒品】之法律所列明的品項,它們多半是藥物或是具成

    癮性的物質,這些物質與不被列明的一些成癮性物質,如酒、香菸、咖啡、

    檳榔、茶等,本質上差異不大。近來研究發現「大麻」、「愷他命」對「憂

    鬱症」治療甚具成效,相對的酒精與香菸的濫用與依賴,對人們身心健康,

    反造成很大的傷害,顯見其對人體甚具毒性,然為何它們不被視為毒品呢?

        有鑑於此,我多年來呼籲棄【毒品】而改以指定藥物(物質)、非法藥

    物(物質)、不當使用藥物(物質)、濫用藥物(物質)等稱之。

        其次,探討耐受性、戒斷、成癮性、渴求等名詞的概念,並分就物質濫

    用、依賴的標準加以探討。

        其三,將探討「興奮劑」、「抑制劑」等成癮物質濫用在大腦作用的機制。

        其四,探討「成癮物質濫用」風險的家庭與社會因子、代間傳遞等。

     

    (122).樵翁夜語-122.>基於「循證」研究,予調整犯罪矯治策略!            

           

                       .林瑞欽教授 2022.02.10

     
       
    今天早上十點半,夫妻倆人前往位於「松江」區的上海「中央公園」走春。

    公園有很多樹、也有一大片的草坪,我正在納悶是否有湖,結果走到邊邊就

    發現有水道。見水道中的小島種有三棵盛開的「梅花」,只是走不過去,後

    來延著河邊走,卻發現河邊有幾棟高樓,其庭園與外邊的綠地種著好幾棵盛

    開的「紅梅」,兩人拍攝得很高興,近下午一點走往「新白鹿餐廳」用午餐,

    這是「杭州菜」,還蠻合口味的。

        今日見到 Campbell「中國聯盟」轉發一篇「比較社區與監所犯罪矯治的

    成效」,經薈萃分析後顯示,於「再犯率」的比較下,「社區矯治」比「監

    獄」有顯著「較低的再犯率」(Villetaz, Gillieron, Killias, 2015)在此

    文也揭示了最有效的矯治方法是「認知行為治療」,他們也推薦「修式」

    司法會議的實施,同時也強調「威嚇式」的軍事化管理對未成年犯與般犯

    人的矯治「未見有顯著的成效」。

        若回顧2014年,法務部的各類型犯罪受刑人的「再犯率」研究結果,可真

    的是對「監獄的矯治成效」要抱持「悲觀」的看法。

        近日跟此間的朋友長談,也觸及「監所的成本」與「矯治成效」的討論,

    我們若就短期刑犯的監禁所造成的負面效果,如小犯變大犯、與家庭隔離導

    致的經濟與子女教養困難、未能有效降低「再犯率」、增加不同「刑事司法

    處分」的銜接「成本」等等。未來宜基於「循證」研究釐清社區與監禁矯治

    的成本與效益,而針對適合的受刑人施予矯治策略。

     

    (123).樵翁晨語-123.>分階段.評估.分刑期.予矯正機關收容人

                          不同的處遇措施

     

                       *.林瑞欽教授 2022.02.15


        原訂昨日返台,因事延遲到三月四日再返台。今日是元宵節,可也是第一

    次在大陸過元宵。今年在上海拍攝到「由結苞」、初綻到盛開的「紅梅」。

        自去年12月13日抵上海以後,經隔離後暫居「松江」大舅子的宅第以來,

    進入完全養老模式,今年進入七旬的第二年了,這段時間就是隨著日出日落

    而作息。老婆提到現年「九旬有三」的岳父,以往他是每五年有新計畫,

    想想我也該有個「五年計劃」,這也跟「紫微斗數」一樣有「五年小運」與

    「十年大運」的循環一樣。「計畫」就會先有個「目標」,這段時間,的確

    我不但在回顧著過去的七十年,自然展望未來的時光,我想要完成的未竟之

    夢。

        「著述」是一個知識份子所能與所應做的,自二十歲成為一個小學教師以

    來,我一直在傳道、授業、解惑的路途中前進著。我的老師「朱秉欣」神父,

    在九十歲退休回「江蘇」養老之前,一直在「輔仁大學」兼課。如今我在

    「靜宜大學」上下學期,每周仍維持一門三小時的課。承友人的好意牽線,

    期待我在此間也能繼續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但我是個喜歡自由不受拘束的

    人,這可是要好好思索了。

        對高齡者,健康是首要的工作,謝謝老天在我近七旬之際,得識內人相伴,

    讓我的生活起居更有規律與趣味,也讓我有機會來到上海體驗新的生活。

        台灣監獄約能收納五萬五千位受刑人,如何降低受刑人,以落實犯罪矯治

    的成效。我主張應將「三年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安置在「社區」執行非

    「監禁」的社區矯治,在「復發風險評估」顯著降低者,方能解除觀護。其

    次,對「藥酒癮」的受刑人應與一般犯罪人「分流」,令入治療性社區接受

    「強制治療」,在回到一般社區之後,更要接受一至三年的「密集性觀護」,

    在評估其復發風險顯著降低之後,才解除「觀護」。其三,藥酒駕致人於重

    傷與死亡者,先依重傷害罪與殺人罪論處,待刑滿後再移轉「藥酒癮」強制

    治療,在其復發風險顯著降低之後,再接受「一般觀護」,直至連續五年內

    未曾復發始「解除觀護」。其三,對於「無期徒刑」受刑人,應執行滿25年,

    方得申請「假釋」,且應經「再犯風險評估」後,「再犯風險」顯著降低之

    後,方得核予假釋。

     

    (124).樵翁午語-124.>釐清犯罪人之犯因,予「認知行為」治療。

     

                       *.林瑞欽教授 2022.02.17


        頃於上海「松江」區附近的景點小區角落,發現種有兩棵「緑萼櫻」已

    結苞,數朵綻放。往年此段時間夫婦倆在台灣到處逐櫻拍攝之。估計下月初

    返台,該還有機會去拍攝「吉野櫻」之櫻花。

        近日聴了「台灣啟示錄」所播出幾個凶殺案之報導,歸納之,顯示:家庭

    教養屬過度溺愛、對「財富」與「性」需求持有扭曲認知、不尊重生命、

    乏對犯罪後果「理性」的評估與考慮、高衝動性、對受害者持有強烈「恨意」

    與「敵意」等。

        對於上揭凶殺案之犯罪矯治措施,自「文獻」探討,歸納而言,仍以「認

    知行為」矯治策略最具成效。乃「認知治療」創始者Beck,就曾詳細分析

    「認知扭曲」的類型,我過去對「暴力犯」犯因的觀察,亦發現有相當一致

    的「扭曲認知」,如自我中心、顛倒是非黑白、強詞奪理、諉過他人、倒果

    為因、否認、極大化他人的行為過失,微縮自己的行為過失、卸責不認錯等

    等。

        在矯治處遇中,協助釐清犯罪人「扭曲的認知」之「內在語言」與相伴隨

    的「情緒」,並指出其「非理性」之處與所導致的後果。矯治措施宜針對其

    「犯因」之探討,始能「對症下藥」,施予「認知行為」之矯治處遇

     

    (125).樵翁午語-125.>財產犯之急遽升高趨勢是犯罪預防的重要課題。

     

                       .林瑞欽教授 2022.02.20


        古今中外,追求美麗的錢最容易賺,當然也最好騙,加上貪小便宜,就更

    容意上當了。如今「騙財」、「騙色」之犯罪案件,花樣百出,更是易見於

    層出不窮的「電信」與「網路」。

        據悉,「詐騙案」占2021年台灣全年犯罪的15.6%,且它是近年來逐年升

    高的犯罪案件,疫情之後的經濟發展態勢估計是「通膨」,如此如盜竊、詐

    騙、侵占等「財產犯罪」勢必急遽升高。另外,「少子化」與「高齡化」,

    誘拐兒童與婦女之犯罪,將與「詐騙高齡案」同步升高,這將是從今而後,

    台灣「犯罪預防」的重要工作項目。

        顯而易見,「詐騙案件」犯罪受刑人的矯治,亦將是犯罪矯治中降低再犯

    重新犯罪)的當務之急。它涉及到「價值澄清」與「道德發展層次」的提

    升,後者側重於兩難問題情境的解決,以有效提升道德發展階段與層次。

     

    (126).樵翁夜語-126.>生活「意義治療」可讓一個人改變心境,

                                        否極泰來!

     

                       *.林瑞欽教授 2022.02.20

     

        過去的一周,我對等待、期待、落空等心裡狀態的體驗進行「認知、情緒、

    生理、行為」的深度觀察。當我聽到「夢參老和尚」無緣由被監禁三十餘年,

    他以「接納」的態度,將監獄當作「修行」的道場,將監禁當作「閉關」修

    行,他活在「當下,他認為這是他對前世業障之修護,造來世之福,此種

    「因果輪迴」的前世、今生、來生的「因果觀」,堅韌他的心志,超越現實、

    消極情緖的羈絆,成就他清澈、透明的智慧。

        知名的「意義治療學派」創始人「馮•弗蘭克」在二次大戰「納粹集中營」

    內觀察到人們會對自己,立下一個離開集中營的日子,然後就滿心期待這個

    日子的到來,然而很不幸的這個日子到了,他的期待並未實現,他發現人們

    在期待中,隨著時間的逼近,「焦慮」的情緒會隨之升高,一旦落空,就宛

    如洩氣的皮球,對生命也就失去意義,接著就尋求結束生命的行動。人們應

    分析其「期待」的「現實性」與「實踐」的「可操作性」,化「等待」為對

    未來所需要「知識」與「才能」的準備。

        我觀察到許多成功的「更生人」有個共通的特點,就是他們將監獄當作他

    們修行的道場,我認識一個財團的總裁,他曾被羈押在看守所長達六個月,

    他在這期間閱讀了二百本有關「企業管理」、「生活哲學」、「社會科學」

    等有益身心靈的書籍,並做下筆記,當他結束羈押時,他沒有怨恨,反而對

    未來有個「高瞻遠矚」的藍圖與新的「視野」去發展他的事業。

        去年我在「檢疫旅館」被隔離14日,雖然我帶了一本英文詩集與一本自我

    催眠的英文書,然而除了運動外就是書寫雜語。這段日子繼續寫,居然已寫

    了43篇短文。

        多年前,我曾應邀到台中等監獄跟受刑人演講,即鼓勵他們莫在焦慮、

    憤怒、與怨恨中空等待,而應是積極地為美好的明天做好準備。基本上,

    刑人在申請「假釋」與是否顯著降低「再犯風險」的評估時,他們對未來

    「生涯規劃」與「準備」乃是一個很「關鍵」的標準。

     

    (127).樵翁夜語-127.>人口販運犯罪案件的預防與治理。

     

                       *.林瑞欽教授 2022.02.21


             萬里晴空,天很藍,陽光暖暖,然冷風吹依舊寒啊!

        「人口販運是矚目的國際犯罪案件,見「徐州」之「豐縣」鎖鏈女案,

    讓我想到獲得犯罪學諾貝爾獎荷蘭籍老友 Jan van Dijk 教授,

    畢生致力於販運的研究、預防、與治理。

        人口販運犯罪案件,本質很單純即是視人不為人,將之視為生財的工具。

    細究之,犯罪的動因是多重的,可能是涉及勞動需求、婚姻、繁衍生育、性

    交易之性犯罪、血液與器官移植等非法交易。受害者不分男女,自嬰幼兒、

    兒童、少年到青壯年皆涵蓋之。犯罪的人員也是不分男女,可以是個體、

    組、也常見是有組織的團體等,犯罪的範圍可能是當地、區域、跨區域、

    國的相互重疊的。犯罪的手段是複合的,自竊盜、脅迫吸毒、傷害與殺人、

    非法監禁等妨害自由、誘拐、詐騙、妨害性自主、強制性交易、擄人勒贖、

    人口販賣、走私、偽造文書、洗錢、偽造有價證件與錢幣等等罪。

        若涉及公務員的縱容與收受財物,則又有職務犯罪等情事案件的發生,

    因此,政府監察與刑事司法部門更應嚴厲肅清,以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公義。

        自「被害預防」的角度,首應提升兒童、婦女等弱勢族群,對被害風險的

    意識與作為;其次,採社區聯防與查緝,並加強地方公務人員的監管責任與

    獎懲。其三,相關案件數據庫,進行大數據分析,並採取適當對策。以其四,

    對被害者的協助應整合公安、戶政、教育、社保、醫療等部門,提供及時

    效快速的具體協助與干預。

     

    (128).樵翁夜語-128.>生活空間與時間的新挑戰?「圓熟之自我」!

     

                       *.林瑞欽教授 2022.02.22


        今天很特別,西曆時間的紀錄有6220許多人去登記結婚或當孩子

    的出生日期。其實,這是人們認定此日子對他有特殊的意義,意義也因這日

    子的獨特性。

        「等待果陀」是「存在主義」的名劇,「果陀」何時來呢?是明天,永遠

    是明天。在時間的延伸是沒有個端點,然而時間知覺的主體「時間」卻有個

    端點,而這「端點」在於「知覺」的主體失去了「知覺」而停止了「生命」

    的運轉,然而「時間」依然在延伸,它展現其無限的特性。

        相對的,人們對「空間知覺」卻存在著「侷限性」。有一年與兒子一家人

    到英國最南端的陸地旅行,人們界定陸地的端點,因在過去就是海了,基本

    上海也是一種空間,如此人們就稱該地是Land End.人們能區隔空間,但在

    宇宙中,人們也逐漸對「空間的有限性性」之「知覺」失去了信心了。

        對於我,今年是何其的特別。我因為一個彼此深愛的女人,來到這陌生的

    上海。然後,我也在等待一個「端點」,回到我自在習慣的地方,如今卻受

    限這世間的現實限制,卡得我失去對時間與空間的自主性,我體察到我心靈

    的無根。在這掙扎中,我讓「外在的演變」中來幫我做決定,在一段時間的

    等待中,我明白「斷捨離」的作用與意義。在我七十歲時,我即尋思放棄各

    種兼職,然而就是被套牢在「捨不得」的「我執」中。在這過程中,我給自

    己一個「歸期」,然而這歸期卻因「外在的變化」而逐漸失去「確定性」。

    我有著宛如「等待果陀」般的無止境「不確定性」的焦慮,但我深知它並非

    是那「形而上」的存在焦慮,卻較屬於「創造」的焦慮。

        我明白身旁的伴侶,一直要幫我消除生活在這裡的「焦慮」,彼此依附中,

    深深感受到要如何適應這「新的關係」,新的「空間」與「生活」方式。

        顯然,我將再度展延我留在此間的時間,那時將因「斷捨離」而可破繭而

    出,也因我有所生命的投注而成就新的「圓熟之自我」。

     

    (129).樵翁午語-129.>受刑人之暴力.自殺.再犯的風險評估與矯治處遇。

     

                       *.林瑞欽教授 2022.03.03

     

        「再犯」是檢視犯罪矯治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指標,老友「腓特烈.盧梭」

    教授,多年來致力於犯罪矯治是否有效的研究,發現「認知行為治療」是極

    具成效的,其中「氣憤管理」與「人際問題解決」,被認為是「認知行為」

    矯治策略中最重要的元素。

        以近日大陸廣受討論的「郭文思」減刑後的傷人致死再犯案,當其在監服

    刑時,是否接受過前述所提及的「情緒管理」或「衝動控制」的矯治呢?觀

    察討論的重點,多側重在矯正機關「減刑」與「假釋」時的貪腐行為究責,

    忽略了入監時的身心評估與調查、更忽略受刑人的暴力、自殺、再犯的風險

    評估。(前我曾為文區別危險性與風險之異,在此不再贅述)。

        犯罪矯治是「科際整合」的專業,不是僅著眼於刑罰的處分。我不否認安

    全戒護的重要性,然而包含心理、教育、職訓等矯治作為,是不能被忽視的,

    單純的監禁與威嚇是無效的矯治。

     

    (130).樵翁語-130.> 落實教育與心理矯治處遇,俾增進矯治成效!

     

                       *.林瑞欽教授 2022.03.06


        傍晚就在「小區」繞了一圈,見「文宇路」有家「新疆烤串」店,老婆大

    人買了兩串,是標準的「南疆」口味,回家特地開了一罐「愛爾蘭」

    Guinness黑啤酒,解解饞。

        「小區」裡種了七棵梅花,花有大有小,有早開有晚開,真是應了個別差

    異的原則。昨天下午去了「廣富林文化」遺址,其後園林種了不少棵紅梅,

    看花況已近尾聲了。

        近些時候,我的思考焦注在「犯罪矯治」有效否的議題。然而,一般社會

    與司法人員相對地側重在刑罰的執行,因此,常傾向犯罪人在受矯治期間是

    否受到刑罰而感受到痛苦,因而不再犯罪,如此思維常將受刑人的人權,限

    縮到最基本的程度;也因此強調刑罰執行的安全戒護。其三,受刑者生活需

    求大幅度的限縮,他們會想進辦法來満足其需求,因此常見有經由其家人與

    親友來買通監獄官警,以得到需求的滿足。例如早期台灣之收容男性受刑人

    的監獄,是不允許吸菸的,因此許多管理員,會夾帶香菸入監,高價賣給受

    刑人,以獲取暴利。現在台灣監獄除「女監」外,開放為定點.定時.定量吸

    菸,如此才解決私菸入監的問題。

        平常台灣的受刑人,一周工作五天,休息兩天,我真不知道監獄教誨師,

    要去哪裡找時間來執行教化,亦即教育、心理矯治。然而台灣的法官卻宛如

    鴕鳥般的相信犯人入監之後。就會受「教化」而不再犯罪,因此你經常可以

    聽到“無無不可教化”的判決,將死刑犯判為無期徒刑。這些重刑犯理應如

    Andrew等人的RNR被列為高風險受刑人,而加以密集的心理與教育矯治,

    然衡諸實際,他們與其他犯罪人一様,還是以做工為主。入監調查時,除了

    性侵害犯外,對於重罪者的暴力、脫逃、自殺、再犯之風險評估與矯治,均

    付之厥如,如此哪能奢談教化呢?

        自去年底來「滬」暫居,觀察到多起暴力犯,如性侵多名兒童、殺人犯在

    減刑之後,又重新犯罪的案件,我蠻好奇他們在監服刑,能得到數次減刑,

    是否接受過暴力與再犯之適合的心理矯治,並是否經過審慎的動.靜態風險

    評估嗎?

        的確,在科學化的管理要求下,各監所皆努力於發展危險性評估,然而具

    風險評估「知能」的監獄官之培育、具信效度的風險評估工具的發展、具矯

    治成效的教育與心理矯治方案,在在皆需獲得有關部門的支持與重視。近曾

    與多位基層監獄官的交流,對於他們的熱誠學習是蠻感動的。

     

     (131).樵翁語-131.> 兇狠暴力犯的作案動機與性向分析。

     

                       *.林瑞欽教授 2022.03.08


        早上10:00至12:00社區全面免費排查「核酸檢測」,手機打開「上海

    雲」,很快就「鼻孔」檢樣,台灣一次要價3500元,其實昨日發現有確診

    者離我住的社區可有十六、七公里之遠,然社區居委會採「非強制」的嚴

    格防控策施,居民皆很配合。

        老婆大人近來對「草莓」很感興趣,品質也的確是好,超市老板恰好是

    居處後面的鄰居,就幫我們宅送了。在等待午餐時,坐在泡茶桌前,居然

    睡著了,真不好意思,睡相被老婆拍下來了。人老了,一坐下來,就打瞌

    睡啊!

        近來聽了幾起臺灣「社會暴力案件」如「華山『陳伯謙』分屍棄屍案」、

    「『沙鹿』通訊行,『趙姓』老闆為其外遇對象『黄女』下藥迷昏殺害分

    屍,並嫁禍不知情男友案」。前案是設局性侵驚醒「被害者」,受抵制而

    勒斃「被害者」並予以性侵、分屍、與棄屍,此案極為特別是割除「雙乳」

    與「陰部」製成標本。細究其「犯案動機」在於视女性為「獵物」滿足其

    性慾,其分屍與棄屍行為主要在於隱匿其犯罪行為,值得注意是犯罪人學習

    標本製作,且其將被害者性器官割除製成標本之行為。

        後者被害者是收購「陳金火」與「廣德廉」姦殺女保險員,並分屍、棄屍

    案。被害者手機與筆電之通訊行老板,該案發生「黃女」租屋處,兩案皆在

    同一條街上,「黃女」已婚,兩性交友複雜,自稱曾為「趙姓」被害者墮胎,

    且被玩弄感情為性玩物而生恨,乃設局殺人分屍棄屍。分析其「作案動機」

    在於懷恨。

        兩案犯罪人作案後,在偵查過程中,皆卸責編造另有殺人者,企圖嫁禍他

    人以逃避極刑。兩位加害人雖性別不同,但皆已婚且同屬兩性交往複雜者,

    且善於說謊,缺乏同理心,生活傾向寄生類型,就其殺人過程呈現兩者皆冷

    漠殘忍,深具操縱性。值得關注的是,兩位犯罪人與以往的分屍案,兇嫌皆

    缺乏穩定與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而與家人疏離。

     

    (132).樵翁午語-132.> 於「滬」客居,藍天白雲,生活隨筆。

     

                       *.林瑞欽教授 2022.03.10

     

    其一,「佛要金裝,人要衣裝」:

        屈指一算,自2021.12.13來「滬」與老婆大人相聚,迄今我在此已停留了

    86天。在這寒冬裡,老婆幫我從頭到腳,裡裡外外打造了一番,添購了帽子、

    外套、襯衫、冬褲、內衣褲、秋衣褲、襪子、皮鞋等。近「福州」行,學生

    發給她一張七年前的照片,於是她就來個七年前後;我的裝扮之對照拼圖。

    的確,在過去的十來年,我總是格子棉襯衫加上工作褲或休閒褲,於台灣

    「台中市」因拍照「花朵麗景」兩人認識在一起後,她就逐步汰除我穿著多

    年的內外衣物,我雖有所抗拒,然也逐一棄守陣地,就讓她打造我的「新形

    象」了。

        回首前塵,三十幾年前,我因「留學」住在英國時,穿著不敢馬虎,西裝

    上衣,打領帶,但回到台灣後,因氣候冬暖夏熱,因此衣著就不那麽講究,

    退休後更常在戶外攝影,加上一個人獨居,穿著就更隨意了。如今,我是全

    然順從老婆大人的打理,要我怎麽穿,我就怎麽穿啊!

       春天來了,老婆大人又開始為我添購「春裝」了。大前天被押去理個髮,

    昨天她又從網路幫我添購上衣與褲子,害得我忙著問她開支情形,卻被訓了

    一頓;那麽節省,錢要留給誰啊!説真的,兩人靠退休金過活,只要安靜過

    日子,身體健康並不會花費很多錢,自從交出「財政」大權之後 ,我開始過

    起甩手掌櫃的日子!

    其二,「藏書」的轉移:

        北宋「真宗」皇帝「趙恆」曾云:「中自有黃金屋中自有顏如玉」。

        晨夢及整理子女幼時「童書」欲送人,卻又轉入未趕上回英國的航班。

    「夢境」是許多往事記憶斷裂碎片的重組,有謂夢是「潛意識」的反映,有

    謂夢是「日有所思,致夜有所夢」,有謂夢是「未來」的預示。

        回憶以往,我在五十五歲首度「退休」時,運了一「中型卡車」的書,自

    「中正大學」研究室,回到台中的家,然後連同舊家的書有關「教育學」的

    部分,送給在「中興大學」任教的學生。在隔年我應聘至「玄奘大學」之

    「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就將留在「中正大學」研究室的書與資料,運往

    「玄奘大學」,迨至2014年,我63歲再度自「玄奘大學」退休,除將部分有

    關心理學與「犯罪心理學」相關圖書資料送人外,餘運回台中新家,間隔數

    年又贈送「中興大學」與台中監獄「教育館」各一批圖書資料,家中仍保留

    一批,去年底來滬,我已多次夢及「藏書」的轉移。想來今年返台後,可是

    要徹底的清理了。

        松江」的春天,藍天白雲;「春意」已盎然,枝頭花苞,紛紛展露,更

    見「美人梅」逐一綻放,水道旁的垂柳,也換上新緑隨風搖曳,不知名「小

    黃花」更是朵朵開,地上的紫色「幸運花」也點綴著綠地。

     

    (133).樵翁午語-133.> 智能不足的少年犯之輔導與保護。

     

                       *.林瑞欽教授 2022.03.12

     

        今天是兩岸同屬的節日>「植樹節」,老婆大人在後院種了一棵「石榴」,

    在前院種了三棵花,皆是網絡買的,今天「小區」是能進不能出,於是就在

    「小區」大門口傳接。因「松江區」有無症狀「新冠病毒」確診者,因此今

    天下午六時起整個「小區」要做第二次的「核酸檢測」。

        昨天下午,夫婦二人又到「廣富林」郊野公園,拍攝盛開的「美人梅」,

    正碰上日落,老婆大人就來個手托落日之照。

        我是在1983年參與「新竹少年監獄」的「調查分類的指導委員」而涉入犯

    罪矯治,因此多年來始終關注著少年犯罪行為的研究與輔導。近年每月固定

    會入監對「性侵害犯」進行強制治療的「再犯風險評估」,其中發現有不少

    的加害人是「智能」不足的,近又得知多年前台灣知名精神醫學家「林信男」

    教授,調查153位少年犯與虞犯者,居然有47.7%是「智能」不足者,他們多

    半是來自社會弱勢的家庭,而且持續其一生涉入犯罪行為。

        顯而易見的,未成年的犯罪預防是要提前到産前的「優生」措施,對於發

    展遲緩、智能不足、自閉等兒童,更要實施早期療育,隨後更應整合教育、

    社工、醫療與司法,對上述發展不利的兒童,加以輔導與保護,以協助他們

    免於墜入慢性犯罪的生涯中。

     

    (134).樵翁晚語-134.>如何有效運作心理諮詢、治療、與社工等

                        助人工作?

     

                       .林瑞欽教授 2022.03.17


        從事心理諮詢、治療、與「社工」等助人工作,首要即建立關係,這關係

    具有下列三元素:「合作同盟」、「真實」、「移情與反移情」。一如學藝

    術者,要懂得色彩,而學習助人者要懂得人們的情緒與感受,然而人們對情

    緒與感受的類別語言,也一如對不同色彩的名稱之語言的不足。如何精確的

    辨識來談者,當時的情緒與感受,常是初學助人技巧的困擾。

        人們常用我認為、我想、我感覺來描述,卻很少使用我覺得、我感到、我

    的感受等。因為在我們的社會裡,是不被允許表露自己的感受,整體來說,

    描述感受的辭彙是不多的。因此,初學者不但要學習如何敏銳「覺知」自己

    與別人的情緒感受,更要學會以「精準的語彙」將感受說出來。

        平常我們總是否認自己的感受,也勸人否認自己的感受,尤其是負面的感

    受為然。如何設身處地了解對方當下的心理狀態與處境,是建立合作同盟的

    不二法門。不管你喜歡何者心理治療派典,只要你想與當事人建立合作同盟

    的關係,你是無法不去處理你自己與對方的感受。

        另外,華人似乎很難分別sense, feeling, thought, thinkingwish等英

    文字的用法與翻譯。這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所慣用的語辭,是明顯有語意的

    落差。

     

    (135).樵翁午語-135.>因氣候變化而衍生的身心反應!

