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第十屆矯正專業貢獻獎得主芬芳錄(得獎感言):
(1).法務部矯正署張家菁編審: 家喻戶曉映春暉; 菁英分子吹綠樹。
得獎人:張家菁 編審 得獎感言: 矯正專業貢獻獎對矯正從業人員而言是職涯上努力、奉獻的肯定,對我而 言卻是篤信生命意義與存在價值的鼓勵與支持。 緣起~ 初任教誨師時,輔導一位長相清秀的毒品受刑人,沒有畏怯、害怕,只有 木然的神情。三進監獄都是微罪,問她用毒的原因,得到的回答令我一時語 塞。沒有家人,有錢沒有工作需要,不知活著的意義為何,看不到未來有何 可期待。談健康、擁有幸福的婚姻與未來,她只是看著我搖頭不語。是什麼 樣的故事讓一位年輕秀美的女孩,對未來卻已不抱希望? 短短的談話內容令我不斷思忖,該如何輔導這些人,歷練、專業、輔導技 巧…,唯有用心的陪伴、聽她們的故事,共同探討生命的意義,一起找到活著 的動力。三年中,每年與近3000人次的談話機會,獲益匪淺的人是我。 責任~ 從輔導成人再到陪伴少年,是矯正專業更大責任的賦予,沒有複雜的人生 故事,從家庭、學校、生活關係的脈絡,可以找到迷途的原因。從桀驁不馴、 懷疑抗拒到安份守己、信任師長,然後呢?枝芽需不斷修整才能長成參天大 木,少年需要有陪伴者一起學習成長和改變,矯正才有未來。當他們走出大 門的那一刻,誰來接他們回去、誰來繼續陪伴學習?讓我從矯正的思路跳躍 到復歸的現實,這份責任更深遠了。 走出輔導的角色,張開雙手邀請有此志業的同路人,斬荊披棘共同締造愛與 希望的網絡,當少年手足無措不知如何安放時,立刻有一隻強壯有力、牢牢 抓住不放的手,邀請他們進入愛的網絡,陪伴他們學習、成長和不斷的改變, 希望相隨。 志業~ 多年的輔導經歷幾乎佔去公職生涯一半的時間,卻是奠定職涯志向與專業 角色的重要基礎。回到矯正署教化輔導的本職,讓我有更寬廣的角度,去思 考如何幫助收容人找到人生的希望。在一件又一件的處遇規劃案,懂他們的 無奈與故事,找出可能的協助方向,責任已成志業,也架構了我對生命意義 的信仰。 每個生命歷程都有它獨特存在的意義,而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希望,希望讓每 一個人生都有不同的驚艷,這驚艷是每個人自由選擇的結果,沒有是非對錯, 只有警世、敬仰的結局供世人借鏡與學習,暫時的結局之後可以重新選擇、 再出發,就算跌到谷底仍擁有站上無人巔峰的機會,這是天地生生不息,是 生命永恆不斷的真諦;而與他們一起探索所遇到的曾經,那一堂堂體驗人生 的功課,懂得愛借自己、尊重選擇與生命。 這樣的發現,令我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終獲安住與知足,感恩每一段職涯 上的挑戰與經歷,是生命成長與學習的契機,陪伴著收容人也成就了我生命 的意義。 滿滿的感恩! 感謝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持續辦理這項活動,獲得矯正專業貢獻獎的 殊榮,除對工作上的肯定外,對我堅持生命意義與存在價值的信仰,有著莫 大的鼓勵和繼續學習的動力。這樣的肯定與鼓勵,相信會讓更多矯正從業人 員,不管身處何種角色,都能以對生命的敬仰,協助更多收容人找到他們活 下去的動力,找到人生的希望,照亮別人的同時也圓滿自己的人生,感恩!
(2).臺北監獄王福龍主任管理員: 福至心靈青雲志; 龍馬精神赤子心。
|