     

                   *.林瑞欽教授 2022.03.21


        春雨綿綿,人的情緒也隨著鬱悶。春天常是乍暖還寒,暖時可上探30度,

    冷卻冷到六.七度,溫差變化太大了。

        我在大學任「輔導中心」主任時,一到三月,就得特別關注那些躁鬱、

    緣型性格障礙、思覚失調症(精神分裂症)、安非他命等物質濫用者,這些

    人常因氣候的變化,會在「春意盎然」的天候裡發作,因此容易與人衝突、

    嘗試自殺等。

        另外,因春天「百花齊放」,有著「過敏體質」者,常因「花粉」反應而

    流鼻水、打噴嚏、呼吸困難而身難安。

        有鑑於此,「學校」與「監獄」對於上述提到的有情感、心理違常者與過

    敏體質者的族群心,在春天裡要特別加以關注與預防。

     

     

    (136).樵翁晨語-136.>犯罪人之自我省思?從無律到他律至自律

                        的道德發展

     

     

                   *.林瑞欽教授 2022.03.23


        今晨陽光灑落滿地,心情也隨之舒雀躍。將餐廳的門窗上,雨滴留下的沙

    痕擦拭乾淨,室內也就明亮起來了。

        來此間已經滿百日,雖為疫情所限,難以遠行,然春到人間,「松江」地

    區處處緑美,小公園垂絲海棠、「江戸櫻」紛爭放,江邊垂柳依依,江面相

    映更生春意,如此心境,已無初來般的焦慮,生活日趨安逸。

        日來陪老婆聽了不少兩岸的犯罪案例,歸納之,多半是心理需求無法滿足

    或過度擴張受挫,以「不正當手段」企求滿足而致使之。就發展的歷程觀之,

    協助兒童與少年,如何在合乎規範以滿足需求的社會化是很重要的發展任務。

        自「皮亞傑」的「無律」到「他律」至「自律」的道德發展而言,「無律」

    階段,個體需求滿足,多半要依賴重要他人的照顧與教養,個體受「交替學

    習」逐漸習得在社會規範下滿足自己的需求;進入「他律」階段,個體認知

    發展已能區別是非、對錯,然而需求的趨力,也許隨著對外界的探索與自主

    性的增強,對個體孰可為、當為?孰不可為、不當為?除了靠自己「認知」

    成熟,以做出正確判斷,更要依靠「外在的規約」之「後果懲罰」來強化其

    「倫理道德」自我的發展。

        到「自律」階段,相對個人的「認知能力」也達到成熟,此時期個體在滿

    足需求時,對不可為者,除了依循社會規範外,更會自我克制,而對自己的

    需求會有所節制。

        節制需求需要靠「自我反省」,儒家強調「一日三省吾身」。此種經由反

    省的自我檢視,乃是現今「認知行為治療」的批判性思考。然而現代人常陷

    於需求的盲目擴張而不自覺,根源在於缺乏「自我」的省思。

        老友2003年「犯罪學」「諾貝爾奬」得主「斐特烈.盧梭」教授在其有效

    的犯罪矯治方法之歸納,即提到批判性思考。我長期觀察犯罪人的行為,發

    他們在需求的滿足,常出現以「不合社會規範」的手段,來滿足其過度擴

    張的需求,細究之,他們有較低落的教育(文化)水準,他們平常也缺乏

    「自我省思」。等到犯罪後,被拘押與入監服刑後,他們生活需求被高度壓

    縮之後,他們才會自我省思。但是有不少犯罪人在自我省思中,卻出現許多

    「認知扭曲」,最常見的是否認自己在犯罪中的責任,將自己的犯罪行為,

    規諸於外在的引誘;縮小自己的犯罪行為之影響與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

    間對犯罪人的審判與矯治,常出現要求犯罪人「悔罪認罪」,然我的觀察發

    現他們在法庭上的悔罪認罪,常是對外在的懺悔,而非對自己需求與行為不

    應當的省思。

     

    (137).樵翁語-137.>糖的攝取量與暴力犯罪的關係。

     

                   *.林瑞欽教授 2022.03.26

     

        今天「小區」封閉,下午領了「抗原檢測採樣」與「試劑」,在家自行檢

    測,再到檢測站領取「通行證」。此次「上海」抗疫相當周全,我們小區已

    經歷四輪的「核酸檢測」。相信天佑「上海」,下周一能回復正常。

        後院「大舅子」種了一棵重瓣的「日本晚櫻」正進入盛開之際,今早翹首

    拍攝之。

        今晨近三更天即醒而未能再眠,腦海裡縈繞著「糖的攝取量」與「暴力」

    的關係,也旁及飲食與暴力的關聯。上午找到兩篇論文,隨即請「朱千」教

    授幫我找到全文。研究結果顯示十歲時對高含糖飲料與甜食攝取量,會影響

    34歲時的暴力攻擊行為。(Moore, et al., 2009)此一研究發現也引起「英國」

    中小學啟動禁止含糖飲料在校園內販賣的措施,此問題近年亦曾在台灣受到

    注意。

        以往我也曾注意到台灣的中小學童早餐「質」的問題,即「碳水化合物」

    多,「蛋白質」少,更且「奶茶」含糖高、「牛奶」少,「紅茶」多意謂著

    其「咖啡因」濃度高。此種外賣的低蛋白質的早餐,似乎也是兒童有「較高

    衝動性」與「攻擊性」的可能成因之一。顯然三餐飲食的品質與含糖飲料,

    應是犯罪預防與矯治中不能忽視的一環。

     

    (138).樵翁夜語-138.>當前社區處遇中執行刑罰或矯治的積極目標。

     

     

                   *.林瑞欽教授 2022.03.30


        今晚是我在「華東政法大學」的線上講座,表定時間為1.5個小時,我超

    出十分鐘,還好有20分鐘交流時間。雖然線上並未出現我的本尊,然老婆大

    人還是幫我打理一番。

        我在2004年第一次到訪「華東政法」,那是在當年「聖約翰大學」的老校

    區,2022年則是第二次到訪「華政」,則是位在「松江」的新校區,校內建

    築類似英國的紅磚大學,讓我頗有熟悉感。

        今晚線上講座,則是我與「華政」的第三度接觸,經驗特殊。 近見我的學

    生「江振亨」博士,自刑罰、正義、復健等一條綫上來,探討犯罪矯治模式

    的演變,今晚就援引之做開場白。同時,我也提到人類群居生活初期,為維

    護族群的安全,乃將犯罪與違規者驅逐出社群之外,流放於孤島、偏遠山林

    荒野,逐漸演變至將犯罪者,限制於社區中特定有限空間的區域即監獄。

        如今,又將具低度危險的犯罪者留在社區內,即社區中執行刑罰或矯治。

    為達成犯罪矯治的消極目標即不再犯罪,積極目標則在積極投入社會建設。

    自過去的研究文獻,顯示單靠刑罰的威嚇無法達成「再犯預防」與「更生」

    的目標,因此,引進「個案管理師」、「社工師」、「心理治療師」等助人

    「專業人力」以協助犯罪矯治工作達成「矯治」目標,就成為必然之勢。

     

     

    (139).樵翁午語-139.>由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領域,探討犯罪

                        行為的癥因與矯治。

     

                   *.林瑞欽教授 2022.04.03

     

        今天是上海「浦西」全面封控的第三天,剛剛完成自行「抗原檢測」,並

    發送出去。

        日昨見識到此間有些教授「好名」之甚,話説有位資深「法學」女教授爭

    取被遴聘為某「專業學會副會長」未果,乃憤而在網上發佈其與被遴聘之同

    校教授的恩怨。一下子,「微信」友圈為之炸鍋了。這也讓我對自己有個反

    思。未退休前,人際間流行交換名片,我常接到正反面印滿各種兼職頭銜的

    名片。退休之後,就把這些名片資源回收,自己也不再印名片了。七旬之後,

    更是放棄各種兼職,「返璞歸真」。午餐時,想著古訓有云:「豬怕肥,人

    怕出名」。人老了,還要錦衣夜行,誰在乎妳呢?少點「貪.嗔.痴」,多點

    「反求諸己」,尋求自在吧!

        見到老友「吳宗憲教授」費心翻譯「犯罪學」之父「龍布羅梭」的經典之

    作,不覚想到「犯罪天生論」即(生來犯)的主張。「龍」氏提出「犯罪人天

    生論」後,受到許多爭論之後,也修正其原先的主張,並就生物、地理、教

    育、家庭、宗教信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探討犯罪的原因

        然在上個世紀末期,因為「影像」與「遺傳生物科技」的發展,促進對大

    腦科學的大幅度進展,連帶提升犯罪行為的研究,對「犯罪成因」也出現

    「新犯罪天生人論」。人們放棄因人的外觀長相導致犯罪的推論,改採人們

    「大腦結構」與「功能」、「神經傳導物質」等的異常,以探討犯罪行為的

    成因,尤其是「暴力犯罪」為然。

        我與團隊(2003)即就非暴力犯、暴力犯、警官、社區一般民眾比較大腦

    結構與功能,對犯罪行為發生的研究。2021年我們以新的分析方法,探究前

    述四類人的大腦灰質、白質之「變化」與「心理特徵」之關係,結果也顯示

    暴力犯罪者在「眼眶皮質部」的功能相較其他三組人是更為不振,尤其是

    「衝動控制」、「同理心」(共情)等心理特徵,有更為不佳的表現。值國

    際「自閉症日」,我想説的是對於個體的大腦結構與功能、神經傳導物質等

    的「病變」而致使其傾向犯罪的主張,的確是比主張「依人的外表」與「長

    相」而導致犯罪的研究,更為有力的解釋。期待有更多的年輕學者,自「神

    經科學」與「心理學」的領域,探討犯罪行為的「癥因」與「矯治」,亦

    「日起有功」也。

     

    (140).樵翁晨語-140.>對犯罪加害者與被害者的互動關係研究。

     

                   *.林瑞欽教授 2022.04.04

     

        今天該是上海「浦西」封控的最後一天,待會兒會輪到做「核酸檢測」。

        今天可也是「清明節」暨台灣的「兒童節」,記得我在2001年受邀出席

    「聯合國」第27屆「特別聯大」>「兒童人權與安全」議題會議。然而21年

    過去了,而世界各地的「兒童人權」與「兒童安全」有多少改善呢?「俄.

    烏」戰火下的兒童在寒冷、飢餓、逃難、與戰火的蹂躪下,又有誰去關注他

    們呢?祈求上蒼垂憐貧窮、戰亂、受虐的兒童們!

        清晨我想到從事「犯罪行為」的研究,無論是對「犯罪者」或犯罪「被害

    者」的研究,若只靠著文獻與教科書,而從未接觸過犯罪的現實,這是將研

    究置於虛空的資料堆砌之中,因此我常告誡我的學生,走進矯治機構」去

    觀察與接觸犯罪的人們,自然應接觸犯罪的「被害者」。犯罪行為發生,並

    非全然是犯罪者主動觸發,部分是由「被害者」所先發動,因此對「加害者」

    與「被害者」的互動關係應詳加細究,尤其是「親密暴力」、「家暴」等案

    件為然。

        疫情與身在異地所限,今年未能回去「祭祖」了,如今也只能雙手合十遙

    向「東方」對著已逝的父母、祖父母、開台第十五世祖(他們遺骸皆存於家

    郷納骨塔)、與列代祖先,心中默禱,阿彌陀佛!

     

    (141).樵翁夜語-141.>犯罪矯治之音樂.美術.文學閱讀與寫作治療。

     

                   *.林瑞欽教授 2022.04.05

     

        今天是「清明」祭祖的日子,是兩岸共同的節日,一個宛如基督教社會

    節日>「感恩節」。我在上海已是第118天了。原本今天清晨三點要「觧

    封」,然因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超過萬人,因此繼續封控,也收到有機

    蔬菜、泡麵、牛乳、中藥包,真是感恩。

        望著満院的落葉,我拿起竹掃把「勞動」當「運動」,春天是花都很美,

    管它是野草或「杜鵑」或「櫻樹」開的花,就看你能否欣賞之。

        偶思及多年前,我曾商請好友的千金到「新竹監獄」與「新竹看守所」為

    收容人舉辦雙鋼琴演奏會,相信這該是台灣犯罪矯正史」的首創。

        音樂能凈化、撫慰、激勵、安靜收容人的心靈,我是一個「古典音樂」愛

    好者,信音樂與美術、文學閱讀、與寫作等皆是極具成效之重要的「犯罪

    矯治」方法與策略

     

    (142).樵翁夜語-142.>靜中見真境,淡中識本然。

     

     

                   *.林瑞欽教授 2022.04.12

     

        古云: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稀處,識心體之本然。

        今日是上海「封控」第8天,水果.蔬菜幾乎沒了,難為老婆大人費心備餐,

    我家兩人日進兩餐,原被告知四天「封控」,以致準備的蔬菜水果不足應付,

    期待明.後天能精準「封控」,適度「解封」或能遞送「網購」生活物资。

        Omicron 疫情真是打亂生活的秩序,這短日子,可是我成年以來,最無

    法自己做主的時段,的確也讓我「覺知」與「體驗」到一段漫長的漂浮性之

    焦慮(floating anxiety)。雖然我過去也常將自己投擲於陌生疏離的環境之

    中,以考驗自已的「心性」,但多少還是保持相當程度的「自主性」,此回

     

    真的是要臣服於「外在」無端的漂浮。如今我真的能明白英文「祈使句」的

    用法了~Wish me ……!

        庭院裡的櫻花似乎進入尾聲,接著「杜鵑」與草花接棒爭艷。「封控」期

    間,雖足不出戸,幸而還有大庭院讓我打掃滿院落葉,也可為庭院裡的毎朵

    花拍攝做記錄。

     

        我對「俄羅斯」是很陌生的,這段時間在此翻看網絡裡,學者對俄國的歷

    史文化的討論,似乎能對啊!「頓河」慢慢流…的曲子有深一層的感知,也

    較能覺知「俄國人」的安全焦慮與恐慌。然戰爭是那麽的殘酷,人們的生命

    為炮火.子彈所殘殺、婦女兒童,受到姦淫殺害的行為比比皆是,城鎮盡成廢

    墟,我期待戰爭趕緊結束,和平快點降臨大地。

        今天是四月12日,社區被核定為「防範區」,平常只能在社區內走,每日

    每戶只能派一人離開社區去外頭採購辦事,要持續至四月30日,看來我這個

    「四月」是泡湯了。

     

     

    (143).樵翁夜語-143.>再犯攜帶兇器「強制猥褻罪」的犯案動機。

     

                   *.林瑞欽教授 2022.04.13

     

        據臺灣媒體報導;去年11月21日下午2時許,「簡」姓男子,攜帶一把彈

    簧刀,騎車經過高雄「林園區」竹坑山區小路,當天下午他看到一名婦人行

    經該路段,停妥機車後,快步從婦人後方接近,先徒手勒住婦人頸部,再以

    手摸向該名婦人胸部。沒料猥褻得逞後,簡男仍不罷手,見四下無人,持刀

    恫嚇婦人「不要亂動」,打算將婦人強押至一旁小路,企圖對她不軌,所幸

    當時正好有路人駕駛小貨車經過,婦人趁機呼救、掙扎,簡男見有人靠近,

    於是逃離作案現場騎車往小港方向逃逸。

        我想;高雄地院法官對持刀簡男脅迫施暴登山婦拖進墳墓草叢中企圖性侵

    一案,法官由碰觸胸部只有一下,無連續行侵行為,只認定是「暴力猥褻」

    而已,我看完「新聞」報導,知該法官自施暴者行為推斷犯意的情境,彰顯

    法官對加害者暴力攻擊的認知腳本無知,完全忽視加害者施暴的行為「初始

    意念」,即作案動機的「認知結構」分析,他也忽略施暴現場的脈絡分析,

    當下法官對「犯罪心理」的無知,倘致影響其量刑與判刑的偏誤,殊教「老

    翁」搖頭長嘆 ! 

        惟嗣另依「聯合報」後續報導; 本案於「高雄地方法院」審理終決;法官

    認為,「簡男」行為僅構成強制猥褻,未達「強制性交未遂」程度,審酌他

    曾因「殺人案」被判刑12年確定,出獄後,未能珍視「更生」後生活,反而

    「再犯」重刑,考量他未與婦人和解,因此依攜帶兇器「強制猥褻罪」,判

    刑4年10月,可上訴。

     

    (144).樵翁夜語-144.> 犯罪矯正機關之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

     

                   *.林瑞欽教授 2022.04.28

     

        一早又再做「核酸檢測」,「封控」月餘,近日我有著「無勁」之感,

    事也不想動。網路上許多的「心理師」忙著在告訴人們,該如何如何,

    以如何如何。這種「食譜式」的「心理諮詢」對於一個「心理學」工作者

    我,總覺得很荒謬,不禁啞然失笑。

        我來此後,歷經多日的「隔離」與「封控」,回到「內省」的「心理學」

    研究來觀察自己的心理變化。「王陽明」久坐「竹林」前,想“格”出個啥名

    堂來,卻病了,還好他後來還真的格出了“致良知”的心學。

        相較之,無論是隔離或是封控,除了泡茶與清洗茶具外,一切生活瑣事,

    全由老婆大人掌理,我的生活,多出來許多的時間。

        撫今追昔,由一個人「獨居」變成與一個年輕我一輪的女人同居一起,

    改變了往日的「唯我獨尊」,成為一個“yes man”的自由人,同時也變得如

    嘴甜的老英國人了,我也不再彰顯我多麽行與厲害了。

        對隔離與封控期間人們行為的觀察,自人類「心理需求階層論」來分析,

    生理、安全、愛與相屬等需求的滿足,被大大地擴張與關注。然而有權責的

    人們,所追求的心理需求,卻是較高層的“自尊與受重視需求”。

        見群內有消息提到十數位矯正機關「民警」,因循環系統病變,而在執勤

    中逝世,頗令人悲傷。「矯正機構」的輪班工作與高度工作負荷,已成為高

    壓力的工作,如何協助「矯正工作」者紓解工作壓力?應是矯正機關領導者,

    要非常重視的任務之一。在我過去對「輪班值勤」的警察身心健康的調查研

    究,發現循環、消化系統與睡眠的疾病是最常見的,因此每年犯罪矯正機關,

    應確實對所屬的工作人員,提供完善的身心健康檢查與治療。對於不重視系

    統內人員的身心健康,而下達不當與有威脅性工作要求的領導應追責。

     

    (145).樵翁午語-145.>青少年於「菸酒成癮物質」對身心健康的危害!

     

                   *.林瑞欽教授 2022.05.05


        今天上午老婆大人將「大舅子」家「地下室」整理了,發現存有兩瓶30

    「花雕」陳醸,紙盒已發黴,請示「大舅子「夫婦,獲得指示:「紙盒」

    之,「酒」喝之。

        另尚存有「紹興」系列酒,在我三十出頭時(約1980年初期),是當時

    灣流行的應酬酒品,然近年台灣流行的可是「蘇格蘭」的威士忌與「金門」

    58度陳高,對我來説,「威士忌」我的確喜歡「艾雷島」的Lagavulin,

    至於「金門」高梁,我倒是喜歡56度的「金門」陳高,家中還藏有十來瓶已

    收藏二十來年的35年「約翰走路」威士忌, 老婆大人見我近年已是品酒階

    段,平時若喝酒也只是「愛爾蘭」的Guinness黑啤酒,或是5.0的德啤,或

    是紅酒,因此,屢屢要求我「出清」家中所藏之烈酒(spirits)。

        緣此,此次來「滬」,友人來訪,倒也喝了不少「茅台」,在老婆大人的

    監管之下,不敢多喝,平時自品,每回頂多二兩酒,一瓶茅台喝了兩個多月

    了,瓶底還是養金魚啊!相較之,茶與咖啡倒是消耗得快,後天要新開一包

    「龍井」了。

        煙、酒、茶、與咖啡皆是「成癮性物質」,幸好我不抽煙。自門檻論來說,

    「菸.酒」乃是「非法成癮藥物」(毒品)的初階「成癮」物質,在研究青少

    年的成癮行為預防,顯示濫用非法成癮藥物少年的確已先行濫用「菸.酒」

    了。有鑑於此,對青少年非法成癮藥物濫用的預防,是必須自「戒菸.戒酒」

    著手。大多數少年並不明白「成癮物質」對身心健康的危害,他們也常受到

    同儕的引誘與模仿而陷入成癮藥物的濫用而無法戒除。

     

    (146).樵翁午語-146.>母親節談犯罪少年對父母教養的知覺?

     

                   *. 林瑞欽教授 2022.05.08


        今天是「母親節」,祝天下的母親快樂!

        一早又再做「核酸檢測」,等結束後再去小區找花拍攝。
        在台灣,矯正機關會為受刑人舉辦「打電話跟母親祝賀母親節快樂。」

    往昔,在監獄做「假釋」審查時,常聽到受刑人説道:他的母親年紀大了,

    他出獄回家後要好好陪伴與照顧母親。我也觀察到,平常到監獄來探監的,

    也顯示母親比父親多。

        另方面,監獄的受刑人的母親,是自小如何教養他們的呢?我的觀察是

    「累犯」的男受刑人,其母親常是「過度溺愛」與「過度保護」,父親卻

    是「忽視」或「過於嚴厲」。相對女受刑人的父親在未成年前的管教則

    「過分嚴厲」,母親則「過於忽視」,以致少年期即屢屢逃家逃學,成為

    性犯罪者。

        我曾比較有無犯罪少年對父母教養的知覺,顯示相比;未犯罪少年,犯罪

    少年較認為父親對他們缺乏督導,兩者對母親的教養知覺並無顯著差異。

        我不知道「中國大陸」對未成年犯的父母教養知覺是什麼様的圖像,應該

    蠻值得實地調研。

     

    (147).樵翁夜語-147.>依數據去做非法藥物濫用治療與預防策略。

     

                   *. 林瑞欽教授 2022.05.15


        回首前塵,客居海外已數月,今早又需循例作「核酸」,未來我做夢

    都會想到「核酸」與「抗原」檢測啊!

        有摯友詢及如何與某些家長,談「非法成癮物質」之「偶吸」與「復吸」

    的問題,這就讓我想來談談青少年非法藥物“濫用”的問題。我的觀察,是人

    們常是自青少年不可以違法使用非法成癮物質,即“毒品”,但對於使用何種

    非法成癮物質?在哪裡使用?跟誰一起使用?使用的劑量與頻率為何?多久

    能取得?

        花多少錢取得呢?錢從何而來?如何使用?使用後身心發生何種變化?

    卻是一無所知。令人遺憾的是,相關部門一紙「公文」下達:「請貴單位研

    編與實施預防“青少年吸毒”的方案」,然後就由所屬機關「各顯神通」去

    「紙上談兵」籌備方案陳報。

        回顧以往,自2014年我涉入多個省市的“戒毒”事務以來,我一再的呼籲落

    實對“吸毒行為”的「監測」與「掌控」等數據的充分掌握,然後再依據去發

    展後續的治療與預防策略。八年過去了,我似乎沒有看到我的呼籲被落實。

        「依循風險/保護因子」的「三級預防模式」以發展防治青少年“吸毒”、

    犯罪”的策略,是相當合適與有效的途徑。若無視本土的非法藥物濫用(吸

    毒)與犯罪行為的現實,僅是套用其他社會或地區,依據他們的犯罪與吸毒

    行為所發展的方案來執行,是相當不適切的。

     

    (148).樵翁晨語-148.>評析暴力犯之「暴力認知」攻擊論的三步曲!

     

     

                  *. 林瑞欽教授 2022.05.18


        依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2022年5月14日下午一位美國紐約州「布

    羅市」一位18歲白人青年「金德倫」在購物商場槍殺群眾並現場直播,

    造成十死三傷慘案,其中黑人十一人,白人二名,行兇前發表180頁的犯

    罪宣言,包括謀劃此次襲擊的種種細節、大量反猶太主義和種族主義言論、

     

    承認自己是白人至上主義者、種族主義者。約一年前,他曾因在其所就讀

     

    的高中發表威脅性言論,被警方調查,並在精神病院接受了評估。

        我見此新聞,乃思考自認知腳本攻擊論加以評析:

        就上例兇嫌於於十七歲以前,即因發出暴力威脅與反種族主義,因此被

    報後遭員警列為「暴力風險」人口,而移送至「精神病院」實施心理評估,

    隨後被釋放。該心理評估似乎不周全,一般的心理評估,與暴力風險評估顯

    有落差。

     

     

        一個人的「內言」(inner-talk),又稱「內在對話」,經過「語文化」,

    具體地轉化為語言與文字,然後再轉化為「行為」。簡單地說,上述是

    暴力認知腳本攻擊論的三步曲。

        第一步驟對暴力形成了「認知表徵」或謂「認知基模」,我曾稱為“知元”

    即為知識的基本結構。此“知元”形諸於其成長的家庭與社區,可能其父母即

    對有色人種抱持「貶謫」的態度,且家中常有類似言論。當「有色人種」被

    貶低為“非人”時,就暴力犯來說,他將對之施以暴力就不是罪惡的行為。

     

        此種「種族主義」之偏好的「認知基模」是形塑於「兒童期」。此種「認

    知基模」會顯現在對「有色人種」的咒駡如髒的、是豬、鬼等惡語。緊接著

    將該等歧視性語言用貶低、惡毒的文字在網絡公開散佈與攻擊。在個案長大

    後,會對「有色人種」展開肢體攻擊,再進入刀械與槍支武器的攻擊。

        若再加上其高衝動性、不佳的人際交往、缺乏同理心、與認知扭曲等暴力

    風險,就會更加深其對「有色人種」的恨意,在搭配武器效應,慘劇就一觸

    即發。

      

     

    (149).樵翁語-149.>探究「校園霸凌」行為發生的重點。

     

              *.林瑞欽教授 2022.05.28


        午間鳥鳴不絶於耳,聽之不覺吵,卻宛若催眠曲。

        昨日下午五時許,核酸檢測,順便在小區裡逛一圈,偶見粉紅與深紅「蜀

    葵花」之爭相開。到小公園,又見一片「紅楓葉」隨風揺,但見人間風景隨

    處有。

        數日前見新聞報導;美國「德州」一18歲「墨裔」18歲少年持槍闖入當地

    小學槍殺19名學童與兩名教師,離家前槍殺其祖母。此案兇嫌在學期間屢遭

    人霸凌與人打架,乃輟學,然在家又常與其祖母衝突,為人孤獨,少與人交

    往,其母又吸毒。

        回顧上個世紀以來,美國多起校園槍擊案之兇嫌,多數在校有「被霸凌」

    的被害經驗。

        顯而易見的,促進校園和諧,消除校園「霸凌行為」的發生是預防校園暴

    力兇案發生的重要途徑。

        目前美國社會對「校園槍擊案」的焦點多半置於槍枝彈藥的缺乏管制。然

    在槍枝彈藥管制的社會,校園霸凌所引發的暴力案件,實亦不少見。另根據

    “暴力產生暴力”之【暴力循環論】:霸凌「被害者」也常常發展成為暴力加

    害者。顯然,對校園霸凌行為的研究與防制是犯罪預防很重要的一環。

        校園霸凌含恐嚇、威脅、勒索、毆打、傷害、猥褻與性侵害等暴力行為。

    各級學校之霸凌行為發生的盛行率、性別差異、常見的霸凌行為類別、霸凌

    與被霸凌的學生具有何種身心行為特徵與關係、兩者的家庭教養、霸凌發生

    高頻率之學校管理與校園氣氛等皆是探究校園霸凌行為的重點。

     

    (150).樵翁語-150.>談具信.效度的再犯.暴力.脫逃.自殺.戒護等

                        風險評估工具。

     

             *.林瑞欽教授 2022.06.01

     

        近聞臺灣有「監獄官」為在監受刑人教唆監外不良幫派份子,以假車禍

    毆傷。又聞該教唆受刑人為殺人未遂「重刑犯」,居然能被「無戒護與再犯

    風險」選入「自強外役監」服刑,其間顯有弊端,應由司法機關,詳加調查

    細究,以彰顯公義。

        就報導提及「再犯與戒護風險」,僅就「有/無」加以勾選,此讓我對

    「矯正署」於此等「風險評估」的「輕率」與「無知」作為深感荒謬。

        「風險」是可能性,它不是「有/無」,而是「強弱」或「高低」,「風

    評估」是多維度而非單維。就該案受刑人殺人未遂是「暴力犯」之「戒護

    險」實應考慮其衝動性、易怒、敵意、攻擊性、前科紀錄、心理病態、初

    被逮捕年齡、同理心、物質濫用「行為史」、參與幫派組織「犯罪史」等

    維度,以0、1、2評分詳加評估,再以總分評為高.中.低風險。矯正署對於

    「再犯與暴力風險評估」工具與知能應速加強,不能找個對「風險管理」毫

    無概念的法學教授做「個研究案」就了事了。相信擁有那麼多位矯正專業碩.

    博士監獄官,必能研發適用並具信.效度的再犯、暴力、脫逃、自殺、戒護等

    風險評估工具。

     

    (151).樵翁午語-151.> 對「濫用非法成癮藥物」者的矯治。

     

                  *. 林瑞欽教授 2022.06.22

     

        夏至已過,真是酷熱。躲在室內,地下室最涼快,但懶骨頭還是斜躺在客

    廳的沙發上。台灣的確診人數還是五萬多,因疫而亡者高達172人之多,嚇得

    老夫躊躇不敢回,卻看機票日日漲。

        觀察「犯罪人群」入監前後的就業情況,顯然它是影響再犯的重要關鍵

    「風險因子」。同時,它也是影響「濫用成癮物質」者復發的風險因子。過

    去我的研究也顯示當人們涉入「非法成癮藥物濫用」之後,其職業專業水準

    也會隨著降低,女性更是大幅度的降到勞力水準或失業的狀態。

        有鑑於此,「葡萄牙」政府對「濫用非法成癮藥物」者,加以「除罪化」,

    但提供「職業訓練」與「就業安置」的輔導,結果不但降低「非法癮藥物濫

    用」的盛行率,更顯著的降低「犯罪率」。

        上述意謂著「犯罪矯治」與「非法成癮藥物」戒治工作,需要重視「就業

    訓練」與「就業安置」等生涯輔導。

     

    (152).樵翁午語-152.>商業利益競爭與暴力犯罪的關係

     

               *. 林瑞欽教授 2022.07.15

     

        今天是陰天,「上海」雖然仍高溫,然已較前幾天有所下降。房子四周皆

    有樹蔭,然牆壁卻熱的,只能鎮日躲在冷氣房裡。

        見台灣新聞報導: 南投縣「草屯」生產「牛樟芝」的生技公司,老董與員

    工,於傍晚時分為殺手槍擊頭部致四死一傷,現已鎖定嫌犯身份。(李姓凶

    嫌已在台中被逮捕,該公司女性課長2014年曾被李姓員工所重傷。)

        槍擊頭部顯示凶嫌行兇要致人於死的動機,但動機為何呢?有待「刑事偵

    察」後續查明。「牛樟芝」分天然與人工繁殖,其價格因成分治癌成效有異

    而賣價極其昂貴,因此行情與競爭極其激烈。受害者之一號稱為「牛樟芝」

    教父,四位死者又與「牛樟芝」的生產有密切關係,加上老董又是頭部中彈,

    此一「牛樟芝生技公司」將無法繼續營業,據此推論此案很可能是商業利益

    競爭所引發。雖李姓凶嫌被逮捕後,宣稱是報仇殺人,但內情有待釐清。

        就殺手的行兇的時段、著裝、交通工具、抵達作案現場至作案的時間差、

    手法與工具-滅音器手槍、手銬等,意謂著凶嫌熟悉現場,可能是熟人,他應

    熟悉槍械操作,有購槍管道,可能是「幫派份子」。

     

    (153).樵翁夜語-15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談家族高度

                            職業同質性。     

               *. 林瑞欽教授 2022.07.20

     

        於「上海」,這個夏天該是我這輩子感受到最熱的夏天,終日不敢出門就

    在室內待著,整個人就是懶懨懨的。前院的「玫瑰花」也因天熱,小小的花

    苞就開花了。

        近日知道友人就讀「高二」的女兒將繼承其衣缽,高中畢業後將赴美國

    「康乃爾大學」「心理系」就讀。前詢問另一多年不見的朋友其兒子近況,

    他連忙答道:已從「紐約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現在讀「碩士」了。這些

    例子,讓我想到此間朋友的子女之「升學」與「就業」深受父母親的影響,

    尤其是父親。

        在台灣,醫生、司法、教師、軍警、犯罪矯治等職業的子女,不遑枚舉,

    也深受其父母親的影響。我在台灣之「中正大學」教育學程任教時,要學生

    畫出內外祖父母、父母、伯叔姑舅姨、堂表兄弟姐妹的「家族教育樹」與

    「職業樹」,結果可發現有著高度的職業「同質性」。

        此間的朋友因只有一個小孩,因此更是費心栽培,紛紛不惜花費,將子女

    送往國外留學。

     

    (154).樵翁午語-154.>臺灣各大學之碩.博士論文的提昇品質!

     

               *. 林瑞欽教授 2022.07.28

     

         英國學位論文「「口試」約有兩種:一是由第一頁逐一往後問起、另一是

    由「文獻」往前問起。因此,經過口試後必須逐一修訂經指導教授核對,甚

    或要經校內或校外「口委」核實,方才提經院學位頒授「委員會」核定,因

    此繳交到大學圖書館的「學位論文」絕不可能發現有錯誤、疏漏達四百餘處。

    也絕對不可能在「口試結束」,由「口委」宣布頒授學位,尤其是「1.5個博

    士」學位。

        此次民進黨「桃園市長候選人」的兩篇碩士學位論文是否抄襲?「台大國

    發所碩論」之審議,建議「台大論文學術倫理審議委員會」首應調查兩造

    「口委」如何口試?與「指導教授」關係,是否為口試「護航部隊」。其次,

    應「比對」參考書目文獻,馬上就可知誰「拷貝」誰了;其三,再行「比對」

    論文正文;其四更應查明是否「有人代筆」,因此應由「委員」就文獻整理、

    統計分析、結果與討論對論文「撰寫者」詳查。

        迄今為止,我也在懷疑「阿通」教授的統計能耐,「阿堅」統計能通嗎?

    我是高度懷疑的。「國發所」的博.碩士論文之「英文參考書目」應詳加審

    查,是否「研究生」確實閱讀?以檢驗是否「造假」或「抄襲」。

        未來是否取消「碩士」學位論文?採修業一年後即「學科」考試,「不及

    格」者即汰除,採「易入難出」。如此要「碩士」就有「碩士」,但「博士

    班」研究生「難入難出」,學費全免,提高生活費獎學金,採「高淘汰」制。

     

    (155).樵翁晨語-155.> 臺灣年輕人「生涯」發展中的「價值觀」該思考

                          提供「價值澄清法」去做抉擇。

     

               *. 林瑞欽教授 2022.08.22

     

        昨將手機中三萬多張舊照片移動入USB,結果「磁碟」損毀,懊惱不已,以

    往應有所「備份」,然這也是囤積性格使然,反省之,這下子也幫我強迫來

    個「斷捨離」。

        時節已入秋,午間高溫仍達四十度,日最低溫為29度。昨日偶思,家鄉人

    們總是焦注於衝突,而毫不思考未來要戰爭的話,自己所擁有的人力資源與

    人口結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出生之「戰後嬰兒潮」的一代人,已垂垂老矣,

    相對本世紀初出生的一代人,正是少子化的一代人。他們若入伍,役期僅四

    個月,連步槍都不知道如何打,如此如何戰呢?

        我不知主戰論者,要如何「拿帚把」去打仗?莫忘1971年美國「棄台」而

    去,更不要忘了每年鉅額的軍購經費自美國採購「過時的武器」,如今只能

    高喊「不對稱的戰爭」,然如何個「不對稱法」呢?我明白自然界的「對稱」

    道理,如果今天你跟對方實力相稱,它怎敢威脅你呢?執政黨已將「核四」

    的「燃料棒」都拆了,如今只要封鎖你的天然氣,你的「護國神山」就塌下

    來了,說真的,我是蠻悲觀的。那個屬「猴」的除了「封存論文」、剝奪人

    們的「言論自由」外,還能做啥呢?

        據新聞報導,年輕人為了賺快錢,前仆後繼,勇往直前,到「高棉」、

    「緬甸」、「杜拜」等淘金,「不到黃河」不死心,唯錢的拜金價值觀,就

    那麼容易被騙與去騙人牟利。加害人已無人性,視人為其牟利之物,毫不尊

    重生命。多年來,刑事司法體系,無視於「詐騙」的「組織犯罪特性」與嚴

    重行為後果,總是以缺乏證據,「犯罪地」不在台灣而予以輕判縱容。如今

    年輕人輕忽想賺快錢,輕忽其「風險」而貿然前往語言不通、治安不佳、無

    邦交關係的偏僻落後小國,錢不但沒賺到?家中又被勒索鉅款贖金,甚至沒

    了生命。我們的教育對年輕人的生涯發展中的「價值觀」該思考提供「價值

    澄清法」去做抉擇。

        走筆至此,回首前塵,油然而生:

        「幽靜的奧入瀬溪,

          溪水潺潺地流著,

          我安然佇立溪旁;

          一晃間三載已逝,

          初秋驕陽仍逼人,

          滯留滬地思鄉濃。」

     

    (156).樵翁晨語-156.>受刑人之暴力與脫逃的風險的評估!

     

          *.林瑞欽教授 2022.08.25

     

        據新聞報導,台灣之「明德外役監獄」有位受刑人脫逃,並在偷竊機車時

    被警察發現,持刀拒捕並竊取員警佩槍,逮捕過程中兩名警察重傷送醫不治,

    該凶嫌逃亡至新竹被逮捕歸案,該嫌服役期間曾接受格鬥訓練,且有搶劫竊

    盜前科。年初,「花蓮外役監」亦曾發生服刑有組織、傷害前科之受刑人,

    嗾使監外暴徒對監獄官(戒護科長)施暴事件。上述兩案顯皆涉及低度戒護監

    獄在甄選接收入監受刑人時,低估暴力與脫逃的風險的評估,觀其戒護與再

    犯風險評估僅以“有、無”為標準,相當粗糙。一般「風險評估率」皆以

    「0」、「1」、「2」來評估。至於評估標準,我試著歸納其中要項述於下

    供參:

    1.長刑期。

    2.毒品、暴力、組織犯罪等前科者。

    3.高衝動。

    4.在監違規者。

    5.心理病態者。

    6.透過關係請託施壓者。

    7.家庭社會支持系統不佳者。

    8.同理心低。

    9.高敵意與攻擊性者。

    10.易怒與情緒不穩者。

        Hare所編製的PCL-R有20個標準,每個標準皆有説明,可以參考中國大陸

    司法部「循証矯正」的三本手冊,內有説明,通常最少要一天的研習。我認

    為實務操作,將得分以大於20分,即評估為心理病態者。若以此評估表進行

    評估,衝動性、同理心、物質濫用可略去。

    同理心有量表,近來對痛覺與同理心關係研究,顯示不怕痛者,同理心較低。

    愛護小動物較高者,同理心也較高。

     

    (157).樵翁晨語-157.>漫談「外役監」收容人之遴選?

     

                 *. 林瑞欽教授 2022.08.26

     

        近年來「外役監」收容人脫逃案件發生多起,而以近日發生之「明德外

    役監」之「林」姓收容人「返家」後,未能準時返監,並因「行竊機車」

    拒捕,而持刀與警察打鬥,兩位警察遭殺傷致死。

        另「花蓮監獄」有收容人不服管教,嗾使獄外幫派份子,將戒護科長毆

    打成重傷就醫。此兩位逞兇收容人皆有「暴力犯罪」前科紀錄,顯示「外

    監」遴選收容人已出現重大暇疵。

        「外役監」是低度管理監,對收容人的管理,比一般監獄較為寬鬆,因此

    其收容人是自一般監獄服刑表現良好者遴選轉入服刑,其「管理」與「申請

    假釋」之條件較為寬鬆。

        然細究遴選收容人的條件,依照監獄行刑法之規定,顯然低估「脫逃」

    「在監暴力風險」。在細究其「再犯」與「戒護風險」的評估,各一題只

    以「有/無」進行主觀的勾選,顯得十分粗糙。

        「矯正署」應將往年自「外役監」脫逃、再犯、暴力之收容人的前科紀錄,

    刑期、物質(含酒精)濫用、家庭結構與經濟狀況、婚姻與夫妻關係、衝動性、

    教育程度與智力、性格違常、少年期是否犯罪、情緒是否穩定如是否易怒、

    是否為幫派份子、心理病態、暴力犯前科、敵意與攻擊性高、缺乏同理心等

    變項與脫逃、暴力、違規、再犯的關係進行分析。將「監獄行刑法」的規定,

    列為必要條件,「高風險因子」列為遴選的「主要條件」。精進各「風險因

    子」的評估如以「0」、「1」、「2」加以評分。如「心理病態《查核表》

    高於20分者,即以汰除。准予返家休假之收容人,應發展電子腳鐐加以管

    控,以善其事。

     

    【按:媒體報導:

    「林信吾」脫逃,法務部督責「矯正署」強化「返家探視」受刑人,

      動態監控!     (CNEWS 匯流新聞網2022.08.26)

        法務部「明德外役監」受刑人「林信吾」利用返家探視機會脫逃,並犯下

    殺警案,引發社會撻伐,法務部24日召集「檢察及矯正機關代表」開會研商

    訂定相關處理流程,決議監所應在當日人犯脫逃案發後最遲2小時內,先向檢

    察署傳真通報及告發,並由檢察官迅速辦理,依法逕行拘提或立即發布通緝。

        法務部表示,為使檢察機關迅速處理監所人犯脫逃案件,處理流程會議決

    議,監所應於發生人犯脫逃事件的當日案發後最晚2小時內,檢具充足的人犯

    脫逃或逾期未歸等相關證據資料,先向檢察署傳真通報及告發,由檢察署單

    一窗口法警室收受後立即送交「檢察長」分案,由「檢察官」迅速辦理,依

    法逕行「拘提」或立即發布「通緝」,期以充足移送事證、簡化行政流程

    、迅速依法處理,妥適偵處是類案件。

        法務部同時積極進行「外役監」相關法規的修正,就「外役監條例」、

    「外役監遴選實施辦法」及「審查基準表」進行通盤檢討,擬具「提高遴選門

    檻、強化在監考核、明確化遴選條件、排除重大暴力犯罪」等修法方向,也將

    調整外役監遴選辦法與外役監受刑人的審查基準表。並將邀請監獄及犯罪學專

    家學者、監獄實務工作經驗者、監所關注小組、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團體

    成員舉行「研商外役監條例等修法及外役監改進措施會議」討論各項改革措

    施。

        法務部並在修法前,已責成矯正署加強相關行政精進措施,包括:提供數

    據化資料輔助審查委員遴選適合受刑人、機關內部組成遴選委員會落實初核

    審議、強化返家探視查核機制,即以視訊等科技設備全面確認受刑人返家探

    視動態,課予受刑人回報義務,未來也將研議要求受刑人逐日向警察機關報

    到,以確實掌握行蹤。】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2DeDPLa?utm_source=lineshare

     

    (158).樵翁晨語-158.>取消外役監「受刑人返家度假」吧!

     

                 *. 林瑞欽教授 2022.09.06

     

        「外役監」沒有理由,開放受刑人毫無規範的返家休假,這制度是錯誤的,

    多少脫逃是「返家休假」所致,「吳載威」典座是「自強外役監」返家受刑

    人「姦殺」計程車「女司機」又棄屍案之第一個受嚴厲處分的「矯正官」。

        多少年來,「矯正人員」還沒看出受刑人返家渡假的弊病嗎?猛虎出柵欄,

    你能耐他何呢?即使裝「電子腳鐐」,他還是會破壞的。你們太天真的了,

    以為監獄裡關的都是人性是善的嗎?外役監的「教化」處遇,做到哪裡的呢?

          取消「受刑人返家度假」吧!

     

    (159).樵翁晨語-159.>漫談「外役監」收容人之遴選。

     

               *.林瑞欽教授 2022.09.10

     

        時值中秋,先祝諸友中秋節快樂 !

        近年來「外役監」收容人「脫逃」案件發生多起,而以近日發生之「明德

    外役監」一位林姓收容人,返家未能準時返監,並因「行竊機車」拒捕,而

    刀與警察打鬥,兩位警察遭殺傷致死。另「花蓮外役監」有收容人不服管

    教,嗾使獄外幫派份子將「戒護科長」毆打成重傷就醫。此兩位逞兇收容人,

    皆有暴力犯罪前科紀錄,顯示外役監「遴選」收容人已出現重大暇疵。

        外役監是「低度管理監」,對收容人的管理比一般監獄較為寬鬆,因此其

    容人是自一般監獄服刑表現良好者,遴選轉入服刑,其管理與申請假釋之

    條件較為寬鬆。

        然細究遴選收容人的條件依照「監獄行刑法」之規定,顯然低估「脫逃」

    與在監「暴力」風險。在細究其「再犯」與「戒護」風險的評估,各一題只

    加以「有/無」進行主觀的勾選,顯得十分粗糙。

        「矯正署」應將往年「自外役監」脫逃、再犯、暴力之收容人的前科紀錄,

    刑期、物質(含酒精)濫用、家庭結構與經濟狀況、婚姻與夫妻關係、衝動性、

    教育程度與智力、性格違常、少年期是否犯罪、情緒是否穩定,如是否易怒、

    是否為幫派份子、心理病態、暴力犯前科、敵意與攻擊性高、缺乏同理心等

    變項與脫逃、暴力、違規、再犯的關係進行分析。將「監獄行刑法」的規定

    列為必要條件,「高風險因子」列為遴選的充要條件。精進各「風險因子」

    的評估如以0、1、2加以評分。如「心理病態」查核表得分,高於20分者即

    以汰除。

        各外役監雖設有「遴選委員會」,然就個人所知,該等委員會的委員對暴

    力、脫逃、再犯風險評估與管理相關「知能」嚴重不足,多半僅就形式要件

    如近一、二年在監表現是否良好,與收容員額考量,未來應完全排除暴力犯

    前科之受刑人、有三種不同犯罪種類以上之前科紀錄受刑人、下修刑期八年

    為五年的收容人等。

        過度相信在監收容人,因外役監的優惠條件而不致於脫逃。因而對「返家

    休假」的收容人,毫無監控機制,未來對於「返家休假」者,落實「代幣制」

    ,提高兌換「返家休假」積點或積分;對「返家休假」受刑人,應加以電子腳

    鐐嚴格管控,更應落實「調查科」的功能,強化調查員的「知能」。

     

    (160).樵翁午語-160.>重視被害兒童之犯罪風險因子。

     

                *. 林瑞欽教授 2022.09.24

     

        昨天在「高牆」裡開了一整天的會議,今天就在窩裡待一整天吧 !

    要對明上午的「犯罪心理學」的課,好好準備一下。

        「暴力循環論」,說明「暴力」產生「暴力」,在回顧「暴力犯」的成長

    歷程時,顯示他們在「兒童期」即受到重要他人如父母、兄長、教師、鄰居、

    玩伴等等的暴力加害,這是常被忽視的犯罪「風險因子」。我這輩子年紀最

    小的「輔導個案」是一個害怕到托兒所的三歲小男童,他不敢到「托兒所」

    去,是班上有個年紀比他大的兒童會欺侮他。如何預防兒童受到家庭、鄰閭、

    學校等的「霸凌」經驗,近年深受歐美「犯罪預防」的重視,也是聯合國近

    年一再鼓吹各國重視的「友善兒童」、「兒童安全」的運動之緣由。

        雖然社會普遍強調女童免於受到性侵的安全,然而更值得重視的「犯罪被

    害」預防,則是「男童」受到性侵的威脅。

     

    (161).樵翁午語-161.男女施用「甲基安非他命」之「健康風險」。

     

                *. 林瑞欽教授 2022.09.29

     

        我又開始清理書房,將張張有寫字的紙張看過一遍,再決定汰除。我這代

    人依然是紙張為主的年代,雖然已許久不寫字了,但是對紙仍舊懷著濃濃的

    依戀,捨不得將它丟棄。老婆說;只要授權給她,一個上午她就料理妥當。

    呀!我知道的就是悉數回收。

        自宅隔鄰,外頭三個大建築工地,地下五層,那可要挖掉數千噸的土方,

    接著三棟25層樓的大樓就拔天高了。當然也就擋掉我的天空了。

        我的筆記紀錄著男女施用「甲基安非他命」之後,顯示「女性」比「男性」

    有較高的「健康風險」,一如下述:記憶衰退(男=31.7%,女=46.4%)、注意力

    不集中(男=23.9%,女=38.8%)、嗜睡(男=20.2%,女=36.6%)、便秘(男=23.9%,

    女=34.8%)、頭痛(男=9.1%,女=19.9%)、意識不清(男=10.7%,女=19.2%)、

    C肝(男=9.9%,女=18.1%)、HIV(男=1.2%,女=15.1%)、(男=6.6%,女=11.6%)。

     

    (162).樵翁晨語-162.感情世界受騙與被害者的互動關係。

     

            *.林瑞欽教授 2022.10.08

     

        凌晨思潮起伏,輾轉反側,索性起而文之。

        今日社會「社交軟體」發達,無遠弗屆,然因社會結構變動劇烈,「曠男

    怨女」失婚者眾,熟女老男經由網路尋求真愛,一般透過社群軟體媒合,初

    時成功交往熱切,倒也滿足男歡女愛,彼此「性愛」需求,然而男女關係不

    僅是「性愛」而已,生活開銷或關係需求漸增,即會增加一方財務支出或情

    感或時空間被佔有的負擔,即會增加一方或雙方的心理困擾,導致尋求分手,

    然若有一方不甘付出損失,就會造成施暴行為而成悲劇。

        另一方面「詐欺犯罪」者或單一或成團伙,分工細密,利用資訊科技,掌

    握求愛的急切渴望騙財.騙色.騙身,甚至涉及人口販運、摘取器官販賣、殺人

    等犯罪。

        在台灣,詐欺罪行的「量刑」、「求刑」似乎遵循公正世界「假說」,認

    定「被害者」,應承擔被騙的部份責任,因而對「加害者」刑罰,常忽視

    「被害者」的「身心」與「財損」等傷害後果,而相對施予寬鬆簡輕的判決。

     

    (163).樵翁語-163.談「刑後強制治療」的再犯風險評估。

     

              *. 林瑞欽教授 2022.10.10

     

        今天是「雙十節」,讀「台南師專」時,今天早上要穿大學服,頂著台南

    的驕陽,掌著國旗與招牌聽台南市的市長訓話,然後揮汗繞著市區大街行進。

        如今,我是坐在茶几前泡著茶,午前總算將北京朋友送的「茉莉花茶」結

    束了,然後將「鹿谷凍頂烏龍」三等比賽茶開封。近年來,周遭朋友流行的

    是「高山烏龍茶」,我常喝的茶葉也就升高海拔到「杉林溪」,偶而再升高

    到「翠峰」、「梨山」。據聞前幾年,凍頂的比賽茶混有「越南」的茶,

    能這是凍頂茶人氣下滑的因素。然在窩居上海其間,卻為「龍井」所吸引。

    周三到臺中市「豐原區」開完會後,應花時間清理窩中的茶葉了。

        前日報載「基隆地院」數度批駁一「性侵犯」通過「刑後強制治療」返家

    居住的決定,經該受治療者向「高院」上訴後,始獲得返家的自由。顯然刑

    後強制治療「再犯風險評估委員會」的決議未受到該地方法院法官的尊重而

    被廢黜。這是值得深入討論的課題。顯而易見的,該等法官缺乏再犯風險評

    估「知能」,而過度依賴受處分人的「靜態」風險評估而不相信過去八年

    的刑後強制治療的「成效」與「專業」的「再犯風險評估委員會」的評估結

    果,幸好有「大法官」的釋憲對「人權」的保障。

     

    (164).樵翁夜語-164.臺灣警察佩槍之風險迷思?

     

              *. 林瑞欽教授 2022.10.13

     

        近二十年前我於英國,見英國警察巡邏時只佩帶警棍與對講機,我問台灣

    的警察若不佩帶警槍會如何呢?他們的回答說不行,沒有安全感。一旦沒有

    了佩槍,他們就「六神無主」了。

        然而警察有了佩槍,有時候,槍卻也成為他們「自殺」最常見的器具,同

    時因武器效應,他們也常因為佩槍而成為暴力被害者。

        第二個問題是「派出所」的「值班台」,防彈玻璃,浪費人力在值班台,

    也讓警察在值班台,暴露被殺與攻擊的危險,我在英國時因需要到英國警察

    局去,開門進去空無一人,有個等候空間有椅子可坐著等候,按個鈴,不久

    即有個警察打開門,問明來意,即請你進到有桌椅的小房間,處理你的問題。

    如今各「監視設備」進步,我們的「派出所」的空間該應重加設計了吧!佩槍

    迷思也該打破了,如此也應可武器效應而減少「警察自殺「與「被殺」的風

    險。

     

    (165).樵翁午語-165.>非法成癮物質之戒治政策,宜調整未來方向。

     

                *. 林瑞欽教授 2022.10.26


        今日早上,上台中市「成功嶺」對「替代役男」做了一場「工作價值觀

    工作願景」的演講,今年還有兩場,我從二戰興起的德國文化教育與

    「哲家」Spranger的價值觀,分類談起,並舉例說明之。這個題目本質

    上是在討論「生涯規劃」,相對的,對組織與機構而言,則是「生涯管理」。

    演講中,我就一個人的學習與教育、工作、休閒生活的發展,再輔之健康、

    財富管理、老年生活,舉例說明。

        回到家,先跟上海的老婆大人匯報,然後洗個澡,接著煮飯溫菜,然後就

    睡個午覺。

        近日新聞評論皆在討論中國領導階層的換屆,我不懂,但我十年前偶識一

    友,年輕時在福建即與老大有極好的交情,他即說:老大會幹到他離開世界,

    數周前,又有朋友問我該問題,我不言之。如今,我來往兩岸,只有兩字,

    即「慎言」。

        乃我現在關注的是身體健康與口袋能叮叮噹噹響而已。有位跟我稱兄道弟

    的同姓「政務委員,在削減公教退休金時,唯獨沒有削減「政務官」的

    18%,如今估算他「台大」退休金有六萬三,再加上他16年的「政務官」18%

    退職金應超過15萬元,這真是應了老話「人不自私,天誅地滅」。還好,老婆

    人交代:「活得愈久,領得愈多。」多年前,有人針對美國多家大企業員工

    命與退休時間研究,發現65歲屆齡退休,平均死亡年齡是70+/-2歲,55歲退

    休者平均壽命80歲,那就姑且聽之吧!

        今天我跟接送我的司機提到,明年我實歲滿七十二歲,將放棄所有兼職。

    在家整理昔日文稿,今日見「李俊宏醫師」提到「勒戒」的議題,我想台灣

    從來就是以刑罰的「犯罪學模式」來處理非法物質成癮的「戒治」問題。現

    實上法律只能居於輔助的地位,物質成癮戒治根本是醫療的專業,將物質成

    癮予「監禁」是解決不了問題,多年來,這是我一貫的主張。「零容忍」

    成癮物質「戒治政策」早就往「減害」戒治之政策調整。司法院、法務部、

    衛福部等多年來還在那裡猶疑不前,文末再強調之: 「物質成癮戒治」應加

    速往「醫療模式」邁進,刑事司法應速將有關「毒品」防制的法律用語修改

    為「非法成癮物質」,並將主責單位移往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同時,應加

    速立法修改「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相關法律。將「戒治所」、「勒戒」等

    機構設定時程,自「矯正署」移往「衛福部」管轄監督,俾止於至善。

     

    (166).樵翁午語-166.>今日的兒少「偏差行為」係明日的成年犯!

     

                 *. 林瑞欽教授 2022.10.29

     

        昨天辛苦一整天,今天則是一整天的懶散,泡了茶,午間小躺一下,就被

    老婆從「上海」電話叫起,問我整盒「鹿茸片」是否帶回台灣,那是東北的

    親朋送的,「岳母」要我要服用,我隨口沒帶,結果冰箱一尋,果然老婆是

    對的,我的記憶遺落在冰箱裡,急忙跟老婆回報並道歉。然而要如何使用,

    可還得請教「谷歌」大神呀!

        自從牙齒搖晃不利嚼食,軟的食物逐漸為我喜歡,「炒花生米」等堅硬食

    物就被排除了。

        多年來從事犯罪行為研究,讓我確認兒童少年時期「家庭教養」的重要性,

    尤其「身心障礙」兒少的「早期療育」更是關鍵。細究「成年智障」者的

    「性犯罪」,往往自「兒少期」就已經可見其徵兆,若能早期干預,應可預

    防。對於喜歡掀女同學的裙子、喜歡躲在樓梯下放偷瞧女老師的裙下風光、

    喜歡看「色情」書刊與影片者皆應列管,妥善加以追蹤輔導。若經常「曠課

    逃學」者應結合「警察」與「社工」加以「列管、關注」及早干預,鄉下的

    警察不要老是在「派出」所執勤而忽視「社區巡邏」,對於女性獨自一人行

    走的保護,要加強以做好「犯罪預防」工作。

     

    (167).樵翁午語-167.>退休前後之生涯規劃與生活調適。

     

                 *. 林瑞欽教授 2022.10.31

     

        見學生Line群組,有人問到「何時退休」與「壽命」的問題。我因而有感!

    乃分享我的想法。

        有關「退休年齡」與「壽命關係」研究的貼文,我是很早以前就讀過,我

    亦曾與「人事行政局」某退休官員討論過此一問題,他跟我提到非正式估計,

    65歲屆齡退休公務員,平均約在退休後七年離世。我想其中因素,主要是對

    於「壓力」的因應,「過度負荷」與「負荷突然消失」,又無事先「生涯規

    劃」因應的準備。或工作時,身體上的疾病常壓抑,一到退休就爆發了。

        回首前塵,我55歲自「國立中正大學」提早退休,在56歲又受聘私立

    「玄奘大學」之「應用心理學系」教授,並兼任該校「社會科學學院」之

    「院長」六年、陽春「教授」一年,迨63歲時,毅然決然再度退休。

        退休後,到日本「京都」旅行時,購買攝影器材一批,即開始嘗試以

    「花」為對象的拍攝。惟二度退休後,我還保持在「東吳」與「靜宜」兩所

    私立大學的兼課,並在2016年開始在「臉書」分別撰寫有關「犯罪矯治」的

    短文,數易寒暑,亦有數百篇文章,讓大腦動一動。平常生活皆自己打理,

    買菜做飯等皆自己親自為之。

        我想何時退休呢?你自己對於何時退休應有主動的規劃,而不是「被退

    休」。退休後,所需要的生活技能要學習。我因長期隻身在台灣,因此很多

    時候,生活得自己打理。其次,要能適應退休後「門前車馬稀」的失落感。

    其三,我常揹著背包,獨自在日本與歐洲各地「搭火車」旅行,讓自己在陌

    生環境,保持靈敏的反應。其四,跟親人保持適切的溝通與交談。上述情境

    供參。

     

    (168).樵翁夜語-168.>讓受刑人由「活出意義來」到「活出快樂來」!            

                   *. 林瑞欽教授 2022.11.02

     

        二戰時,猶太裔精神科醫生Viktor Frankl也被監禁在集中營,他的父母

    弟姐妹與新婚妻子皆死於集中營。他將在集中營的觀察,在離開集中營以

    寫成一本書-“Men's Search for Meaning,在臺灣「趙可式」修女將該書

    為“活出意義來”。我常將此書推薦給我的學生與有喪親之痛來尋求我心理

    詢的個案,當然我也推薦給受刑人閱讀。

        “美好生活模式(The Good Lives Model,簡稱GLM)”是協助受刑人尋求

    「自我改變」的適切途徑,此理論主要用於「性侵犯」的治療。“改造”是忽略

    受刑人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多年前,我曾應邀到監獄對受刑人演講,我訂了

    下列的題目>“為迎接美好的明天做準備”。這是依循「美好生活模式」來的演

    講,它鼓勵受刑人為自己離開監獄「更生」設定生活的目標,並以在監獄服刑

    的現在為達成該一目標做準備。從「認知行為」改變的觀點,一個人要養成新

    行為,那是需要為自己建構「自我激勵」的行為養成「自主強化」過程。

        結合「意義治療」學派,我強力主張,犯罪矯治工作者應努力協助受刑人

    「活出意義來」,也因此,能「活出快樂來」。

     

    (169).樵翁晨語-169.>犯罪矯治處遇宜從啟發「同理心」入手。

     

          *.林瑞欽教授 2022.11.08

     

        三更天醒來如廁,上床已無睡意,乃盤坐半小時,繼之,思及數事:

    (1).由可預測的生活到不可預測的生活;(2).詐騙與暴力結合的行為時興,乃

    而撰寫之。

        (1).由可預測的到不可預測的心理因應:

        昨晚醫師知我又要到對岸,他即說他覺得現在對岸的生活,對他是存在太

    不可預測的變數。的確,人對生活中存在過多的不可預測的變數,會導致

    焦慮不安、惶恐、躁動、敏感、憂鬱、畏懼、缺乏自信、自我效能感低落、

    無助、無望等消極的情緒,更會造成非理性的認知,因而形成不當的行為如

    枯坐一旁、默然不語、不進茶飲、缺乏胃口、神情萎靡不振、缺乏信賴之安

    全感、重複性之強迫性行為動作等。

        回憶起上半年,我的預訂航班,屢屢被取銷,一切皆在不確定、無法預測

    的狀態,真是蠻煎熬的。古人雖有「定靜安慮得」之訓,然當此種不可預測

    的心理狀態成為多數人無法忍受的社會行為時,騷亂暴動必然隨之而起。

        (2).詐騙與暴力行為時興:

        雖說詐騙行為是存在人類社會之常見的犯罪行為,其中自亦有團體詐騙,

    然多屬個人間的財物損失,或是感情與性侵傷害之行為。但近年卻演變詐騙

    與暴力結合的複雜團體犯罪行為,先以網路誘騙身份證照、人頭帳戶、加以

    監禁脅迫從事不法行為、若有不從即施予凌虐毆打、性侵、勒贖、殺害棄屍

    等暴力行為。此種犯罪行為分工細密,致責任分散、去個人之從眾、與道德

    悖離等行為,不禁令人思及Zimbardo的「史坦福監獄」實驗。依照目前對團

    伙詐騙犯罪行為的求刑與量刑過輕,實無以嚇阻該犯罪行為的再累犯。另因

    其刑期短,不當獲利鉅大,以致不畏刑罰懲處之痛苦。未來犯罪矯治宜自

    「同理心」的啟發入手,著重「加害人」對「被害人」的心身被害之設身處

    地與感同身受的激發。

     

    (170).樵翁午語-170.>「河川砂石濫盜採」的防制問題。

     

                    *.林瑞欽教授 2022.11.08

     

        今日自理的午餐是「蔥煎蛋」、「鯖魚」、「蘿蔔魚丸湯」、「嘉士堡啤

    酒」,我是煮一餐吃兩餐。餐畢收拾清洗,將剩菜飯置於「缽」中存到冰箱

    中。

        午睡個二十分鐘,見窗外,建築工地挖土,讓我在想着「土」去何處?都

    市裡一棟又一棟的大樓,挖掉一車又一車的「土」,自然也流走了地下水。

    我研究「河川砂石濫盜採」的防制問題,建築工地的「砂石」也是個需要審

    慎思考的問題,台中市「秋紅谷」原建築工程、後火車站「台糖」被超挖採

    取砂石皆是典型的「濫採砂石」破壞地貌地形與地質的破壞環境問題,主其

    事者獲利後雖入監受刑罰,然自然環境,一被破壞已不復還了,這些政客良

    心,如何能安呢?我強烈的建議應將國營企業的土地收歸國有,嚴加列管,

    相關不當開發事宜,更應追繳渠等不當獲利者之財產。 

     

      (171).樵翁晨語-171.>由可預測的生活到不可預測的生活!

     

               *.林瑞欽教授 2022.11.08

     

        三更天醒來如廁,上床已無睡意,乃盤坐半小時,繼之,思及數事: (1).由

    可預測的生活到不可預測的生活; (2).詐騙與暴力結合的行為時興,乃起而撰

    寫之。

        (1).可預測的到不可預測的心理因應:

        昨晚醫師知我又要到對岸,他即說他覺得現在對岸的生活對他是存在太多

    不可預測的變數。的確,人對生活中存在過多的不可預測的變數,會導致焦

    慮不安、惶恐、躁動、敏感、憂鬱、畏懼、缺乏自信、自我效能感低落、無

    助、無望等消極的情緒,更會造成非理性的認知,因而形成不當的行為如枯

    坐一旁、默然不語、不進茶飲、缺乏胃口、神情萎靡不振、缺乏信賴之安全

    感、重複性之強迫性行為動作等。

        回憶起上半年,我航班屢屢被取銷,一切皆在不確定無法預測的狀態,真

    是蠻煎熬的。古人雖有「定靜安慮得」之訓,然當此種不可預測的心理狀態

    成為多數人無法忍受的社會行為時,騷亂暴動必然隨之而起。

        (2).詐騙與暴力行為時興:

        雖說詐騙行為是存在人類社會之常見的犯罪行為,其中自亦有團體詐騙,

    然多屬個人間的財物損失,或是感情與性侵傷害之行為。但近年卻演變詐騙

    與暴力結合的複雜團體犯罪行為,先以網路誘騙身份證照、人頭帳戶、加以

    監禁脅迫從事不法行為、若有不從即施予凌虐毆打、性侵、勒贖、殺害棄屍

    等暴力行為。此種犯罪行為分工細密,致責任分散、去個人之從眾、與道德

    悖離等行為,不禁令人思及Zimbardo的「史坦福監獄」實驗 。依照目前對

    團伙詐騙犯罪行為的求刑與量刑過輕,實無以嚇阻該犯罪行為的再累犯。另

    因其刑期短,不當獲利鉅大,以致不畏刑罰懲處之痛苦。未來犯罪矯治宜自

    同理心的啟發入手,著重加害人對被害人的心身被害之設身處地與感同身受

    的激發。

     

    (172).樵翁午語-172.>建構兒童安全的「社區防護機制」。

     

                 *. 林瑞欽教授 2022.11.11

     

        昨天早上四時許即醒,準備早餐,總算六時四十五分於「台中市」自宅出

    門,走去五權站搭上07:07的「區間車」趕到「台中高鐵站」搭乘07:40高鐵

    到「桃園」,下車後隨即搭計程車到「矯正署」,在09:01抵達,09:10準時

    開講。其中有三名學員是畢業於「中正大學」「犯防所」,雖然我退休已16

    年了,他們表示知道我是「研究所」裡退休的老師,也真讓我感到高興。上

    課,已是十二時,已請承辦人幫我安排計程車趕到「桃園高鐵站」,然後

    又順利搭上13:10高鐵回台中,接著轉搭14:00公車回家,沐浴後已是14:40就

    累了睡著,醒來已是15:20了。自早上醒來近十二小時,這說明我的體力已在

    走下坡了。

     

        學生傳來花蓮有一五歲小女童在阿姨家門口玩時,為一男子性侵,經查該

    男子是剛出獄無業之四十五歲「輕度智障」的男子所為。此案的嫌犯有兩項

    特點值得注意,一是該嫌是剛出獄不久的「更生人」,有無受到警察機關的

    關注,自社區警衛的犯罪預防思考,該嫌理應受到管區警察的關注。其次,

    是智能障礙者,有高風險觸犯妨害性自主罪,且常以年幼的男女兒童為侵害

    對象。觀察此案發生在花蓮的鄉下,顯示對於智能障礙或精神障礙有犯罪前

    科者之「監護能力」的不足。另外,一般家長對於十二歲以下兒童的照顧過

    於忽視,在英國,不能讓十二歲以下兒童單獨在家或出門玩,必須有成年人

    照顧或陪伴。有鑒上述對兒童安全的維護,除應提高父母對兒童被害風險的

    意識外,更應加強基層警察對於社區有治安風險人口的監控,對於有前科之

    智能障礙者,更須加以監控,並建構兒童安全的「社區防護機制」。

     

    (173).樵翁晨語-173.> 身教」與「言教」!

     

            *.林瑞欽教授 2022.11.12

     

        今晨二更天即醒,四更天再度入睡,九時許早餐後,趕緊洗衣。十時後,

    隔壁大樓鄰居年輕的母親大聲對幼小的孩子叫囂著,那孩子嘟嚷著,我聽了

    真是心煩啊!

        我在想為何這位母親要從早到晚總是用叫囂聲來教她的幼兒呢?真的不能

    用悅耳的聲音來教她的幼兒嗎?這戶人家以往每到周五晚上就是「麻將」打到

    周日晚上,現在則是那位叫囂子女不絕於耳的母親,似乎我也成為年幼的孩

    子在接受她的管教。

        我的錄音CD收音機壞掉了,只好展現我美聲的男高音,這招真管用,她把

    窗戶關起來,讓我聽不到她的叫囂聲了。

     

    (174).樵翁午語-174.>於非法藥物濫用成癮者的減害「防治對策」。

     

                *.林瑞欽教授 2022.11.22

     

        整理舊物的好處,就是幫助回憶。今天居然翻出两張紙,一張是我的「國

    中指導活動教師登記核定」通知,一張是「衛生署」第一任的「藥癮戒治委

    員」聘函(2014,01,01~2015,12,31)。台灣藥癮者感染HIV, AIDs盛行率的高峯

    期,我有幸参與防治的政策決策,也促成提供「海洛因」成癮者,口服「美

    沙酮」的減害防治策略,成功的控制其發展趨勢。

        然近年「安非他命」成癮者,尤其是「同性戀」也流行「靜脈注射」,再

    加上其危險性行為,致有感染HIV, AIDs 的高風險,幸好「衛福部」之「心理

    健康司」已注意到此趨勢,在2021年經由研究案開展「防治對策」的研發。

    然就我個人的觀察,該方面的研究不應是引進美國「加州」的治療模式,實

    應結合心理、社工學者與實務工作者發展適合「本土」的戒治策略與方案,

    以有效遏止此波因採靜脈注射之濫用「甲基安非他命」並因危險性行為而增

    加感染HIV, AIDs的風險之盛行。

     

    ↑.民國93林瑞欽教授於「衛生署」第一任的「藥癮戒治委員」聘函

     

     

    ↑.民國67年林瑞欽教授於「國中指導活動教師登記核定」通知

     

    (175).樵翁午語-175.>「心理師」如何觀察「當事人」呢?

     

                    *.林瑞欽教授 2022.11.23

     

        昨晚思考,多年來我對「心理師」執業行為觀察,助人專業強調要能有效

    助人,先得要能了解來求助的當事人,然後是幫助他去了解他自己。然而

    「心理師」們,卻常焦注於當事人當下的困擾所引發的負面情緒與行為,而

    忽略當事人如何看待其自己的困擾、它如何發生、如何應對、如何尋求資源

    來幫助解決該等困擾等。

        「心理師」如何觀察「當事人」呢?晤談前如何接案的呢?接案後對當事人

    的「外顯行為」如衣著、打扮、行走步履、臉色,就坐定位後的姿勢、說話

    的用詞、聲音大小、話語的合理性、流暢性等;眼神與視線焦點、對語義的了

    解程度等的了解情形為何?簡單地說,即是「察其言,觀其行,聽其言,辨其

    色」。

        「心理測驗」與「衡鑑」時,是否對當事人反應的行為如塗改、東張西望、

    東摸西扣的多餘或不尋常的動作、反應時間長度等的觀察紀錄,而非放任

    「當事人」在一邊自行作答。歸結上述,助人先得了解當事人與協助當事人

    了解自己,再談如何協助當事人情緒、認知、與行為的改變。

     

    (176).樵翁夜語-176.>重視犯罪預防中的「早期療育」措施。

     

               *. 林瑞欽教授 2022.11.26

     

        今日中午去投票,很冷清,選舉結果: 「民進黨」大潰敗,一如預期。歷

    經防疫成效不佳,「高端疫苗」股票自一股27元炒到417元,「民進黨」全

    黨保護之; 而「台大國發所」竟成民進黨人的文憑製造機器,其領導人暨全

    黨上下一心力挺,令人可恥。其三,通貨膨脹,致物價高漲,連雞蛋價格都

    漲為為往年的二、三倍。其四,大幅度砍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卻不见

    「政務官」之退職金有何消減,更大舉將高階公務員職缺,調整為「政務官」

    編缺,嚴重破壞常務官公務員「任用體制」。顯然現在之執政黨的施政,已

    因獨攬大權,展現其施政的傲慢,而失去民心。

        多年對犯罪人「再犯風險評估」的經驗,讓我更重視犯罪預防中的「早期

    療育」,尤其是弱勢家庭中之「智能障礙」的兒童發展。依我觀察他們的

    「家庭結構」常有失衡狀況,同時「家庭功能」也顯現失能的情形。

        整體而言,他們自幼缺乏教養,很早即成為「犯罪矯治」的對象,待其長

    大已成慢性犯罪者,再回顧其成長過程,其社會支持「功能」是很微弱,而

    只能依靠政府的「監護」與「照養」,這不但是無矯治可能,也無醫療之希

    望。將他們終生置於「監護場所」,應是社會最安全的防護,然而如此的做

    法,卻屢屢遭受「人權」主張者的圍剿。近來有些「精神醫學」的朋友呼籲

    「醫療」非萬能,同樣地,我也要宣稱「犯罪矯治」非萬能。

        早期療育,更是犯罪預防的重點,多年前英國與德國的「犯罪心理學」同

    道,已將「犯罪預防」向下延伸到「幼兒時期」。相對的,我們卻只將我們

    的關注,置於已犯罪的少年或未成年者。我們需要關注「注意力障礙」、

    「智能障礙」、「高衝動控制障礙」、「情緒障礙」與「高精神病風險」等

    有特殊教育與福利需求的兒童,及早藉由營養調理、運動訓練、父母效能訓

    練、特殊教育、福利補助等早期療育的干預來調控,將會有效降低他們犯罪

    的風險,增進社會的安全。

     

    (177).樵翁夜語-177.>追蹤家族的疾病史是健康預防重要的一環。

     

                    *.林瑞欽教授 2022.12.01

     

        今日晨,搭台中鐵路局「區間車」南下「斗六」與弟弟相會後,再由表

    導引到四舅家祭拜「四舅」。後來再到「劍湖山秋池」表哥的「劍

    山莊」進用午餐,然後到「龜仔頭」「文皓」表哥家,喝「咖啡」聊是非。

        「爭產」是台灣社會上,前一輩人過世,晚一輩紛爭不斷的戲碼。傳統上,

    女兒們是分不到「家產」的,爭家產是兒子們的事,但還是要女兒們蓋章放

    棄「繼承」。當年「三舅」很聰明,在外祖父尚未過逝,即跟母親與三個姨

    媽,要蓋章表示放棄「繼承」而得以順利過戶繼承「劍湖」邊一大塊地,結

    果在外祖父過世後,三舅與其他四個舅舅關係就不和,互不往來。我們家因

    父親早逝,祖父遺留的土地,不是被「耕者有其田」了,就是被父親生前處

    理掉了,家裡只剩下一間向「玉虛宮」租地蓋的的房子,母親生前曾問過我

    與弟弟,我們皆表示放棄繼承,讓給妹妹,因此沒有任何紛爭。

        如今,我的子女皆定居於英國,因此我對「身後事」,早就做好分配,

    跟他們述明,如此乃了無牽掛。更重要,是不要「重男輕女」,要一視同仁,

    內外男女孫皆同。

        今天表兄弟相聚,聊到一個嚴肅的議題,即舅舅與姨媽們,雖高壽,但晚

    年卻都有不同程度的「失智」,我母親86歲雖過世,記憶中她的「心智」還

    算不錯。我想追蹤家族的「疾病史」,是健康預防很重要的一環。

     

    (178).樵翁夜語-178.>推動「國民法官」之量刑的「信.效度」應受到重視。

     

                       *. 林瑞欽教授 2022.12.03

     

        近日腦海裡一直盤旋著一個問題即「求刑」、「判刑」之犯罪量刑。

    「求刑」是指檢察官對犯罪行為刑罰求處的強度; 「判刑」則是法官衡量犯

    罪人的犯罪行為,對被害人傷害的嚴重程度與認罪的態度,再参酌檢察官的

    起訴書、與律師的辯護書狀等所做出刑罰結果。現實上,該一「量刑」還兼

    涉及社會民意與政治壓力的考量(只不過各方都不承認而已)。

        於現實面,犯罪人對自己的犯行也自有一套量刑的認知評估。基本上,

    罪人與其辯護律師,無不期待判決的刑罰能降到最低;相對之,檢察官則

    期望能「刑之所當刑」,而受害人多半期待對施暴者,刑以更重之應報之刑

    罰。

        自「犯罪矯治」的觀點,刑罰要能發揮遏止犯罪人因刑罰之苦而不會再犯。

    然而現實卻顯示有不少人,不畏刑罰之苦,屢屢再犯。最近自一犯罪人的自

    白中獲知,他曾犯十一案而獲判刑6年。是以他出獄後自認為他第二次犯罪只

    犯五案,那法官將只會判他一半的刑罰>三年。有鑑於此,為求刑罰能有效達

    到預防再犯,法庭中對於犯罪人的犯行刑罰之「內在認知評估」應有所明鑒

    之。

        「量刑」是犯罪人與被害人及其辯護律師、檢察官與法官等各方對該犯罪

    刑罰的期待價量之「認知評估」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推動「國民法官」之

    際,量刑的「信.效度」應受到重視,雖然刑度的量刑「標準化」已小有所

    成,然承審的法官們常會受其性別、自身政治主張、宗教信仰、與家庭社經

    地位等因素所形成之意識型態與態度所影響。

     

    (179).樵翁晨語-179.>「犯罪矯治」是多元的科際整合工作。

     

                     *. 林瑞欽教授 2022.12.10

     

        昨晚友人來電談及具有「反社會性格障礙」、「家庭結構失衡」、「衝動

    控制低落」、與「違規違紀」等「受刑人矯治」的課題。前三者往往是受刑

    人服刑時違規違紀的主要徵因或是風險因子,它們的發展常是個體與其環境

    長期互動所致,以致服刑中的矯治期待有所成是相當受限制的。

        依據心理疾病的分類,「性格障礙」約可分為九小類,其中除「依賴型性

    格障礙」外,其他七類皆與「反社會型性格障礙」有某種程度的重疊,其中

    以「邊緣型性格障礙」有較高的重疊。就此觀之,對於「反社會型性格障礙」

    受刑人的矯治是有其難度的。「反社會型性格障礙」表現於外的反社會行為

    以與人爭吵、打架、不守監規等違規違紀為多,又常是其低落的衝動控制所

    致,就過去個人的觀察,此類型的受刑人服用精神藥物治療,並輔之Omega

    3 的營養補充、與憤怒管理之「認知治療」,此種「整合型矯治」是甚具成

    效的。

        受刑人的「反社會行為」亦深受家庭結構失衡影響外,還深受家庭功能失

    能的影響,透過家庭重塑、親子教育、與親情連結等父母效能訓練、替代性

    父母之重要他人的連結,經由角色扮演、社會劇、敘事治療、認知重構等

    「綜合心理教育矯治」亦可有所成效。

        「犯罪矯治」是多元的科際整合工作,期待同道共同努力,以降低再犯為

    消極目標,以發揮個人發展-心理-社會功能的健全個人為積極目標。

     

    (180).樵翁晨語-180.>收容人擁擠生活空間與低.高度再犯率的關係

     

                      *. 林瑞欽教授 2022.12.13

     

        斜躺床邊望窗外藍天,今日下午兩點即將結束五天的集中隔離,回顧2021

    年的今天,我正好是在上海「青浦」經歷人生第一次的14天酒店集中隔離的

    第一天。

        隔離對我來說,宛如修行的「閉關」。我原本就不看電視,兩度退休以來

    更是生活簡單,每日花在沉思的時間增多。以往會將所思紀錄寫在紙上,在

    使用智慧型手機以來,筆紙皆不用了,家中筆筒雖插滿筆卻成裝飾,稿紙、

    筆記本一大疊捨不得資源回收,依然棄置於桌子一隅多年。

        今晨醒來時,腦海裡浮出「水清無魚」的成語。然觀之客觀自然現象卻不

    然,多年前我在法國北部的「安錫」,看那湖水清澈可見底,卻依然見魚游

    成群。我住家附近的台中「綠川」,下水道整建後,流水清澈,但見河裡游

    魚成群。若將此成語用於:「若社會沒有好處可撈,則社會將毫無建設,因而

    容忍貪腐的存在是必然」。我個人認為這可是很糟糕的「非理性」迷思。

        動物行為學者探究「環境」與「攻擊性」的關係,他將魚隨機分成相等數

    量的兩組,一組飼養於骯髒的水桶中,一組飼養於潔淨的清水中,然後觀察

    魚群餵食時的爭食行為,結果顯示:生長在骯髒水桶組中的魚在爭奪食物時比

    起生長在潔淨水桶中之魚群較為兇猛。其後,他將髒水組的魚群移至潔淨水

    桶中,結果發現魚群在餵食時之兇猛的攻擊性消失了。

        這個實驗讓我想起擁擠的「生活空間」與人的「攻擊性」的社會心理學實

    驗結果是蠻相似的。在台灣的監獄裡,因超收受刑人,以致舍房非常擁擠,

    晚上睡在釘高的木地板上,常因肢體的碰觸而起衝突,甚至引起「性侵害」

    的犯罪案件。這是實務上的驗證。相較於「北歐」的「犯罪矯治」思維與實

    施,「犯罪刑罰」被認為只是短暫的處分,因此矯治環境的規劃與管理充分

    顧及受刑人的「人權」與「生活空間」暨「身心發展」的需求。如此思維與

    實施的結果,充分體現在於低度的「再犯率」。這是否也驗證著前述引介之

    動物行為學與社會心理學的實驗之應用的效應呢?一個午前「水清無魚」所引

    發的遐思。

     

    (181).樵翁晨語-181.>金錢價值觀「認知差異」與暴力犯罪的關係

     

                  *.林瑞欽教授 2023.02.04

     

        近日天天有「草莓」吃,老婆大人赏我一颗特大號的草莓。春暖花開,

    展露嬌艷之姿了。

        日昨學生再提到中國大陸「溫州」之「平陽」凶殺案。凶嫌一家為調解後

    「受害者」原應支付七萬元人民幣,卻只支付四萬元,「加害者」屢屢為尙

    未支付的三萬元上訪,形成地方困擾而被提報「精神病人」被住院,出院後

    心生仇恨而謀「報復」相關人士,終致造成七人死亡的慘劇。

        此案癥結在於三萬元人民幣的補償金,這讓我想起「社會心理學家」對富

    有家庭與貧窮家庭之兒童對「硬幣」大小之畫的「差異」研究,富有家庭兒

    童將該硬幣畫成較小,相對的,貧窮家庭兒童則將該硬幣畫得較大。此研究

    結果顯然暗示:對有錢人來說,三萬元人民幣不算啥,相對於較窮的一方來

    說,三萬元可是一筆大錢了,值得他們一再力爭。金錢價值觀之「認知差異」

    所引發之殺人動機,常被研究暴力犯罪預防與矯治者所忽視。

     

    (182).樵翁晨語-182.> 泛論青少年用藥(即吸毒)之預防。

     

                *.林瑞欽教授 2023.02.04


        今晨五更天即醒,然寒天就赖在温暖的被窩裡,讓腦子不停地運動著。

        未退休前,我热衷於「青少年的暴力與物質濫用行為」的實證調查研究。

    自一般與偏差少年在自我調控、自我概念、情緒、衝動、性格障礙、傷害與

    殺人等行為入手,持續觀察二十餘年,不敢說很瞭解少年的心理,但多少有

    所掌握。

        在解釋「青少年的物質濫用與暴力行為」時,“暴露論”是甚具效力的。

    行為發展過程中,青少年是傾向於「同儕群體互動」,因此「同儕的影響

    力」就顯得很強大。

        俗話有云:“近墨則黑,近朱則赤。”對於一個心理學者,心中就在想;

    要如何證實它呢?因此,我比較有無「偏差行為」者,有抽煙、喝酒、嗑

    (吸毒)、飆車等行為的人數。其次,從聽過、看過、用過、知道物質的

    用、同儕有無使用、多久可取得,即「易得性」等去比較。顯而易見的:

        (1)、犯罪少年有較高的物質濫用盛行率與朋友;

        (2)、犯罪少年,尤其是用藥少年在聽過、看過、用過、知道物

              質的作用、同儕有無使用等是有較高的盛行率;

        (3)、犯罪少年,尤其是有用藥少年有顯著較強的易得性。

        因此,在青少年用藥(即吸毒)之預防,若無法協助他們脫離用藥的朋友

    圈,則事倍功半的。

     

    (183).樵翁午語-183.>負面移情作用的「性侵害犯罪」者。

     

                *.林瑞欽教授 2023.02.18

     

        星期六早上,依慣例,我一直自認為我在「靜宜大學」碩士班學生的課,

    是排在上午,結果靜候坐於鄰邊之「中正國小」涼亭,隨口向路過之「研究

    生」問,才知是下午16:10的課。

        人類的行為是依照他的「認知」與「資訊」而為,正常人會依照現實的情

    形與資訊加以調整。因此「Simon」認為;「睿智行為」是彈性與可調適的。

    過去,我在研究資優兒童時,發現有部份兒童在被暗示其的答案是「錯」時,

    他卻依然堅持該「錯誤」的答案。

        在「性侵害犯罪者」身上,常可看到一而再的「否認」自己的罪責,尤有

    甚者,更會編撰他是「受陷害」而否認其行為,也因此他對他所犯的罪行加

    以面質時,他就以「生氣」來操縱治療者。他就如此的「堅信」他沒有犯罪

    而不願承認他的犯罪行為,他無法接受現實的「驗證」而調整其「信念」與

    「行為」,就年復一年繼續地躲在他的內心「碉堡」裡。

         佛偈有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

    名為真懺悔」。善哉!

     

    (184).樵翁晨語-184.>自我知覺的主觀現象與暴力犯罪行為之關係。

     

                *.林瑞欽教授 2023.02.25

     

        自「上海」回到台灣「台中」自宅,已是10天,雖然窗外有某「建設公

    司」工地吵雜的施工聲音然而將該辦的事已處理告個段落,身心總算有了

    頓下來的感覺。

        人活在「自我知覺」的主觀現象世界裡,尤其是「人我關係」為然。

    此關係的探究,我深受Combs 與Snygg, Buber 的觀點的影響,前者主張

    人對現象世界的行為反應,係受到其「自我認知」、「知覺」與「信念」

    影響後者認為一個人的存在,是反映在自己如何與世界既存事物連結

    的方式簡單的說,我--祂、我--你、我--他、我--它、我--牠等的關係。

        在心理健康的研究裡,我與自己的關係是「人本」心理研究的核心課題,

    尤其是自我實現與自殺行為。過去我曾在某國立大學擔任「輔導中心主任」

    的九年生涯裡,觀察「人」會被嵌入於某種關係後的「成敗」所宰制,認知

    自己是一個「不是我的我」,因此不認識、接納自己的認知與感受,就影響

    我對自己表現出不重要、差勁、失敗、一無是處等自己是活著沒有價值

    (worthless)的評價,進而對自己產生活著是無意義的(meaningless),終至毀

    滅自己。

        前述自我否認與貶抑,源於個體對自己的「扭曲認知」,也源自於如父母、

    兄弟姐妹、同學、師長、上司、同事、下屬、朋友、伴侶等重要他人的評價,

    亦源自於自己生活中的失敗與挫折經驗等等。然上述挫折經驗以來自失敗的

    關係影響最為嚴重。一旦關係的挫敗與斷裂牽扯的情感與性、名位、與財物

    的損失等時,常會產生「暴力犯罪」行為。

        為有效預防因關係的挫折、衝突、斷裂而引發「自殺」與「暴力」行為,

    我們需要關注家庭對子女韌性的教養、人際溝通的效能、挫折容忍力、設身

    處地的「同理心」等之培養。 

     

    (185).樵翁夜語-185.>人際關係與人我分際的心理互動。

     

                    *. 林瑞欽教授 2023.02.28

     

        再談「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涉及主體與客體,兩者對彼此有所期待,

    此種期待是有界線的,即俗話所提的「分際」,一旦失去人我分際,即會

    主我兩方的心理壓力與困擾。

        一個人的控制欲(desire for control)之強弱,會在人際關係展現對他方

    行為的影響、領導、與約制規範,當一方控制欲過強時,另一方採用戰-逃

    (fight-flight)的策略時,前者將引發頻繁的衝突;若採用逃的策略時,雙方

    將陷於淡漠消極的關係,顯而易見,戰-逃策略終將導致關係的斷裂。

        近日香港發生「分屍案」,首在受害者與加害者的主客關係界限不明。

    一旦加害者只想到財利之慾時,渠等對行為後果思慮就會流於僵硬固執,

    人殺害毀屍滅跡,即可隱藏其殺人行為不被發現而獲取重大利益,並逃

    罰。

     

    (186).樵翁晨語-186.>心理師或諮商師與「當事人」發生親密性關係

                         的「防微杜漸」措施。

     

                      *. 林瑞欽教授 2023.03.02


        原文發表於2023.01.11,今重閱略做修改之。

        近日腦中盤旋著數件心理治療與諮商中“心理師與當事人發生親密性關係

    的倫理議題”,心理治療與諮商發生在較私密的空間,且心理師會扮演正向、

    可信賴的形象,相對的「當事人」處於心理困擾與挫折的負面情緒中,急於

    平復,因此治療或諮商關係容易產生「情感轉移」與「情感反轉移」,即

    「移情」或「反移情」的心理現象,若未能及時與適切處理將導致傷害雙方

    與專業的後果。

        一般最常見的情感/反轉移而違反專業倫理的案件,乃是治療者與當事人

    諮商或治療關係中涉及「性的親密關係」。個人認為此一治療違反專業倫

    的行為,相當值得關注,並採取適切的預防與處理措施,以避免治療與諮

    關係的惡化發展,乃整理下揭記憶中之四個案件,加以簡述並評論之,俾

    從業者引以為鑑。

        (1).三十幾年前,有位大學同學任職某專科學校輔導中心「辅導員」,有

    女同學因情感挫折來輔導中心尋求諮商,数月之后,該女同學却懷上「輔

    员」的孩子。

        (2).某專科輔導中心主任之妻受训三个月,长期不在家,該主任在某女同学

    尋求「輔導」時,與該女同学發生性關係,為求遮掩此事,該女同學之知情

    學皆獲得高分成绩。

        (3).有一中年婦女因婚姻困擾尋求諮商,該男性「心理師」知該當事人長期

    未有性生活,乃引诱使該當事人與他發生性關係。

        (4).某大學輔導中心有特约一位四十歲未婚「女諮商心理師」與有位心理困

    擾28歲男性「研究生」進行「心理諮商」,数次諮商後,女心理師協助個案

    租屋與給予生活费進行同居,一年後該個案另有对象,欲與該女心理師中斷關

    係,女方不肯,于是該研究生就將女心理師「做愛」後殺死,並分屍後棄置於

    荒山野溝中。

        上述四例皆是「心理師」違反心理諮商與治療「專業倫理」所致。

    在心理諮商或治療中,與當事人發生心理治療或諮商以外的關係,尤其是「性

    的親密關」係並不少見。(2).輔導教師又有授课的身份,常會以成績引诱或脅

    迫學生發生親密關係,這是校園中常见的「性侵害」案件。為有效防範上揭

    (1).、(2).案例的發生,對有「前科」教師應註记,並公知各校不予聘任。

        至於上揭之(3)、(4).案例,專業協會應註记公告並停止其「執業」。其次,

    應將此等案例,列入「專業倫理」课中「個案讨論」教材。

        培育「心理師」時,针對心理師在心理治療或諮商中發生“情感轉移”與“情

    感反轉移”時的處理,應加以有效的角色演練。其次,机構中,對心理師的

    「心理治療」與「諮商」應有能勝任的督導協助心理師及時予「干預」之機

    制。

     

    (187).樵翁晨語-187.>科學性認知「精神活性物質濫用」的探究!

     

                  *. 林瑞欽教授 2023.03.06

     

        昨天早上授課的「靜宜大學」研究所碩士班三節課,自「犯罪學模式」與

    「醫療模式」對精神活性物質濫用/依賴行為的定性開講,為落實上述兩種模

    式所衍生的政策,即對施用指定性精神活性物質者入罪化,期待藉刑罰以威

    嚇他們不再使用該等物質加以說明。其後,則就除罪化、除刑化的政策加以

    討論。

        進入本世紀之後,因對精神活性物質在大腦之運作機制的探究,在「聯合

    國」犯罪與毒品控制辦公室(2011)與世界衛生組織(2004)數度對施用精神活

    性物質行為,就神經科學與藥理學觀點的發現,企求自醫療以改變濫用/依

    賴行為,開始呼籲其會員國,對精神活性物質施用行為「除罪化」。回顧歷

    史,「義大利」在1975年首度對麻醉藥物之濫用行為除罪化,到本世紀

    「葡萄牙」全面性對精神活性物質的施用予以除罪化,不但降低對精神活性

    物質的濫用與依賴者盛行率,更且有效的控制「犯罪率」。

        在過去的三年裡,因「新冠肺炎」疫病的盛行,阻斷人們的社會交往,連

    帶抑制著精神活性物質的交易與濫用的盛行。在疫情舒緩,估計對精神活性

    物質濫用之交易與盛行率將會有明顯的升高。

        有效的控制精神活性物質,除了強力的管制與查緝該等物質的製造、種植、

    運輸、交易、持有的行為外;其次,對於濫用/依賴該等物質者,應以醫療戒治

    為主要手段,並以就業安置、法律規範為輔,因此「除罪化」是需要促使他

    們繼續濫用精神活性物質的手段之一,同時必需推展相關的醫療、社會、心

    理、與教育等配套措施。

        對未成年與一般大眾,應揚棄對精神活性物質之「妖魔化」的宣傳與僅只

    是法律嚴峻的刑罰,而是要回歸精神活性物質對人們身心健康影響之「科學

    性」認知的探究。

     

    (188).樵翁夜語-188.「智能不足者」之犯罪後的「矯治」與「更生安養」?

     

                  *. 林瑞欽教授 2023.03.07


        昨天中午應邀參與「台中矯正機關退休人員協會」,召開理監事聯席會議

    的午宴,我這一桌人,年紀皆在七旬以上,我齒已搖,只能細咬慢嚼,然人

    老了還是要出來跟老朋友說說話,結束後,感謝學生「張伯宏」博士/典座送

    我回家。

        今天中午辦完事情之後,走過「崇倫公園」,終於花了150元買了兩包蒸

    氣花生,花生米是軟的,對我來說是方便嚼食。經過一家「烤鴨店」,終於

    心一橫買了一隻回家,滿足我的口慾,回家後,口感尚可,片工不夠細膩,

    開了一瓶麥汁16.2,酒精度9.4的啤酒,飯後居然睡著了。

        多年來,我對於「智能不足者」犯罪後的「矯治」蠻為關注。一旦智能低

    下又有思覺失調症,這類人的家庭與社會支持功能常是很不佳,服刑期間的

    矯治是困難,刑後的安置更是蠻麻煩,他們尤其在「性侵害」的「再犯風險」

    評估,又相較其他群體為高,因此渠等的「更生安養」是蠻令人頭痛的問題。

        顯然,對於「智能不足」個體出生的預防,是預防犯罪的重要卻又被人忽

    略的一環。自「優生學」的觀點來看,應儘量避免「高齡生產」。在兒童安

    全方面,應重視兒童遊戲頭部的保護。在營養方面,則應注意對兒童與貧窮

    家庭兒童,在蛋白質與Omega 3 的補充。對於兒童「心智遲緩發展」應加

    強早期發現與療育。

     

    (189).樵翁夜語-189.「精神病受刑人」之刑罰處分與矯治處遇。

     

                  *.林瑞欽教授 2023.03.09

     

        今日下午走一圈「中興大學」校園,「茶花」盛開中,「綠川」旁邊原有

    多棵櫻花,如今只剩兩棵山櫻,盛開中,一圈走下來,也有6850步。回到家

    一躺到床上就睡著了。醒來後,喝掉冰箱裡最後一罐麥汁16.2/酒精9.4的「德

    國」啤酒,明天該去尋覓便宜的「德啤」了。近日老婆在「上海」遙控,幫

    我訂了鯖鱼、鮭魚、蝦仁韭菜餃子,讓我在家不出門就有得吃,看來可撐到

    五月回「上海」。

        近來,看朋友圈對犯罪矯治場域中的「思覺失調症」犯罪人的處遇與之後

    「監護」,蠻關注的,目前在「台中監獄」精神病監區的男性「思覺失調

    症」受刑人,估計近五百人,在監治療以「門診」取藥為主。值得關注的他

    們之罪名,有三分之一是竊盜,有兩成是公共危險,而一般人所關注的「暴

    力犯罪」,也只是約兩成。我個人認為三分之一的「竊盜罪」輕刑犯,可移

    往社區觀護,以減輕監獄戒護與治療的壓力。在臨床心理與「社工師」進入

    監獄參與矯治工作之際,除「門診」取藥外,應可開辦「個別」與「團體」

    心理治療,同時加強「風險評估」與篩選,將復原狀況較佳者「假釋」後,

    移往社區相關醫療院所監護。其三,各設有「精神病監區」監獄,應依其收

    容人數設置「作業治療師」,負責該等精神病收容人的作業訓練與作業安置。

        一般法院對犯罪的「精神病受刑人」之刑罰處分,應充分的諮詢精神醫學

    專業,除「嚴重暴力犯」外,宜在量刑上考量「社區矯治」之處分與「監

    護」。

        精神病人涉入犯罪行為之前,其日常生活多半處於失序與匱乏的狀態,一

    再高呼社會安全網,卻不見有鄰里長與村里幹事、社工員關心,直到他們發

    生「暴力行為」與案件,為時已晚。未來對社區精神病人的「列管」與「訪

    視」之密度應加強,適時加以協助生活與醫療安置。

     

    (190).樵翁夜語-190.如何落實科學實證戒治處遇?

     

                  *. 林瑞欽教授 2023.03.12


        今天7:40出門,總算08:39到了「靜宜大學」校園,櫻花道上依稀還有四棵

    山櫻在開著花。09:10開始講課,今日還是泡很細的「江西」「毛尖茶」,是

    「北京」的朋友送的。

        本次講課主題,首在提醒「研究生」注意到「精神活性物質濫用」的盛行

    是有其「社會文化背景」。如美國「反越戰時期」的「嬉皮」與「寒山詩集」

    的逍遙與自我探索,此時期K他命、大麻、古柯鹼的流行,到了九十年代、安

    非他命、搖頭丸的盛行。就台灣亦是可以看到「非法成癮藥物」流行的演變,

    如賜速康、紅中、青發、白板、強力膠、四號(海洛因)、冰毒(安非他命)、

    FM2、搖頭丸、K他命、一粒眠(紅豆)、喵喵(甲卡西酮、浴鹽)、咖啡包(多種

    成癮物質混合)等等。

        晚近,由於「泰國」對「大麻」的開放政策,未來台灣流行的主要「非法

    精神活性物質」,將是「甲基安非他命」與「大麻」,如何預防是有待考驗。

        授課的第二主題,是「精神活性物質成癮」與依賴在大腦的機制,現階段

    台灣仍對「精神活性物質濫用/依賴」的防治過於消極,偏重法律的威嚇,忽

    略「科學實證」的「認知」,而荒謬的是近年來,「矯正機關」將美國「藥

    物濫用研究院」的13項「藥物濫用戒治指引」貼在部份監所之大門,就宣稱

    是在實施「科學實證」的「戒毒」?

        目前矯正機關收容「施用非法精神活性物質」以「甲基安非他命」為多,

    近年「衛福部」之「心理健康司」,補助「國衛院」等單位,執行的是翻譯

    美國的「Matrix 戒治方案」,惟各矯治機關若要「見賢思齊」予引進,應對

    「臨床心理師」與「社工師」密集培訓,再加以實施,不要「土法煉鋼」,

    「自以為是」的要收容人,抄「心經」或「靜坐」。

        從事「非法精神活性物質濫用戒治的監獄官,可要對該等物質在大腦運

    作機制、與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的關係、該等物質對身體各器官的負

    面影響、對心理健康消極影響等等的相關知識,好好加以研究,充實相關知

    能。要對「受戒治人」在施用該等物質前後的身心變化加以了解,並激勵

    「受戒治人」經由「自我監控」與「自我觀察」,比較自己身心健康的差異,

    以促使他們「主動的戒治」,即是「動機晤談」,不要老是宣傳法律規範那

    種「照本宣科」的「機械宣教」,更不要假「科學實證」之名祗做「形式戒

    治」,這是無濟於事,徒然消耗「預算」而已。

     

    (191).樵翁夜語-191.「網路交易犯罪」頻發的時代!

     

                  *. 林瑞欽教授 2023.03.13

     

        昨日於「靜宜大學」上完「研究所」課,回到家午餐後,就窩在家裡頭,

    今早忙著洗衣服,整理書房,又丟了幾疊故紙,其中看到已結清之英國

    「西敏寺銀行」多年前的單據,這輩子用過最漂亮的「支票簿」就是該行

    發出,如今此「支票簿」只保存當紀念,因該行數年前也因「網路科技」而

    停止受理「支票」了。

        提到「支票」,台灣在上個世紀,有很多家庭主婦,因「先生」開出

    「空頭支票」而連累其妻觸犯「票據法」受牢獄之災。未來「數位貨幣」取

    「實體鈔票」之後,可能「職務貪瀆」犯罪、「詐騙犯」會大幅度減少。

        相較大陸、英國、與台灣的「購物支出」的方式,是有很大的差異。台

    仍然是流行著現金交易,雖然「行動支付」已推出,但口袋裡還是銅板叮

    響,皮夾裡還是要備有紙鈔與「信用卡」。在英國購物交易仍以「信用卡」

    為主,因此到了歐洲與英國可還是要準備一、兩張信用卡呀!但在大陸流行

    手機中的「微信」與「支付寶」,因此「手機」可是要看緊呀!老婆因有辦

    理「刷臉支付」,因此憑臉也能支付。然而在大陸「現金」是不吃香呀!我

    到大陸之後,就更為依附老婆了,24小時形影不離,刷「手機」有問題也要

    找老婆,偶而「刷手機購物」就像「白老鼠」般地嘗試錯誤,成功就有著成

    就感。

        「網路交易犯罪」頻發的時代,如何看緊自己的帳戶,密碼設定變得很重

    要,同時「記住密碼」對高齡者的記憶,也是蠻具「挑戰性」。

     

    (192).樵翁晨語-192.協助女性用藥者復發預防或再犯預防措施。

     

                  *. 林瑞欽教授 2023.03.15

     

        今年自「上海」回到「台中」,到今天恰好是一個月,早餐後清理餐具,

    總算能靜下來,坐到茶几前。首先首沖一杯「雲南」產的咖啡,接著想到已

    經好久沒喝高山「烏龍茶」了,於是盤點一下藏茶,挑出玉山「塔塔加」茶

    區的玉山烏龍茶。茶湯的帶有點微微的淡綠的金黃色,淡淡的獨有高山的清

    香,讓茶湯在口腔裡迴轉,深體茶味,再緩緩入喉下肚,餘韻輕繞,滿口生

    津。這為何如此沉醉在「阿里山脈」向北經玉山延伸到「杉林溪」、「翠峯、

    「梨山」、「大禹嶺」等茶區的高山「烏龍茶」的原因。內人近年除了「西

    湖龍井」外,也愛上了高山「烏龍茶」,好友夫婦一訪「阿里山」之後,也

    愛上台灣的高山烏龍茶,昨晚跟在「濟南」經營茶行二十餘年的友人談起,

    他說大陸朋友,男的多半會喜歡高山「烏龍」,女的較喜歡帶點甜味、較淡

    香的四季「春茶」。

        整理舊資料,發現濫用「海洛因/安非他命」的人們在觸發其再施用「非

    藥物」的風險情境不分性別,皆以暴露在周遭有施用非法藥物的器物、人

    時有最強的復發念頭;如他人在面前吸毒、周圍毒友、看到吸毒器具、配

    不戒毒生氣時、配偶用藥時;另外,則是家庭發生重大變故。顯而易見的,

    發「復發念頭」之風險情境是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男性在被警察

    枉、未來無希望時、想增加性能力、心情好與高興時、經過以前用藥的地

    方、喝酒時、賭博時;女性則在與配偶吵架、配偶用藥時、配偶外遇時。我的

    研究也顯示女性用藥者,有三成五之配偶,也是用藥者,相對地男性用藥者

    之配偶伴侶只有3%是用藥者。基於上述的發現,我對女性用藥者,開發了

    「自我果斷訓練方案」或稱「自我肯定訓練」,以協助女性用藥者復發預防

    或再犯預防。此等預防方案,皆在「監獄」與「戒治所」實施過,獲得顯著

    成效。

     

    (193).樵翁午語-193.「危險性」與「風險」是不一樣的概念。

     

                  *. 林瑞欽教授 2023.03.16

     

        「危險性」(dangerousness)」與「風險」(risk)」兩個詞,在內地的

    「犯罪矯治界」裡,常是混淆不清,多半是查字典得到的翻譯,在「預防科

    學」裡「風險」(risk)」是很重要的概念,它的相對詞是「保護的」(protective )」。

        「危險性」與「風險」是不一樣的概念,前者是強弱如揮舞著上膛的「手

    槍」vs.對揮舞著「水果刀」。「風險」是行為發生的機率如「反社會人格

    者」觸發「反社會行為」的機率是較高的。

     

    (194).樵翁午語-194.犯罪矯治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做人的根本」。

     

               *. 林瑞欽教授 2023.03.30


        近日受不了誘惑,在臉書上茶葉的廣告,訂購「大禹嶺」地區的「烏龍

    茶」,對「大禹嶺茶區」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已久矣!色香味集於一杯茶湯已

    經將我制約多年了,內人自從入我門之後,也被來自高山的茶湯所制約了。

        在「上海」時,泡完了高山烏龍之後,只好泡起岳父置與冰箱中的「西湖

    龍井」,結果換成我,又被那獨特的「龍井香氣」所制約了,尤其是「清明」

    前的茶。

        人口販運、器官摘取販賣等「詐騙」與「殺人」犯罪盛行在台灣、東南亞、

    與對岸等黑幫組織犯罪,人們只為了財利,甘於被騙,也橫心於施暴。42年

    前我就讀「師大」教研所「博士班」,也同時任職彰化縣教育局「督學」,

    負責二林、埔鹽、社頭三鄉鎮國中小學的視導,記得有一回訪問「二林天主

    堂」,巧遇九旬高齡的神父,語重心長地跟我提到教育最重要就是教人「

    人」。

        此話讓我多年來一直思索著,在「新竹師專」任教期間,起稿構思推展

    「價值澄清」與「道德兩難」教學,然1986年負笈「英倫」之後,因博士論

    文撰寫而中斷此一領域的探究。及至近日,門生問及如何對詐騙犯罪者施以

    矯治與教育,當時我曾提起此兩種「道德」與「價值觀」的教育。

        同時,在與大陸同行討論「教育矯治」時,提及「恥感」與「罪感」的教

    育矯治。很有意思的,大陸朋友(「葛新成」監長)聽後,立即動手在他的監

    區對受刑人進行「恥感教育」,結果獲得受教受刑人極大的反饋。

        顯而易見,道德教育不應侷限於學校的規範教條式的填鴨教育與監獄的形

    式化的宣教或各種新興的新心理矯治的技術改造,更該回歸「做人」的教化,

    即整合認知、情意、與「行為之道德」與及「價值觀」統合到「做人的根

    本」。

     

    (195).樵翁語-195. 犯罪矯治機關於收容人的「自省」功夫?

     

               *. 林瑞欽教授 2023.04.02

     

        今晨我自「神經科學網」的訊息看到「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

    顯示「嚴厲的管教」相較「一般管教方式」高出1.5倍的暴力行為。這是應了

    「暴力循環論」的立論,即父母嚴厲施暴下成長的兒童,長大成人後也展露

    較多的暴力行為。簡單地說,嚴厲或放任的教養行為是暴力行為的「高風險

    因子」。因此對暴力犯罪的預防,父母適當的教養、和諧親子關係、有效的

    溝通等,將是提升兒童在不利的成長環境因應之韌力(或稱之為「復原力」)

    之重要的保護因子。

        「韌力」之培訓「六大重點」,首要在於「自我覺察」,一個人能對自我

    的「知情意」與「行為能」有所反省與覺識,他會對自己不當行為所引發的

    後果>對自己與別人的傷害,有精確的評估而有所節制。很不幸的,觀察犯

    罪者多半對「自我」缺乏覺察。儒家強調「一日三省吾身」的修身功夫,實

    即為積極心理學所倡議的「自我覺察」,這種自省不但有利於自我的身心健

    康,更能增加免於犯罪與他人衝突之自我控制的韌力。

        個人在過去的十二年,每月有機會與暴力犯罪者接觸,我發現他們多數人,

    在長期的受刑中,只關注他們何時能出獄,但卻鮮少對自己的不當需求與非

    理性信念、對他們傷害過的被害者之身心負面的影響、對自己與家人生活,

    造成的不利影響等,加以反省。簡單說,他們缺乏自我省察,有鑑於此,

    「犯罪矯治」在教化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受刑人對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

    來深度的反思與覺省,並以文字寫出留作記錄,而不致讓「自省」的功夫成

    為空幻。

     

    (196).樵翁晨語-196.有效能的父母是要以行為改變為主的教養子女。

     

                    *. 林瑞欽教授 2023.04.03


        昨天下午徒弟「曼姿」帶著五歲的兒子來看我。「曼姿」是「新聞系」畢

    業,當過記者,然後進到「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研修「諮商心理」,取得

    碩士」後,順利取得「諮商心理師執照」,因個人興趣到小學歷練,如今已

    是一位其家鄉小學的幹練的「兒童心理輔導教師」。

        在跟「曼姿」的交談中,讓我約略對當前兒童教養的現況有所了解,也對

    教養或養育有些想法。

        我的母親不識字,因此她對子女的行為的規範非常嚴格,一有偏差行為必

    受體罰。我這代人對子女,體罰已很少見,偶而有之。對子女的教養,除了

    學校功課,更關注到閱讀、運動、音樂、美術、旅行、家務處理等,我的子

    女皆善於烹煮。我的子女因自小即移居「英國」,他們對其子女的教養也著

    重學校課業外的活動如運動、閱讀、美術、音樂等。然而目前的未成年教養

    最大的困擾該是「網路」使用行為,父母若自小無歸約,待其三歲以後,

    母或照顧者將因此與子女的網路使用有頻繁的衝突。顯而易見的,兒童到八

    歲以後,父母在長期的寬容,成為有養無教時,父母不但消極反抗,更會採

    取敵意攻擊以達其所願。至此,父母對十歲兒童已無力管教,因此反會被子

    女所「霸凌」,正應了一句台語俗諺:「寵豬撐灶,寵子不肖。」深切的呼籲

    父母們:「要生就要養,要養更要教。」

        我觀察「曼姿」與她的兒子的互動,她善用行為改變技巧的增強(強化)

    的確,有效能的父母是要學習以行為改變為主的教養策略,並加以落實。

     

    (197).樵翁夜語-197.犯罪「多樣性」的暴力犯罪少年?

     

               *. 林瑞欽教授 2023.04.05

     

        回首前塵,在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任教時,參與犯罪少年的研究

    案,我將其中的樣本區分為有無觸犯殺人與傷害罪的少年兩組,並比較他們

    的情緒、成癮物質、犯罪史等,結果顯示:殺人/傷害罪組顯著較早被逮捕、

    觸犯較多的罪名、較多的被監禁次數、較多的每日吸煙根數與較長的吸煙史、

    較久的喝酒期間與強的酒精濫用、較多每日嚼食檳榔數與較久的嚼食檳榔時

    間、較低的濫用非法藥物年齡;較強的尋求感官刺激滿足的需求、較高的消極

    情緒如易怒、急躁、敵意、心煩、神經過敏、生氣、緊張、罪惡感、害怕的、

    困擾的、嚇壞了等;較強的衝動性、較強的冒險需求;較多的偏差休閒娛樂與

    偏差行為、較多的學業不振、較多的親人與朋友濫用非法藥物(吸毒)人數等。

        綜合上述,暴力犯罪少年,較早涉入偏差行為,也較早被「犯罪矯治機構」

    收容,犯罪「多樣性」;同時也較早涉入「精神活性物質濫用」,較高的衝動

    性、較強的尋求感官刺激需求的滿足,較為消極的與負面的情緒、較早暴露

    在偏差的休閒生活與藥物濫用的親友圈中,這說明犯罪預防必須立基於家庭

    的高效能教養環境,並保護未成年者涉入成癮性物質的濫用。其次,上述研

    究結果也意謂著暴力未成年者有較差的心理適應,宜引導他們遠離偏差的休

    閒生活,協助他們降低衝動性,做好情緒管控,提振渠等學業適應。

     

    (198).樵翁午語-198.將認知演練法運用在犯罪與成癮藥物戒治的場域

     

               *.林瑞欽教授 2023.04.06

     

        前幾天買了上好的豬胛心肉,今天就將「蘿蔔」切半條來個生薑+枸杞+

    蔔豬肉湯,煎條「鯖魚」,再來個蔥煎蛋,開一罐「立陶宛」啤酒,真的是

    很豐盛。

        我的兒子告訴我,每當我的孫子要去網球比賽,「焦慮度」都蠻高的,

    然他發球發的很好。我跟兒子說,他是擔心失敗,所以焦慮度高。因此,除

    了建議做「深呼吸鬆弛法」,因為孫子的臨場比賽較少,於是我日昨建議在

    賽前做一下「認知」演練,將他要如何比賽在腦海做一遍對打的演練。

        「認知行為演練」在上世紀開始流行各種運動比賽前的「閉目心理演練」,

    它不但能降低比賽前的「焦慮」,更且能提升運動員的「技能效能」。

    「認知演練法」運用在犯罪與「成癮藥物戒治」的場域是深具效能的。因受

    矯治者是在行動受限制的空間裡,經由「認知」可喚起個案的親歷高風險情

    境,再經由認知與行為演練自己如何拒絕非法藥物的渴求或是自己對兒童

    性侵喚起。認知演練需要個案因應行為的仔細分析,形成「認知」與「行為

    」階層。

     

    (199).樵翁夜語-199.賭博犯罪行為,衍生多樣性之生態模式

     

                  *. 林瑞欽教授 2023.04.09


        今早到「靜宜大學」授課,恰遇近期有一位「女大學生」離家雖購前往

    「英國」的機票,卻在「曼谷」下飛機轉往「緬北」的詐騙園區,被尋獲卻

    不願返台,經查其有簽賭欠賭債之情形,似乎想自詐騙集團而賺錢情事。另

    外,即台中「外役監」有一受刑人脫逃,及時被逮捕,獲知該受刑人也是

    「簽賭」,涉及竊盜與開車衝撞碾壓受害人腿部。此兩案讓我想到「賭博行

    為」對個人身心健康、經濟安全、家庭與社會的危害性。

        「賭博」是一種「成癮性」之有害身心健康與社會安全的行為。在網路社

    會中,各種形式的「賭博」蓬勃盛行,同時也衍生家暴、傷害、性交易、詐

    賭與暴力勒索討債等犯罪行為。此外,聚賭而觸犯「賭博罪」也是「高齡族

    群」主要的犯罪種類。

        俗話說: 「十賭九輸」。賭輸了總是想翻本,但沒想到愈賭輸得愈多。

    想贏更多,輸想贏回來,讓賭徒一直處於「未完成」的行為狀態,一旦無本

    賭時,就會藉不正當手段籌措賭資,其生活唯一的目標就只焦注在金錢上,

    絲毫不顧及人權、善惡、對錯、有無羞恥與罪惡。即使觸犯「賭博罪」被監

    禁,在監所「舍房」中,還是會發展不同形式的賭博行為。

        我的觀察,對個人而言,在於協助人們建立正確的財富管理知能;培養正當

    休閒生活技能與價值觀,豐富生活的內容。對執法機關而言,應加強「網路

    博弈欺詐犯罪」、「暴力勒索討債集團」的查緝與重刑化處分、加強社會傳

    播對防止賭博的宣導、引導合法的彩券發行等。

     

    (200).樵翁夜語-200.以「暴力生暴力」論,說明青少年暴力循環發展

     

             *.林瑞欽教授 2023.04.10

     

        整理舊日的紀錄,發現有一個案,在其一生中被判刑累積為37年7個月,

    觸犯兩件強制性交、一件強盜、三件竊盜,回顧其童年在10歲、11歲時被實

    習教師「性侵」,12歲時被女同學之母「性侵」。我不能確定他「童年」被

    「性侵」與其成年後,身陷囹圄長達近38年之間的「因果關係」,但我卻思

    索著「犯罪矯治」,為何在他第一次被刑罰時,就協助他不要再犯或重新犯

    罪呢?反而讓他成為慢性犯罪者呢?

        「暴力生暴力」論,說明暴力循環發展,這也說明在兒童期,應致力於保

    護兒童,免受暴力的侵害,尤其是「性侵」等將是「犯罪預防」非常重要的

    任務。

        在過去的十來年,我觀察到多位在「兒童期」被「性侵」後,長大成人後,

    卻變成「性侵別人」的罪犯,而且終其一生受到監禁的刑罰。這是一件令人

    「何其悲傷」的「被害者」加害者」之循環的暴力犯罪呢?

        童年被「性侵」對於兒童,是非常無助的創傷,而且此創傷會對該個體產

    生「持續性」的「負面心理」影響。一旦固置了,被害者發現侵害他的人,

    並未受到刑罰,他學習到經由侵害他人而取得「快感」,因此他無法以正確

    地因應「童年逆境」所產生的「多重創傷壓力」,反而演變成為施暴者。

    正機關應關注監獄內暴力犯罪者的「童年逆境」並加以「心理治療」,以預

    防他們因此墜入暴力的「循環圈」。

     

    (201).樵翁語-201. 「濫用非法藥物」之後的生理與心理症狀。

     

             *.林瑞欽教授 2023.04.12

     

        十三年前我對在「戒治所」與「監獄」受戒治的「海洛因」與「甲基安非

    他命」濫用者,依照「隨機取樣原則」取樣,取得男性243人,女性276人。

    「有效問卷」男性81%,女性90.2%。目地在探究男女「濫用藥物者」共病

    盛行率的差異。

        「濫用非法藥物」之後,在生理症狀上「性功能」不佳雖達一成左右,

    男女並無顯著差異(男=10.3%,女性=9.4%);其餘以女性出現顯著較多的症狀

    如「嗜睡」(男=20.2%,女性=36.6%)、「便秘」(男=23.9%,女=34.8%)、

    「頭痛」(男=9.1%,女性=19.9%)、「C肝」(男=9.9%,「女性」=18.1%)、

    HIV (男=1.2%,女性=15.2%)。「愛滋病」(男=0.4%,女=2.9%)與「皮膚

    炎」(男=0.4%,女=5.1%)的盛行率雖不高,但女性仍然顯著高於男性。

        相較心理症狀有較高的盛行率,但依然以女性有顯著較普遍如「記憶衰退」

    (男=31.7%,女性=46.4%)、「注意力不集中」(男=23.9%,女=38.8%)

    「意識不清」(男=10.7%,女=19.2%)、「憂鬱症」(男=6.6%,女=11.6%);

    男女雖無顯著差異,但卻值得關注的是一成左右,出現「妄想」症狀(男

    =9.5%,女=10.9%),顯然這是「濫用甲基安非他命」的後遺症。

        綜上所述,在「濫用非法藥物」之後的身心症狀出現的自陳,顯示女性比

    男性較為普遍,意謂著「藥物濫用」對女性「身心健康」危害較大。

     

    (202).樵翁晨語-202.現階段台灣高齡收容人之矯治處遇!

     

                 *. 林瑞欽教授 2023.04.17


        見新聞引用法務部「矯正署」對近十年在監60歲以上的在監收容受刑人,

    人數與佔比分析,於下僅就2013年與2020年至今的數據列述:

        2013年的2294人,佔比3.9% 

        2020年的4040人,佔比7.6% 

         2021年的4213人,佔比8.8% 

        2022年的4696人,佔比9.4% 

        2023年的4678人,佔比9.6% (1-2月) 

        2021年因新冠疫情肆虐,人們流動受限制,監獄收容人數亦呈現下降之

    勢,隨著疫情舒緩,社交流動增加,因而且通貨膨脹嚴峻,物價飆升,顯可

    預估「財產性犯罪」人口會顯著增加,因此在監高齡受刑人亦將揚升。

        因此,監獄對高齡受刑人的管理與教化的壓力將倍增。

        觀察高齡受刑人族群,有相當高比例,來自「低社經地位」者,缺乏社會

    與家庭支持,因此他們對舍房室友、矯正管理者等的「依附」將顯著提高,

    著「再犯」重入監獄生活。其次,此族群有高比例者,有慢性病,行動減

    緩,增加監獄的醫療照護經費與人力的負荷。其三,增加對高齡受刑人的安

    全設備的建置。

        個人認為從刑事司法體系之「偵察」、「審判」、「執行」、「更生保護」

    四項環節以觀;監獄是司法的下游機構,為有效解決監獄收容高齡受刑人的

    困境,首在微罪與輕罪者、低暴力危險性犯罪人等經由「社區矯正處分」即

    可,毋須發送入監服刑。其次,在人力與經費許可之餘,可參照日本的「專

    業監獄」辦理收容。然就台灣監獄經費與人力困絀的現況,設置專門監區收

    容較可行,此可訓練較年輕與心性穩定受刑人分擔照護的壓力。再者,主要

    的罪名是毒品、妨害性自主、殺人等重罪長刑期所致的高齡受刑人,可参酌

    其服刑表現與再犯風險評估加以「假釋」;並加強短刑期如賭博與竊盜等罪名

    之受刑人的「假釋」,以舒緩監獄收容壓力。最後,即是強化監獄教化與照

    護之志願服務者的「培訓」與「運用」,以增強監獄內教化輔導與照護人力,

    減輕矯正官的工作壓力。

     

    (203).樵翁晨語-203.有效預防「大客車」駕駛肇事之正向因子。

     

                 *.林瑞欽教授 2023.04.18


        整理資料,發現當年協助徒弟「秦永政」,就心理因素影響大客車駕駛之

    駕駛行為的探究「相關數據」,對路激行為有興趣者,應可參考秦永政(2006)

    的碩士論文: 「大客車駕駛之衝動性、駕駛信念與行為關係研究。」於下僅摘

    述其要者加以引申討論之。

        「有肇事紀錄的駕駛比沒有者顯著有較高的年齡、較高的肇事次數、較長

    的每日駕駛時間與較久的駕駛年資、較久的所駕駛的大客車車齡。」(秦永

    政,2006) ,上述「數據」顯示為有效預防大客車駕駛肇事,應規範駕駛的

    年齡、每日駕駛時間與大客車的車齡等。

        「肇事駕駛顯著有較強的追求速度、較負面的情緒表達、較傾向恣意行事

    與較高的衝動性、較傾向攻擊性駕駛、較多表現妨礙駕駛行為。」(秦永政,

    2006)上述意謂著對職業駕駛傾向高尋求感官需求滿足、高衝動性、高攻擊性

    駕駛行為應有效加以規範,並將「衝動控制」與「情緒管理」納入在職訓練

    之內,發展輔助駕駛限速的「智能化」裝置,以有效提示駕駛超速。

     

    (204).樵翁夜語-204.靜脈注射毒品而感染HIV/AIDS之風險評估與

                        治

     

                 *.林瑞欽教授 2023.04.19

     

        記得2005年的十二月我受聘「衛生署」首屆的成癮戒治委員,開會前遇到

    舊識當時的矯正司副司長「呂自守」先生,承他告知累計到當年十一月底全

    台監所收容人有419位愛滋病與HIV受刑人,隔年就陡增到二千餘名,因此在

    衛生署與法務部、高檢署的聯手推出對「海洛因濫用者」改用「美沙酮」口

    服減害療法,終於2007年全台對以靜脈注射施用「海洛因」感染HIV/AIDS

    有效的抑制。然近年因為濫用「甲基安非他命」族群改用靜脈注射,且部份

    濫用者又屬「同性戀」有危險性行為之虞,以致感染HIV/AIDS 者的盛行率,

    有顯著上揚之勢。

        我整理舊資料發現「女性非法藥物者」感染HIV/AIDS 者,顯著比沒有感

    染的「非法藥物濫用者」有較低的年齡、較低的初次施用非法藥物年齡、較

    短的飲酒齡;擁有較多的「同性」與「異性」濫用非法藥物友伴、在濫用非法

    藥物之後,擁有較多的罪名數;擁有較低的自重感與生活滿意;擁有較高的衝

    動性、攻擊性、憂鬱感、負面情緒、用要渴求、復發決意;較強的「針具用藥

    認知」與「危險性行為認知」。

        上述發現意謂著;共用針具與危險性行為的認知應及早對濫用非法藥物

    加以宣導,等到感染HIV/AIDS 之後才有較強的認知已太晚了。其次,

    2005年以前顯示感染HIV/AIDS 的濫用「海洛因者」多有並用「甲基安非他

    命」,因此,他們會有顯著較強的衝動性與攻擊性。這也提醒戒治者要格外

    注意自己的安全防護。其三,感染HIV/AIDS 者多屬「多重用藥者」,自當

    會有較強的用藥渴求與復發決意,如何加強復發預防如復發風險情境的抑制

    演練是需要特別用心。其四,感染的低落自尊與生活滿意感、較高的憂鬱與

    消極情緒,因此要注意「情緒控制」、「自我接納」、與「自殺預防」等的

    心理學教育。

        由於缺乏有效的「替代療法」,因此未來如何有效的控制目前以靜脈注射

    之「甲基安非他命」的HIV/AIDS感染者,將遠比十年前那一波對「海洛因」

    靜脈注射感染以「替代療法」的控制更為艱鉅。

     

    (205).樵翁晨語-205.對高風險犯罪「未成年」者的犯罪預防!

     

                   *.林瑞欽教授 2023.04.22

     
     近四更天即醒,昨日下午老友猝逝,一時心情還未能調適。又讀Dijk等人研

    究顯示大腦的運作:想像如真,單憑意象如臨實境。因生「緣起」是以「因緣

    俱足」,然無「無我」,一切又如夢幻、泡影、閃電,因了「緣滅」是以

    「因緣俱滅」。在這心情震波未平之際,原諒我胡謅一通。

        驚聞「新北市」有少年公然持槍掃射當舖,作案後冷靜投案。近多起類似

    案件,顯示黑幫利用「未成年」保護傘,以暴力犯罪破壞社會安全之惡。

    傳媒報導相關作案17歲少年,多來自單親或隔代教養失利家庭,就本案少年

    父母離婚,父多次入監服刑,為其祖母一手撫養,然其行為屢屢違規不聽勸。

        在少子化的浪潮下,我們忽視少年違犯的日益「暴力化」的嚴重性,「黑

    幫」利用未成年從事販毒、惡性詐騙與討債、為財而拘禁逼人從娼從詐,甚

    或摘取器官販賣等犯罪情事頻乃發生,然相關「犯罪預防」卻未受執政當局

    與社會的重視,倡議的「社會安全網」破洞難補,有誰關注單親與隔代之失

    利家庭「未成年」教養的福利議題呢?

        憶起十餘年前,我在當時新竹地檢署「朱家崎」檢察長補助百餘萬組織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研究生對「竹東地區」失利家庭「國中、

    小學生」進行為期一年,每周兩小時的個別輔導,並利用「寒、暑假」實施

    團體輔導。

        這是「三級犯罪預防」中的「二級預防」,即針對高風險犯罪「未成年」

    者,進行早期干預的作法。然如今「社會安全網」對來自失利家庭犯罪高風

    險的「未成年」之教養與輔導,又有何落實的作為呢?一旦「社會」不去關

    注他們,「黑幫」就會去「關心」他們,那我們的社會還能安全嗎?

     

    (206).樵翁夜語-206.有效的保護兒童,免於受侵害。

     

                *.林瑞欽教授 2023.04.30


        每每見到少年時期,即開始犯罪而不斷地進出矯正機關的個案,當我見到

    他時,他已垂垂老矣!不同型式的犯罪矯治機關,宛若他終極的家般。

        人到七十歲還被留置在矯治機構,因他缺乏謀生技能,也無願意支持他的

    家人,顯而易見的,他離開矯治機關之後,會有高度的再犯風險。類似此個

    案的狀況,矯正機關已失去犯罪矯治的功能,只是監護的收容場所。

        由於高齡性侵犯女童前科者,會有高風險誘騙女童或智能低下者加以猥

    或手指性侵。

        一般高齡性侵者,常會辯稱他已無法勃起,因此他不會對女童做甚麼。

    實上,高齡男性仍會有性的慾念,只是「性功能」退化,因此不會勃起,但

    並不代表他不會沒有「性欲」,事實上他可藉手指或嘴巴從事「性侵犯」行

    為。

        顯而易見,高齡男性對男女兒童或少年的性侵防護,是很重要的犯罪預防

    工作。尤其是兒童在公園、遊戲場、公共廁所、僻遠的道路、廟宇、教堂、

    空教室等高風險被性侵害的情境,應避免單獨行動,且應有適當的監控設施,

    以嚇阻性侵害者的行為意圖,而有效的保護兒童免於受侵害。

     

    (207).樵翁午語-207.「活在當下」,快樂的活。

     

                *.林瑞欽教授 2023.05.02

     

        今日早上穿上名牌英國西裝,参加「太順」兄的「告別式」,在「上海」

    的老婆,特別交代要搭計程車去,以免遲到。我抵達時,被引導坐到第一排。

    這是典型的「佛教喪禮」,祭典佈置的很高雅,我抵達時,家祭還在進行,

    祭典中是以「心經」為祝禱的主經,我以往参加的佛教「告別式」多半為誦

    唸「地藏王菩薩經」。最為特別的一次佛教「告別式」是在「玄奘大學」任

    教時,参加訪台之「南京靈谷寺」住持與「監院和尚」的「告別式」,體會

    到高僧所言:「因緣俱滅」的禱詞。  該案因凌晨「監院和尚」在酒店將同房

    的「住持和尚」以抬燈擊斃,然後再自六樓「跳樓自殺」。此案緣起於「住

    持和尚」高中畢業入該寺出家擔任賣票工作,其後被薦送中國佛學院進修取

    得「碩士」學位後,返寺服務被任命為「住持」。然在該寺出家多年已升任

    「監院和尚」一直以為這住持的位子應是他的,沒想到當年入寺擔任賣票的

    小和尚卻取得了他的大位,他因而懷恨在心,藉著來台參訪與住持同房之機

    會將他擊斃。如此因了緣也滅,主祭「告別式」的高僧乃謂之「因緣俱滅」。

        自入六旬以來,諸多親友「航向彼岸」,完成生命的任務,也讓我對

    「生」與「滅」有更深層的體受與了悟。

        午餐「正坤」兄做東,與其夫婦、同學「東原」兄夫婦餐敘,得知「東原」

    兄也剛自「心臟麻痺」走一遭而重生,也聽其說到三十年前的車禍「瀕死體

    驗」,在前往死亡的路途有亮光,沿途風景優美,身心感受到舒服,然遇到

    一堵牆時,他想進去卻被推出來,然後他就醒過來,渾身劇痛,這是他的瀕

    死體驗,這跟我看「瀕死體驗」一書的敘述是蠻一致的乃誌記之。

        今天最大的感悟是;「活在當下」,快樂的活。

     

        按:上揭【靈異傳奇】談到「東原」兄之車禍部份,爰補述如下:

        最近來自九二一地震災區的民眾,控訴電視節目製作一些災民死後的種種

    靈界現象,讓災區災民心靈重建,二度受到傷害。緣此,各地區民間傳說,

    在鬼月(農曆七月)特別被傳播媒體抄作,為茶餘飯後之話題。

        在監所界,一些老前輩的管理員:主任管理員、科員,亦不甘落後,亦常

    常引為趣談。筆者也「入境隨俗」,因執筆時也是為農曆七月(鬼月),就

    先談談一些「第三類接觸」的監、所「靈異傳奇」吧!

        話說中部監、所某位「陸」姓秘書,俊譽清超,為人吐納溫雅,揖讓謙和。

    1992年四月上旬,該所一位收容人病亡,檢察官未驗屍之前,其家屬卻逕予

    領回封棺待土葬,因逢戒護死亡事故需往上陳報時,發現不符行政要件,遂

    通知檢察官「開棺驗屍」,始能核發「死亡證明」。

        而這位「陸」秘書,即代表該機關赴殯儀館陪同看屍。當二度啟開這位病

    死之收容人棺木時,陸秘書首見其臉,一瞬間,被那屍體殘氣沖煞「愣」住

    了,惶惶然不知所措。

        同月(四月)十一日,他欲利用假日返回台南故鄉,在員林開車上高速公

    路,於駛經國道南下新營段277公里處,他因而發生重大車禍。除了車子全

    毀且變成廢鐵之外,其身體被救難人員拖出車外,當成屍體擺放於路肩草皮

    上。時「國道高速公路」警察單位,也繪製了預備給法官驗屍時用的車禍現

    場圖。惟「葬儀社」派車載運其身體時,他感覺到身心已飄飄然,遊蕩在上

    方虛空中,突覺得空中有一道高高圍牆,景色光亮,他佇立在牆前多日,始

    終不得其門而入,在圍牆外,其「中陰身」飄泊虛空中,祇覺一、二天,但

    在地上卻已足足昏迷了28天,乃其車禍身體受重傷處,計有:雙眼和臉部刺

    滿玻璃碎片、頭部破裂廿餘公分、腦殘盪、心軸偏左、左肩脾骨斷裂、左大

    腿骨折、左胸肋骨斷裂六根、左肺撞爛三分之一、血胸、氣胸等等。醫師雖

    極力搶救,但恐已「回天乏術」。

        然而,奇妙事發生了-------。

        在昏迷中,依稀於夢幻中,彼進入一石室,室內擺一木棺,棺內躺著即該

    病逝之收容人,由棺木內傳聲予他: 「陸秘書!很抱歉!害您如此下場!我

    要如何補償您?這樣好了,我告訴您陽世間,有一賣茶葉廠商,他欠我一筆

    錢,您可囑您家人,同他索取,我告訴您姓名與電話……。」

        「我什麼都不要!我祇要您還我健康!我跟您無怨無仇,我是代表機關去

    看看您,怎麼會惹出如此禍端?」陸秘書之「中陰身」憤憤不平的回答棺木

    中人。

        說也奇怪,陸秘書在昏迷中覆誦「棺木中」人所談到之「茶葉商」,姓名

    與電話,事後查證,果然有其人其事。

        那「棺木」中人聽「陸秘書」此言,默默無語。

        沒多久,陸秘書「中陰身」靈魂返回肉體,開始覺得陣陣疼痛,在醫院大

    叫大喊數天,逐漸而癒,惟出院後拿了半年的拐杖,現在的他,健康與體力

    已完全恢復。

        陸秘書回憶說,有一相士告訴他:汝此命不該終,有二項因素:

        一、汝在監所服務二十餘年,積功德,不但未貪一毛,也未喝過人犯或家

    屬贈予之一杯水,不必還債。

        二、汝祖先過去世積蔭德,所謂「創業莫忘先世澤,傳家唯願子孫賢」。

         「陸秘書」現在已經是某監獄「陸副典獄長」身份。他向筆者說:「經

    此一劫,體驗到人生無常,富貴如浮雲,祇有平安、平淡、平實,一步一腳

    印,其他無所求也。」。

        且讓我們深深地祝福他---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作者:慈賢居士)

     

    (208).樵翁夜語-208.時空環境之背景,改善了讀書與研究的變遷。

     

                     *. 林瑞欽教授 2023.05.08

     

        今天將客廳櫃子裡的書整理一下,將往日我旅遊蒐集的資料拿出來,放到

    外面的架子,意謂著明年開始要帶著老婆出門、邊遊邊拍攝了。

        雖然手機功能強大,但再怎麼說還是不如攝影機,我在今年第四季將添購

    新設備,為明年預先準備。

        書房三個書櫃內的書分類已就定位,明日起將往日的統計報表與文獻紙質

    資料,將逐漸汰除,整理成箱回收,舊的「雷射印表機」本周內忍痛回收,

    事實上我用不到五次。已印成紙本的期刊論文逐一過濾分類,若無人承接就

    只能回收一途了。

        七旬以上的老者,對紙本確實還存有很強的依戀,然而在保持收藏卻有著

    很佔空間的苦惱。加上我這個人有著囤積性格,我連女兒讀小學時的作業與

    畫作還保持著,外孫女Amelie 的畫還貼在臥室的牆壁上。學生過去的賀卡,

    也到必須汰除的時候了。

        當「研究生」時,沒錢買原版書,總是到台大對面的公館小巷子去兩面印,

    再裝訂成書,然而智財權實施之後,這些就在櫃子裡佔著大空間。相較之下,

    現在一隻手機就搞定,如今望著讀「博士班」時購買的原文書,內心真是百

    感交集,當年買的原文書進關之後還得經「警備總部」的費時許久之嚴格審

    查,才能收到的原文書,自買書到收到書,往往半年已過,後來在1986年我

    幸能到英國讀書,因而能充分運用「大英圖書館」與館際借閱而將我在「師

    大」教研所的「博士」論文所需的外文「文獻」補足。

        這段往事,對現在的「研究生」該是天方夜譚吧!其實,我要家人,將我

    的統計資料「磁盤」帶到英國,還得先到「警備總部」審核放行,我這代人,

    真的是深深感受到言論管制的痛苦與無奈。然而今天的「研究生」在文獻蒐

    集的自由與便利之下,他們卻常是二、三、四手引用,根本不想去看第一手

    的原文資料,莫怪「天下論文」一大抄啊! 

     

    (209).樵翁夜語-209.由犯罪刑罰的思維,看急待轉向的台灣「刑事

              政策」?

     

                     *.林瑞欽教授 2023.05.12

     

        一整天我待在臺中市窩裡,書房的紙箱多少淘汰幾個,餐廳總算整理就緒,

    將牆壁上的畫換個位置,別有一番氣象。

        前幾天在「家樂福」買了15罐德國小麥黑啤Weidmann,,出清價每罐28

    元,這還是比上海貴了5、6元。以往我獨鐘情於「愛爾蘭」的Ginnius ,但

    台灣賣得太貴了,如今不再忠於品牌,而改成忠於價格。

        一個小學教師出身,生涯輾轉居然入到犯罪矯治的航道。部族時期,

    侵害別人的利益者,多以逐出部族領域。如今,卻在社區中高牆圍圈以將

    罪者跟社區隔離,視其罪行的嚴重程度而刑其長短。在二十世紀末期,

    福利社會顯著降低犯罪人口,犯罪刑罰的思維逐漸轉變,自著重對犯罪人

    罪後的刑罰改變,成為如何預防日後不再犯罪,同時也兼顧及在受刑時,

    有的人權與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

        我們總認為「犯了罪就是惡人,既然是惡人就得嚴懲。」以台灣的監獄以

    往舍房因收容人超收,因此睡在地板上,空間狹小,就造成受刑人因身體緊

    貼而致有被性侵的風險。這是台灣犯罪矯正的恥辱,一個犯罪人在受矯治期

    間仍享有不被侵害與暴力之恐懼的安全。

        當台灣的監獄收容人,以觸犯非法藥物、酒駕所致的公共危險罪的收容人

    為主時,監禁是無法有效嚇阻他們不再犯。為何我們的「刑事政策」還要停

    留在嚇阻的監禁刑罰思維呢?如此,監獄充滿短刑期、不斷「再犯」的受刑

    人,徒增監獄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

     

    (210).樵翁晨語-210.短期自由刑之「犯罪矯治」的目標?

     

                     *. 林瑞欽教授 2023.05.16


        刑罰的意義?首在於受刑罰者不要再犯罪;次在於補償其罪行,對被害者

    與社會的利益的傷害;其三在於刑罰之後,對所屬社會做出積極性的貢獻。

        惟短期自由刑之監禁「刑罰」,究能達成上述三個「犯罪矯治」的目標嗎?

    套句法官最喜歡引用的話:「有教化的可能嗎?」多年來,我一直在懷疑法官

    們是否真正明白「教化」的「概念」與「操作性」意義。其次,究竟這「教

    化」要達成甚麼具體化的目標呢? 「法官」與矯治的「監獄官」、「社會大

    眾」無一說得清楚。如今只剩下死刑、如何關、關在哪裡、與關多久罷矣。

        「一年的監禁」對於政治人物是達成其追求的生命目標的晉身之梯,絲毫

    不起刑罰的「教化」功能,然而剝奪其「參政權」方是最根本的刑罰方式。

    乃由對一般犯罪行為的刑罰,短期自由刑之監禁,「刑罰族群」的「再犯率」

    觀察,可獲知此種刑罰方式是「高成本低效益」的「刑罰」!反而經由「高

    額罰鍰」、限縮其社會活動的時間,如「電子腳鐐」的居家監禁、社會勞役、

    剝奪參政權或某種權利、身份與地位等「社區矯治」的刑罰,較是能達成前

    述所提及的犯罪矯治目標。

        對於「保外就醫」之後,成為「一尾活龍」者,除了撤銷其「保外就醫」

    外,應考慮那些「護航」之鑑定醫師們的醫療行為加以規範,併以「幫助

    犯」加以懲處。

     

    (211).樵翁語-211.多元化的非法藥物濫用之「成癮行為治療」。

     

                     *. 林瑞欽教授 2023.05.27

     

        我涉入非法藥物濫用之「成癮行為治療」,始於1978年之初中生的「強力

    膠」使用,其次是1979年某位使」用「安非他命」的年輕人。然後於1995年

    開始對濫用「海洛因」與「安非他命」的族群的調查研究,與針對濫用者的

    自我調適、復發、渴求、壓力非理性信念、果斷拒絕等的「認知行為」團體

    戒治研究。多年來,觀察對成癮行為的治療方法可是非常「多元」,然而很

    不幸的是諸多戒治方案的結果,並未具效應,簡單地說,就是無效。

        本學期在大學「研究所」開設「物質成癮」專題研究,最後兩個單元即是

    「戒治」之討論。將重點置於成癮的大腦、心理機制與評估,雖然視覺對比

    量表(VAS)常被用來測量對「成癮物質」或「行為渴求」的強度,然對某

    物質或行為渴求之「誘發」,是此量表「效度」的關鍵。顯而易見的,治療

    者缺乏具「信、效度」的評估治療效果之工具。其次,是「治療方案」與

    「渴求」無關,以致人們只是在發展研究者或治療者所追求的「治療方案」

    而已。

        未來對「渴求」的抑制,首在協助個案「辨識」觸發「復發」的高風險情

    境與事件;其次在協助個人案發展自我提示裝置,例如經由配戴的佛珠、十字

    架、親友照片等以提醒使用成癮物質對身心與家庭的傷害而抑制復發的念頭。

    其三,發展個人智慧提示配戴如「智慧手環」經由被「成癮物質」觸發渴求

    的生理指標,如「膚電阻」等的變化發出提示訊號,以抑制渴求的控制。

     

    (212).樵翁晨語-212.少年「暴力犯罪」之預防與矯治的策略。

     

                  *. 林瑞欽教授 2023.05.29

     

        在探究未成年「暴力犯罪」時,首先要明白是「預謀」或「衝動性」暴

    犯罪,前者屬「冷血型」,後者屬「熱血型」。就未成年「暴力犯罪」者

    「預謀型」者少,「衝動熱血型」者多。兩類型的外顯行為雖類似,然其

    為的觸發是有所差異的。因此,對於犯罪「預防」與「矯治」的策略,自

    有所區別。

        個人曾比較「非傷害罪」與「傷害殺人罪」,少年在「偏差行為」與

    「心理屬性」的差異,結果顯示:「傷害罪少年」較早進入犯罪生涯,且有

    較嚴重的「休閒偏差」、學校違規與物質濫用等偏差行為。此意謂者傷害殺

    人罪少年較早涉入違犯生涯,應及早協助他們學習「正當休閒生活」的技能,

    其是團體競技如足球、籃球、橄欖球等。基於該等少年多數「學業」不振,

    如何經由個別與團體的「補救教學」與「學習輔導」來提振其學業成就,是

    重要手段。對於他們的出缺席、輟學要及早干預。其三,對於此類少年較早

    從事「性行為」、「吸煙」與「喝酒」等行為,應儘早實施「性教育」,並

    協助儘早輔導與戒除「物質濫用」。

        相關研究亦發現:「傷害罪少年」具有較強的「衝動性」、較強的刺激

    險、與較缺乏周全的思慮、更為消極的情緒、心情更是「起伏不定」。然

    急躁、冒險刺激尋求、與思慮周全等三項「性格特質」即可有效區分約

    64% 之有無觸犯「傷害罪少年」。

        近年來,蠻重視少年暴力行為之「生物因數」的影響,從文獻發現

    Omega 3 的攝取,有助於未成年的「注意力」與「衝動控制」,而且有利

    於「抑鬱」的控制,從而提升學業成就,因此建議此類少年在「矯治機關收

    容」時,應及時補充 Omega 3 。

        經由書法、繪畫、工藝、園藝、音樂,以協助此類少年的「情緒管理」。

    當然「憤怒管理」是矯治此類少年不可或缺的「認知行為」方案的要素。

        基於犯罪少年缺乏未來生活目標,因此「策略性」的協助他們建立生活近

    中.長程的「目標」與「進程」是不能忽視的。

        「暴力犯罪少年」常因與父母溝通不良而有所衝突,我們曾分別就少年與

    其父母進行「團體輔導」,以提升兩方面的溝通能力,降低雙方衝突的可能

    性。

     

    (213).樵翁晨語-213.某大學生弑母案,被判死刑的負面因子分析。

     

             *.林瑞欽教授 2023.05.31

     

        在瀏覽完「北大學生」之「吳謝宇」弑母案後,兇嫌逃亡多時,被逮捕

    後,二審仍判處「死刑」一案的報導,個人整理對此案的想法,供参。

        (1).親子依附過强,當父親病死,依附断裂致其母與他的創傷後,壓力症

    候皆未獲妥善處理。

        (2).個案與其母之主客體界限不明,自我發展受到扭曲。其母親教養过度

    保護,控制慾太强,剥奪個案與同儕交往的機會,導致其社會我發展偏差。

        (3).除智育以外,缺乏德、體、群、美等教育,以致在案發後,為逃避逮

    捕,沉溺於感官需求滿足的尋求,尤其是「性需求」的滿足,更曾充當男公

    關。

        (4).案發後,犯罪行為只是在延遲被逮捕的逃避行為,如说谎、騙財、

    屍體,偽装身份、逃亡等皆是不負责任行為。

     

    (214).樵翁晨語-214.「北大」一位學生弑母案的「心理鑑定」與「心

                         理失能」變化!

     

                 *. 林瑞欽教授 2023.06.03

     

        近期,中國大陸各界討論「北大」學生「吳謝宇」弑母案者眾,然多重

    其成長過程中,其母對他的教養,與他父親過逝後的心理變化;但卻少有

    關注他如何弑母,如何詐騙親戚、在長達四年中,如何逃避追緝、為何下

    大量的色情影片、為何對與他「性交易」的女人下藥等犯罪行為。似乎人

    被他會讀書、北大學生的光環所眩暈了,而忘了他如何精心設計他的犯罪

    逃避承擔犯罪責任的掩飾之詞,雖說他要自殺,卻看不到他自殺的行為,

    而看到他耽溺於性慾之滿足。在逃亡四年中,未見他如何思念他的父母與

    的懺悔。

        仇恨其親友,在他們家中遇到困難時,未能伸手幫助,顯然他深信親戚必

    須幫助解決他家的困難,這可能也是他在弑母之後,跟親戚謊騙百餘萬元的

    動機吧!即使不執行死刑,相信他也將活在仇恨的囚牢之中。

        人們對精神或心理鑑定的概念,似乎被囿限在「精神病」的鑑定,對於深

    受創傷後壓力症候、重度抑鬱、產後抑鬱、物質依賴後等等「心理失能」狀

    態而觸發犯罪行為,皆不在「檢察官求刑」與「司法官量刑」的思維與考量

    之中,個人認為這是太窄化了「心理鑑定」了。

     

    (215).樵翁午語-215.如何抑制偏差的競爭性,改以合作性而獲取資源分享?

     

                 *. 林瑞欽教授 2023.06.16


        為獲取資源,在動物族群常出現「性質相對」的行為,即「合作性」與

    「競爭性」行為。族群內外之資源獲取的「競爭性行為」最常出現的「偏差

    行為」形式即是“大欺小、強淩弱、眾暴寡”。上述偏差的「競爭性行為」即

    使是如人類的高級動物亦然。

        近日網媒熱聞:「川大」女研究生,發布大叔偷拍以誣陷大叔以賺取流量

    之事件,可見證此種「偏差」的競爭性獲取「社會資源」的模式,隨後曾為

    該女所「霸淩」之被害者,紛紛暴露該女「以強淩弱」的「行為史」與人格。

        如何抑制偏差的競爭性獲取資源,代之以合作性的資源分享。西方社會自

    「中.小學」即重視「合作性學習」以獲取資源,而非以「成績競爭」以鼓勵

    個人「出人頭地」的唯一優勢表現。的確,我們不需要培養「學霸」,而是

    培養相互合作之人們的教育。其次,在「學習評量」方面,我提出下列三點

    建議供參:

        (1).將目前的「總結性」學業評鑑的「百分制」,修改為「等第制」。

        (2).強化平時的形成性學業評鑑,以通過率80%為精熟標準,不強調超過

             120%的過度學習。

        (3).將學生的努力程度,納入學生的「學業成績」評鑑之一部分。 

     

     (216).樵翁晨語-216.以「科際整合」去探究「物質成癮」的機制?

     

            *.林瑞欽教授 2023.06.19


        一早內人就關注庭院下水道的「貉」寶一家,原以為是兩隻幼「貉」寶,

    來是三隻,這下可真熱閙了。貉媽媽與貉爸爸就守在下水道的窩入口保護

    這三隻幼「貉」寶。

        今年花了一筆款項購買一大批自海拔1800公尺到2500公尺不等的高山茶區

    「烏龍茶」,今早再新開一包海拔2500公尺的「大禹嶺」烏龍茶。

        遵義的朋友寄來的龍井口味茶,內人交代因春節時已打開了,也要

    快一點泡完。自去年以來,在泡完高山烏龍茶之後,我的確深深為「龍井」

    的風味與香氣所制約了。

        茶一如煙酒、咖啡等可也是成癮物質,皆受口味所制約。為何會成癮呢?

    年來腦科學的研究快速成長,讓我們整合了生物-心理-社會等以探究「物

    質成癮」的機制。

        其實,討論成癮行為,在這個世紀裡,可是無法不去探究非物質如上網

    (含手機)、賭博(含打牌)、性、購物等行為成癮。

        然無論是物質或行為成癮,皆無法避免對“渴求(cravlng)”此機制的形成

    與作用如大腦部位、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血清張素」、GABA等、

    腦內啡等的探究。

        一提到戒治,就發現沒有單方可成效,一開始,常發現是症狀的排除,如

    成癮者與引發成癮的物質或行為隔離一段時間;也有採取相互抑制;採用

    物理如rTMS經「臚磁治療」、「海馬迴」或「杏仁核」等部位的手術干預、

    如藥物等化學等治療的抑制腦中成癮機制的治療。

        依照個人的觀察,對「海洛因」等「鴉片」類物質成癮的戒治多半以維持

    療法如「美沙酮、」「丁丙諾非」或稱「丁基原啡因」、「納屈酮」等;並

    以動機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復發預防、社會支持等相互配合的治療較具成

    效。但對「甲基安非他命」成癮的治療目前在美國以包括生物、心理、社會、

    動機晤談的矩陣療法(Matrix Therapy)為較流行。近年台灣相關精神

    專科醫院亦引入,對其成效進行實驗研究中。

     

    (217).樵翁-217.對「未成年人」免於受性侵的預防與風險評估。

     

                  *. 林瑞欽教授 2023.06.24

     

        從昨天一直淅瀝淅瀝的下著雨,陪老婆取完菜,再拍幾多「白蓮花」。

    午老婆應我的要求特別準備一盤「蒜拌地瓜葉」,並蒸了一盤「遵義」醬肉、

    與一盤「小龍蝦」,外加一罐小麥啤酒(Llrmor德啤,5.4%酒精,12.4%麥

    汁),這真是一頓豐盛的午餐。

        前天晚餐應「柴教授」一家人宴請老友「楊波教授」去「瑞士」,被囑要

    在七月底做一場「未成年受性侵」的報告。

        在過去的十餘年間,我涉入「性侵犯」的「再犯風險評估」工作,對於

    「性侵犯」的行為是有所了解。在具「性侵再犯」高風險群中,最教我關注

    的「再犯風險」是他們在「未成年期間」受到性侵。觀察這些「性侵犯」受

    性侵的年齡以10至14歲之間為主。性侵者以家人、親友、鄰居等男性為主,

    女性亦有。等他們長大後,他們轉變成為性侵者,多半他們性侵的對象是男

    性。

        分析性侵「被害者」的性別,則以女性為主,相對地,兩者的關係亦以熟

    識者為多,如受害者是「幼童」,則照顧者、幼教師、音樂、外語補習教師、

    運動教練等為主。若是彼此「陌生人」,常是在公共遊戲場、公共廁所、放

    學後的校園與教室、偏僻公園或道路之「落單女童」。陌生者常出現誘拐,

    再以猥褻後,再以暴力脅迫手淫、口交後再強制陰道交。但男性對男童則以

    手淫、口交後再行肛交。觀察教師之「性侵女童模式」則常藉故特別個別補

    課,造成獨處而加以擁抱、撫摸胸部、與私處,進而性交。老齡者常以金錢、

    食物等誘騙「智障女童」多人連續性侵。

        對「未成年人」免於受性侵的預防,除了加強他們對自己身體「自主防護」

    的「認識教育」外,應加強偏僻公共場所與校園的「巡視」與「監控」;其

    三,應加強前科教師、教練或照顧者的「前科」管控與排除。其四,將有性

    侵未成年者附命「強制治療」並列冊「監管」。

     

    (218).樵翁午語-218.研究生遇到心理挫折與困擾時之「心理輔導」。

     

                  *.林瑞欽教授 2023.08.30

     

        聞知美國「北卡」教堂山大學,發生34歲中國「博二研究生」槍殺38歲

    指導教授兇案,大學師生關係衝突,始終縈繞在心頭。

        猶記得女兒在「威思康辛大學」讀碩士時,指導教授的話說得很直白:

    “妳給我paper,我給妳學位”。很順利的女兒在八個月內就發表兩篇「期刊」

    論文,於是很順利拿到她的「碩士」而返回「倫敦大學」學院,隨後四年更

    順利地在UCL取得她的「生物化學工程博士」。觀察她讀「碩.博」期間,早

    上七時即入實驗室,晚十時回宿舍,整理實驗數據,直到清晨二時才睡,星

    期日是補眠時間。女兒是英國的女子公學畢業,英.法文俱佳,就讀研究所期

    間享有高額獎學金。

        顯而易見,流利的英文讀寫說、有寬裕的生活津貼、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

    等是很重要的。觀察本案凶嫌「經濟狀況」似不佳、缺乏與人溝通知能、英

    語口語能力不佳。

        另外,曾被另一大學博士班指導教授拒絕勸退,且其讀博士班年齡偏大。

    以我在大學輔導中心的經驗,發現年齡較大「研究生」遇到心理挫折與困擾

    時,不只是不敢求助他人,更不願向「大學心理輔導中心」求助,尤其是中

    國學生,因此常將自己自囚在「仇恨」與「憤怒」之「消極情緒」的牢籠之

    中。

        大學在追求卓越之際,實在很需要提供大學成員一個良好的「心理輔導」

    協助的系統與氛圍,鼓勵在遇到心理挫折與困擾時,能勇於求助。

     

    (219).樵翁午語-219.性侵兒童之加害者的側繪。

     

                *. 林瑞欽教授 2023.09.19

     

        兒童「性侵犯」的側繪;在從事十一年性侵害犯「再犯風險评估之後,

    是想嘗試歸纳性侵兒童的加害者的特徴:

    1.性侵男童者體型較瘦弱,或有残缺。

    2.教育文化程度低下,或為智能不足。

    3.缺乏與成年親密交往的能力

    4.與兒童的認知情绪發展一致,倾向與兒童交往。

    5.與兒童接近的机会。

    6.心理疾病如思覺失调症、憂鬱重症、双極憂鬱症者等患者。

    7.性認知扭曲與性興趣者。

    8.家庭社經低下並缺乏社會支持系统。

    9.具犯罪前科者。

    10.缺乏溝通知能、生活管理知能。

    11.兒少年時期曾受性侵害。

    12.长期接触情色視聽媒体、書刊、偷窥性有關行为。

    13.有物質濫用史。

    14.自我控制、衝動控制不佳。

     

    (220).樵翁語-220.大都會社區噪音輒被激化「暴力化」衝突。

     

                *.林瑞欽教授 2023.09.25

     

        凡居住大都會社區;常遇窗外新建築工地,不斷傳來震耳欲聾的噪音,周圍

    的鄰居能奈他何呢?

        都會區多半居住大樓,由於「樓地板」缺乏防噪音設計,浴室尤然,樓上居

    民凌晨洗澡,噪音尤其大,樓下淺眠者易被吵醒。樓上兒童嬉鬧所製造噪音常

    持續長時間,困擾著樓下住戶。惟過去留學在英國時,一般兒童常是晚間九時

    前就寢,觀察台灣的兒童卻常是跟著父母晚睡,因此嬉鬧跑跳之聲音,對樓下

    即成噪音,樓上父母無力管教兒童,樓下住戶協調未果,衝突逐漸升高,以至

    釀成殺人慘案。

        大樓住戶應遵守晚上十時以後不移動家具、兒童不嬉戲等避免製造噪音。其

    次,建築廠商應增強樓地板與浴室防制噪音的發生。其三,父母對子女嬉戲管

    教,應参加父母效能訓練。第四,上下樓層噪音衝突應由「管理員」與「管委

    會」或報警處理,避免因衝突致使負面情緒被激化而逐漸升高為「暴力化」衝

    突。其五,對住戶嚴格遵守噪音規範,對新搬入住戶,亦應簽章住戶避免製造

    噪音公約。

     

    (221).樵翁晨語-221.於大學.中小學移除蔣介石銅像的教育價值觀?

     

                *. 林瑞欽教授 2023.09.27

     

        日前,見某群組提及小學校園移除「蔣介石」銅像引發爭論有感,乃撰

    貼文。西方社會學校中的銅像以大學、私立中小學為多,前者以大學者如

    「劍橋大學」校園內的「馬克思」等為主,後者則多為學校的創建者。台灣

    與對岸銅像則以「蔣介石」與「毛澤東」為主,但台灣不只學校,街頭、

    園、行政機關單位等,可說無處不立,領導人「神化思維」如烏雲罩住台灣

    的各角落。

        在我讀「師專」時,老蔣的生日要聽訓、唱讚頌「時代偉人」的歌、要到

    「壽堂」行三鞠躬、要吃「壽桃」與「壽麵」等等。我比較兩岸「毛、蔣銅

    像」,台灣的「蔣介石」銅像顯得小家子氣,對岸「毛澤東」銅像以在「復

    旦大學」為對比,就顯然得高大氣概。

        拆除銅像有無徵詢眾議、為何未申請補助等是行政作業疏失。是否博眾議

    呢?我個人認為既然毫無教育功能可言,校長在行政會議裁決即可。若欲立

    最傑出校友於校史館,則應博採家長、校友、全校教師等之意見。上述淺見

    供参。

        另貼往事之憶一則:拆銅像貼文讓我想到1982-1986擔任已故「新竹師專」

    校長「黃光雄教授」之機要秘書時,我拿雞毛當令箭將愛國歌曲比賽改為藝

    術歌曲比賽,唱愛國歌曲對愛國影響不大,影響午間與晚上學生的休息,

    曲已成噪音。

        上述皆涉及政治價值觀對教育的影響,我的評論基礎在於校園銅像與愛國

    歌曲比賽,是否達成教育目的與功能。當年任教「新竹師專」與同事在校長

    領導下倡議並引進‘’價值澄清‘’教學實驗,如今青少年涉入「詐騙犯罪」案

    不勝枚舉,但不知我們中小學生在網路各種價值的衝擊,如何秉持合宜安

    的價值觀,我呼籲中小學教師與家長能重視「價值澄清法」的教學。

     

    (222).樵翁晨語-222.從「犯罪心理學」看「犯罪生物風險因子」。

     

                   *. 林瑞欽教授 2023.10.08

     

        周五上午應邀參加「臺中市矯正機關退休人員協會」餐敘,很高興遇到許

    多舊識老友。

        見舊文介紹「犯罪生物風險因子」還可以再度引介,乃略加修改重新貼出。

        犯罪行為有其「生物風險因子」,上個世紀初期受義大利軍醫「龍布羅梭」

    的「天生犯罪人說」的影響,「犯罪生物風險因子」的確是興盛一段時間,

    那時候相當關注一個人異於常人的長相與體型,據以推估其犯罪的風險。然

    後來發現犯罪人的家庭結構失衡,功能失調、犯罪同儕連結等「社會風險因

    子」更具影響力,因此「天生犯罪人說」與「犯罪生物風險因子」的探究就

    逐漸受到忽視。

        但到了上個世紀末期,因為腦科學的飛快發展,加上影像科技的進步,

    於大腦影像的大量研究,已促使「犯罪生物風險因子」研究與影響再度受重

    視,有「犯罪新天生人論」之說的興起。

        近年來,我涉入「性侵害犯治療」與再犯風險的評估,深感犯罪行為的

    「生物風險因子」的影響力。我與研究團隊於2003年在台灣首度就犯罪人的

    大腦進行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研究,如今20年過去了,很遺憾未有後繼者持續

    研究。惟在該研究中發現「暴力犯」比「非暴力犯」、無犯罪者,在眼眶皮

    質部的功能顯著不振,而呈現較高的衝動性,較強的敵意,較弱的同理心。

    這發現意謂著我們對「暴力犯」的衝動控制、氣憤管理、與同理心的提高,

    是「犯罪矯治」的重點。

        近年來常見因濫用中樞神經興奮劑與沉迷於暴力視聽電玩、網路遊戲而增

    加個人「衝動性」,甚或觸發「思覺失調症」(尤其是妄想症狀)、重度憂

    鬱症等所觸發之凶殺案件頻乃發生。由此已引起「犯罪心理學」者,對於觸

    發「犯罪生物風險因子」研究的重視,期待華人社會也能急起直追,加速對

    「犯罪生物風險因子」的研究
       

    (223).樵翁晨語-223.如何做好對高齡者的陪伴或照顧。

     

                *. 林瑞欽教授 2023.10.25

     

        高齡者,總是要求女兒或孫女無價陪伴,卻將積累下來的金錢留給兒子

    孫子。這種重男輕女的觀念,導致家庭手足分裂、親子失和,甚至造成

    者「失能」與嚴重的「憂鬱」情緒,終致照顧暴力。因此對高齡者的

    高度「認知偏差」所造成的「情緒勒索」,應透過專業的個別訪視與據點

    團體輔導加以改變。

        高齡社會對照顧者的「高壓力」的管理,除了提供照顧者的喘息服務外,

    對照顧與被照顧者,更要關注正確的認知、情緒、與壓力管理的教育輔導。

    對「低收入戶」的高齡者照顧,除了提供經濟的支給補助與建置志願服務

    絡外,更需透過「定期訪視」、加強「專業的關懷」。

     

    (224).樵翁晨語-224.由心理層次面向,如何戒除成癮行為?

     

                   *. 林瑞欽教授 2023.11.07

     

        有一段時間,逕自沉迷於手機閱讀網路連載小說,其實內容是可以推斷,

    但卻依然去滑動。顯然這是想要得知最後之結果的一種陷於未完成狀態所致

    的「動機」作用,美國心理學者「柴嘉妮」首度撰文詮釋此一心理現象而被

    稱之為「柴嘉妮效應」。

        在「成癮」行為研究中,渴求是上癮/依賴過程中很重要的機制。它亦是

    具有強烈的動機作用,但較不同的是深具有生理需求滿足的機制。

        過去曾於寓居「上海」時,高山「烏龍茶」喝完了,就喝「西湖龍井」,

    恰有親友送的「明前茶」,我受其韻味與獨特的香氣所吸引。昨天上午見冰

    箱中有一包岳父送的「明前」「西湖龍井」,於是急忙將之開泡之。自學習

    心理而論,對某種茶品的喜愛所形成的口味乃是一種增強(強化)為基礎的

    「操作制約」。

        有鑑於此,在成癮行為戒除過程中,協助「成癮者」建構其不同強度的初

    級、次級、與社會「增強物階層」是執行系統減敏法之相互抑制階段前,很

    重要的行為干預。在非法藥物成癮戒治,不能單純的隔離以消弱其成癮性藥

    物增強所形成的制約行為,還得尋求非成癮性行為之增強物所建立之具匹配

    之新的「制約行為」。

     

    (225).樵翁夜語-225.避免兒童成為「性犯罪」的被害者!

     

                   *.林瑞欽教授 2023.11.14

     

        上星期日到「桃園機場」接老婆入境,回到台中家裡已是晚上十點,只好

    到「忠孝夜市」去覓食,真是辛苦的星期日。

        昨天一整天,老婆見家裡舊物髒亂不順眼,展開一整天大掃除大整理,以

    往家裡堆著一堆的瓶瓶罐罐,這該是高齡者的囤積性格使然。

        近日總覺得台中的空氣污染蠻嚴重的,在“乾淨的煤”之政治口號下,台中

    地區的「火力發電廠」依然是燒煤發電。在台灣,“愛台灣、保護台灣”的政

    治口號,是世界上最空泛的謊言。

        為何政治人物無法提出具體的政策呢?恰好說明他們的幼稚與無知,選舉

    時,只見他們見廟就拜、見人就握手的膚淺囈語式的語言與虛偽的行為語言。

        當兒童成為「性犯罪」的被害者時,我們的社會可曾思考過如何為兒童建

    構一個免於犯罪被害恐懼的社會環境嗎?為人父母、教師、照顧者是否依然

    使用「去人化」的語言如懶蟲、笨狗(蛋)等辱罵兒童呢?是否命令兒童到

    隱密空間加以猥褻、性侵;是否對兒童依然使用體罰、霸凌、虐待等暴力呢?

        我們必須對兒童施以身心暴力的成年人給予嚴厲的懲罰,從而提供兒童免

    於犯罪被害的安全、友善的生活空間。

     

    (226).樵翁晨語-226.性侵犯之幼童的「個別心理輔導」與「團體輔導」!

     

                   *.林瑞欽教授 2023.11.17


        連日忙著陪同老婆辦理各項「居留」手續,也真是累。昨天早上處理「健

    檢」後,人們總對往昔熟悉的肉舖、菜攤、豆漿店等去購買,陪她到她以往

    住的社區旁邊的菜市場去採買。我也連帶去逛逛,買了一袋烤小「蕃薯」。

        據報導有一位「國小女教師」性侵其級任導師班上「小男孩」,持續數年,

    並生有一小孩,為「受侵害男童」之父親告上法庭,為法官依照「妨害性自

    主罪」與「一罪一罰」之原則,重判該女師有期徒刑17年6個月。

        一般人總以為「妨害性自主罪」的加害者是「男性」,受害者是「女性」。

    現實上,「男童」為受害者的案例並不少見。以此案而言,該女師服刑時,

    其嬰幼兒的「撫養」與「教育」是很麻煩的問題。如何減少伴隨其母親入監

    服刑的「嬰幼兒」受到監禁之身心負面的影響是「女子監獄」重要課題。

        另一方面,對長刑期「女性受刑人」的子女教養,則是「犯罪預防」重要

    議題。我曾在「新竹」地區「司法保護中心」任內,於「新竹地檢署」、「觀

    護志工協進會」等撥款在新竹縣「竹東鎮」針對「受刑人」就讀小學的「子

    女」實施為期一年的「心理輔導」,成效相當顯著。該犯罪預防專案是由「玄

    奘大學」應用研究所「碩士生」擔任「輔導員」,每周到校進行「個別輔導」

    兩個小時,寒暑假則在大學校園實施「團體輔導」,期間皆有「博士」層級富

    有青少年輔導經驗的「專業督導」。

     

    (227).樵翁晨語-227.非法成癮性藥物(即毒品)之「復發風險」!

     

                   *.林瑞欽教授 2023.11.22

        就個人觀察:強制隔離戒治的物質濫用/依賴者常在解除勒戒三至六個月

    發生偶發(lapse )與復發(relapse)

        非法成癮性藥物(即通稱的毒品)之「復發風險」男女有別。就對「海洛

    因」濫用者的復發風險研究,復發風險男女的煙癮、對成癮性藥物渴求的強

    度、周遭使用非法藥物的親友關係的強度、生活壓力的強度、施用合法/非

    法藥物種類多寡與成癮性強弱、施用成癮性物質時間長短、有無賭癮等等。

        一般常用操守來指涉成癮者,不再施用成癮性物質的行為,這是忽視成癮

    行為是受到「大腦」酬賞作用,而以道德規範、犯罪學模式以解釋成癮復發風

    險行為。

     

     (228).樵翁晨語-228.中國又一輪「新冠」來襲,臺灣要有備無患!

     

                 *. 林瑞欽教授 2023.11.28

     

        新型疫病毒狂襲中國大陸中,感謝摯友「陸曉民」轉發上海「張文宏」醫

    師的看法,請注意防護。

    ‘’昨晚得知:上海「中山醫院」急疹科100位元醫護人員全部中招。他們的各

    家庭成員也全軍覆沒! 徐中心幹部病房: 醫生、護士、護工、包括病人也全

    招!

        昨天市衛健委會議研判;預計下周峰值到來,每天陽性人數將達到100萬,

    並持續一周!之後再緩慢下降。按《復旦公衛的模型算》結果出來了,總計

    全市有2000萬人要感染。全市總人口2489.4萬人,即有80%感染。

        據市CDC技術統計資料,上海已快速進入高峰,昨天已經發生40萬例(檢

    了900萬人次),現在每天增速是60%到80%,換句話說今天就可能巳新增

    60-70萬例。(北京最高峰時是日/100萬以上)因此後面幾天會快速到達

    峰。目前、外面已經沒有任何安全的地方,很多物體表面包括冷凍食品,

    外賣物品等,都有大量病毒。所以,儘量減少外出以及社交接觸,備好藥,

    掌握正確的防護康復知識,平安度過這一波。【上海市疾控中心】

        昨天「張文宏」講了一個半小時,很實用。有人將其講話概括為二十個

    要點,可以讓你三分鐘看完。

        一、又一輪「新冠」來襲,「新冠」感染是風寒濕症,所有用來治療風寒

            感冒的藥都可用來治療一下「新冠」。

        二、90%的感染者都有症狀。

        三、所有的藥都是為了退燒止痛,而不是治療「新冠」。「新冠」本無藥,

             因而儘量要少吃。

        四、主症是風寒發燒,咳嗽是次要的,因此生薑湯也可以治。

        五、新冠一定會有後遺症,得陽次數越多後遺症嚴重的可能性越大。

        六、一陽解百憂的想法是錯誤的。得陽越早重複得陽的可能性越大。

        七、進家門後把口罩扔了,鞋脫門外,外套掛窗外,回家後先洗手,

             再用淡的鹽熱水漱口。

        八、家裡有陽了一定要戴口罩,至少可爭取低病毒感染。

        九、一般發病三天后症狀會逐漸減輕。

        十、陽轉陰後冰箱要消毒、陽性病人用的物品要消毒、用的牙刷要扔掉,

             家中可噴消毒液消毒或用食用醋薰蒸消毒。

        十一、有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尤其要小心感染,否則用藥後血糖

              必定增加。

        十二、一至三歲小孩要特別小心,三歲以上恢復較快最危險的是老年人,

                有基礎病的老年人更危險。

        十三、退燒過程怕冷,可以喝一大杯薑糖水,血糖高的只能喝燙一點的薑

               開水。

        十四、千萬不要排幾個小時去看病,還不如躺在家裡,因為越累病就越重。

        十五、發高燒不一定是壞事,體溫40度反而三天就會好轉,如高燒不退則

              要重視並就醫。

        十六、高血壓患者原用藥不能停服。

        十七、陽了以後還會再陽。美國因為屢次得陽而死亡者很多。

        十八、老年人家中可備好家用制氧吸氧機和醫用氧飽和監測儀,以備監測

              和急需時吸氧用。

        十九、在無藥時,生薑蔥白湯或熱水可以救急替代一下藥品。

        二十、千萬不要心存僥倖,不要無所謂。如果不懂如何治療可暫時不治,

               決不要亂吃藥。無症狀是好事情。

        退燒出汗之前有一段時間會很難受,這是正常現象,千萬不要加大藥量和增

    加服藥次數。

     

    (229).樵翁晨語-229.培養犯罪人的負責任是犯罪矯治的重要任務。

     

                 *. 林瑞欽教授 2023.11.29


        「存在心理學」強調人們表現出來的行為是自我選擇的結果,因此對這行

    為就要負起責任。然而很不幸的是「犯罪人」對其表現出來的行為總是不願

    負責,不是逃避責任,就是將責任甩鍋給別人。有鑑於此,培養犯罪人的負

    責任是犯罪矯治的重要任務。

        一個犯罪收容人先得做好自己個人清潔、寢具整理等生活管理;其二,則

    要做好所分配的勞作任務,而非假手他人或敷衍了事;其三,對自己所犯的

    罪責負起賠償責任,並自心裡有個贖罪愆悔的具體作法;其四,對未來出監

    後對自己的生活、家庭、社區、被害人等具體可行的作為之規劃與準備;其

    五,協助收容人自實踐上述行為中體認其生命的意義。

        「存在心理治療」創始人「弗蘭克」在其名作:活出意義來,強調意義對

    人們自我規約與實現,具有關鍵性的影響。簡言之,犯罪矯治要由對犯罪人

    過去的不當行為的刑罰,朝向未來自我合乎社會規範,節制自己的欲求,實

    現自我的意義發展,方能脫離再犯(重新犯罪)的行為模式,走向新生。

     

    (230).樵翁晨語-230.成癮藥物濫用者之戒治理論與解決策略。

     

                     *. 林瑞欽教授 2023.12.01

     

        近日不斷的整理舊紙,期待能在2023年的年底,能將四箱舊紙處理完畢,

    好讓「書桌」有個空間出來。

        回首前塵,2004年我曾就台灣男女「海洛因」濫用者為對象探究影響他們

    復發的「風險因子」,結果顯示不同觸發施用「海洛因」的渴求,對復發強

    度的預測,具有顯著之預測效力,依序是負面情緒、成癮性藥物接觸、家庭

    衝突、感官需求追求等所觸發的渴求,具有很強的預測效力,另外就是衝動

    性與非法藥物施用成癮的程度。

        上述結果,顯然支撐著暴露與心理適應,對成癮行為之影響的理論。但自

    本研究結果顯示;成癮藥物濫用/依賴者觸發渴求「風險因子」,對復發的

    預測解釋效力,以心理適應觸發論,具有較強的解釋效力。

        回顧當前對非法藥物濫用/依賴的戒治率,皆以隔離為主要手段,意謂著

    其戒治理論是以「暴露論」為主。若以本研究的發現,顯示戒治手段應調整

    以增進成癮者的情緒管理、人際溝通、人際衝突解決等心理適應策略之方案

    為主,隔離為輔為宜。因此,個人強烈建議未來成癮戒治宜以「認知行為治

    療」為基礎所建構的增強受戒治者的心理適應。具體而言,成癮戒治首在協

    助成癮者對負面情緒的因應;其次是如何拒絕友伴的邀請;其三是增進與家

    人溝通能力與解決人際衝突能力;其四則是對自己感官需欲的節制。

        雖然「衝動性」與「成癮程度」對復發的影響力是較低的,但對成癮者施

    用成癮性藥物所導致之「高衝動性」,宜由該成癮性藥物的藥理機制,尋求

    「物理」與「生化」的解決策略。

     

    (231).樵翁晨語-231.非法藥物濫用者於「勒戒」與「戒治」之靜.動態

                        風險評估。

     

                         *.林瑞欽教授 2023.12.05


        自從我涉入「非法成癮藥物戒治的研究」以來,對於「勒戒」與「戒治」

    兩段式的「強制治療」是存在著疑問。勒戒階段的結束,主要是經由三位

    「精神科醫師」對受「勒戒」者繼續施用非法成癮藥物風險的評估,簡言之,

    是復發風險評估。個人曾參與「評估量表標準」的修訂會議。

        多年來,腦中總在思考著誰能勝任「成癮勒戒」者的「勒戒成效」與「復

    發風險」之評估呢勒戒者的物質成癮史,對其復發風險影響的「個別差異

    性」之「加權值」如何計算呢?往昔單憑「靜態風險評估」與「精神科醫師

    的臨床判斷」,其評估的「效度」與評估者「信度」能達到.80嗎?相關的

    「復發風險評估」是否考慮到「性別」、單一/多重用藥等的差異呢?在受

    戒治期間,「受戒治意願」與「行為」等「動態風險評估」是否考慮其中呢?

    「戒治」結束後,如何規劃「復發的預防」呢?

        在台灣關於再犯/復發風險評估,一直只重視「靜態風險評估」,幾乎未考

    慮「精算式風險評估」。當前在非法藥物成癮戒治,甲基安非他命、內含

    FM2、甲基安非他命、甲卡西酮、愷他命等之「咖啡包」是非法成癮藥物濫用

    者的主流用藥,其復發風險自然與麻醉藥物的復發有相當不同的「行為差

    異」。單憑一套「量表」是相當不足的。

     

    (232).樵翁晨語-232.認知扭曲?湖南省有一位12歲少年,殺死其母親

                       二十餘

     

                       *. 林瑞欽教授 2023.12.14


        回首前塵;2018年12月13日「北京」友人「張荊」教授,傳來「湖南」

    有位12歲少年殺死母親案件的報導,並要我表示想法。依照報導知道:他因

    將其母親在宴會蒐集到的四包香煙偷抽完而與其母起衝突,然後持刀砍殺其

    34歲的母親二十餘刀,平時沉溺玩手機,曾有兩次車禍,頭部受創,夜間常

    在家走圈怪叫,課業不佳,少有友伴交往。

        自報導中顯示,此少年成長過程中有許多暴力行為的「風險因子」(risk

    factors),卻缺乏「保護因子」(protective factors):留守兒童(即他出生後

    父母皆在外省工作,由其祖父母照顧撫養之兒童稱之留守兒童)、隔代教養、

    缺乏固定居所、父親缺席,無父親適時的督導、母親嚴厲教養、有吸煙與嚼食

    檳榔之成癮物質的行為、有盜竊行為史、說謊、注意力低落;腦傷可能是前額

    眼眶皮質部受損,致使自我控制能力也受損、易怒、衝動、嬰幼兒時期的分離

    創傷、缺乏友伴等等。建議組成專案小組對該少年進行發展-心理-社會-家庭-

    病理的綜合性評估。

        我認為其中應涵括腦成相(功能性磁振照影fMRI)的掃瞄以確定大腦受傷

    情形;其次,評估其速對他進行各項心理與家庭功能衡鑑含括智力、情緒、

    營養是否不良等,其後之觀察與治療宜補充Omega 3與蛋白質;並斷絕手機

    的使用,但以定時遊戲為好行為表現的酬賞。

        後續宜進行適當的「行為治療」,亦可考慮狗貓之寵物陪伴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他被捕後曾說:「他又不是殺別人,他殺的是自己的母親

    啊!」意思是殺自己的母親是沒事的,這是很嚴重的認知扭曲啊!

     

        《二十幾年前協助雲林教養院編擬的「行為治療」方案供参

     

     

                     

    (233).樵翁晨語-233.毒品犯之戒治處遇宜依「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予

                      脫離矯正機關改由「衛生福利部」承接與負責俾專業化。

     

                       *.林瑞欽教授 2023.12.16


        五更醒起,隨即調製「蜂蜜醋」飲服。「醋」是六年前購自台中市新社的

    「檸檬梅醋」,內人自「上海」歸來始啟封;蜂蜜則是舍弟「瑞傑」在高雄

    養蜂場所研製的純正蜂蜜。晨起服用近月餘,內人自覺該「蜂蜜醋」對身體

    效果顯著,四處跟其親友推薦。

        昨日參加「台中地區矯正機關退休人員協會」暨「顧問」聯席會,會中辦

    理「新任理.監事」選舉與交接大會。

        乃四年前,由台中市矯正機關退休同仁成立籌備委員會,向臺中市政府申

    請正式成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組織。在臺中監獄前典獄長「鄭

    榮豪理事長」的卓越領導,各理.監事與會員的熱誠參與,現有會員高達164

    位,會務蓬勃發展。昨天,因鄭理事長榮任兩屆任期屆滿,大會旋新選出第

    三屆理.監事、常務監事、與理事長,恭賀臺中監獄甫退休之典獄長「林錦

    清」先生,獲選接任「理事長」。惟成立之初,個人很榮幸受聘為該協會

    「榮譽顧問」,感恩。

        回顧「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於1998年公佈實施,迄今已屆25年,雖然該法

    於2022年曾有大幅度修訂,然觀察、勒戒與戒治機關,依法仍置於犯罪矯正

    系統中。在1998年修法時,曾在該法修訂實施滿一年後將前述成癮戒治機關

    撥交「衛生醫療系統」。很遺憾的,當年的「衛生署」並未敢於承接,迄今對

    「非法藥物成癮」者的「戒治」處遇工作,依然設置在犯罪矯治系統之中。

    然「世界衛生組織」已在2004年通告各國,應將「非法藥物成癮行為」視為

    腦部反功能的行為;聯合國更在2011年,呼籲其會員國勿以「刑罰」處理「非

    法藥物成癮」者。

        但台灣依然將「非法成癮藥物施用者」置於「犯罪矯治」場域,並由不具備

    「成癮治療知能」的監獄官來負責,顯然我們對「成癮戒治」仍停留在犯罪矯

    治的思維中。

        緣以,我曾想是否將戒治機關的經營與管理,依循「少年矯正學校」的模式

    經營,將「成癮戒治」改由「衛生福利部」承接與負責,安全管理由「矯正

    署」支援。而在非法成癮藥物「除罪、除刑化」之後,始將非法成癮藥物的

    「戒治」完全回歸「醫療系統」。

     

    (234).樵翁夜語-234.「詐欺犯」根本的犯罪矯治之道。

     

                *. 林瑞欽教授 2023.12.17

     

        今天是在「靜宜大學」開授「犯罪心理學」專題研究最後一堂課,課後

    修課的學生「尚蓁」、「頌惠」、「梁辰」;兩位徒弟「周瑩」、「安

    安」;第一屆學生「美欣」,再加上我夫婦兩位合計八位到沙鹿「竹林土

    雞城」餐敘,很是歡愉。今年寒假蠻長的,配合境外生與大學將寒假提前到

    聖誕節。

        餐敘間,提到詐欺犯罪行為的歷史演變,在我年輕時,鄰居有一個外地來

    的家庭,男主人常常不在家,後來聽說被捕入獄,然後這家人就搬走了。慢

    慢方知這男人是「金光黨」的成員,會用厚紙、迷藥來詐騙老年人身上的現

    金與金飾等財務。接著我開始工作,出現標會倒會的大型詐騙、本票或支票

    的金融詐欺犯罪等。詐欺手段隨著人際溝通工具發展與演進,詐欺經由報紙

    與雜誌的小廣告、信函、電話、電子郵箱、網路等進行著。近年詐欺犯罪更

    是由境內擴展至境外,也自財物的騙取更複雜的結合其他形式如人口販賣犯

    罪、妨害人身自由、擄人勒索、性侵害、殺人等暴力犯罪,讓「詐欺犯罪」

    的本質更傾向暴力化、網際網路、與國際化,使得犯罪偵查與求刑更為複雜

    與困難。

        對「詐欺犯」的矯治,僅自加重刑罰並不能克竟其防制之功。基於詐欺犯

    的日趨年輕化,渠等的價值觀漸傾向急功近利的物質化,因此經由提升道德

    發展的水準,由他律到自律;並藉由「價值觀澄清法」改變詐欺犯、改變他

    們扭曲的價值,堅持他們所珍愛的合乎社會規範的價值,才是根本的犯罪矯

    治之道。 

     

    (235).樵翁夜語-235.詐欺犯矯治對策>價值澄清法。

     

                       *.林瑞欽教授 2023.12.20

     

        詐欺犯罪行為的歷史演變,在我年輕時,鄰居有一個外地來的家庭,男主人

    常常不在家,後來聽說被捕入獄,然後這家人就搬走了。慢慢方知這男人是金

    光黨的成員,會用厚紙、迷藥來詐騙老年人身上的現金與金飾等財務。接著我

    開始工作,出現標會倒會的大型詐騙、本票或支票的金融詐欺犯罪等。

        詐欺手段隨著人際溝通工具發展與演進,詐欺經由報紙與雜誌的小廣告、信

    函、電話、電子郵箱、網路等進行著。近年詐欺犯罪更是由境內擴展至境外,

    也自財物的騙取更複雜的結合其他形式如人口販賣犯罪、妨害人身自由、擄人

    勒索、性侵害、殺人等暴力犯罪,讓詐欺犯罪的本質更傾向暴力化、網際網

    路、與國際化;詐期犯罪更成立公司來掩護詐欺犯罪的進行,上述犯罪型態的

    變化使得犯罪偵查與求刑更為複雜與困難。

        對詐欺犯的矯治,僅自加重刑罰並不能克竟其防制之功。基於詐欺犯的日趨

    年輕化,渠等的價值觀漸傾向急功近利的物質化,因此經由提升道德發展的水

    準由他律到自律;並藉由價值觀澄清法以改變他們的價值才是根本的犯罪矯治

    之道。

        「價值澄清法首見1966,其後在1978年由瑞斯等人(Louis E. Raths,

    Merrill Harmin, Sidney B. Simon)合著的修訂版-價值與教學一書。此書於

    1983-85年間由歐用生、林瑞欽、簡紅珠、黄建一、莊明貞、任秀媚、與黃秀

    瑄等合譯,並在1987年由新竹師專發行出版。

    在過去五、六十年間,價值澄清法因其植基於人本教育與輔導思想,而且操作

    容易,因此廣泛為心理輔導與道德教育界所發展採用。個人與友人著名犯罪心

    理學家盧瑟羅(Friedrich Lösel,2012 )一致認為價值澄清法值得為犯罪矯

    治引進。

        「價值澄清法」認為一個人所抱持的價值是其生活的行為準則,持續的宰制

    其生涯的各種選擇。個人所抱持的價值能否改變,端賴其價值觀展現的行為後

    果對於個人身心利弊得失的衡量。個人的價值形成可分為選擇、珍愛、與行動

    等三階段。本質上,價值澄清法是整合個人的情緒與認知評估的方法,強調個

    人的主體性,協助個人自己釐清其所抱持的價值觀是否端正或偏誤,由於社會

    的發展漸趨多元,價值觀也就愈多元,若無法經過理性的思維加以評估,就容

    易觸發偏差的行為,而致影響自己與他人的生活適應。簡言之,價值澄清法是

    整合人本與認知心理學的主張,藉語言與文字去反思與評估自己所抱持價值的

    適切性。因此,其方法透過問詢、討論、角色扮演以激勵個人對自己價值與行

    為後果之間關係的正誤的思考以修正自己價值觀與行為的適切性。

        「價值澄清法」常以小團體討論進行,藉連結、觀察、角色扮演、覆白等在

    積極接納情緒中讓人們在正向心理氣氛省思自己價值觀是很適合犯罪矯治。同

    時,矯治者或輔導者是基於催化的角色,廣泛的利用未完成語句、價值單等書

    寫策略來焦注個人的思考,避免價值澄清過程的空泛與無趣。

        以某大學女生自行前往緬甸詐騙園區從事詐騙工作為例,加以說明之。個案

    認為短期內就可輕易賺大錢,比她在便利商店值班要輕鬆且容易致富。因此,

    她不理會任何勸阻,堅持己見留在詐騙園區。顯然這將直到她不但沒賺到錢,

    身心又受到折磨而痛苦不堪時,才會改變賺快錢的價值。當我們在勸阻時,可

    詢問個案想要賺多少錢呢?預計要花多久可以達成目標呢?賺到錢要做什麼

    呢?在賺錢會有什麼風險呢?若遇到風險妳要如何處理呢?妳從事打電話引誘

    人家投資匯款這種行為是否為犯罪行為呢?妳知道被逮捕後會受到何種刑罰

    呢?

        由於詐欺團伙,分工細膩,有出資的幕後老闆與黑幫、負責網路的資訊工程

    師、發送詐騙電話與網路資訊的操作員與管理幹部、自金融機構取款的車手與

    管理幹部等。基於分工細,責任分散,犯罪者會低估犯罪的風險與所承擔的責

    任。

        其次,目前的電訊與網路資訊詐欺通常詐欺者並未與被騙者接觸,而且未直

    接接觸到金錢,因此缺乏詐欺的罪惡感,也沒有所謂缺乏同理心的情感,他們

    只單純有著想法:‘’這是一種待遇優厚、工作容易輕鬆的工作‘’。其三,至於擔

    任取款的車手會有黑吃黑行為,通常會採取私下解決的暴力治安事件。該等犯

    罪者常有僥倖、先賺到錢再說與遇到再找人處理的消極心理,毫不顧及行為的

    嚴厲後果。

    就上述分析,讓個案說明他什麼原因要加入詐欺團伙?當他在從事騙人或取款

    時,心裡會有什麼感受與情緒呢?他從事詐騙行為有覺得的行為是犯罪嗎?他

    曾想過他從事的行為有多大風險被逮捕呢?相較下,他找到一份正當的工作,

    內心裡的感受跟從事詐騙工作的感受會有何不同呢?從事詐欺犯罪被刑罰時,

    他會有甚麼損失呢?其得利與損失相較是怎麼情形呢?

        「價值澄清法」可以協助受刑人省思渠等犯罪行為前後的得失與影響,據之

    修正其偏差的價值觀。

        有關價值澄清法可参考價值與教學一書,亦可參考「歐用生」與「林瑞欽」

    有關「價值澄清法」的譯作。

     

    (236).樵翁夜語-236.增進學生的人際溝通知能,以促進和諧校園

     

                       *. 林瑞欽教授 2023.12.25

     

        據報導「新北市」某國中三年級生因與同學衝突,被折疊彈簧刀割喉

    重傷,經搶救後幸無生命危險。惟醫師云;該學生恐怕變成「植物人」

    而易見的,此起校園血案已揭示學生攜帶「折疊彈簧刀」、「美工刀」等

    器入校的嚴重性。基於暴力犯罪中,武器效應是觸發暴力犯罪的重要因素。

    因此,校園中如何管制與清查「刀械」凶器是預防校園暴力的關鍵因素。

        由於此案是本班男同學阻礙他班女同學來找班上女同學,所引發的「興師

    問罪」之人際衝突所觸發的暴力行為案,因此如何增進學生的「人際溝通」

    知能,以促進和諧校園,更是極其重要的課題。

     

    (237).樵翁午語-237.對「非行少年」的「風險管控」因素。

     

                       *. 林瑞欽教授 2023.12.28

     

        「新北市」國中校園血案讓我近日苦苦思索著少年暴力行為的預防與處遇。

    此案受害者阻攔加害者乾妹到班尋找某女同學而引發加害者與乾妹尋釁,與

    受害者衝突,然加害者持彈簧刀刺殺胸頸部十刀,致受害者搶救無效死亡。

    這是一件典型的情意表達性暴力攻擊案。

        案發後,人們討論焦點圍繞在少年「死刑」與「前科註記」之上,完全忽

    略了少年隨身攜帶彈簧刀觸發傷害與殺人的暴力行為風險。

        其次,因加害少年有多件「非行」行為而被轉校安置。期間國中與矯正相

    關機構的輔導或矯治顯然是成效不彰。近二十年來少年無論是刑事案件或保

    護案件,「傷害罪」未曾見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探究其癥因,有謂「犯罪組織」或「宮廟」招攬未成年從事非行行為所致;

    有謂「家庭教養」失功能所致;有謂「學校教育」缺乏對類似個案失去教育

    與輔導的功能;有謂「觀護矯治」失去輔導功能等等。

        然依個人多年來的觀察,此一現象之肇因,首見是對「非行少年」的身心

    發展如智力、性向、人格、興趣、價值觀、家庭教養等的了解相當不足,常

    僅停留在非行少年的外顯問題行為的歸因。其次,則是相關重要他人皆抱著

    等待此等個案離開渠等工作所應負責的時間的來到的消極態度。其三,所謂

    「輔導」是口頭禪而已,輔導者能否協助此等非行少年了解自己是誰?自己

    現在哪裡?怎麼會停在這裡呢?自己何處來?又要往何處去呢?簡單地說,

    是否協助他們對自己進行回顧與前瞻的敘事分析,輔導者缺乏協助非行少年

    回歸正道的「輔導知能」。其四,是否協助他們檢視自己與家庭成員、親友、

    同學、鄰居、老師、男女等朋友的人際關係的動力呢?然後經由角色扮演、

    「社會劇」或「心理劇」以協助他們重構渠等的人際關係。其五,是否協助

    他們省思参加幫派、宮廟等「偏差社會組織」的得失利弊;檢討隨身攜帶刀

    械會導致的後果等。其六,協助他們如何超越童年迄今所遭遇到的創傷。其

    七,列明他們未來五年發展的目標。在我往昔對犯罪少年「自我概念」的調

    查研究中,發現犯罪少年普遍缺乏「生活目標」與「生命目的」,因此經由

    「目標管理」而得以自我控制是非行少年的重要發展任務。其八,非行少年

    常具有較強的「衝動性」,較易被觸發憤怒的情緒,因此如何協助他們的衝

    動控制與憤怒之「情緒管理」是重中之重的輔導要務。其九,要注意該等少

    年是否有「物質濫用」如酒精與非法成癮藥物,應協助戒除。其十,應協助

    此等少年學習正當「休閒生活技能」與未來謀生的「職業技能」,以擺脫寄

    生的生活。

        最後,我要說的是「排斥」與「隔離」無法消除非行少年,只會助長少年

    的非行。社安網對於曝險兒童與少年的家庭教養是否發展直接干預的「風險

    管控」呢?

     

    (238).樵翁夜語-238.「新北國中校園血案,目睹者的心理創傷與心理復健。

     

                       *.林瑞欽教授2023.12.29


        今天中午假「台中市」之「陶板屋」餐廳,邀約在台中的學生餐敘,介紹

    內人跟他們認識,也謝謝他們贈送禮物。恰值歲末,也是歡送2023年與迎接

    2024年。

        「新北國中」校園血案對加害者、被害者、目睹的旁觀者與社會大衆皆帶

    不小的心理衝擊。執政者近年推出「社會安全網」,以往數件精神病人殺

    人案與本少年殺人案顯然「社會安全網」已破網連連。

        前兩度為文討論「加害者」與「犯罪預防」,本文擬討論目睹所造成的

    「心理創傷」與「心理復健」。

        童年時,依習俗,人死了「空棺材」要抬回家,必有人吹著小號前行,

    小孩迴避,免因目睹而受驚嚇。「出殯隊伍」也有「樂隊」前行,告知相關

    人迴避,免因目睹受驚嚇。人們對天災人禍所致的人身損傷或死亡的目睹是

    有著失落的「創傷」與「恐懼」。一旦目睹者與傷亡者有所社會與「心理依

    附」的連結,就會因該「依附」的突然斷裂而產生「悲傷」的情緒。此種目

    睹會影響「目睹者」的飲食、睡眠、排泄等生活作息等的「失序」與「障礙」

    。本質上,這是一種創傷,它會產生系列的「壓力症候」。一般民間就會將

    受到目睹有創傷壓力症候群者帶去‘’收驚‘’。

        相對之,輔導、諮商、心理治療則對「目睹者」會以「肌肉鬆弛」與

    「系統減敏」加以輔導。個人在檢視「收驚」過程,蠻類似上世紀末所發

    展的「眼動脫敏」再處理 (簡稱EMDR )或稱「眼動身心重建法」的心理

    治療方式。

        一般「收驚」會要求有「目睹者」穿過的一件衣服,包住一碗米收緊該碗

    米,然後「收驚者」會點燃三柱香,再口中輕聲呼喚「目睹者」的姓名與一

    連串的禱語,並不斷在「目睹者」的面前搖晃那碗米與三柱香,以焦注其眼

    神、用碗面在頭、胸前、背部等,由上往下各輕觸拍拂三次,尤其是背部是

    華佗夾脊充滿穴道,碗米粒是滑動有按摩的作用。頭與背脊椎兩側。然後掀

    開衣服就碗裡米的圖像解釋目睹者受驚嚇的方向與事物,接著分就東.南.西.

    北四位置的米放入溫開水,要「目睹者」喝下數小口,披上衣服,將剩下水

    倒到門外,結束收驚。通常「收驚」後隔天就恢復常態。我個人的體驗分析

    「收驚」是本土版的「眼動減敏法」。

     

    (239).樵翁晨語-239.「詐騙」集團電話假冒公家單位花招。

     

                       *.林瑞欽教授2024.01.12

     

        剛接數通870為開頭的「詐騙」電話,假冒「台北市中山戶政事務所」好心

    提醒有人持我的「雙證件」去申辦「戶籍謄本」,然後打電話來確認,請保持

    電話暢通。接著就有電話打進。幸好內人警覺性高,電詢「中山戶政事務

    所」,確認是詐騙電話,然我之「個資」已暴露被詐騙集團掌握。

        請各位臉友提高警覺,遇到不明電話立即封鎖。他們常假冒「健保署」與

    「户政事務所」關心你。

     

    (240).樵翁晨語-240.由槍殺群眾犯之「認知基模」看「暴力風險評估」。

     

                       *.林瑞欽教授2024.01.14

     

        依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2022年5月14日下午一位美國「紐約州」

    「布法羅市」18歲白人青年「金德倫」在購物商場槍殺群眾並現場直播,造

    成十死三傷慘案,其中黑人十一人,白人二名,行兇前發表180頁的「犯罪宣

    言」,包括謀劃此次襲擊的種種細節、大量「反猶太主義」和「種族主義」言

    論、承認自己是白人至上主義者、種族主義者。約一年前,他曾因在其所就讀

    的高中發表「威脅性言論」被警方調查,並在「精神病院」接受了評估。”

        我見此新聞,乃思考自「認知腳本攻擊論」加以評析:就上例兇嫌於於十七

    歲以前即因發出暴力威脅與反種族主義,因此被舉報後遭員警列為「暴力風

    險」人口,而移送至精神病院實施「心理評估」,隨後被釋放。該心理評估似

    乎不周全,一般的「心理評估」,與「暴力風險評估」顯有落差。

        一個人的內言(inner-talk),又稱內在對話,經過語文化,會具體地轉化為

    語言與文字,然後再轉化為行為。簡單地說,上述是「暴力認知腳本攻擊論」

    的三步曲。

        第一步驟對暴力形成了「認知表徵」或謂「認知基模」,我曾稱為“知元”,

    即為知識的基本結構。此“知元”形諸於其成長的家庭與社區,可能其父母即對

    有色人種抱持貶謫的態度,且家中常有類似言論。當有色人種被貶低為“非人”

    時,就暴力犯來說,他將對之施以暴力就不是罪惡的行為。此種種族主義的偏

    好的「認知基模」是形塑於兒童期。此種「認知基模」會顯現在對有色人種的

    咒駡如髒的、是豬、鬼等惡語。緊接著將該等歧視性語言用貶低、惡毒的文字

    在網絡公開散佈與攻擊。在個案長大後,會對有色人種展開肢體攻擊,再進入

    刀械與槍支武器的攻擊。

        若再加上其高衝動性、不佳的人際交往、缺乏同理心、與認知扭曲等暴力風

    險,就會更加深其對有色人種的恨意,在搭配武器效應,慘劇就一觸即發。

     

    (241).樵翁晨語-241.行刑專業化、科學化與社會化的犯罪矯治處遇。

     

                       *.林瑞欽教授2024.01.23

     

        今適逢寒流來襲,昨晚內人首度啟動臥室的暖氣。

    昨晚亦在內人督陣與陪同下,終於前往「台中醫院」感染科,將數年背部「囊

    腫」的膿清除了,今早再由內人續清理。感覺上會痛,顯示患部正在復原中。

        自1983年余涉入「犯罪矯治」專業以來,跟「矯正機關」之犯罪者的多次

    接觸,已讓我對犯罪矯治的「自由刑」思維,傾向協助受刑人行為與人格的積

    極改變,也朝向服刑後不再犯罪的預防挪移。

        協助犯罪受刑人的有效矯治處遇,始於受刑人的入監報到,釐清收容人對犯

    罪矯治的「認知」與「態度」、對收容場域的設施與規定等之定向輔導,是促

    進收容者加速適應的必要工作。乃渠等入監後,意謂著其個人自由大幅限縮,

    致生活習慣、空間、私密性與人際關係互動,皆將遭受到劇烈的改變,當然這

    也將造成其心理與社會的強烈變化。

        收容人對入監後之各種權利義務的了解與遵守,不但有利收容人「有效適

    應」,更且降低矯正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與壓力。對老弱傷殘病、多次進出矯

    正機關者、心理病態與精神病等收容人,應有特殊的管理與照護,即為「行刑

    專業化、科學化與社會化」,但一切依法辦理是矯正官的黃金律。

        在收容後期,收容人即將離開監所回歸社會的階段,重點應調整為協助收容

    人重塑與家人、親友的人際關係;提供恢復其職場生活所需的就業資訊與安置

    的輔導;對無家、傷病者臨時居住與醫療的銜接安置。協助有需求者,予妥善

    安置於「中途之家」。

        個人曾見離開監所者,尚穿着囚服要返家,這是很不妥當的。協助更生者在

    離開換上一套新的服裝是必要的。同時在離監時,應安排一個簡單的儀式,當

    成新生的開始。

        有入監的「定向輔導」,也要有離監的「更生輔導」。

        附上照片除我之外,其他三位皆是資深監獄「典獄長」退休,服務犯罪矯

    治工長達四十年左右對於犯罪矯治有一輩子的奉獻。

     

                   (↑.左一,林瑞欽教授。左二吳正坤前典獄長.專任助理教授

                        左三,張伯宏典獄長.專任助理教授左四,廖德富典獄長

                        前矯正司副司長.講師。)

     

    (242).樵翁晨語-242.妨害性自主罪之特點暨加強「兩性平權」的法律知識。

     

                 *.林瑞欽教授2024.02.24


        今日是大年初二,居然陽光普照,已兩日未泡茶,餐後急忙燒開水,在甲

    辰年的第二天開第一泡。

        過年前學生來訪,提及「南投縣」之「劉」姓國小校長性侵女童長達二十餘

    年,現已被羈押。今日「教師」、「主任」、「校長」性侵「中學生」案件頻

    傳,如「台南市」的「張」姓國小教師,在長達二十餘年間性侵32名女童;

    「台中市」某國中校長在擔任「資優班」數學教師期間,性侵多名國中女生

    案;「桃園」國小女教師性侵「男童」並產下一男嬰;「嘉義」與「花蓮縣」

    亦傳出「高中女教師」性侵「未成年男學生」案。

        此等妨害性自主罪案件中,有幾個特點:(1).案件發生至被發現歷經多年;

    (2).加害者與被害者的關係,處於不對等的上對下關係;(3).男性教師對女學生

    常始於猥褻,並伴隨恐嚇威脅;(4).案件被舉發,多在被害者成年之後,飽受

    「心理創傷」方才為之,因此舉證困難。(5).加害者率皆否認犯行,並誣指受

    害者別有不良居心。(6).行政部門調查期間,常因案發時間久遠,取證困難

    外,更深受地方人士與民意代表的壓力阻攔,造成調查困難。(7).中小學性侵

    案件之加害者,不再侷限於男性教師,已發現多起中年單身女性教師。(8).該

    等妨性案件,多發生體育、音樂、資優等學科教師有單獨個別指導,且讓教師

    能有與被害者肢體接觸機會與空間。(9).加害者多因學科指導獲獎而得到晉

    升,造成在學校因擁有較強的權力以隱匿其犯行。(10).教育行政與學校負責

    人,擔心被牽連,亦多方庇護,只求私下解決或調離了事。

        未來應加強各級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與學生對「兩性平權」的法律

    知識之宣導與預防。其次,將妨害性自主罪行的處分法令,載明教師聘約條

    款,並適時淘汰不適任教職員工。其三,將如何保護自己身體「知能」融入

    課程與親職教育中,以強化學生與家長對自己與其子女的身體「自主保護」

    意識。其四,加強隱密空間的監控錄影設置,限制在隱密空間,實施個別指

    導或與學生相處時間,若有妨害性自主罪行嫌疑,即報請司法檢.調機關偵

    查。

        另者,少數「大學教師」常藉研究所推薦、研究助理、成績等誘姦,本質

    上也是一種利用「權勢」強姦,惟受害者是可以自主決定。中小學生則是未

    成年,缺乏自主能力。美.英對未成年者的性侵案,皆有很重的量刑,多半刑

    期是超過20年。台灣除「桃園」女教師,性侵男童生子,量刑達17年六個月

    較重外,餘皆不是很重。相較「男法官」,「女法官」對「性侵害犯」有較

    重的量刑。

        我曾在三年前,討論大學校園的性侵案之預防,但焦點並非聚焦於「教師」

    的性侵案。

     

    (243).樵翁晨語-243.心理效能與持之以恆的自發性之學習。

     

              *.林瑞欽教授2024.02.24樵翁夜語
     

        傳統的農業社會裡,「元宵節」過了,意謂著新春歡樂,即告一段落,正式

    展開甲辰年一年的活兒了。

        今年我終於結束大學「兼課」的日子,開始我完全退休的生活。昨天首度去

    台中市「美術綠園道」拍攝人家門口的「河津櫻」,然後走到「梅川東路」一

    段拍攝有枝垂櫻味道的櫻花,直到夜色低垂才回到家。途中走迷路了。攝櫻其

    間,偶遇一隻善體人意的「綠鸚鵡」,讓我拍攝牠與盛開的櫻花。

        下午與內人一齊到「梅川東路」一段拍攝櫻花,又再度迷路,年紀真是有差

    啊!

        今天下載兩篇「神經科學」的論文,一篇是討論「同理心」與大腦的關係,

    另一篇則是討論「恐懼」與大腦關係。如今,人人熱衷於「AI」與大腦科學,

    不管效能如何?有無證據否?自己真懂或忽悠,就忙著開班授課傳授開發腦

    力,在我看來這宛如鄉下夜間賣藥的郎中呀!說真的,我到七三歲了,每天還

    很用心的閱讀神經科學的論文,我依然無法明白啥是腦力啊!上世紀曾有「心

    理學家」想將大腦「腦波」測得的「額特指數」視為「智力」,然其後也不了

    了之。

        近來整理三十餘年前,我在竹師附小、台中忠孝國小、彰化民生國小等三個

    小學「資優班學童」的「認知」相關心理測驗資料,相對照後來他們的成就,

    讓我思考際遇可能扮演著較強的影響力。「際遇」是個人對社會環境適應所做

    出睿智的結果。此中包括做出一系列決定之各種「心理」效能,它並非是短短

    幾個小時的腦力培訓,而是持之以恆的自發性之學習。

     

    (244).樵翁午語-244.對有暴力攻擊行為傾向的學生,教師因應之道!

     

              *.林瑞欽教授2024.03.06樵翁午語

     

        檢視元月31日的「血糖」相關檢測,就數據判讀我已越過「糖尿病」的紅

    線,比較去年11月數據,罹病時程約兩個多月。昨日開始每日步行七千步,

    並實施飲食控制。

        早上將汰除書架交由「里辦公室」處理,解決一件心煩事。

    台中市區的櫻花正盛開中,黃、粉紅的風鈴木開滿整棵,正將台中市裝飾了春

    天的氣息。

        「北市」高中生對「數學代課教師」暴行案,據聞該生屬登錄在案之情緒異

    常與暴力之特教生。自其怒吼、大聲駡髒話、踹門、搶教師麥克風摔到地面、

    手攻擊教師致使教師受傷,該攻擊行為顯然屬反應性攻擊。就影片所揭示,該

    生易怒、衝動、易情緒失控、易因言語觸發肢體攻擊。另就影片中教師反應分

    析,教師指責該生的行為已干擾其上課,更是惹怒該生,其他同學勸告該師勿

    再予與回應。

        就影片顯示分析,教師宜立即中止上課,尋求校安人員協助,不宜以指責語

    言與該生對話再度激怒該生;其次,該師缺乏對該生暴力攻擊意向覺知的敏

    感;其三,該師對遭受肢體攻擊時,缺乏躲閃應變與自我防護的能力,幸該班

    多名同學協力壓制該生的施暴行為。

        施暴行為有其預備行為如說話變大聲、駡髒話、暴力踹壞門窗與桌椅、快速

    移動肢體、睜大眼睛、用力揮動手部等外顯行為,教師即應提高對學生發動攻

    擊行為的警覺。此次事件,該班同學對施暴教師之該名學生的壓制是值得讚

    許。

        對情緒控制不佳,有暴力攻擊行為傾向的學生除加強氣憤管理的輔導外,

    時協調家長每日早餐服用Omega 3,以強化其衝動與情緒控制。其次,加強

    教師對特殊學生個案的瞭解與管控,對有暴力行為前科學生應詳加列管追蹤輔

    導。其三,增強教師防止教室暴力之應變的知能。

     

    (245).樵翁午語-245「經濟文化」失利兒童的「社會扶助」?

     

              *.林瑞欽教授2024.03.14樵翁午語

     

        在這三月裡,我全口之「活動假牙」,上排斷了一顆牙齒的牙根,順利清

    除,下周一應可順利戴上。

        連日來之網路,儘是討論「台北市兒福聯盟」「社工」戴手銬之事,反而凌

    虐一歲男童的保姆姐妹,好似沒人關注。令我驚訝的是入獄服刑之「男童」的

    母親與失聯的父親沒人聞問。我也很悲傷「社安網」的主導人「林萬億」政務

    委員悶聲不吭,他原是台大「社工系」教授,為何對有特殊需求的婦女、兒童

    的協助,毫無關注呢?

        我讀大學第一個系是「社工系」,雖然後來轉主修「輔導、心理系」,然對

    「社工」依然有很深的情感。

        首先對三歲以下兒童之母親,入獄服刑的議題加以討論。就人際關係學派主

    張:六歲前的母子關係是一個人一生中人際關係的基礎,一旦它被剝奪或被破

    壞,將對一個人其後的「社會心理發展」有多嚴重的負面影響。就本案一歲男

    童「凱凱」而言,其父失聯,其母入獄服刑,其「外婆」無力扶養此種嚴重的

    「經濟文化」失利兒童,為何在其母入監服刑之前,「社安網」無法提供法律

    扶助與社會支持服務呢?近年「社工」專業不是一直在討論「社會扶助」傳遞

    的制度嗎?實際上對「社經地位」低落之弱勢婦女與兒童的協助,我們做了多

    少呢?我們的「執政黨」只在乎有「選票」的「高齡」族群,而忽視「兒童」

    族群的福利。

     

    (246).樵翁夜語-246「生而不飬、飬而不教。」

     

              *.林瑞欽教授2024.03.19樵翁夜語

     

        近日少年(未成年)暴力犯行案件在台灣與大陸兩地皆引發社會大衆的關

    注。少年犯罪盛行率雖然降低的趨勢,然而少年傷害殺人案件之行為卻日趨殘

    暴,因此有關少年暴行之預防、矯治、與刑罰的討論顯得非常熱烈。

        在少年暴力犯行之原因多著眼於施暴少年是不喜學習之中輟生、來自於失衡

    與失能家庭。普遍討論焦點在於降低刑責年齡與死刑執行年齡。然而我對少年

    暴力罪行發生之思考約可歸納為下列二句話:生而不飬、飬而不教。

        此兩句話意謂著父母不負教養的責任,多半是放任或是溺愛。

     

    (247).樵翁夜語-247「智能較低者」常濫用的成癮性物質。

     

                      *. 林瑞欽教授2024.03.23樵翁夜語

     

        好久沒到「高雄」,昨天搭「高鐵」前往,由臺中去程是45分鐘,

    回程是42分鐘,自由座無座位,全程站票,一個新經驗。

        我的外孫女 Amelie,今年將升上七年級,因此六年級有個過夜的長程旅行

    --法國行,她讀的是倫敦「哈羅斯區」「英.法雙語實驗小學」。 當我遇到吸

    食強力膠的個案,不自覺憶起1975年我在「台中」張老師暑期工讀時,住在

    中國醫藥大學學生宿舍,遇到因吸食強力膠而喪命的個案;1978年任教彰化

    縣「明倫國中」時,又遇到五位吸膠的國中二年級男生。回顧當年濫用者現在

    的年齡應介於60-65歲;如今吸食強力膠的少年雖不常見,然依然有少數者存

    在。

        由於「強力膠」取得容易,因此常是「智能較低者」常濫用的成癮性物質。

    同時,「吸膠族群」也少為「成癮治療」所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強力膠濫用

    者,會出現「妄想」與「暴力」的攻擊行為。

     

    (248).樵翁夜語-248「非行少年」之生態環境與輔導策略。

     

                     *. 林瑞欽教授2024.03.25樵翁夜語

     

        今晨08:20離開台中家,搭出租車到高鐵站,前往「台北」轉「松山機

    場」10:51辦好登機手續,搭乘12:30「華航」飛往上海「虹橋機場」。

    14:10抵達,轉「地鐵」到「松江大學城」站,再轉出租車,16:45終於回

    到「松江」寓所。台中氣溫白天已高達30度,來到上海遇到括風下雨,溫度降

    到十八、九度,溫差相當強烈。一趟遠行宛如健康體檢,空間不斷轉換,也在

    刺激「大腦」做出快速的辨識與反應。

        近來兩岸「未成年暴行」案件頻乃,就「風險累積發展模式」而言,「未成

    年暴行風險」是多元的,有個人、家庭、學校、社區、社會等,不單是單一的

    「風險因子」。細究近日之該等未成年者的「家庭結構」多為單親或屬隔代飬

    育之留守兒童/少年。顯而易見,他們大多出身於家庭結構「失衡」與父母教

    養「失能」的家庭。為改善家庭「失衡」與「失能」的未成年,發展以強化該

    等失衡與失能家庭之兒童與少年的「靱力」是極為重要目標。受過增強靱力之

    專業「社工」採定期訪視,提供充足協助資訊與資源,及時提供父母或監護人

    「教養」知能與方法。

        「少年」殺人挖坑埋屍行為與兒童打破杯碗藏在垃圾桶底部以避免被父母

    現責打是一樣的。當兒少經常中輟而一起在校外嬉戲,沉迷網路遊戲,自然對

    課業不感興趣,「勒索取財」是「未成年」在校霸凌最常見的非行,而且是衆

    凌寡、大欺小的型態。學校對於校內施暴的「少年」應以資源班的概念,以

    「個別輔導」為主,「團體輔導」為輔;低成就的補救教學與球類運動為主的

    策略,以提振他們的自尊,並打破他們的「偏差」團聚之「非行」活動。

                【說明:上揭248篇學術專業短篇文章供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